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占款与流动性

外汇占款与流动性

发布时间:2021-10-10 14:57:29

外汇储备对应外汇占款,请问是增加多少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发多少人民币吗谢谢~

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是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产生的,央行同时向市场投放回对应金额的人民币,答称为外汇占款。
当然,外汇储备在境外的投资收益部分也可以形成增量外汇储备,这部分就不对应人民币外汇占款。但这部分收入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中相对较少。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增加多少外汇储备,就对应多少外汇占款,央行就投放多少人民币基础货币。
不过就流动性而言,央行吸收外汇储备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事实上仅是将市场上外币流动性转化为人民币流动性而已,货币投放导致的通胀主要原因还是中国追求增加出口和大量吸引外资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引发的。

② 外汇占款下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是系统性的。
外汇占款其定义是外国货币进入中国时,这些货币不能在国内直接流通,所以需要出售给国家,央行通过增发人民币来购买外汇。那么外汇占款的来源主要一,通过对外贸易和外资直接投资,二是国外热钱投资。这两者对中国经济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首先占款减少会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一定程度减少通胀压力。也使得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时候减少使用过多的金融工具,进而使宏观调控更能按照之前愿望发展。
目前的外汇占款下降我还不清楚其原因。但其对具体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会有不同影响。
估计主要是热钱外流的缘故。热钱流出说明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看跌,认为获利空间萎缩。其资本逐利性很强,属于国际投机游资,在无利可图时会决然抽出。基于此的占款减少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信心,特别是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稳定。由此会增加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性。
如果是贸易类,说明贸易趋于量的平衡,但这体现不出进出口商品价值层次问题,也就无法对具体产业结构上来说明。但就目前中国出口商品一大部分属于较低层次商品,相关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而由于附加值较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而破产。而外资投资也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是外资实力较强,产品属于高附加值,其只要基于国内市场的状况。并且通常基于国际市场考量,有比较大的前瞻性。外资直接投资与热钱投资是有本质的不同,前者属于实体产业部分,后者属于金融领域。
就总体来讲,占款下降,只要幅度不大,速度不快,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类影响难于美国经济复苏、欧债危机以及新兴市场通胀压力相比较。只是对具体时间具体领域针对具体人群有较大的影响。(注意是在前提条件下)目前看并没有这样条件,新闻也没太提这些事情,估计只有外汇管理部门会有较明显的动作。公开资料不提,我们也没办法得知内部消息。希望专业人士给与补充和指正。

③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区别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负面影响1、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货币当局独立制定货币政策。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央行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抛出本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应量被放大,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工具还比较有限,对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果外汇储备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继续增加。2、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继续维持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有碍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型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此外,不断高涨的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带来高额的机会成本,加大资金收益风险,加大了汇率风险一个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就是把这些资源储存起来,而放弃和牺牲利用他们投资的机,在经济上就形成了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一国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波动较为频繁,高额外汇储备有可能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5、成为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巨额贸易顺差通过结汇转换成人民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大规模投放在货币乘数作用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使市场流动性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的存差规模日益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都与这一因素有关。或许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流动性过剩还会引发企业利润下滑、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消极后果。

④ 因外汇占款导致结构流动性盈余,因提高准备金导致近期 结构性流动性紧张 这个结构性流动性 指的是什么

呃,这话说得复很别扭……制 流动性 的定义请查网络,其实没有准确的数量定义,大概就是说经济体内的游资和闲钱的多少。语境里被(误)用为货币流通量了(意思稍微有些不同)。
前一句说的是:因为外汇涌入,央行多印了很多票子;多印的票子(M1),导致货币流通量多了。
后一句说的是:因为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乘数降低,导致银行能贷出的钱变少(最后会导致M2下降)
结构性这只是个普通的定语,不是专有名字的一部分……是指这个流动性的多与少,不是全国范围(系统性)的,而是部分行业部门所特有。或者说是人为操作的结果,而非是自然而然的。

今天有个路透的新闻,你可以参考一下。“而这一货币政策管理思路,也很好地解答了市场上去年以来普遍存在的疑惑,即为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企於20%以上,公开市场操作却呈现净投放?路透计算显示,去年公开市场全年净投放19,070亿元人民币,接近上年的三倍“ 央行决策层故意在搞这种结构性的扭曲,居心叵测。

