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石油股有哪些
美石油股较多,以下几家是比较大型的石油公司:
代码 简称
PNG PAA Natura
COP 康菲石油
XOM 埃克森美孚回
CVX 雪佛龙
ECA 加拿答大能源
TOT 道达尔
BP 英国石油
REP 西班牙雷普索尔YPF
E 埃尼石油
PZE 巴西石油
香港大型本土上市券商,港股美股开户或咨询请加好友交流,谢谢。
㈡ 意大利埃尼集团的发展历程
1860年,在帕尔玛省的奥扎诺阿基利·堂采利公司钻了两口32米和45米深的油井,获得日产25公斤的产量。这是意大利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起源。
1926年,意大利组建了阿吉普公司AGIP(意大利石油总公司)。这个时期意大利也制订了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政策。
1953年,意大利组建了埃尼公司,创办资本为11亿美元,为国家控股公司。其意图是将意大利能源部门所有业务集中在一个实体内,以制订并执行意大利的能源战略。 埃尼集团总部的地址是罗马恩里柯·马戴伊广场一号。这个地名,铭记着埃尼集团首任总裁恩里柯·马戴伊作为意大利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奠基人的重大贡献。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企业家贡献的最大认可。
他在就任埃尼集团总裁这一职务之前,已经担任过阿吉普公司的代理总裁,对意大利全国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开发与生产有着全面的了解。后来在他领导下,埃尼集团将意大利的阿吉普公司AGIP(意大利石油总公司)也收编了到了自己的旗下。
埃尼从一开始就面临两大艰巨任务:战后复兴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产生了更大需求,但是意大利水能和煤炭资源不足以支撑这一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继续从石油国大量进口石油。但是战后的国际形势已经变化,强权已无法以原来的手段得到油气资源。
还有就是在意大利内部,油气资源主要以天然气为主,为了降低对外部石油资源的依赖,意大利需要扬长避短,强化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957年,埃尼集团在伊朗获得石油租借地,与伊朗的利润比例为75:25。60年代又陆续在中东十几个国家获得合作经营油气开采和加工业务,经营范围逐步向多种经营发展。租借地这种方式一改战前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对产油国的强硬态度,使得这些国家在发放勘探和开发油气的许可证方面有更大的决策权,也因此获得了相比于过去更多的利益。这一新的合作方式,最终使得石油生产国组建了欧佩克集团而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能源勘探和生产。发达国家开始以更平等的方式与石油生产国达成协议,是从意大利的埃尼开始的。
70年代,兼并了埃加姆矿业公司后,又从中东、阿尔及利亚和北海获得大量石油资源。
1981年,与中国化工部化工研究总院签署了中意合作研究开发协定书,双方在石油化工与合成材料领域进行合作。
1989年,与蒙特爱迪生公司合资,创办埃尼蒙特公司(Enimont),两家各控制40%股份。*1990年,蒙特爱迪生从埃尼蒙特退股。
1991年,埃尼蒙特改名为埃尼化学公司。1992年,埃尼转为股份制公司。
1993年,改制后的埃尼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扭亏为盈,净利润约246亿美元。
1995年,埃尼公开发行12亿股票,相当于股本总额的15%。同年底,埃尼股票在意大利、纽约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5年,与美国联碳公司达成协议,在欧洲成立对半合资的聚乙烯合资企业。
至1996年,埃尼的业务范围涉及五大洲84个国家。
㈢ 英译中 翻译这段话~~~
1926, Agip of Italy formed a company AGIP (Italy Oil Corpor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taly has also developed the country's oil and gas policy.
In 1953, Eni of Italy formed a company, founded capital of 1.1 billion U.S. dollars, the state holding company. The intention is to the Italian energy sector all business in one entity,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Italy's energy strategy.
1957, Eni Group access to oil concession in Iran, and Iran's profit ratio of 75:25.
1960s in the Middle East also have access to more than 10 countries and cooperative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processing business, the business scope graally to a variety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This concession to a pre-war oil company developed the hard-line stance on the oil-procing countries to enable these countries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mits have a greater decision-making power, and therefore was more than in the past Interests. This new mode of cooperation, make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oil-procing countries and OPEC groups to fully control their own energy 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started a more equal manner to reach an agreement with the oil-procing countries, from Italy's ENI began.
1970s, the merger of the Ai Jiamu mining companies, from the Middle East, Algeria and the North Sea substantial oil resources.
1981,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hemical Instry and Chemicals Research Institute signed a Sino-Italian cooperation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 the two sides in the petrochemic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s areas.
1989, a joint venture with Montedison, the company founder Ainimengte (Enimont), two each control 40 percent of the shares. * 1990, Montedison from Ainimengte Tuigu.
1991, Ainimengte renamed as the chemical company ENI. In 1992, Eni to joint-stock companies.
In 1993,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company Eni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profitability and net income of about 24.6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95, Eni public offering of 1.2 billion shares, equivalent to 15 per cent of the total share capital. With the end of Eni shares in Italy, New York and London Stock Exchange.
1995, the carbon companies and the U.S. reached an agreement in Europe to set up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the semi-polyethylene joint venture.
To 1996, Eni's business covers 84 countries on five continents.
