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风暴给人的启示、教训是什么
启示一: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决策层上的失误是导致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启示二: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
虽然是危机但总能找到合适的投资行业.如黄金和超跌的美股和外汇.
启示三:
今天花明天的钱,明天呢?危机了.
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
❷ 黄金外汇方法经验教训
三大原则中还有一条:就是控制仓位。3成仓位建仓最为理想!!
❸ 货币的教训怎么样
读周其仁老师《货币的教训》。 开读之前,以为是报纸上的口水文,计划两天看完。可看看停停、掩卷回味,竟然持续阅读了一周,收获颇丰。周老师写“系列”评论确实有一套。若说一般专栏作家写文章是胸有成竹,那周老师写评论就是胸有成林——娓娓道来,不疾不徐,间或穿插设置一些悬疑,引人忍不住要看下一篇解惑。犹如在读长篇评书,有章有节,层层递进。系列评论读完,有种被强行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这确实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 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这是本“旧书”,2012年1月发行(本书收集10、11年间周老师就汇率和货币问题在《经济观察报》开设专栏写下的系列评论);这也是本“新书”,书中提到的货币现象、解释方法一点也没过时。对于试图正确理解汇率、通货膨胀等货币现象的童鞋,此为必读书。 有句玩笑话,同一个经济现象,十个经济学家就会有十一种观点。说的就是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解释的多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实的复杂。有些经济现象很容易理解,比如消费者花钱可以买到商品或服务;有些经济现象则非常令人费解,比如在现代社会货币为何不再是金银而变成了一张张印花的薄纸?各各国家各自印刷的薄纸为何会有汇率的波动?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有何存在的必要?人民币为何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周老师说“懂钱容易懂货币难”,这话在理。钱是那张纸,货币也是那张纸。可这纸与那纸颇有不同:货币者,流通中的钱。在自己手上的钱容易理解,可花出去后、在大伙手中转来转去的货币着实令人难懂。 然而再复杂的经济现象,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若有出逻辑之处,那应该是研究者没有认真探查、研究透彻之故。明代大家王阳明推崇“知行合一”论,说知到极致就是行、行到极致就是知。理论到了极致,必然就是真实。真实的货币现象,应当可以用一套自洽的逻辑来解释。周老师的这本书就试图做这么一个工作。我想不出比周老师更高明的逻辑和解释,只能简单做一梳理,录以备考: 问:什么是汇率?为何会有汇率的存在? 答: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值。一美元能换多少人民币?这就是汇率问题。 当今世界的货币大多是纸币,本身非贵金属、价值微小,货币的价值最终的支点是一国之国力或政府信用。如果将货币也视为一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也会有相应的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币值”。币值的最直接表现是货币的购买力,即一个单元的某国货币能换多少实际商品和服务。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力和政府信用的区别,币值就会产生差异。不同货币之间的币值比就是汇率。 现实世界中,与汇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跨国贸易。跨国贸易中,双方必然只能用到其中一国的货币结算(如美元)。贸易结束之后回到本国,却须换成本国货币(如人民币)才能购买本国的商品和服务。此转换比率既为汇率。 需要说明的是,纸币之前的金本位时代,各国用的货币都是黄金(或者白银)。同一货币,无所谓汇率。 问:十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呼吁人民币不能贬值;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大声疾呼人民币被低估、要升值。这帮洋鬼子到底在搞什么鬼?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是否就是爱国、有骨气的表现? 答: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在一般意义上,无所谓利大还是弊大。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但个人境外消费、海购获益;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但又抑制进口。简言之,汇率升降,有人受益有人受损。而总体利弊之争,还得看当下环境。 现在美国人喊人民币要升值,说是升值才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人说不升或者缓慢升值,说升值论是美国人的阳谋。这里恳请注意的是,美国人也是分利益集团的。美国的制造业、出口商,当然希望人民币升值,于是在国会游说、向中国喊话。可事儿要分两面说,美国的进口商、消费者这些年可是在“中国制造”中受益匪浅,只是这些既得利益者不会向中国喊话而已(好处都到手了,还喊啥?)。因此,美国人喊人民币应该升值,那也是一部分美国人在喊而已。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最大的问题是阻碍出口。