⑤ 近四年中国的货币流动性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目前货币流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货币超额供给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效果远不尽如人意, 出现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 造成货币的长期超额供给。1998-2005 年间, 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
银行业存贷差不断扩大
自2003年最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 而且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 出现明显背离。随着贷款余额增速的不断放缓,金融机构的存差持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2005 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 元存款, 大约只有53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近一半的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
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
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 银行业只能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2005年3月, 人民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 个百分点, 但金融机构上存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依然是只升不降, 到9月末, 该数值高达12600多亿元。截至2005 年底, 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达4.17%。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2005年以来, 由于资金的充裕。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利率不断下行,市场收益率不断降低。

⑥ 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探讨

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探讨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资产价格在不同货币政策环境中的变化特征是每一个机构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货币流动性的经济涵义
货币流动性(Monetary Liquidity)反映了货币供应的一种基本状况。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我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 居民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乃至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债、政策性金融债、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一些高流动性资产,都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而纳入不同的宏观流动性范畴。 衡量货币总量的指标包括 M0、M1、M2、M3等M0指流通中现金。“狭义的货币”— M1,通常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为货币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所组成。“广义的货币”— M2 在M1的基础上加入了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则在M2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广义货币涵盖了不同金融机构持有的各种货币形式,较好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已成为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关注的重要指标。。 我国央行定期公布狭义货币供应量M0和M1,以及广义供应量M3的统计数值。
货币数量理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指出了货币供应量同经济活动及物价水平的相互关系,具体可由费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表示: MV=PT。 其中,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流通速度;P指平均价格水平;T指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量。理论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和交易量(T)在短期内不发生改变,这样,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引起价格水平(P)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流动性的具体形式深受金融机构及其实际活动方式变化的影响,其复杂多变性可能使传统货币数量理论所理解的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变得不稳定。
近年来,资本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货币是用来满足所有经济活动的需要,其中不仅包括流通中的商品,也应该包括资产,因此应将费雪等式修正为MV=PT+S,这里S代表资本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另一个关于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批评在于,很多学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根据经济和商业活动的环境发生改变,不应假设其保持完全不变。 这些对货币数量理论的改进建议体现了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货币数量理论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和继续探索。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定义是:流通的实际货币量同经济均衡状态下所需货币量之间的正偏差。流动性过剩可以理解成货币供给超出了保持物价长期稳定的需要。 根据流动性过剩定义,在衡量货币流动性过剩时,首先估算出经济均衡状态下的理论货币流通总量,然后计算与实际货币总量的差额,取得过剩或短缺的具体数值。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水平的货币供应量最为合理很难确定,并且在经济学理论中的争论也很多。 因此,我们在实际中观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绝对层面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也就是货币流动性宽松或收紧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用货币增长率同名义GDP增长率的比值衡量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若货币供应与流通速度的增长率超过实物和价格的增长率,流动性有宽松的变化趋势,反之则有紧缩的变化趋势。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代表货币流动价格的真实利率水平衡量流动性。 当利率下降时,流动性有宽松的变化趋势,反之则有紧缩的变化趋势。
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解释
保持平稳的价格水平一直是货币政策当局关注的焦点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一。资产价格水平得到货币政策当局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泡沫,在90年代高科技股票泡沫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上面的两个阶段(1923—1929年和1994—2000年)中,股票市场指数在两个六年中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年增长,而且都伴随着较低和平稳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很高的真实GDP增长率。 同时,货币流通量和贷款同样在这两个阶段中高速增长。这些事实显示资产价格对经济的影响巨大,也揭示了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消费品价格水平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联储主席Bernanke曾指出,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重点已经从通货膨胀转移到资产价格。 前美联储副主席Ferguson 也指出了货币当局关注资产价格的原因所在:由于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资产价格的非常变化将导致货币政策无法对经济活动产生有效影响;另外,资产价格中包含了货币政策的重要信息,具有信息揭示作用,央行需要确保其揭示的信息与货币政策相一致。货币政策当局加强对资产价格的关注,一方面反映出了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要求机构投资者更清楚地认识货币供应对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把握市场走向。
