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要发行外汇兑换券
在改来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的外自国人、归国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而中国的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还实行定量供应。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中国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
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B. 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央行为什么要按照汇率发行等量的人民币
一个国家内只能流通本国的本位币(如中国大陆只能流通人民币),企业出口获版得的外汇须卖给权外汇经营银行,企业进口向外汇经营银行购买外汇,外汇经营银行在买卖外汇中形成的外汇结余,国家(中央银行)用本币向外汇经营银行购买结余部分的外汇,形成了国家外汇储备,同时也发行了等量于外汇的本币。
实行结汇制度的目的是将我国企业的外汇收入及时足额地汇人外汇储备,为进口支付外汇提供保障。
强制结售汇制度:
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伴随中国连年巨额的贸易顺差,央行掌握的外汇储备金额也连续创出新高。
结汇是指外汇收入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按市场汇率付给本币的行为。结汇分为强制结汇、意愿结汇和限额结汇等形式。
C. 大量的外汇流入中国,将迫使中国的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为什么外汇流入要发行人民币
因为国家对外汇来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外源汇现在在资本项下受到管制,外汇在境内是不能直接流通的,因此大量的外汇流入国内,就会迫使央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进行货币兑换,其次存在央行的外汇由于也同样受到资本管制,所以他的唯一投资途径也就是购买国外的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由于数量巨大,投资途径和工具有限,所以又会用大量的外汇资产购买美国国债等等。 在这个资金流动的途径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中央银行完全是被动的,所以才会出现国外投资到中国每年赚取20%以上的利润,而我们在美国等地的投资获取的收益相对却很小。 个人的感觉,中国什么时候放开了外汇的管制了,很多问题也就自然地解决了,虽然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D. 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量有什么关系
为了维持货币币值稳定,就需要随着经济增长的量,来发行相应那么多的货币。由于不管怎么统计,肯定都是不准的,路边小摊、国企虚报账目、各私企逃税避税、非法毒品贸易、印制假币都会使得货币发行的准确度遭到挑战。因此,货币发行需要一个简便,而又肯定能标志着经济增长的渠道来发出来。
只有2项:一个是放贷款一个是外贸出口。放贷款就是凭空从未来的钱变到现在,这好理解。外贸出口,说白了,就是赚老外的钱,把老外的钱赚到中国来,就是中国经济的纯增长量。
因此,国家有规定,任何外贸企业,一旦跟老外做生意,老外支付的外币,必须在15天内,要么花掉买成别的货物,要么拿到银行兑换成RMB。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所以,n多企业去银行那把外币兑换成RMB,也就因此,银行手里有大量的外币。这些外币就是外储。而各企业换来的钱就都是新发行的RMB了~
因此,美国人印钞票让美元贬值,就会使得做外贸的时候,老外支付给咱们的钱越来越多。每支付给咱1美元,咱们就要发行6.3RMB用来给企业。这样一来,中国的货币发行,就会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而出现货币超发~所以,之所以ZF08年之后,开始逐渐放宽浮动汇率,让RMB从8:1变成现在的6:1,仅此一项举措,至少防止了中国10%的通胀~~
E. 外汇储备和货币发行量之间的关系
1、贸易复顺差是当前造制成中国市场输入性通胀的关键因素——100分
2、扩大内需,加强进口减少出口是解决此问题长期看来最有效的方法——40分(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在欧美主导下的世界产业链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不想通胀你就不通胀的,外因起决定性因素,除非你闭关锁国。输入性通胀并不是仅仅指的是顺差,美帝拉高大宗,同样给你输入通胀,石油、铁矿石、粮食等等你去在高价位上加强进口吧,仍旧是通胀)
3、买入美债稳定汇率,借口,忽悠!
4、紧缩啊,比如加息
5、这70亿人民币为何要填补?你用70亿人民币购买了10亿美元用于支付国际支出,其本质不就是人民银行在回收债务嘛!
