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讲解师

外汇讲解师

发布时间:2021-09-03 12:40:12

⑴ 蒋介石当年发行金元卷聚敛黄金外汇这里面是什么道理

因为世界货币之间的比值是通过黄金作为中介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仍然是这样
例如版美元同英镑的权比值 是将美元和英镑各自同黄金进行比较 分别得出1两黄金值多少美元和英镑 再用这两个数进行比较 得出美元和英镑的比值
所以说 黄金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不会"贬值"的东西 是可以看作"恒值"的
而当时发行的金元卷只是一张白纸 随时会通货膨胀 变得一文不值 所以蒋介石大力用金元卷换取黄金外汇 以求其价值的稳定
在当时看是明智的选择

⑵ 关于处理解放前存款问题的有关规定

1949年1月10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在其上海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已经强行将民间的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

而实际上,这个行动早在1948年12月1日,蒋介石集团就开始劫运大量黄金白银去台湾。共从上海原国民政府所属的中央银行里将黄金2,775,358两、银元1520万元,分三批运往台湾(有人根据档案指出,被劫运的这批黄金中有2万余两是老蒋的私人储藏——老蒋够有钱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核实)。第一批,也是主要的一批,系当日(1948年12月1日)午夜由上海装运,外滩整个戒严,这批黄金总数为200.4万余两,由海关缉私舰“海星”号装载,并由海军总部派“美盛”号护送,运至基隆登陆。第二批运走57.3万余两,仍由“海星”号装载,“美盛”号护送,在厦门登陆。1949年5月17日为第三批,汤恩伯遵蒋介石命令亲自派人用武力从中央银行劫走了黄金19.8万余两、银元120万元,合计约5亿美元。(而《蒋介石详传》披露,国民党从大陆运台的黄金先后达875吨,约合28,000,000两,这个数字更加可观,较前面的数字要高出10倍,暂且存疑)。

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背着代总统李宗仁,由海军舰只全部抢运到台湾。那时,人们经常看到每到黄昏时分,就有军舰停泊在靠近中央银行的黄浦江上,沿途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一个个大箱子从中央银行的大楼里抬出来,然后搬到军舰上,夜深人静后,军舰便消消离开码头,朝南开去。后来李宗仁虽然撤换了俞鸿钧,但也未能阻止国库“大搬家”行动。

被抢运到台湾的还不只是金钱。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藏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合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抢运到台湾,成为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对于搬不走的或来不及搬走的水电站、发电厂等,蒋介石则命令统统炸毁。总之,绝不能留给共产党……

有人认为,蒋介石运往台湾的这些黄金算不了什么,更有人反复的引用某网友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引用过的一个数字,该数字提到在1950年,新中国政府在广东收兑的黄金数量就达到745.5万两;那么相对的,国民党从大陆的上海运往台湾的黄金只有黄金2,775,358两,这样国民党政权留在大陆的黄金数量就十分可观,更有人说,这区区2,775,358两的黄金,台湾一个省都拿的出来。所以在这些人看来,这些黄金数目不大,对大陆的经济建设的影响更小,所以对于今天台湾的经济起飞没有什么作用,而大陆经济不好归罪于国民党运往台湾大量黄金也只是推委之词。那么,这些黄金(包括银圆、外汇),在1949年的中国到底价值多少呢?

很巧的是,我这里正好有一个中国大陆1949年到2004年的历年黄金产量的一个数字,我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中国历年黄金产量(单位:千克):