这个好理解,出口商的原材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统统用人民币结算,而到了出口环节,换回来的确实美元。人民币升值,就是美元贬值。一头是成本增加,另一头是收入贬损,何其痛哉!中国商人大半是出口商,出口商的痛也可算是中国经济的痛了吧。在中国这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出口受阻当然是最大的原罪。 可反过来想想,为何一定要“出口导向”呢?全球经济萧条,中国出口自然受阻,那可不是汇率的错。大势所趋,乘此经济转型,似乎不失为一条明路(出口导向引起通货膨胀,见下文)。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卖国,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罢了。 问:汇率本质上不是两种货币的币值比率吗,这个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实际币值比较(实际出价买外币)就可以自发形成汇率?为何洋鬼子还要不断靠喊话来施压?汇率问题是政治问题吗?政府干预汇率形成有无正当性? 答:这个就得看中国人民币的汇率实际形成机制了。原理上说,汇率(不同货币币值之比)确实是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加以干预,形成所谓的“浮动汇率”。但中国的汇率市场有些特殊:这是个有形市场,叫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部在上海外滩。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从汇率的形成机制而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确实已经完全市场化,谁出价高外汇就卖给谁。可就是因为在国外没有分店,老外在中国境外想买人民币也买不着,只好扯直嗓子隔空喊话。市场问题也就变成了政治问题。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对汇率进行干预的,区别只在于干预幅度和手段而已。而政府(央行)干预汇率变动是有其正当性的,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维持“汇率稳定”(请注意,我说的是“稳定”,而非“升”或“降”)。有看官可能会问,汇率稳定很重要吗?当然很重要。还是在国际贸易领域,还是前文所述成本收益分离、适用不同货币的问题。项目总有时间差,汇率变动过于频繁,成本收益预期紊乱,这生意还怎么做?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价值尺度。量尺的标准忽长忽短,交易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从这个角度讲,秦始皇当年动用行政权力统一度量衡,功在千秋。因此,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人民币频繁急剧升值或贬值。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通过市场无法自动实现,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加以干预。 顺便说一句,通常人们讨论较多的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代表人物是蒙代尔与弗里德曼),现实当中并不以政府是否干预汇率市场为区别。比较而言,浮动汇率下政府干预相对较小,但也只是相对而已。当汇率浮动过大而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时,政府必然会出手"维稳",曰“肮脏浮动”。 问:人民币汇率仅仅是外贸问题吗?与进出口商和外商之外的人有无关系? 答:当然不仅仅是外贸问题,汇率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商创造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商品不断出口到国外,换回大量外汇。这些企业持有的外汇在国内无法直接购买原材料等,于是卖给各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可以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外汇交易。而这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的是会员制。这些会员是央行、各大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率是由这些会员相互竞价得出的,价高者得。在这些会员中,有一个超特级会员,叫做央行。央行在这个市场上做了一件事儿,叫做“大手购汇”。有多大手?反正这个市场上大部分的外汇都被它买去就是了。要说明的是,央行并没有用行政权力强买强卖,而是跟其他的政府机构到市场上采购商品一样,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显然,央行的出价是最高的,所以大家都原意把通过贸易顺差得来的外汇卖给央行。 问题是,央行大手购汇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知道,央行是有货币发行权的。很自然方便的一个操作是,加印人民币购买外汇。现实中的中国人民银行,就是这么做的。这种操作的后果便是央行“被动发钞”:在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常年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外汇不断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大量印人民币、大手购汇以维持汇率稳定。这几年的外汇储备连年高升,被动发行的人民币数量非常可观。常年贸易顺差的意思是:东西卖到国外、换回来很多钱,可国内东西不多,这么多钱能买啥呢?