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金非货币化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么
黄金非货币化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是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5)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6)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Ⅱ 黄金非货币化的产生原因
进入70年代,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致使专1971年5月和7月又连续爆发两属次美元危机。为应付国内经济困难,尼克松政府于当年8月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对外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和黄金开始脱钩。其后,在当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两度宣布美元贬值。接着,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1976年,牙买加会议召开,正式取消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
Ⅲ 黄金非货币化的介绍
黄金非货币化(demonetization of gold) ,黄金非货币化是指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使其与货币完全脱离联系回,重新成为单纯答商品的趋势。战后初期,由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美元汇率稳定,黄金价格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国际货币体系所规定的官价上。 进入70年代,美国为应付国内经济困难,尼克松政府于当年8月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两度宣布美元贬值。接着,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1976年,牙买加会议召开,正式取消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
Ⅳ 印度的黄金为什么这么便宜
旅游在当下已成为非常热门的休闲方式,我国很多国人一到节假日都喜欢出门游玩。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基本上去到每一个国家旅游,都会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我国游客不仅喜欢去旅游,还喜欢购物,在很多老外眼中,中国人的购买能力是非常强的,像去泰国,人们会买大量的芒果干、榴莲等,而去韩国的游客则喜欢买化妆品,可以说哪个国家有什么热销的东西,中国游客去旅游时就必定会买。但唯独有一种东西,中国游客基本不买,那就是印度的黄金。
听完导游的解说之后,游客们表示:不买了!别浪费钱!不知道你们对印度的这一些黄金有什么新的看法吗?你有没有买过印度的黄金呢?
Ⅳ 黄金非货币化的有关争论
在西方国家,黄金非货币化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随着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和凯恩斯经济学的问世回而产生答了。60年代初发生第一次美元危机,以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的观点为代表,黄金非货币化形成思潮。70年代中后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的世界货币职能后,黄金非货币化遂成为西方国家有关黄金货币作用理论问题的主流。但主张黄金再货币化的观点仍时有反映,主要是担心国际储备多元化与分散化失却了黄金的自动约束,会导致世界货币无限制增长,从而引起世界性通货膨胀和汇率的频繁变动;但同时也考虑到恢复金本位制的现实可能性不大,因而只是希望维持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再度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西方国家学术界黄金非货币化已成定论。
在中国,学术界关于黄金非货币化问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黄金已不再是世界货币,而且不再是决定货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黄金实际上只是被人为地非货币化,尽管如此,它仍然维持其世界货币地位,在不远的将来还有可能发生黄金再货币化。
虽然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不具有明确的货币职能,但仍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黄金非货币化仍是现实。
Ⅵ 什么是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非货币化(demonetization of gold) ,黄金非货币化是指取消黄金的货币职能,使其与货币完全脱离联回系,重新成为答单纯商品的趋势。战后初期,由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国际收支大量顺差,美元汇率稳定,黄金价格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国际货币体系所规定的官价上。 进入70年代,美国为应付国内经济困难,尼克松政府于当年8月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两度宣布美元贬值。接着,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1976年,牙买加会议召开,正式取消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
Ⅶ 黄金非货币化的黄金非货币化影响
从金融的角度来说,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被储存起来,这个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
黄金被作为财富或者储备被储存起来,比如官方的黄金储备。这个过程就是黄金的非货币化。