货币流动性对资产价格(包括债券、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告诉我们:流动性的提高会引起短期利率的下降;短期利率下降又会引起长期名义利率的下降;长期利率的下降引起股票价格上涨。美联储现行货币政策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一个目标利率,然后调整货币供给(联邦储备金的供给)状况,直到联邦储备金率达到目标利率水平。 假设美联储希望降低利率,联储选择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在银行间市场上买入债券,这导致债券的价格上升、回报率下降,利率随之下降。 联储的行为提高了商业银行可以持有的联邦准备金,既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发放信贷的额度,最终提高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利率水平可以衡量货币流动的价格。长期利率同短期利率具有紧密的联动性,而且债券资产(如国债)的回报率是衡量长期利率水平的重要标准这样,债券利率在流动性增加时下降具有理论依据。长期利率的下降减小了债权资产的回报率,在股票资产风险溢价水平保持不变时,也就相应降低了投资者对股票类资产的要求回报率。对股票资产的要求回报率降低使得当前股票资产的回报率超出人们预期,人们将拥有的货币投入股票抬高股票价格,降低股票回报率,直到与要求回报率相吻合股票的价格取决于股票的供求关系。 而在计算股票内在价值时(比如DDM模型,股票的内在价值=未来收益/要求的回报率),股票代表的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分红情况,以及利率和要求回报率,都起到决定性作用。(Baks and Kramer, 1999)。
债券利率下降与股票价格上升也可以通过替代效应进行解释。 资金具有逐利性,当债券资产回报率下降时,资金会进入股票市场以获得高回报,直到资金的进入促使股票价格上涨,回报率降低,达到股票资产应有的风险溢价水平为止。另外,流动性增加后的宽松货币环境提高了对经济产出的预期,也提高了对公司盈利状况的预期。 要求回报率的下降和公司盈利预期的提高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
第二,货币数量理论表明,当货币的流动性高于经济的需要时,会抬高价格水平。 在物价指数保持稳定时,资产价格就会上涨。这个解释基于货币过剩带来的财富效应,居民所拥有的用货币计量的财富增加了;财富效应将用来购买商品;如果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那么财富会流向资产,资产价格水平就会上涨。 这个解释同样适合现代货币数量理论(MV=PT+S,S代表资产对货币的需要)所代表的关系,货币需要满足所有交易的需要,不仅包括消费品,也包括资产。 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股票市场泡沫来看(1923—1929年,1993—2000年),都存在着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
很多学者就美国历史情况对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包括: ?
Jensen and Johnson (1995)用利率调整方向的变化作为衡量美联储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或宽松货币政策的标准。 他们分析了1962—1991年间美国股票回报率同货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股票市场同货币环境紧密相关,当货币环境宽松时的股票回报要高于当货币环境紧缩时。 Patelis (1997)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变量也得出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产生作用机制的结论。Mashall(1992)对美国1959—1990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他用M1增速同消费占GNP比例进行比较来衡量货币增长,发现实际股票回报率同货币增长呈弱正相关。Conver, Jensen and Johnson(1999)发现一些国家的股票回报同美国货币政策的相关度十分显著,有的甚至要强于同国内货币环境的相关度。Baks and Kramer(1999)研究货币流动性在国际市场间的作用机制。他们发现G-7国家货币流动性的增加同G-7国家真实利率的下降和真实股票价格的上涨保持一致。 Bordo and Wheelock(2004)研究了美国历史上的重大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发现金融泡沫的形成一般伴随着货币发行和银行贷款的超额增长。
Ferguson(2005)用M3增长率代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发现货币流动性的增长同股票价格的相关联程度有限,而同房地产价格的关联程度非常高。 他认为统计上的非显著并不能否定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过于频繁,普通的相关性分析并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总结前面的分析,货币流动性对股票资产的价格具有作用机制在理论上已经达成共识:宽松的流动性对股票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理论界一方面对两者的相关性给予了高度肯定,一方面正寻求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突破。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股票价格相关性分析
(一)我国货币流动性的主要特点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以稳定货币币值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操作目标)的框架。人民银行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动性政策以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管理为主(人民银行,2005)。 根据我国现行外汇制度,企业要将外汇余额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这就是所谓的强行结售汇制度。而外汇银行必须将超过外汇指定头寸以外的外币资金卖给央行,这样我国央行就成为了外汇市场事实上的接盘者,央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比较弱。 央行为对冲巨大外汇占款而大量增加货币投放是造成我国流动性充裕的直接原因,这样,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成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一,货币供应量占比很大,增速很快。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货币供应量M2占GDP的比例非常高,单就M2占GDP的比例发展趋势来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我国货币流动性宽松的状况。
第二,货币增速与GDP增速比较。图3显示了过去15 年中(1991—2005年) M2增速同GDP增速的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在大多数年度里超过GDP增速。
第三,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利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没有形成公认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在众多的短期利率中,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同美联储的联邦储备金利率最为相似。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具有成为基准利率的必要条件。在没有更佳选择的情况下,我们用7天内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衡量流动性的价格的标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我国存在货币流动性宽松的现象。国债到期收益率同样呈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长期利率变化情况。但是,我们发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走势同M2增速—GDP增速之间的变化没有保持一致。这是由于两个指标所体现的内容有所不同。 M2的主要成分是流通中货币和银行中存款,没有反映出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体现的是流通和储蓄的货币状况;而货币市场利率反映的是金融机构所有的货币情况,体现了投资行为中的货币供求状况。笔者认为,用利率反映的货币流动性具有更加广义的内涵。