于是物价飞涨,形成所谓“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切记,任何对外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对内问题。 问:央行大手举债购买外汇引起货币超发,反过来却得发央票、增加法定储备金、提升利息以回收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如此大费周章,到底图什么? 答:首先明确一点,央行大手购汇图的就是维持“汇率稳定”,以此促进正常的进出口贸易。汇率的频繁变动带来外贸交易成本的成倍增加,交易成本的增加会导致本来可以发生的交易泡汤。汇率稳定对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尤为重要。其次,《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里说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请注意,这里并没有提到汇率稳定。保持币值稳定才是央行的老本行。因此,央行的诉求有二:汇率稳定和币值稳定。 这两个目标都可重要,一个涉及外贸,一个涉及国内经济运行之根基,都不能放弃。但有时候政策目标之间是会打架的,这一对就是典型。要理解为何打架,先理解这一对概念的关系。先看下图: (图略,见我的个人博客http://juswalle.blogbus.com/logs/234912626.html)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即两国币值之比。要想汇率稳定,必须要币值稳定。有两种可能:1)两国币值都不变;2)两国币值变动同步,即两国币值同时升值或贬值、且幅度相当。前一种可能性为零,后一种也只能偶尔为之。在纸币时代,币值背后的国家信用来源于社会生产率,币值的同步变动,必然要求两国生产率的同步变动。中国若要保持币值稳定、又要保持汇率稳定,必然要求美国的币值变动与中国同步。这当然不可能。山姆大叔怎会配合你中国的币值变动?即便美国人配合中国了,他要不要配合欧洲、日本、俄罗斯?美国人不配合,若要人民币汇率稳定,就很难做到币值稳定;若要币值稳定,就很难做到汇率稳定。可这么高难度的事情中国政府做到了:央行印钞大手购汇维持汇率稳定,同时利用各种货币工具回收流动性稳定币值。这真是个奇迹。 可这奇迹维持不了多久,最后的结果还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社会总商品流动所需,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固定汇率在约束政府滥发货币、维护经济稳定上有着各种无可争议的好处。书中周其仁老师有一比,固定汇率好比那赤壁大战中庞统给曹操所献之计,将所有的船用铁索连在一起,犹如平地;可最后还是被诸葛亮一把东风给烧的干干净净。类似的,固定汇率好处固然多多,可风险也很大。历史的教训不是没有,那就是唯一真正实施过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我看来,金本位和欧元都不是固定汇率,是同一种货币)。这个体系要求全世界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地球上黄金产量限定,则美元发行限定,全球所有货币发行量限定,纸币的通货膨胀问题似乎一局得到解决。可后来这个体系还是解体了,原因是美元这个锚货币不够稳重(山姆大叔基于各种压力废除了美元与黄金的对应关系)。好比一群巡洋舰锁定在一艘航母上面,稳是稳了,只可惜航母不是大陆,也有沉入海底的危险。固定汇率是试图以美元为锚,浮动汇率的锚则五花八门。两种汇率制度的争论,本质上是货币准则(货币之锚)之争。固定汇率不是不好,只是现实中不可持续。(这几年美国政府债务缠身,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把美元币值贬了个透。人家锚自己都飞起来了,咱们人民币币值为何还非得以美元为锚呢?) 问:目前的死结有办法解开吗? 答:有可能。 理论上的货币超发通道有以下几种: 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央行主动超发货币。这在经济危机或者战争时期经常发生。 前述央行的被动超发货币。 政府主导的投资,通过银行的“创造货币”功能,引起流动性泛滥。(当然,这其中还有政府卖地的功劳。) 1995年通过的《人民银行法》特别在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在制度层面堵住了第一条通道。而第三通道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多人眼里属于成功的“中国模式”,比如张五常老先生就认为中国三十年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现有的GDP导向的官员政绩观也在极力地延续这一模式。要堵上这第三条超发货币的通道很难。因此,要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从第二通道入手也许会有突破。 周老师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政府要想稳定汇率,得用“真金白银”来购汇。其基本逻辑是:央行大手购汇以稳定汇率,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购汇的资金来源——用超发的货币来稳定汇率,实际上是用的隐形税收,并没有在财政预算范围内。没有预算就没有监督,央行超发货币大手购汇,就相当于打白条买东西,没有约束。若将购汇的资金来源换成实打实的政府财政资金,政府自然会精打细算,投入汇率市场的资金也都是存量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几率自然降低很多。周老师提出了三类“真金白银”:公共财政预算开支、国企上缴利润和财政专项发债。如果这些钱还不够稳定汇率怎么办?周老师的意见是,那就算了,强扭的瓜不甜,汇率该波动了。 以上,为中国货币之运行逻辑。稍显啰嗦,不够美。可现实世界也就这样了。 当然,上面的笔记挂一漏万。周老师在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治理通胀的精彩论述:“结构性通胀”的解构分析、用新资源喂饱货币老虎、“货币数量论”的提出和验证历史、美联储与中国人民银行“加息”手段的不同、人类为何舍稳健的金本位而取容易超发货币的纸币、民间的金本位合约、陈云用伊拉克蜜枣治理通胀、治通胀与管物价的关系等。篇幅关系,略过,看书去吧。
