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述评联想集团收购IBM-PC业务事项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日消息,联想今日下午3点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此次收购的最终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项交易中,联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这项交易需要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在2005年5月13日举行。
在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审批及联想股东投票通过后,IBM的最终交易代价预期将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安排将按照目前建议的方案由联想向IBM回购股份达成。
联想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组成
新联想管理团队由来自双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杨元庆被任命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柳传志被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沃德被任命为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及周伟焜进入联想董事会作为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
在私人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有三位来自相关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会。
联想还宣布朱立南为非执行董事,代替辞任董事会职务的曾茂朝。
全球第三大PC制造巨头诞生
联想PC的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PC约为1400万台。
IBM与联想将结成独特的营销与服务联盟,联想的PC将通过IBM遍布世界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新联想将成为IBM首选的个人电脑供应商,而IBM也将继续为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各种端到端的集成IT解决方案。IBM亦将成为新联想的首选维修与质保服务以及融资服务供应商。
全球运营
联想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公司主要的PC生产基地设于中国的深圳、惠阳、北京和上海。联想的移动手持设备生产基地设于中国厦门。其他主要的制造与物流设施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巴西、苏格兰、匈牙利、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联想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在中国有约达4,400个零售网点为客户提供服务。
❷ 谁知联想是何时收购IBM的PC业务的
http://tech.sina.com.cn/focus/IBM_sell_icpp/index.shtml
北京时间2005年5月1日消息,联想今日下午3点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合并后的新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此次收购的最终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项交易中,联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这项交易需要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在2005年5月13日举行。
在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审批及联想股东投票通过后,IBM的最终交易代价预期将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安排将按照目前建议的方案由联想向IBM回购股份达成。
联想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组成
新联想管理团队由来自双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杨元庆被任命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柳传志被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沃德被任命为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及周伟焜进入联想董事会作为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
❸ 联想集团为什么不在中国A股上市
并非联想不想在国内上市,因为联想提起上市较早,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内非常不规范,并未为创业容公司提供平等上市融资机会,上市之路十分曲折,联想才舍近求远,去香港上市。
如果楼主读过中国股市历史变迁的话就会明白当时为什么联想不在大陆上市,中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联想某高管曾对此发过牢骚。
❹ IBM是否被联想收购
联想只是收购了IBM的pc部门,两者的技术肯定会有融合的。
❺ 联想当初收购IBM是收购了它的什么
联想是看中了IBM旗下Thinkpad电脑业务的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联想收购了的是Thinkpad 的专利。
关于Thinkpad
ThinkPad 在2005年以前是IBMPC事业部旗下的便携式计算机品牌,凭借坚固和可靠的特性在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Lenovo收购IBMPC事业部之后,ThinkPad商标为Lenovo所有。ThinkPad自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着黑色的经典外观并对技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TrackPoint(指点杆,俗称小红点)、ThinkLight键盘灯、全尺寸键盘和APS(Active Protection System,主动保护系统)。