(二)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流动性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货币流动性同资产价格的关系可以总结为:流动性的增加具有财富效应,居民用货币衡量的财富有所增加,增加对商品和资产的购买;流动性增加具有替代效应,引起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下降,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内在价值。 流动性具有逐利性,当货币流动性增加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债券回报率时,投资者会进入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寻求更高回报。
在统计验证分析中,我们选取了上证综合指数作为股票市场回报的指标,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作为房地产回报指标,选取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固定收益回报指标。 用广义货币M2增速与实际GDP增速的差额衡量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 以1997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三季度为时间段,我们用向量自我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的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析,我们从结果中发现,Akaike AIC和Schwarz SC指标中反映的货币流动性和股票指数相关性较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是一种分析指标关系是否存在先后关系的分析方法。 我们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时发现,货币流动性指标的发生在国债指标之前,货币流动性指标对解释国债回购利率统计上显著。货币流动性对于解释房屋价格变化在统计上具有一定显著性;货币流动性对于解释股票回报在统计上显著性较弱。
(三)统计结果分析和主要结论
理论界普遍认为,流动性的增加会抬高价格水平。 首先,流动性的增加具有财富效应。 居民用货币衡量的财富有所增加,如果消费品供给得到满足,过量的货币会流入实体经济,被用来购买资产,抬高房地产和股票资产价格;在物价水平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资产价格水平可能会大幅度上升。 其次,流动性增加具有替代效应,引起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下降,从而减小了人们对股票资产的要求回报率,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内在价值。资金具有逐利性,当货币流动性增加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债券回报率时,过剩的资金促使投资者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途径。我们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中发现:第一,我国流动性充裕,广义货币占GDP比例同其他国家相比很高;尽管央行采取多种手段收紧流动性,但是近年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下降,流动性充裕在短期利率中的表现明显。 第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流动性对提高债券类资产价格的影响显著,代表长期利率的7年期国债到期收益债率同短期利率走势保持一致。 第三,统计结果反映的流动性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显著度有限。
总结相关理论和我国实证分析,我们认为流动性是决定债券类资产的决定性因素。货币流动性是股票资产价格和上升的必要条件。 统计结果不够显著是由于股票价格波动频繁,影响我国股票变化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复杂,需要应用更加精密的统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005年底以来,随着股权分置等改革的完成,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者的信心提高,流动性充裕带来的大量资金寻求债券之外的投资回报,这样的资金供给为股票市场的大有作为提供的有力支持。从股东开户数的上升来看,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无疑是股票市场上涨的首要支持力量。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在对股票类资产的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 需要注明的是,本文研究的是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一般规律,我们相信短期内债券和股票资产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在进行具体投资时机和产品选择时,应考虑可能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的多方因素。?
我们认为,机构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决策中应考虑货币流动性因素。现阶段,国际贸易情况、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变化等因素是影响我国货币流动性状况的重要原因,值得投资者关注。另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资产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应考虑资产价格因素。
参考文献
[1] Alex D.Patelis.Stock Return Predictability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52, No.5,1997.1951-1972.
[2] Ben S.Bernanke and Alan S.Blinder.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2, No.4,1992.901-921.
[3] Borio and Lowe.Asset Prices,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Nexus[P].BIS working paper, No.114,2002.
[4] C.M.Conover, Gerald R.Jensen, Robert R.Johnson.Monetary Enviroments and International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23,1999.1357-1381.
[5] David A.Mashall.Inflation and Asset Returns in a Monetary Economy[J].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XLVII, No.4.
[6] Europe Central Bank.ECB MB (European Central Bank, Monthly Bulletin)[C].May 2001.
[7] Friedman, M.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1968.2-17.?
[8] Federal Reserve Bank.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Purposes & Functions[J].9th Edition, June 2005.
[9] Gerald R.Jensen and Robert R.Johnson.Discount rate changes and security returns in the U.S.1962-1991[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5,vol.19, 79-95.
[10]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课题组.关于完善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R].2005.
[1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课题组.中国利率形成机制研究报告[R].2005.