❹ 举外汇风险的例子说明外汇风险
案例7 外汇风险案例:百富勤破产案
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eregrine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成立于年底,由集团主席杜辉廉和董事兼总经理梁伯韬在香港创办。在短短的几年间,其业务已遍及亚太各地。该集团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型的综合投资银行及证券经纪服务。百富勤由最初3亿港元的资本发展成为拥有240亿港元总资产的跨国投资银行,在东南亚及欧美共设有28家分行,业务遍及证券、期货经纪、基金管理、投资融资、包销上市等。
1997年下半年爆发了涤荡全球的金融风暴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泰株、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屡创历史新低。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市场,持有巨额亚洲货币债权,此番东南亚货币狂泻给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同时汇市的动荡也带来了股市的暴跌,10月23日恒生指数由11700点暴跌至10426点,跌幅达到10.4%。10月24日,恒生指数略有反弹,但在10月28日恒指再次暴跌1438点,创历史纪录,收报9059点。从10月20日到28日,恒生指数在短短的几天里跌去4541点,跌幅达33.4%。若以香港股市7月3日的30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到10月28日已损失约1400多亿美元。作为从事证券业务的百富勤在1997年7月至10月的股票损失估计至少近10亿港币 。
1998年1月12日下午5时,百富勤宣告破产。
-------------------------------------------------------------------------
【案例分析题】20×7年1月,中华集团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出口订单1 000万美元,当时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20, 6个月后交货时,人民币已经大大升值,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00,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该公司损失了200万元人民币。
这一事件发生后,该公司为了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切实提升公司外汇风险防范水平,于20×7年3月召开了关于公司强化外汇风险管理的高层会议,总结本次损失发生的经验教训,制定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对策。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陈某:我先讲两点意见:(1)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外汇风险管理应当抓住重点,尤其是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管理,必须制定切实的措施,防止汇率变化对于公司利润的侵蚀。
常务副总经理吴某:我完全赞同总经理的意见,在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的背景下,我们只要抓好生产,完成订单,利润就不够实现,而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再固守以往的管理方式,漠视汇率风险,必须对所有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另外,总经理提出的加强折算风险管理的观点也十分重要,我们建立的海外子公司即将投入运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避免出现账面损失。
总会计师李某:加强外汇管理的确十分重要。我最近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还是比较多的,采取任何一种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汇率向有利方面变动带来的收益,外汇的损失和收益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因此强化外汇风险管理,首先必须重视对于汇率变动趋势的研究,根据汇率的不同变动趋势,采取不同的对策。
董事长张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两点意见:(1)思想认识要到位。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此宏观背景下,采取措施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十分必要。(2)建议财务部成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小组,由财务部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要求:
(1)题目中给出的汇率是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
(2)题目中的举例体现的是哪一种风险?