年份 年产量 增减(%) 累计产量
1949 4,073 - 4,073

1950 6,508 59.78 10,581

1951 6,821 4.81 17,402

1952 6,452 -5.41 23,854

1953 5,440 -15.69 29,294

1954 4,812 -11.54 34,106

1955 4,721 -1.89 38,827

1956 5,511 16.73 44,338

1957 5,541 0.54 49,879

1958 6,885 24.26 56,764

1959 6,590 -4.28 63,354

1960 6,498 -1.40 69,852

1961 3,653 -43.78 73,505

1962 3,653 0.00 77,158

1963 5,024 37.53 82,182

1964 5,868 16.80 88,050

1965 7,824 33.33 95,874

国内黄金行业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叫“小两”,此小两为一斤十六两制的计量单位,每两折合成国际制单位为31.25克。换句话说,黄金计量时,1千克合32两黄金。根据上面的数字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计算到,新中国从1949年到1964年15年间,共开采黄金88,050千克合2,817,600两黄金,刚刚超过国民党劫运往台湾的2,775,358两的数字。换句话说,老蒋1948年底到上海解放前夕从国民党位于上海的中央银行运往台湾的黄金数量是中国大陆15年的开采总量,而我们不要忘记大陆的15年是基本安定的15年,开采能力、开采技术均有提高,而除了1961年和1962年之外,开采的黄金数量均大幅度的超过1949年,所以可以想见,这国民党劫运往台湾的2,775,000余两的黄金在1949年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在一些人用很大的口气说“国民党劫运往台湾的2,775,358两黄金不算什么”、“台湾一个省都可以拿出这么多黄金”、“广东一个省1年都可以收兑超过745.5万两黄金”的时候,《我国黄金市场改革的基本历程》一文却提到了另外一个数字“当时新政府(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黄金成为新中国绝对重要的战略资源。”换句话说,在国民党往台湾运走了2,775,358两的同时,这么大的国家、人民政府要运转下去,所依赖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黄金……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1950年,人民政府真的从广东收兑到了多达745.5万两的黄金吗?如果真是这样,华北、东北的人民政权早干吗去了?

与此同时,我却看到台湾人写的一个文章,文章内容也是关于国民党政权在台湾搜刮黄金的一个记录:

“四大家族即蒋家国府、以「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第三项为藉口、命令人民於一九四八年九月三十日以前、把所有金银‧外汇等以公定价格卖给指定银行、违者一律充公。台湾、在台北市警察局的强制执行之下、一共搜刮了台湾人的黄金二万四千四二二台两、银一一万四千三八七台两、美钞七一万四千元、港币五一万元等、总值台币一八○亿元、等於同年八月底台币发行额一千亿元的一八%、主要是从台湾的地主资产家‧商人等资产阶级打劫得来。(参阅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币制改革在台湾」--”台湾银行季刊〃第二卷第一期p.102)。其结果、导致黄金‧美钞的黑市价格波动无常(参阅表101 )。 这种巨额金银的强制徵收、比起日据时代的战时徵收还要凶暴(参阅p.403)。”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台湾百姓共被国民党政权搜刮了24,422台两黄金,相比较台湾长达近50年的基本安定和经济发展,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战乱和国民党逃跑前的大肆搜刮后的广东,1950年可能被收兑出超过800万两的黄金来吗?所以在这个数字出来之后,一直有人在怀疑这个数字的准确性,有人提出这个所谓的745.5万两会不会是引述者搞错了数字,多加了几个0,这样这个数字应该被修正为74.55万两、7.455万两甚至更少到7455两、745.5两?我认为,这个数字在被证实无误之前被怀疑真实性是很正常的,而这个数字被修正为7455两或者745.5两也都是不出人意料的,联系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央政府所掌握的全部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广东一个省在1950年从民间就能收兑出7455两或者745.5两黄金,广东省的领导晚上睡觉也能笑醒了!

蒋介石运往台湾的黄金在1950年代之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如某些人眼里、嘴里的刚够给几百万逃台军公教人员发工资),在这些黄金的支持下,一个已经失掉了信誉的政府重新建立了政府信用,可以说,正是这些黄金还有外汇给台湾垂死的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台湾的通货膨胀率1950年为400%,1951年降至66%,1952年降至23%,1953年降至8.8%,1954年降至2.4%。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也依仗这些黄金作为准备金,发行了新台币、完成了台湾的土地改革和经济转型,可以说,正是这些从大陆运往台湾的黄金,让国民党起死回生,又有机会残喘。

再一个数字就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50年到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的数字: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1950-2005年(10亿美元)

年末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

1950 0.157 1969 0.483 1988 3.372

1951 0.045 1970 0.088 1989 5.550[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2 0.108 1971 0.037 1990 11.093

1953 0.090 1972 0.236 1991 21.712

1954 0.088 1973 -0.081 1992 19.443

1955 0.180 1974 0.000 1993 21.199

1956 0.117 1975 0.183 1994 51.620

1957 0.123 1976 0.581 1995 73.597[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58 0.070 1977 0.952 1996 105.049