这就是联想收购的意义。
❻ 联想集团如何走出现状
这波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哪些企业影响最大?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外向度最高、国际化参与程度最大的企业。在IT行业中,联想集团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典型,这个曾经斥资十几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中国公司,很可能成为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中国企业。 这次美国金融风暴影响的顺序是,先是金融企业,再是工业企业,先是华尔街,再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中国,先是沿海地区一批外向型的中小出口企业,接着是外向型较强的中大型企业。到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包括一些西方的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都要清晰地展现出来。等到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效益出现了大幅滑坡,美国金融风暴引起的这一波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才能真正见到底部。 目前,中国首先显现的将是以联想集团为首的一批外向度和国际化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正在经济衰退的痛苦中煎熬。我看了一下联想公司近来的报道,大多数都是坏消息。当国外经济危机不断扩散开来之后,在我们国家,象联想这样的企业将如何度过难关?对此,我们必须给出最理性的分析了。这些分析将全面回顾中国企业今年来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得失轨迹,中国企业只有在接受了经验、挫折和教训之后才能变得聪明起来。 联想今年大幅下滑的业绩 据今年11月7日联想集团发布的第二财季业绩报告(自然季度为2008年第三季度),本季度联想营收43.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3.10亿美元微增0.37%。第二季净利同比大幅倒退78%,远逊于市场预期。运营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剧降至2966万美元,降幅达75%,比上季度的1.27亿美元下降76%。运营利润率只有0.68%。 按区域划分,本季度联想在欧洲区运营亏损2720万美元,亚太区运营亏损232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这两个地区都处于盈利状态。联想大中华区业绩成为本次财报中唯一的亮点,虽然增长明显放缓,但仍获得1.08亿美元的运营利润,但大中华区的盈利大多被海外区的亏损所抵消,联想集团整体运营利润仅有2966万美元。 另外,第二财季联想集团每股基本盈利0.27美分,截至2008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1亿美元,而上一季度联想集团现金储备为18.8亿美元。毛利率也降至新低,由上季度的14.1%降至12.6%,创近几年来的最低纪录。 目前,联想共有雇员23906名,其中16572名在中国,而去年同期为25409名,减少了5.9%。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增加约11%,约占全球市场份额7.7%。2007年,联想在中国大陆的销量约占总收入的40%,在美国的销量约占总收入的30%;在欧洲、中东及非洲的销量约占其总收入的20%。2008年这一市场份额将有一定变化。 联想集团曾借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仅次于美国的惠普及戴尔,但去年这一位置让给了成功并购欧洲电脑生产商Packard Bell的台湾宏基。目前,联想集团在这个行业中大约排名第四。 从2004年联想公司海外收购美国的IBM公司之后,四年来,联想每年都要拿出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弥补海外业务的亏损。四年下来,联想光是为海外业务亏损这个大窟窿,估计已经贴进去了几亿美元。 加上收购IBM投出的12.5亿美元,估计联想目前已经为这个海外收购和国际市场业务赔上去了20亿美元,约折合140亿元人民币,但至今未见到丝毫获利的预期。如果这种情形继续下去,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反思联想的海外出击和跨国收购了。中国企业的利润如果象这样如此大量流失的话,海外扩张和全球化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今天已经到了质疑联想模式的时候。虽然在这个时候我实在不忍心评论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为了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我必须不怕得罪人地谈点个人看法。 这个基本的看法是,中国企业落入了盲目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陷阱。在没有任何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凭着国内垄断地位所取得的一点利润,就盲目地进行跨国扩张运营,其结果不能不是将国内的利润大量地外流,最终获得个得不偿失的结局。 联想的本质不过是中国最大的组装加工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在本土还具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一旦走出国门,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但联想被IBM所设的并购陷阱所诱惑,特别是被国内盲目国际化的思潮所误导,贸然迈出这一步后,现在是已经骑虎难下。 联想模式已经到了中国企业彻底反省的时候。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决难跨国经营。李东生的TCL已经明确地宣告了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失败,估计联想集团也正在步其后尘。只是结果宣布的时间要比TCL晚一点。但或早或晚,联想都会做出答复的。 金融海啸将给联想带来什么样的前景? 