(3)从外汇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的角度,指出总经理陈某、常务副总经理吴某、总会计师李某以及董事长吴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直接标价法
(2)交易风险
(3)
——总经理陈某:
有关外汇风险管理重点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风险比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更为重要,因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
——常务副总经理吴某:
(1)对所有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保值措施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资产和负债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出现增值或减值,这种增值或减值可能自然抵销,因此不需要对所有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保值措施。
(2)对于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减少折算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因此,如果折算风险不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就不必对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总会计师李某:
(1)“采取任何一种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汇率向有利方面变动带来的收益”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采取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等金融工具避险,通过锁定汇率,可以回避汇率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汇率有利变化带来的收益,而采取外汇期权金融工具避险,既可以回避汇率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又可以享受汇率有利变化带来的收益。
(2)“外汇的损失和收益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的损失和收益取决于三个因素:(1)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敞口;(2)汇率变动对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3)汇率变动时间和幅度。
——董事长张某:
“建议财务部成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小组,由财务部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涉及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以及区位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经济风险的管理超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采取内部管理办法来达到管理经济风险的目的。
❺ 举例说明什么是外汇风险
案例7 外汇风险案例:百富勤破产案
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eregrine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成立于1988年底,由集团主席杜辉廉和董事兼总经理梁伯韬在香港创办。在短短的几年间,其业务已遍及亚太各地。该集团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型的综合投资银行及证券经纪服务。百富勤由最初3亿港元的资本发展成为拥有240亿港元总资产的跨国投资银行,在东南亚及欧美共设有28家分行,业务遍及证券、期货经纪、基金管理、投资融资、包销上市等。
1997年下半年爆发了涤荡全球的金融风暴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泰株、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屡创历史新低。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市场,持有巨额亚洲货币债权,此番东南亚货币狂泻给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同时汇市的动荡也带来了股市的暴跌,10月23日恒生指数由11700点暴跌至10426点,跌幅达到10.4%。10月24日,恒生指数略有反弹,但在10月28日恒指再次暴跌1438点,创历史纪录,收报9059点。从10月20日到28日,恒生指数在短短的几天里跌去4541点,跌幅达33.4%。若以香港股市7月3日的30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到10月28日已损失约1400多亿美元。作为从事证券业务的百富勤在1997年7月至10月的股票损失估计至少近10亿港币 。
1998年1月12日下午5时,百富勤宣告破产。
-------------------------------------------------------------------------
【案例分析题】20×7年1月,中华集团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出口订单1 000万美元,当时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20, 6个月后交货时,人民币已经大大升值,美元/人民币汇率为7.00,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该公司损失了200万元人民币。
这一事件发生后,该公司为了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切实提升公司外汇风险防范水平,于20×7年3月召开了关于公司强化外汇风险管理的高层会议,总结本次损失发生的经验教训,制定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对策。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陈某:我先讲两点意见:(1)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于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外汇风险管理应当抓住重点,尤其是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管理,必须制定切实的措施,防止汇率变化对于公司利润的侵蚀。
常务副总经理吴某:我完全赞同总经理的意见,在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的背景下,我们只要抓好生产,完成订单,利润就不够实现,而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再固守以往的管理方式,漠视汇率风险,必须对所有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必要的保值措施。另外,总经理提出的加强折算风险管理的观点也十分重要,我们建立的海外子公司即将投入运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避免出现账面损失。
总会计师李某:加强外汇管理的确十分重要。我最近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还是比较多的,采取任何一种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汇率向有利方面变动带来的收益,外汇的损失和收益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因此强化外汇风险管理,首先必须重视对于汇率变动趋势的研究,根据汇率的不同变动趋势,采取不同的对策。
董事长张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两点意见:(1)思想认识要到位。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此宏观背景下,采取措施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十分必要。(2)建议财务部成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小组,由财务部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
要求:
(1)题目中给出的汇率是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
(2)题目中的举例体现的是哪一种风险?
