A. 股票中的增发是什么意思,对原来本身的股票(股价)有什么影响吗
很长时间以来,股票增发问题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其利弊众说纷纭。本文就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股票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和股票增发倾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股票增发趋势分析
沪深证券市场从1998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实施增发新股融资方式,1998和1999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在200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弃配改增",增发数量迅速增加。从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共有203家公司提出并公告了拟增发预案。从2001年开始,提出拟增发预案的公司在急剧增多,特别是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27家。
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只有在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因此,实施的增发数量要远远小于公布的增发预案。从1998至2002年间,共有77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增发,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发A股,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发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A股,1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B股。考虑到A、B股市场之间股票价格的关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A股)增发A股的情况,这样共有68家A股公司增发了新股。
由根据发行日统计的股票增发数据看出,从1998年开始,股票增发数量呈不断增长之趋势。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从我国股票增发的市场实践来看,增发一般对市场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增发意向书公告日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本文尝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用事件前后股价行为的变化来考察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本文定义增发意向书公告日为基准日(如果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是非交易日,则以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本文随后以公告日(基准日)前40个交易日、后80个交易日为计算超额收益率的事件期。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市场调整超额收益率(股票收益率与对应A股指数收益率的差额)来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这实际上意味着假设所有股票的β系数都等于1),通过计算增发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基准日前40个、后20个共61个交易日的情况。由结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是次日,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平均达-3.52%,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时,股价有迅速的反映。在增发公告前后的61个交易日内,只有一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而10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其余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异于零,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前后超额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异于零。换句话说,在公告日后并没有一致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出现。对各年度基准日前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检验也说明,绝大多数的超额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小于零,因此,可以认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股价迅速反映了增发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效应。
增发动机分析
实施增发公司的货币资金数量没有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数量并没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很难认为上市公司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进行增发。它从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并非因为缺钱才进行增发,而往往是因为它满足了增发的条件,所以不愿意放弃通过增发"圈钱"的机会。
我们计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实施增发的61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发现,在这61家公司中,比重超过50%的公司只有两家,比例为3.23%+。我们比较了各年度市场平均流通股比重,发现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流通股比重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要求是有道理的。
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越大。这说明中国证监会在进行股票增发预案审批时对于拟增发新股的每股收益指标比较重视,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较容易获批准。从股票增发条件的变化历史看,2000年之前对增发公司基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所提出的股票增发条件较低,并且所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一条件。因此,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历史演变过程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视。在2002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中,明确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但并没有涉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影响的原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增发并未有效改善业绩
对股票增发的主要批评之一是,股票增发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为了比较股票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实施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前后五年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我们分别计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68家上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其中年度股票增发家数是根据新股发行日确定的。作为对照,我们计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市场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就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在增发新股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注入优质资产等重组活动,因此,这些公司在增发后实现了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在重组当年,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非常高:平均净利润从2192万元上升到13985万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从67965万元上升到225778万元。此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每股净资产也呈显著上升。这说明,增发所导致的摊薄作用在1998年实施增发的这7家公司中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公司当年还实施了重大重组,即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因此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于大规模重组所导致的。相应地,下面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剔除了这7家公司。
就1999年实施增发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组当年,除净资产收益率外,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但改变的幅度并未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指标的改善程度。在实施增发后的两年之内,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指标的下降程度。这说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的业绩在实施增发后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了急剧的下降。
2000年实施增发的19家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要比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更差:公司业绩在增发当年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在2000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外,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恶化程度要大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
对于2002年实施增发的18家公司,我们只能比较它们在增发实施之前的平均业绩和市场平均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业绩要大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优秀的群体,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这是提高增发条件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公司在增发新股当年及以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业绩则更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对于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股票增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除1998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因同时实施大规模重组而改善业绩之外,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之后业绩反而下降,部分公司在实施增发当年业绩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认为增发能够改善业绩的结论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较低的上市公司增发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急剧变坏,即所谓的"变脸"。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说明了这一点。(3)在提高增发条件后,2001年、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的平均业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2001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当年的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结论
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
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3、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
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
6、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向性。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认可。(《上海证券报》)
B. 炒股票是不是正当工作
炒股当然是正当工作了,如果投资好了这个工作的收益非常可观,并且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但是能成功的人不多。
C. 股票中有R300是什么意思
指300种股票的标本股。
D. AMBC真的在纳斯达克OTC创业板上市了吗
纳斯达克根本就没AMBC这个股票!
作为纳斯达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有近4400只股票挂牌。要想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折算,这家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财务、资本额和共同管理等指标。
纳斯达克专为成长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场,纳斯达克小资本额市场有1700多只股票挂牌。作为小型资本额等级的纳斯达克上市标准中,财务指标要求没有全国市场上市标准那样严格。
(4)2192股票扩展阅读:
从90年代起,纳斯达克指数节节上升,基本上可分为几大波段。
第一波段,纳斯达克指数从1990年10月的低位320点左右开始攀升,到1994年3月的高位800点左右为止。1994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在年股票成交量方面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而成为美国第一。
第二波段,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从1994年6月的690点左右开始一直延续到1998年7月的2030点左右,指数升幅近3倍。直到1998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并扩展到美国,才令纳斯达克指数由高位大幅回落到1360点左右。1998年末,纳斯达克指数以2192.69点收市,比1997年上涨了39.6%。
E. 为什么我的股票资金中资金余额和可用余额不一样
你好,可用余额是当前可以用来买股票的资金。资金余额指你扣掉买股票后,剩下来的余额;
F. 通达信100日前成本大于10%选股公式
不是高位运复行的股票60日左右比制较理想,2192和300143周五即11月08日的涨停即是超跌反弹。
300162可关注。。300114,,,600831也不错。不知道公式,那玩 意重要性不是特别大,我主要关注成交量和支撑。望采纳。
G. 增发股票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影响原来股东的利益
股票增发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再融资手段,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缺钱了,就可以申请增发,内获得批准后就容可以实施了
.