⑦ 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外汇占款会增加

主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不断地流入,我国是外汇管制的,央行会收进这些外汇的同时得发出人民币。
外汇占款增加意味着增加了流动性。
释义: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根据定义可以知道在中国,外汇占款是中国人民银行收购外汇资产(主要是美元)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

⑧ 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事实上,在外汇占款之前,再贷款一直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部分年份,央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占基础货币增量比重甚至曾超过八成。
随着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机制的确立,再贷款才逐渐退出。
“近年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张晓慧也称,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新增外汇占款增长乏力,再贷款能否接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上述未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不太可能再走再贷款的路径,这不是当下的主流做法。再贷款也与实际经济活动较少直接联系,是一种纯信用性的合约,并带有一定的信贷分配色彩。
一般而言,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有四条: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这也是央行发行基础货币最常用的渠道;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向金融机构再贴现和向货币市场拆入资金;购买黄金(1602.20,-0.20,-0.01%)增加黄金储备;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
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可能成为央行今后投放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
而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也规定,货币政策工具中,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上述分析师还提醒,买卖国债吞吐基础货币,需要一个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国债二级市场,否则空间不够,大规模的购买国债将引发利率飙升,推高国债发行成本。 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是主要还是由于国际双顺差的不断扩大造成的巨额外汇占款以及央行对此采取的干预措施,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扩张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结构性失衡。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为了防止外汇外逃,央行公开收购外汇导致人民币货币政策失去主动性。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严重超过了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所需,从而产生持续的通胀压力。
外汇占款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物价指数产生影响:
1、在商品市场中,市场中的交易货币量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2、在货币市场方面,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市场利率下降,鼓励了居民和企业将储蓄转为消费,引起物价上升,转向通货膨胀。
3、在资金市场上,由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证券价格随之上升,从而资金就会转向实物资产投资,则相应的劳动需求增加,工人工资增加,进而转化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中国面对的通货膨胀问题是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几年,这是因为外汇占款导致的通货膨胀是存在时滞应的,央行在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的年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国债的方法回笼一定量的通过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但随着国债到期日的来临,这种物价上涨的压力就会被释放出来,这就是外汇占款导致的通货膨胀的时滞效应。外汇占款对经济的影响却不止引起通货膨胀这么简单,还会导致货币政策的畸形和货币投放的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央行通过发行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来降低外汇占款对流动性的影响,会导致市场利率的上升和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商业银行面对有限的资源,都倾向于物流、贸易、来料加工等这些风险低资金回收周期短的行业。但是对于需要重点发展的机械重工业企业就会惜贷,由此造成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

⑨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占款的关系

关系:

  1.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降低银行流动性。外汇占款指:

  2. 人民银行收回外汇而放出人民币的数量。

  3. 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当上调准备金时,流动性变差,如果外汇占款上升,可以对冲一下上调准备金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

相关概念:

  1.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2.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3.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⑩ 财政存款、外汇占款、央票发行各自的概念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对市场流动性有哪些影响如题

财政存款就是税收,流动性理论上只允许进入实体投资,所以流动性较差内,因为周期偏长。
外汇占款就容是收入的外汇(比如进出口公司,比如热钱)该部分的货币直接转换为储备或者国内流通的人民币,流动性相对自由,所以较好。
央票发行就是银行间货币调控,央行可以依靠回收和发行央票来控制货币流量,也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由于央票能够在金融市场间以期货,转抵押的形式套现,交易,所以流动性非常好。

阅读全文

与外汇占款与流动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年理财规划师合格分数线 浏览:588
融资总额分界点 浏览:377
俄罗斯59转人民币 浏览:371
百福外汇 浏览:474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
2019年3月19日期货黄金走势分析 浏览:187
开通能源期货 浏览:476
投资公司做外汇怎么样 浏览:605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
小微融资现状 浏览:521
etf股票有哪些 浏览:961
期货松绑影响股市吗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