1959 0.105 1978 0.167 1997 139.890

1960 0.046 1979 0.840 1998 144.959

1961 0.089 1980 -1.296 1999 154.675

1962 0.081 1981 2.708 2000 165.574

1963 0.119 1982 6.986 2001 212.165

1964 0.166 1983 8.901 2002 286.407

1965 0.105 1984 8.220 2003 403.251

1966 0.211 1985 2.644 2004 609.932

1967 0.215 1986 2.072 2005 818.872

1968 0.246 1987 2.923

中国大陆一直到1976年才第一次储备到了5.81亿美元;而早在1949年,国民党运往台湾的黄金、白银和外汇的数字为约5亿美元。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是说国民党运往台湾的黄金、外汇,好歹是用在中国人的身上,而大陆的钱都捐给了朝鲜、越南这样的国家……那么实际上呢?根据台湾人写的文章:

“这笔庞大数目的金银‧外汇名目上是收归国库、但在实际上都被四大家族及其喽罗搬出国外、当做「逃亡资金」而分赃收为己有。例如、蒋派国府自大陆败退的前后时期、被他们搬出国外的、大概有:

⑶ 民国“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少家产

关于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私人财产情况,一向众说纷纭,论者多谓其有,而且估计其数量较为庞大,并已形成了凭借其资产控制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官僚资产阶级。
这个说法的由来非为今日,早在1949年以前,社会各界及民间舆论对于国民党政府官僚的私人财产情况即多有揭露,并有严厉的批评。
据国民党元老蔡元培日记所载,1934年12月26 日《江南正报》曾刊文称:国府要人之财产多系秘密,而就可调查之范围内调查,则诸要人在本埠所有财产估计为,
蒋介石1300万元,宋美龄3500万元,宋子文 3500万元,孔祥熙 1800万元,孙科 4000万元,张静江 3000万元。其他要人在上海各中外银行存款及不动产,据中国银行调查,约有 5亿元,其不动产及公司多用其亲戚名义购置,故实款无法详确云。
但实情如何,外人究竟很难得知真相。笔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时,在该校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所藏张嘉(曾任中国银行、中央银行总裁)档案中,发现了一份1939年10月 17日日本特务机关对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所作之秘密调查报告,
名为《登集团特报丙第一号——政府要人上海外国银行预金(存款)调查表》,现摘引于下:
蒋介石 6639万元(按当时法币与美元的兑换价,约合 809万美元。下同),
宋美龄 3094万元(377万美元)
宋子文 5230万元(637万美元)
孔祥熙 5214万元(635万美元),
宋霭龄 1200万元(146万美元),
陈立夫 2400万元(292万美元),
宋子良 550万元(67万美元),
张静江 3750万元(457万美元),
孙科 2832万元(345万美元),
张群2750万元(335万美元)
何应钦 2600万元(317万美元)
阎锡山2800万元(341万美元),
何键 2000万元(244万美元),
陈济棠 6550万元(798万美元)…

这些存款均存在当时在上海开业的外国银行,如花旗、麦加利、大通、友邦、运通、汇丰、荷兰银行等。
列入上项名单的人员,有些是位居国民党政府最上层的统治人物,如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等; 有些是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军政官员,如何应钦、张群、孙科等;有些是在任或下野的地方实力派,如阎锡山、何键、陈济棠等; 有些是以裙带关系而享有特权之上层人物,如宋美龄、宋霭龄、宋子良等。日本人一向重视对国民党的情报工作,不过因该调查报告尚无其他材料可为佐证,我们一时还无法判断其可靠性究竟如何。