Ⅷ 黄金非货币化的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从法律的角度抄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在作为货币定制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的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的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Ⅸ 到年底黄金会涨价吗
上周黄金表现抢眼,周度涨幅刷新今年1月下旬以来的新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疲弱的经济数据,包括月初公布的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和上周公布的美国4月零售销售及PPI数据等。这预示着美国一季度经济疲弱可能不仅是受天气的负面影响,其中还不容忽视经济增长动能本身增长欠缺的困境。而美国经济增速、就业率以及通胀水平直接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取向,这令市场对美联储升息时点的预期浮想联翩。应该说,上周黄金的反弹,更多地是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升息时点推后至9月的预期。
如今金价已经回到了3月底4月初的价格高点区域附近,后市金价能否成功突破1220美元/盎司区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金价收复1220美元/盎司将是大概率事件,短期则可能反复。从CME黄金市场的持仓结构来看,上周黄金回升,更多的是受到前期空头回补的影响,多头反攻仍缺乏力度。同时,SPDR黄金持仓近期仍在流出,这表明多空在1220美元/盎司附近争夺,短线可能仍有反复,而1200美元/盎司区域可能已经成为多头新的底线。但不管金价何时收复1220美元/盎司,黄金中长期底部已经形成。随着利空逐步出尽,黄金也将迎来涨势。
美联储升息问题一直影响着黄金市场的投资买需。从近期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6月升息的可能性几乎降至冰点。而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道路的一波三折,美联储实际升息时点只可能晚于6月,1150美元/盎司区域已经属于黄金底部。
现货市场方面,尽管中国市场一季度黄金珠宝需求下滑一成,部分受到“中国大妈”转战股市的效应影响,但中国股市的赚钱效应最终将大大促进“中国大妈”在黄金等富有消费弹性的非必需消费品的实际购买力,后市黄金实物买需有望回暖。回顾2006—2007年中国股市的暴涨,黄金价格同样处在一个上涨周期中,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而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则一直处于稳健的增长趋势中。印度财政部官员上周三预计,印度黄金年进口量将增长至1100吨。而上周印度政府已经开始执行的黄金货币化计划,所获得的黄金料不会超过50吨。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黄金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Ⅹ 印度怎么解决现金荒
印度再闹现金荒。印度多个州的自动取款机再次告急,无现金可取。虽然政府争相查明危机的原因,但总理莫迪在2016年11月的“废钞令”再次成为焦点。
由于最近几周ATM机一直处于现金荒状态,印度多个州正在经历现金紧缩。
虽然现金短缺看起来不像波及整个印度的现象,但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特兰加纳,中央邦,北方邦,比哈尔邦北部以及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些地区以及德里的一些州已经报告货币供应量(货币稳定的关键指标)受到严重打击。
这些州共同拥有不少于3亿公民。
联邦财政部表示,短缺是由于过去几个月对货币的“不寻常需求”造成的,但并没有将原因归咎于任何特定因素。
印度储备银行(RBI),也是印度央行,遵循计量经济模型,以根据GDP增长预测来监测货币需求,但也未能提供可靠的情况解释,但承诺尽快为自动取款机“补货”。
“废钞令”后果
主要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主席拉胡尔·甘地在Twitter上写道:“现在你明白废钞令的欺骗了吧,恐怖又回来了。”他还说,“我们的自动取款机再次是空的,看看我们银行的状况。”他强调了银行体系日益增加的公众不信任感,这得益于近期丑闻的增长和货币政策。
许多城市和农村都有相当多的轶事证据表明银行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而拒绝顾客。
现金荒的问题也引发大量印度网民在网上吐槽。其中有一名网友写道:“如果里面没有钱,那ATM机要来何用呢?莫迪说要打造数字化印度,推广无现金交易。但现在在网上每一笔交易却都收取额外的费用。”还有人说:“当人们既没有工作又没有钱的时候,ATM机要来做什么呢?”
推动数字化
2016年废钞令的目标之一是印度全国范围内对数字支付的积极推动。然而,由于人们对熟悉非现金交易的速度缓慢,这也是政府的挫折。
2018年4月的货币流通 —— 在废钞令18个月之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支持数字交易的活动持续不断 ——数字为18.4万亿卢比,而废钞令之前为17.98万亿卢比。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因素,这个数字仍然相当低。
据美国CNN报道称,2018年的前三个月印度就出现了“不寻常的急剧上涨的现金需求”。仅在4月份的前两周,印度国内现金需求就高达4500亿卢比(428亿元人民币)。
特别是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令金融分析师和银行机构困惑的情况下,现金流量急剧上升。自2017年10月以来,自动取款机的取款水平,也是当局密切关注来监控不断变化的现金习惯的另一个指标,也回到了预先数字化的数字。
移动钱包在最初数月的非货币化进程中获得了惊人的增长,但还没有完全被消费者所接受。
然而,印度央行已经注意到,随着更多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卡和支票,支付习惯稳步上升。
RBI在其关于追踪数字化交易后分类的报告中指出:“这三种工具在非货币化期间的使用量增加在非货币化后期也持续存在,这表明印度经济的支付习惯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有些地方也有人猜测,印度经济为了增加在线支付的做法而故意提供更少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