增发分为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公开增发是面向市场的所有投资人发行新的股票,但是老股东有有限购买权,剩余的部分才向其他投资人发行;定向增发是指向特定的投资人(一般是机构投资人)发行新的股票,原股东和普通投资人不能参与.
如果增发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那么可以想到的是,增发之后股价会下降,那么流通股东的利益受损(如果他不买增发股的话),所以他一定会买增发股。对于非流通股东,只要增发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他就无所谓了。但股改之后,变成了有限售条件的股东,所以也会参与增发。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期望一个高的增发价格来募集更多资金,但是承销商期望价格不要太高,否则会导致滞销,风险上升。
H. 股票低位成交量放小什么意思
就是说股票的价格相对之前的高点以及便宜了很多,在这个位置的成交量较少,地位成交量少的话,意味着后市两种情况,一种是阴跌,一种是反弹即将来临,欢迎交流加 hi
I. 农业机械有哪几只股票上市
吉峰农机(300022)子公司吉峰金桥农机与迪尔农机有合作关系,连续六年被迪尔农机授予十佳经销商称号。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的引进推广、品牌代理、特许经营、农村机电专业市场开发,已形成传统农业装备、载货汽车、农用中小型工程机械、通用机电产品等四大骨干业务体系,同时开展泵站及节水灌溉工程勘测设计、设备供应、安装施工等业务。公司具备国家一级农机营销企业资质,是国内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也是我国农机流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成功将连锁经营模式应用于农机流通领域。截止2012年6月30日,公司已建立起拥有226家直营门店、2192家代理经销店的全国化连锁网络架构布局。
新研股份(300159)最正宗的农机概念股;公司专注于中高端农牧业机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农牧业收获机械、耕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及林果机械三大类。主导产品自走式不对行玉米收获机械、自走式青贮收获机械、自走式苜蓿压扁收获机械、动力旋转耙及多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果作业机械等多项产品被鉴定为“国内首创”或“国内领先”,数个产品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其中许多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公司产品毛利率高、竞争对手少,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公司客户遍布新疆、甘肃、内蒙古、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区。
一拖股份(601038)农机概念股中的拖拉机王者,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农机和柴油机经销商共1064家,1671个销售服务终端。公司拥有完善、强大的销售服务网络,能够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农机龙头:公司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农用拖拉机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包括大、中、小系列轮式拖拉机和履带式拖拉机,以及非道路用柴油机等。公司的技术实力代表着国内拖拉机领域的最高水平。公司已具有国内最完整的17-380马力拖拉机产品系列,是我国农机行业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力量。
中葡股份(600084)子公司新疆新天约翰迪尔农业机械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采棉花等家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农机开发。
迪尔公司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和林业领域先进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主要的建筑、草坪和场地养护、景观工程和灌溉领域设备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同时也在全球提供金融服务,并制造、销售重型设备发动机。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性跨国企业的迪尔公司,市场覆盖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在全球拥有约50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两百多亿美元。并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500强中,排名第234位
迪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迪尔公司向中国东北地区出售了全套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农机具。继而成为第一家向中国农机行业进行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的外国农机制造商,并建立了中国农机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2000年初,迪尔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建立专业化经销商网络,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今年,迪尔公司还计划投资8000万美元建设在中国的第7座生产厂。
我国农机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几家生产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上市公司提供,均属行业内知名企业,11月6日曾有三家公司均涨停炒作过一波。
江淮动力(000816)柴油汽油发动机。公司号称农机业中的劳斯莱斯,农业装备战略升级,2011年7月公司与韩国东洋物产企业株式会社(TYM)共同投资1150万美元设立江苏东禾机械有限公司从事100马力、70马力级拖拉机、园艺用拖拉机、5行半喂入收割机、8行高速插秧机的开发制造、生产销售。其中公司出资600万美元,占52.2%,TYM出资550万美元(含技术转让作价450万美元),占47.8%。
宗申动力(001696)全资子公司宗申通机(注册资本3750.22万美元)为国内最大、最先进通用动力机械生产企业之一,通用汽油机年产能250万台,微型发电机组、微型耕作机、割草机、微型水泵机组等终端产品年产能30万台,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发达国家。2011年度产品销售量154.43万台,营业收入10.29亿元,净利润7387万元。公司将以通机公司为平台,加大对农机领域的国内市场拓展力度。通机系列产品销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将强化现有动力产品核心制造能力,推进向“精细化中小型农机动力”、“多功能柴油动力、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力”和“大排量发动机动力”的主营业务升级转变,发展成为世界级动力机械系统集成商。
云内动力(000903)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主要用于轻型农用车领域。
农机业务只占少一部分的上市公司:
轴研科技(002046)农机轴承,在农机轴承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
鼎立股份(600614)控股农业装备公司:2011年1月,公司以12264万元收购淮安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苏清拖农业装备公司51%股权。江苏清拖注册资本为10130万元,经营拖拉机及农机具的制造与销售。通过本次收购,公司业务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所收购公司属国家扶持行业,获取了"江苏牌"40-120马力的农用拖拉机知识产权。2011年净利润为1341万元。
另外苏常柴(000570)柴油机;潍柴重机(000880)柴油机;常林股份(600710)林业机械;悦达投资(600805)子公司盐城拖拉机厂是国内大中型拖拉机生产企业龙头之一。也有具备农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