但如果该报告调查数字真实可靠,我们则可得出如下分析

第一,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确有大量私人财产,仅在上海外国银行的存款就有相当数量。
以调查当年的1939年为例,中国国内银行存款总额为605900万元(不包括沦陷区),政府预算收入为 74000万元,外汇储备为25000万美元(1937 7年)。
上述18人的存款总额为56785万元(6918万美元),约相当于国内存款总额的9%,相当于政府预算收入的77%,相当于外汇储备的28%。用“富可敌国”形容恐不为过。
这还仅仅是他们在上海外国银行的存款数,在其他城市和中国以外的外国银行和华资各银行中,他们有无存款?如果有,想来也不会是小数目。
第二, 过去一般认为,在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中,宋、孔有大量私人财产,而蒋与陈氏兄弟的私人财产则未必很多。
但据该调查,不仅陈立夫有不少存款,蒋介石的存款数更是位居榜首。
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的存款总数为9733万元(118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1.6%,政府预算收入的13%。
外汇储备的4.7%,高居于上述国民党政府官员私人存款额之首。蒋、宋、孔、陈四家合计存款总数为 23777万元(2896万美元),约占当年国内存款总额的 3.9%,政府预算收入的32%,外汇储备的12%。 他们不仅控制着国民党的军政大权,在财产上也不遑让人,“四大家族”之说,实非捕风捉影

第三, 按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薪俸标准,他们显然不可能凭工资积聚如此巨额的财产。
根据1933年9月 23日公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特任官(部长及其以上官员)每月薪金为800银元,当时的银元与币制改革后的法币基本等值,因此,即便是存款最少的宋子良的存款数,也相当于一个特任级官员573年的薪金;更遑论他人。 从1927年国民党上台至1939年不过短短12年时间,其高级官员居然能够有如此巨大数额的私人存款,只能是从非薪金收入渠道而来。一般情况下,这些渠道无非两条:合法与非法。

⑷ 什么是避险货币外汇中的避险货币有哪些

蒋老师观点:避险货币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够躲避风险的货币,黄金其实就是很好的避险货币,但是说到外汇中的避险货币,那就是瑞士法郎、美元以及日元了。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钱肯定是越来越不值钱,怎么才能让自己手里面的钱保值,成为了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一个大难题。

很多人就会去选择投资,把自己的钱换成能够保值的物品,有的人会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购买黄金,因为黄金的保值能力是比较强的,等金融危机过后再将黄金换成钱,黄金就相当于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我们可以把黄金理解成避险货币。同样的在经济发生不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里面的钱换成一种保值能力强的外国货币,在讨论有哪些外国货币可以作为避险货币之前,我们来看看避险货币有哪些特点。

综上所述:想要成为避险货币,首先是要保值,其次是要有足够的流通性,黄金是不错的避险货币,但是说到外汇中的避险货币那就是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了。

⑸ 蒋介石十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具体情况包括题目

因为蒋介石中华民国的领导人啊,因为他关系到整个远东地区和南亚已经东南亚的命运,甚至关系到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
如果没有蒋介石集团的努力,日本完全可以经过新疆与德国在中亚会师,如果是这样,这对反法西斯集团来说,是及其危险的事情.正是因为蒋介石集团的英勇奋战,才没有让这最坏的情况出现(这是还处于国共合作的蜜月时期,新四军的时期还没有发生).
有人认为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才给蒋介石戴高帽,那是不完全正确的(蒋介石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了),情况当时美国给予蒋介石的评价都是肯定的,1951年9月19日美国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将军在国会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以1936年来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教育建设方面,初等教育由1929年百分之17的就学率,增至1936年百分之43的就学率。 改革开放初期都没有这水平.
《中华民国刑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行政诉讼法》等基本大法相继颁布,司法体系渐趋完备。1931年,国会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并且收回一些租界和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在经济方面,国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实施法币、禁用银币、统一全国币制,对外贸易也累积了盈余为外汇存底;建设铁路及公路,为备战而特别发展川、黔、湘、陕、甘、豫连贯公路;建立电话网络;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农业的生产。国民教育也有了长足进步;国语作为标准语言得到推广。蒋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以儒家为宗的道德价值,推行卫生的现代生活方式。

