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遭遇破产风险 力帆股份10家子公司被申请司法重整
中国网汽车7月10日讯记者今日获悉,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包括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全资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并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也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提到,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汽车发动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现阶段生产经营均不正常。债权人的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公告中表示,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如果不符合《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此外,力帆股份表示,在法院受理审查案件期间,公司将依法配合法院对力帆乘用车等10家全资子公司的重整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若法院裁定以上全资子公司进入重整,公司将依法行使股东权利,配合法院及管理人的重整工作,并促使全资子公司依法履行债务人的法定义务,在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与各方共同论证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同时将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实现重整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身负14亿的诉讼纠纷,如今财务危机四伏的力帆车企究竟是为何走到这般
老牌车企力帆股份(.SH)近年来麻烦不断,业绩暴跌、转型新能源遇阻,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公司只得用募集资金“拆东墙补西墙”,不过随着资金状况的恶化,先是3.79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引来监管的问询函,而后上交所又曝出力帆股份身负多宗诉讼纠纷。
近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统计了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合计人民币14.23亿元(其中:未考虑延迟支付的利息及违约金、诉讼费等)。公告显示,上述诉讼案件主要包括金融借款合同、保理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纠纷。
资金短缺再无现金流
除此之外,随着力帆资金状况的恶化,3.79亿元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也引来监管的问询函。据了解,早在4年前,力帆股份曾向七名认购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筹得16.63亿元,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但随着公司财务压力增加,这部分资金中有4.49亿余元被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现行规定,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单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而力帆控股上述4.49亿元闲置资金,共分三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规模3.79亿元。也就是说,今年7月5日这笔资金就到期了。
日前,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当天晚上,上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力帆股份说明相关情况。最终,迫于相应的审议流程,力帆股份取消了这次会议。
力帆股份表示,鉴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及客户群体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燃油汽车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发生技术革新,此前的募投项目“汽车新产品研发”拟开发的部分车型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决定终止,相关资金也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而后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称,公司在未归上述3.79亿元元已到期募集资金前,不启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相应审议流程。
是否真正实际进行了新产品研发我们不能确定,但已知的是,力帆控股的确挪用了其中的4.49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且无能力偿还,并试图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对于一家上市车企,3.79亿并不算一笔巨款,但力帆控股依然拿不出。可以看出,资金的短缺令力帆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事实上,力帆的危机远不止于此。日前,因销量惨淡,引发经销商维权,要求退网并赔偿:包括但不限于保证金、建店补偿、返利、销售款等全额返还给他们;全额回收库存车和库存配件及专用工具。随着力帆老掌门人尹明善的退休,力帆这艘大船的千疮百孔逐渐显露出来,而未来它将驶向何处?
㈢ 6亿股份遭冻结、资金链濒危,力帆如何面对行业洗牌
力帆,这个曾经的摩托车行业的巨头,在行业更迭当中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果陷入到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力帆所持股份97.28%被冻结
7月1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相关单位发来的《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上海金融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获悉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本公司的部分股份被轮候冻结。
目前力帆控股持有公司股份620,642,656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7.24%。此次股份被轮候冻结后,力帆控股所持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股份数量为615,772,656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7.28%,占公司总股本的45.96%。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大家对汽车的品质要求更高,这时候不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内品牌企业,他们都在积极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对汽车进行升级换代,比如国内的吉利、长安、长城、广汽等车企都频繁的对车型进行更新换代,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也是越来越大,并成为了国内企业的主流品牌。
反观力帆,从2003年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技术投入不够,品质跟不上时代,在售部分车型换代周期长,技术老旧,甚至连营销也是毫无新意,推广力度也很小,目前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有力帆这个汽车品牌,品牌认知度低,品质没保障这要消费者怎么掏口袋?
所以力帆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其实从他们选择的经营思路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天会迟早到来。毕竟中国消费者也不傻,在价位差不多的其概况下,哪怕多出几万块钱很多人仍然会选择质量有保障, 车型好,有一定品牌的汽车,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力帆这种边沿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难。
而想要摆脱目前生存困局,力帆必须改变经营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对汽车的研发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车型,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但是这些过程需要时间,因为任何一个品牌的行成都不是短期可以达到,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检验。但是按照目前力帆的财务状况来看,想要实现这些经营上的转变我觉得很难,除非他们引进有较大实力的财阀进行重组。
㈣ 身在江北嘴,力帆不知天命
2003年,江北嘴隔着嘉陵江还未能与重庆传统几大CBD连成一片、形成互补,重庆市政府想要把江北嘴规划打造成三桥两轨无缝交通网络,城市核心商圈。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从重庆北站下车,沿着渝鲁大道抵达解放碑,可以在途径黄花园大桥时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楼在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北滨路旁拔地而起。
二十年前的江北嘴,绝对不会想到之后会成为重庆——这座日益金贵的城市中,最为宝贵的2.26平方公里,其中由两栋约150米的超高双塔组成的力帆中心,更成为了两江时代的全新坐标。
像历史和现实交替一样通过。当洪崖洞与边上全长720米的千厮门大桥横垮嘉陵江与江北嘴相连接,气势宏伟展现着重庆的全新一面时,这边是江水滚滚向东流,写不尽别离情状,回首又成惆怅。
文/曹旻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力帆kpr150皮坐下面有个壶是干嘛的
水冷发动机,加防冻液的口
㈥ 力帆股份否认年底进入破产程序,力帆破产只是“谣言”还是硬着头皮支撑
几天前,该网络发布消息称,“力帆汽车等四家汽车公司将在今年年底进入破产程序。预计上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在产业链中总共有大约500亿坏账”和“银行关注股票客户”。某些汽车企业产业链中的风险调查通知等传言。
作为谣言中的主角之一,力帆汽车公司发布了两则谣言。尽管力帆汽车还没有达到如此紧急的水平,但实际上,力帆汽车的现状确实相对困难,遭受运营困难和资金流动压力。
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初期,力帆汽车抓住了“窗口”并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力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1,257辆,同比下降60.7%。
当前的力帆汽车在产品增长,经营亏损,高负债以及债务纠纷方面面临困难。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力帆股份似乎也处于“出售资产”的道路上。
在当前的危机中,力帆汽车,摩托车是否可以成为救命稻草以及力帆汽车是否可以在困难的情况下摆脱困境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