为了最清晰地认识这一波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将给联想这一类企业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联想近年来的业务和效益变化。从联想的营业额增长率图表看,两年来增幅并不大,大约仅增长了20%。 联想的运营利润和净利润到2007年8月份的时候达到最高,然而第四季度后就急剧下挫,到今年第三季度,运营利润已经由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降至2966万美元,降幅达75%,比上季度的1.27亿美元下降76%。运营利润率只有0.68%。 联想的经营成本去年第三季度为36.7亿美元,今年第三季度为37.8亿美元,增幅并不大。经营成本曾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今年以来又大幅提高,这说明世界经济衰退给这家企业带来的影响。联想的管理费用也一直是居高不下,去年第三季度是5.5亿美元,今年同期降至5.2亿美元。 今年与去年相比,联想的营业额几乎没有增长。联想集团的收入增长在经过2007年一个上升期后,逐渐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增长几乎停滞。运营利润率本季度亦降至一年内最低。下面是联想美洲区营收同比和环比的状况,该地区业务占总销售额比例在逐季度下降,2008年第三季度已降至24.7%。由于美国经济出现问题,2008年以来,联想美洲区盈利快速下降,第三季度仅有120万美元。该区利润率目前仅0.66%,相比起欧洲区和亚太区来说,总算没有亏损。 联想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营业额同比略有增加,环比下降1.33%。到2008年第三季度,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降至20.6%。但是,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联想在欧洲区的运营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亏损额达到27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2000万美元。本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比上季度减少238%。 联想在亚太区(不包含大中华区)的营业额自今年以来也出现了骤降,第三季度仅有4.7亿美元,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占总销售额比例降至10.8%。 特别严重的问题是,2008年第三季度,亚太区运营亏损23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实现盈利72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为-5%。这一状况如何得到扭转,还要看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联想会不会象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样,要求国家救助,这都是我们密切关注的事情。 联想集团的大中华区业务量一直在增长,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也由上季度的40.8%上升至43.9%。 大中华区最近这个季度的运营利润为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85%,环比则下降近8个百分点。该区域利润率为5.7%,是近两年来比较低的水平。上季度大中华区的运营利润率为6.8%。但就是这点利润,也不断地被海外业务侵蚀。大中华区到底还有多大的底气去背海外这个巨大的包袱,请拭目一待。 IBM公司为什么抛掉手中的股份? 联想是一个上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但早就有人批评过,在纳税排行榜上,却难觅联想的踪影。这是因为企业的利润率实在太低。只有规模,缺少效益。可能正是缘于这个原因,美国的IBM一开始就不想要这个企业的股票(992.HK)。还未等3年的股票解禁期到来,IBM就迫不及待地将手中所持有的大约占19%比例的股票抛售一空。 据早些时候的报道,今年三四月份,联想集团已经在二级市场进行了26次股票回购行动。一边是公司回购,一边是股东减持,联想在两个月内进行了26次回购。自3月7日起至4月16日,联想集团以每股4.25港元至5.58港元,回购了9931.8万股股份,共动用资金约4.85亿港元。 在3月10日至20日的8个交易日内(除了3月12日),联想每日“定投式”回购600万股股份。这种定投式回购在4月8日至15日再度出现,这次定量买入规模变成300万股。而按照这两个月以来的回购规模和回购数目,联想今年以来平均每股回购作价为4.88港元。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11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联想股票已跌到1.71港元,市盈率仅为3.97,照最高时的股价将近10港元已跌去80%。以目前的股价看联想今年早些时候的回购,实在是得不偿失。 有人曾评价说,IBM在年初曾经以3.2港元的价格卖掉了所持的股票,吃了大亏。但如果IBM年初不卖的话,照今天的股价再卖,就要吃亏更大。所以今天看,IBM还是有战略眼光的。到股票市场上套现仅仅是表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我估计IBM还是不看好这个企业的前景。 联想如何甩掉那些烂摊子? 回顾四年来联想所走过的道路,本该在国内做大做强,却跑到海外大肆扩张。如果把补贴海外的这些资金用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上,联想目前完全可以把惠普、戴尔这些国外企业顶到一边。中国的市场就是庞大的国际市场,把中国市场拿到手,就等于占据了国际市场。但中国企业何曾意识到这个道理。目前的联想已经是顾此失彼,完全力不从心了。 请问,联想如果把力量集中到一点,集中到中国市场上,把扔到海外的100多亿收购和扩张的资金用到国内市场上来,联想的电脑还能价格如此昂贵吗?如果联想把投入海外的巨大利润用来开发国内市场,补贴国内老百姓,联想的电脑还能卖得这么贵吗?联想还能让国外品牌如此在国内横行吗? 联想犯了用兵之大忌:分散力量,分散兵力。因此,中国企业的盲目国际化,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联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你有什么核心技术?有什么领先他人的东西?不就是一个最大的加工组装公司吗?这种企业离开本土能有多大优势,不是很明显吗!但中国企业就是要赶时髦,结论只能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跨国收购和国际布局只能是损失惨重!徒有虚名! 