⑹ 请告诉我国民党高级官员排名之类的东西

排名不好排的,不同时期个人物在党军政中地位有很大的区别,
划分两个大时代:北洋时代、蒋时代
北洋时代未统一 、蒋时代形式上统一,

蒋时代排名(不能失去这个前提)
蒋时代可以划分为:北伐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 抗日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前党内三大人物 汪精卫 胡汉民 蒋介石 北伐后的混战跟这三个人有着极大的关系!
综合排名 我觉得地位高的得有军事实力 在中央任重要职位 在党内有地位(明国时期党控制不了军、政,党的)
1 蒋介石 不用说了
2 何应钦 军政党内的不倒翁 一级上将,中央军中有自己的亲信;先期受蒋重用,以蒋何并称,黄埔军校总教官 第一军军长 中央 执行委员 军政部长,西安事变时暂代总司令 足以见得其地位;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溏沽协定》、《何梅协定》,也可以证明其地位与影响力;抗日时:四战区司令长官 总参谋长 陆军总司令 抗日胜利后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又证明其地位与影响力,任国防部长
3 白崇禧 一级上将 新桂系军队的实际掌控人;可以说李宗仁 白崇禧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军队支撑起来的;白发牢骚说过:没有我白崇禧哪有他蒋介石,这还是可以商量的;北伐时任参谋次长代行总参之职,北伐主力军是4 7 8军 这三个军的将领多是保定的军校的,他可以很好的去协调,北伐其实是新桂系 推动 的,,期间蒋令他攻打浙江、上海(本来是何应钦的任务,可以说明蒋更相信白的军事能力);412的执行者,这个时候没有如果没有新桂系的支持,后面有没有蒋的事还很难说,蒋下野后,指挥龙潭之战消灭孙传芳,宁汉之战打垮唐生智,奠定南京国民政府的地位(从412 龙潭之战 宁汉之战来说,没有白就没有蒋,还是说得通的)。二次北伐,打到北京被称为号称北伐第一人;混战首期与陈济棠,胡汉民成立广州国民政府与蒋叫板,又把蒋弄下台了,抗战时候,副参谋长 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抗日胜利后晋升一级上将(对抗日功劳的肯定,从35年-45年,晋升的2个一级上将之一,其余的是追赠的)。解放战争时期,国防部长 九江指挥所主任 华中剿总,国民党溃败时,蒋对白说“民国16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嗣后不幸为奸人挑拨离间,以致同室操戈。但后来卢沟桥事起,我两人又复衷心合作,终于把倭寇打败,收复国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共党虽极猖狂,国势虽极危险,只要我两人能一德一心,彻底合作,事尚有可为。”
3 陈诚 一级上将 远征军司令,北伐时期没什么影响力,成长于剿匪时期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号称小蒋 讲说 军中不可一日无辞修(陈诚的字),与何 白称军中三巨头,去台湾后更是NB,由于是蒋的心腹,权利大,排名加分!
4李宗仁 一级上将 副总统 ;第七军军长 武汉政治分会主任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五战区司令 汉中行营主任 北平行营主任 军事参议院院长, 掌控南宁特委会时期成了出头鸟, 后面的副总统抓不起权利了。很多时候李宗仁与白崇禧是不能分开说的,都是靠着掌控这新桂系,“参股与国民党”,而蒋要让他们成为国民党的打工仔,我觉得李与白的地位可以相互对调,有人说淮海战役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没想到输的这么惨,一个是毛泽东赢得这么彻底,这与李、白内斗蒋介石有很大的原因。新桂系桂对共造成的损失很大:412 南昌起义 湘江战役 百色起义 龙州起义 皖南事变 刘邓挺近大别山,所以老毛在国共和谈时期说 - 李宗仁白崇禧及其桂系,昨天是凶神恶煞,今天则有些像笑面虎了
5阎锡山 一级上将 有自己的军事实力与地盘 党中央政治委员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行政院长 国防部长等 民国不倒翁,我觉得与李宗仁不相上下,很精明的人物,不喜欢出头,所以排李宗仁后面了,

6程潜国民党元老,整个蒋时代都有极高的地位及影响力,北洋时期就成名了,只是后面没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又没有自己的地盘 ,排名靠后点了

上面这些人物的权利与影响是贯穿整个蒋时代的

7冯玉祥 灰常NB的人物影 北洋时期就很有影响力了,只是中原大战后失了兵权,失权过早,减分,所以排名在李 阎 程后面了,抗日战争时连原西北军将领都指挥不动了,

水平有限后面的不好排了
顾祝同 杜聿明 李济深 张发奎 薛岳 卫立煌 傅作义******************

⑺ 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蒋介石抗战获得多少国际军援:苏联援助千架战机,德国训练30万蒋军

抗战后,蒋介石通过驻外使馆和特派代表到欧美求援,除孔祥熙继续在欧洲争取援助外,孙科到苏联、李石曾到法国、陈公博到英国、蒋百里到德国和意大利,都争取到了经济和军事援助。那么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到底争取到多少援助?