(3)从外汇风险管理基本原理的角度,指出总经理陈某、常务副总经理吴某、总会计师李某以及董事长吴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直接标价法
(2)交易风险
(3)
——总经理陈某:
有关外汇风险管理重点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风险比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更为重要,因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而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
——常务副总经理吴某:
(1)对所有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保值措施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资产和负债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出现增值或减值,这种增值或减值可能自然抵销,因此不需要对所有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采取保值措施。
(2)对于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减少折算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因此,如果折算风险不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就不必对折算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总会计师李某:
(1)“采取任何一种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汇率向有利方面变动带来的收益”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采取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等金融工具避险,通过锁定汇率,可以回避汇率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汇率有利变化带来的收益,而采取外汇期权金融工具避险,既可以回避汇率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又可以享受汇率有利变化带来的收益。
(2)“外汇的损失和收益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时间和幅度”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的损失和收益取决于三个因素:(1)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敞口;(2)汇率变动对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程度;(3)汇率变动时间和幅度。
——董事长张某:
“建议财务部成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小组,由财务部经理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外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外汇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涉及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以及区位等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因此,经济风险的管理超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通过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采取内部管理办法来达到管理经济风险的目的。
❻ 外汇交易能力该怎么训练
外汇交易能力怎么抄训练,没有捷径可袭走,也别相信什么大师的话。更别跟着别人做,跟着别人不但会影响你自己的判断,更不会进步。更何况也没有什么大师,百分之九十都是骗子,因为能赚钱的人都是闷声的,怎么可能会带你。
只有在市场上不断的交易去练习,要用实盘,只有实盘才能让你有感觉。一开始入门的时候要用小的单位比如0.01手,0.02这样的小单位,即使亏损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市场专治各种不服,没有2到3年的心态磨炼和技能实践,一上来就用标准单位去下单,亏一次就能让你心灰意冷。偶尔也可以用0.1手,0.5手这样的单位,这样的跳动才能让你有感觉。
最重要一点就是止损,止损是交易里最重要的一点。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亏的弹尽粮绝,在这个市场里即使你是千万富翁不遵守止损这条铁律,也能让你亏的去乞讨,这样的例子多的是。
再一个就是少做单,交易不要为了交易而去交易,而是为了获利。手里没有单子,心里就痒痒这是新手的一开始的毛病,你要等待机会的出现,这是我从亏损中学到的,另外要告诉你书里的东西借鉴一下就可以了,那不是万能的,能让你学到深刻经验的只有实盘操作,没有什么秘籍。
我就是从亏损中走过来的,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
❼ 钉住汇率制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有
一是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如果其外汇储备量不大,那么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从长远看是不可行的;
二是钉住汇率制度(货币联盟、货币局、美元化)适用于具有较长的货币不稳定历史的国家,或者是那些与另一国家的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三是实行灵活汇率制的国家偏向于以通货膨胀为目标。
全世界有关国家中,以地区货币和中央银行取代各国货币的正式安排的有欧洲货币联盟、非洲共同体法郎区、东加勒比货币联盟;接受美元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有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些小国和中美洲的一些小国;通过立法确定汇率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阿根廷、原东欧转轨国家、香港等;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制的有埃及、匈牙利、越南、以色列、波兰等。
❽ 外汇交易的经验与教训
多模拟,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外汇交易系统,然后,不断改进自己交易系统(重构交易系统),使之完善。
❾ 急急急,外汇交易实训课的经验个教训总结
要有计划。基本面决定大势,技术面觉得买卖点。看准方向,严格交易止损。
❿ 外汇交易中的教训有哪些
教训就是每个人的贪心,一定要记得止盈止损,外汇是一个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