6、税收有回笼货币的作用—0分(我所理解的回笼货币应该是央行回收债务,暨:紧缩。税收与紧缩没有什么关系吧)
F. 在现行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为什么要增发货币
通常所说的货币,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发布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
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
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
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债券),这样形成一个债务关系:即就相当于我国是债权方,外国(美国)是债务方,外汇(美元)就是债务关系凭证。
对于进口情况,不影响外币储备,比如外商到国内出售外国商品赚到人民币,央行就拿外汇储备(美元)从外商手中买回人民币(因为这部分人民币是国内流通的,不算为外汇储备),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币到他自己本国兑换本国货币同样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过程是不是如上述这样,还不知道,不是学经济,只是猜测)。买回实际是一个对冲过程(真正意义的对冲好象是央行拿着外汇进行海外买购),也可以这样理解:外国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样,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经由外国商品通过央行归还给老百姓,也就还债。
通常国家的在流通货币量与国家的产出的商品量相互对应的。(物质财富与货币量相对应)
中国企业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过多(也就是对应的流通货币不够),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形式拿到外国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交换,拿本国的商品本可以交换到外国的商品,但由于外国货币的存在,就交换回了外币,这些外币实际上相当于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债务,而这些债务,统一划到国家银行的名下。这样就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说明国家放债越多。放债就相当于发行货币,国家放债过多需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不够,而流通货币很多),这时国家通过国际从外海购买商品,把外货消耗掉换回商品,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经济的目的。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央行通过投放大量货币来换回外汇储备,这种货币的增加不是通过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引起,而是由政府央行强制的,这样货币增加,如果放大来看,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钱贬值了,被贬值的一部分被央行无偿占有。所以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央行用人民币从老百姓手中换回来的,那么总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兑现这个资产。
由于中国的外汇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一但出现波动导致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有随之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中国资产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外汇储备就是老百姓与别国之间的一种债务关系体现(储备并不是国家资产,而是劳动人民的钱),而老百姓作为债权一方,将债权统一转交给国家央行,统一以央行的名义挂着。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多少主要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外汇储备是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易。
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这样可能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货币膨胀。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口多,国内市场充斥着外国商品,引起国内货币紧缩),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需求增加,商品不够),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
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外币资产贬值)损失。
由于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国内多投放(通过出口、引进外资)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运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G. 一个国家积累外汇储备为何要央行发行相应数量的货币
外来汇储备是指国家自所拥有的外汇,是从老百姓或是公司手里面买来的。如果仅仅是私人或公司的外汇存款,不属于外汇储备。
举例来说人民银行购买美元(个人或公司结汇),卖出人民币。卖出的部分就是发行的部分——这叫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对国家的作用:
1.发行本国货币需要有准备金,以前都是用黄金,现在都是用外汇(一般是美圆);
2.国际支付(进出口)。
H. 为什么有多少外汇!央行就要发行等量的人民币!是什么原理
因为我国货币在国际上不允许自由兑换,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多是这样来的:专
1.出口企业卖出产品,其属收入是外汇的形式
2.结汇:在商业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因为国内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大多是由人民币支付的
3.商业银行把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手中持有货币头寸的平衡,如果某种外币太多,就会卖掉或换成其他货币。
4.中央银行用人民币用人民币买进外汇,然后出国投资,例如买入美国国债。
因此我国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是央行用人民币买来的。当然,其实质是出口企业赚来外汇后间接卖给国家的。
I. 香港货币发行为什么必须以外汇储备为货币发行准备
政府或中央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专应与需属求来直接影响汇率);汇率稳定主要透过香港三间发钞银行(中银香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进行套利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这亦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其他固定汇率制的最大不同之处。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由1983年10月17日开始实施的汇率制度。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汇率稳定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之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属于一种货币发行局固定汇率制度,以百分百外汇储备保证,港元以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勾。
J. 关于人民币的发行量的问题以及外汇储备所对应·的人民币的问题
2014年人民币发行量120万亿 4年后(2018年)或超200万亿
按央行公布的数据,现在M2为120万亿元。
而且每年M2按14%增长,
那么4见后M2 = 120 万亿元 * (1.14)的4次方= 202万亿元。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
200万亿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假设中国人口是13亿,那就是每人的现金加存款=15万3千8百元。
注意了,这些不包括房子汽车家电等等资产哦, 也不包括债券股票等等。
人民币发行量越多,钱越贬值,物价将会越来越高。
简单说:如果4年(2018年)后你没有15万现金或者存款,实际上你赚钱速度就落后于人民币的贬值速度
即使你有15万现金或存款,也仅仅是与人民币贬值速度持平。
当然,有钱人赚钱速度一般会超过人民币的贬值速度的,因为本金多。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