美国一面援华一面出卖中国

不过在这期间,美国的策略是“先欧后亚”,这实际上决定了美国对华军事援助在美国整个外援计划中处于次位。这主要表现在:美国陆军部规定,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不能影响美军与英国的需求。因此,对华援助始终让位于其他国家的需求。另外从一开始,美国陆军和财政部就要求对援华物资进行严格监督,物资的分配权由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军火分配委员会掌握,中国不得派代表参加。这是对中国明显的歧视。此外,英美还拒绝了中国参加联合参谋长会议的要求,答复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保密。

1943年开罗会议后,美国逐步放弃了把中国作为主要作战基地的想法,开始实行对日越岛作战。同时,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表示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从此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了一个能够替代中国来击败日本的军事力量。对美国来说,即便将来在亚洲大陆对日本发起进攻,起决定作用的也将是苏联军队。由此,中国战场对美国来说不再重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尽快结束对日作战,美国开始出卖中国利益来联合英国和苏联。在1943年中国努力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时,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对英国妥协,中国也被迫同意暂不讨论九龙租借地问题,致使香港问题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得以解决。到1945年雅尔塔会议时,美国更是以外蒙独立和苏联在华特权为条件争取苏联早日出兵,国民政府迫不得已最终屈服此一安排。

战时弱国外交四处求援,其过程充满屈辱和艰辛,得到很多,也失去了不少。蒋介石国民政府能够在各大国之间周旋,最终得以维持中国战局,殊为不易。

⑻ 美国支援多少物资给蒋介石打内战

1948年6月30日止,根据美国政府各有关机构向美国财政部的报告,美国自对日战争胜利以来,移让给国民政府的租借物资总价值达7.81亿美元(整个抗战期间美国共援华8.457亿美元),主要种类如下:

1945年以后美国援华的其他物资,其中被用作军事用途的有:(1)、由美海军拨交“中美合作”军事援助物资1770万美元,主要是军火。(2)油管贷款5030万美元,根据1946年6月14日签订的中美协定,将战前订购的油管陆续交货。(3)1948年美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4. 36亿美元,国民政府用其中的1.25亿美元特别赠款购买了大量的军事物资。(4)空军援助,即1946年美国计划帮国民政府组建八又三分之一空军大队所需飞机装备成本及训练费用共3.08亿美元。(5)1947年4~9月间,驻华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退时,无偿地转让给了中国军队6500吨弹药,包括多种型号的炮弹、子弹、炸弹、手雷、地雷等。这些物资均被用作内战武器。

⑼ 国民党退到台湾从大陆都带走什么重要的东西了

1949年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前,曾在大陆搜刮了一番,从大陆带走了数不清的的黄金白银和珍宝,如今绝大部分的文物还珍藏在台北故宫里面。国民党在撤退大陆前就首先搬运国民党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948年11月月30日夜,从上海外滩的中央银行金库中搬运了774箱,共约200万两黄金,由国民党海军登陆舰“美盛号”护送,12月2日到达台湾的基隆港。接着又将151箱共约57万两黄金和1000箱共约400万银元运到厦门。
1949年1月10日,这一次动用了军舰、民轮和飞机参与运输。这一次运到台湾的黄金260万两,厦门90万两,存在美国38万两,上海仅存20万两。此外还有数千万银元也转运到台湾。蒋介石有了这些财产,才使得国民党在台湾有了经济基础。

阅读全文

与外汇讲解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贷款双人面签 浏览:691
期货到期没成交 浏览:799
AGF合约基金 浏览:479
长富理财地址 浏览:188
大唐电器股票 浏览:800
股票新华医疗 浏览:431
股票退市条件 浏览:2
华泰柏瑞量化明选基金本周启航 浏览:327
原油价格对俄罗斯影响 浏览:267
tft交易体系 浏览:430
招商银行外汇入帐时间 浏览:444
0撸理财 浏览:922
国际股票大佬 浏览:835
康奈股票 浏览:458
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 浏览:775
2019年4月18号铝锭价格 浏览:783
股票配号和中签 浏览:559
期货滑点厉害 浏览:570
电厂投资估算 浏览:557
美年股东投资 浏览: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