Endり
㈣ 石油行业前10名(中文名+股票代码)
601808中海油服
601857中国石油
000609绵世股份
000819岳阳兴长
002192路翔股份
600028中国石化
000554泰山石油
002221东华能源
600179黑化股份
㈤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一致。有的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区分为国家所有制经济和国家调节两种基本形式;有的把它区分为国家所有制经济、国家消费(采购)和国家调节三种基本形式;有的把它划分为国家所有制经济、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国家政策与计划调节三种基本形式,如此等等。但是,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既是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调节的一种杠杆,不能把国家所有制经济同国家调节的其他形式完全对立起来。实际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都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不同杠杆,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都是在国家和垄断资本的各种结合形式中进行的。围绕国家和垄断资本的不同结合方式,可以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区分为下列三种基本形式。私人垄断资本 第一种: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同政府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这种结合主要通过以下各种方式进行:①政府向私人垄断企业进行采购或订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采购的数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少的(如日本)也有10%左右。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采购中,军事采购或订货占主要地位。②国家通过自己的金融机构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资金。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体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加强。目前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信贷已占国内信贷总额的50~90%。③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财政补贴,如价格补贴、部门补贴、地区补贴、出口补贴等,并对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低息优惠、税收减免措施。④国家对科技研究进行巨额投资,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科研成果。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国家拨付的科学研究费用,约占总额的一半,高的达 2/3左右。许多由政府拨款进行的科学研究,交给私人垄断企业承包完成,其成果也直接归它们利用。⑤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不断扩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所谓“福利国家制度”,目前这笔支出约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3至2/3左右,它既保证了社会资本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又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帮助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实现。⑥国家投资兴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组织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和服务。 同政府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在组织形式上继续保持私人垄断组织形式,但在运动方式上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割中已自始至终同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密切结合在一起。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国家向私人垄断资本提供资金、廉价生产资料、科技成果、熟练劳动力和各种社会服务,帮助私人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在剩余价值的实现上,资产阶级政府通过扩大国家消费的办法,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有保证的市场;还通过国家资本的输出,为垄断企业开辟国外市场并对私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提供优惠和保障。在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高额利润。国家同私人共同垄断 第二种: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双方共有的垄断资本。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产生:①国家购买原有私人垄断企业的部分股票;②原有国营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的股份;③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建立新企业。由此而形成的企业叫做国家参与制企业,或“混合”企业。这种共有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仍是股份公司。但它已不是私人资本的联合组织,而是由国家所有制同私人所有制在企业内部混合联合的组织。国家参与制在意大利获得了广泛的发展,这种国家参与制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全国各大企业中所占的比重,1965年为31%,1973年为39%;它的销售额在全国各类大企业中的比重,1965年为20%,1973年将近30%。意大利政府设立国家参与部,它通过参与制控制一个为首的股份公司,然后通过它进行一层又一层的参与而控制一系列的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体系。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工业复兴公司(伊利公司),它控制了意大利生铁生产的94%,钢产量的59%,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的100%;一个是国家碳化氢公司(埃尼公司),它控制了石油、天然气和化工营业额的绝大部分。 这种共有垄断资本是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双方都比较愿意接受的形式。60年代以来,在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种形式,国家可以用较少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监督以至控制大量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把私人垄断资本吸引到需要加紧发展的部门和地区,以利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进行,私人垄断资本也可以直接利用国有垄断资本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竞争能力,更多地得到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第三种:国家同垄断资本完全溶合表现为国有企业垄断资本。它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产生:①接管先前就存在的国家财产和敌国资产;②实行资本主义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购或其他补偿损失的办法,把某些私人企业收归国有;③国家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在这类国家所有制企业里,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的国家成为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通过自己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同私人垄断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这种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在战后各发达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后初期,许多西欧国家,如英、法、意、奥等,曾经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把若干设备陈旧、利润率不高或有亏损的基础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电力、煤气、铁路等部门或企业,以偿付高额补偿金的方式收归国有。其后,一些国家又将汽车、造船等部门或企业收归国有。随着技术革命的进展,为了兴建原子能、宇航等新兴尖端工业和基础设施,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在整个战后时期,这种国家所有制企业仍有所发展。西欧一些国家,如1981年法国社会党政府实施扩大国有化纲领后,国有企业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职工占就业人口的21.5%,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50%。意大利包括国家参与制企业在内,1979年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职工占就业人口的25.4%,投资占国内投资总额的47.1%;联邦德国分别为12%、10.5%和12.7%;英国分别为11.1%、8.1%和20%。奥地利在1946年实行国有化后,国营企业在各工业部门中所占的比重是:钢铁工业占98%,采煤业占98%,有色金属占94%,采油和炼油业占91%,动力工业占40%。而美国国有企业的比重很小,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5%左右,在工业中还不到1%。总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在结构上也有变化,它从战前的公用事业和军需工业部门扩大到基础工业、新兴工业以至一般制造业部门。 应当指明,这些国有企业表面上是“公有”的,但实质上是垄断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支配社会资本和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形式,它的活动主要是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保证私人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它以低价向私人垄断组织供应商品和劳务,以高价从私人垄断组织购买商品和劳务。它促进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的改造,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垄断资本是比私人垄断企业更高的、更集中的资本社会化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和发展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已经过时,这对资本主义制度无疑构成了一种很大的威胁,因而垄断资产阶级又力图限制国有垄断企业的发展,并在条件有利时实行“非国有化”,将国有企业重新改为私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