虽然推出越趋普及的笔记簿型计算机应有助联想取得全球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要取得重大的市场份额将会非常困难。另外,进入低平均售价及低利润率的笔记簿型计算机市场,难以弥补持续下降的桌上计算机销售额及萎靡不振的公司计算机业务。 10月份有消息报道,联想集团宣布将启动新一轮的全球裁员,其中位于美国的全球总部率先裁员约50人。 联想曾经风光过,但今天要为以往的风光付代价,为盲目地求大付代价。这就是中国企业应当注意的教训和问题。10月份曾有消息说,联想亏本2.4亿元挂牌出售石药集团股份,计划以6.315亿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8.7亿元石药集团的股权。2007年时,联想还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石药集团投资50亿元。现在联想放弃这些投资,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令人思考。 总之,联想是到了摆脱烂摊子、痛定思痛的时候了。中国有句老话:“图小利则大事不成。” 中国企业再也不能被外国企业的蝇头小利所诱惑了。李东生已经被坑了一下,联想身陷泥潭。其他企业呢,是否还要步其后尘?
❼ 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能回购股票
回购股票以稳定其股价,体现其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公司对社会,对投资者负责的表现。
从目前A股市场情况看,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其初始动机应是,在公司股价接近或跌破每股净资产之时,利用回购流通股,明确上市公司对自身投资价值的信心,并以此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进而维护公司股价。
从国外经验来看,股价是否接近或跌破每股净资产,也是上市公司是否回购流通股的重要指标。
❽ 联想收购IBM成功的原因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此次收购的最终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项交易中,联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这项交易需要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在2005年5月13日举行。
在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审批及联想股东投票通过后,IBM的最终交易代价预期将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安排将按照目前建议的方案由联想向IBM回购股份达成。
联想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组成
新联想管理团队由来自双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杨元庆被任命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柳传志被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沃德被任命为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及周伟焜进入联想董事会作为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
在私人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有三位来自相关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会。
联想还宣布朱立南为非执行董事,代替辞任董事会职务的曾茂朝。
全球第三大PC制造巨头诞生
联想PC的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PC约为1400万台。
IBM与联想将结成独特的营销与服务联盟,联想的PC将通过IBM遍布世界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新联想将成为IBM首选的个人电脑供应商,而IBM也将继续为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各种端到端的集成IT解决方案。IBM亦将成为新联想的首选维修与质保服务以及融资服务供应商。
全球运营
联想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
公司主要的PC生产基地设于中国的深圳、惠阳、北京和上海。联想的移动手持设备生产基地设于中国厦门。其他主要的制造与物流设施分别在美国、墨西哥、巴西、苏格兰、匈牙利、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联想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在中国有约达4,400个零售网点为客户提供服务。
❾ 股份回购的目的
从我国的实践和理论上看,公司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股份有不同的意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实现资产剥离和产业转型目的。
在我国主要是同时发行A、B股或A、H股的公司,可以在我国深沪两个市场之外的股票市场购回股票,同时在国内市场增发A股,从而调整股权结构。如青岛啤酒在H股股价跌到0.5港元/股时,在香港股市购回H股,同时在国内增发。2001年8月15 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港宣布,联想集团将以3400万元回购820.2万股,以达到集团分拆及重组的目的,并在固有的基础上发展新业务,以期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内部的整合。柳传志表示,这项决定是基于该公司对市场仍有信心,希望借此提高股东的回报率(此举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幅提高联想集团的每股盈利水平)。而此前的2001年2月,联想已实行增发1亿股A股的股东大会决议。
此外,从理论上看股份回购的财务杠杆作用也很明显。公司在购回股份并加以注销后,在负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权益资本,很显然会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结果一方面可以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降低未来权益融资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