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房地产板块的中国周期与指标

房地产板块的中国周期与指标

发布时间:2021-04-18 03:43:35

Ⅰ 房地产市场各运行周期具备的特点

你好,第一、与银行联系紧密,政策性特别强。。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业对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敏感性极强,是政策导向型产业。

第二、流动性差,地域性明显。房地产虽然也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但是房地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旦该商品投入“生产”,那么它就被“留置”到固定的地方而不能变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房地产这种商品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能够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来解释。

第三、关系重大,要求严格。因为房地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且消费周期长,故在政府要求方面十分严格。

第四、资金要求巨大。房地产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在于它们的投资巨大,需要有足额的资金支撑,完善的资金链!所以这个行业并不是一般的投资者所能够做的起的。

第五、大众心理需求更明显。中国人对于房子仍然有着不解情结,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买房置地”的观念仍然存在于普通大众的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一辈子必须要买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才算有一个归宿,,好的风水也是人们的普遍追求。
望采纳,谢谢。

Ⅱ 中国房地产业经济周期是什么

对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周期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代表性观点主要包括:
l、根据GNP增长率与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所呈现的良好对应关系(张元瑞,1996);
2、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来刻画中国不动产供给与需求相互而产生的波动状况,认为年销售量
波动率与增长率曲线清楚地反映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内在波动(梁桂,1996);
3、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为指标(曲波等,2003);
4、参照产业运行环境特别是产业政策与体制变动,同时结合多项指标合成观点来分析(曹振
良,2003)。
具有权威性的观点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对中国房地产业发
展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一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
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
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
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
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
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
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以后,随
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
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Ⅲ 房地产周期的影响因素…

供求状况 房地产商品由于生产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往往会在短时期和特定区域形成相对性过量或短缺,这就同时形成房地产行业极具产业特色的价格波动。
房地产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是其不动产特性。这一特征不仅决定了房地产商品的弱流动性表现,还使得每件房地产商品都具有其唯一性和特殊性,而对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的追求往往可能放大价格的供求波动。其次是房地产的资产属性。房地产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的消费商品,而且具有投资品的特征,这种双重属性往往加剧对房地产商品的目标投向和对它的保值增值预期。还有就是房地产商品的资本附加性很强,它不像普通消费品随着使用价值的损耗和消失而完成价值的消减和转移,它有更长的使用价值年限,并且在追加投入的状况下能够极大地实现价值的增加。这三种特殊属性往往加强了房地产商品的供求——价格关系表现,甚至使之发生扭曲,从而造成比较明显和剧烈的价格波动。经济基本面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基本面基本形成正相关关系,即基本面状况良好,价格就容易出现上行波动,基本面恶化,价格就极有可能出现下滑,因此房地产价格也成为除股票价格之外的另一个经济基本面的敏感指标。目前经济基本面较好,高增长、低通胀的状况显示出中国宏观经济的“黄金时代”特征,因此很自然地出现房地产价格的上行波动,但反过来看,在当前状况下,增长减缓、通胀加剧的趋势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必要的经济调整已经开始。目前总体物价存在上涨压力,中央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以抵御人民币增值,在当前的通胀状况中,至少还要新增加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二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在这样的状况下,房地产价格的上行波动不大可能持续太久,而且如果控制不力极有可能出现急速下行和剧烈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价格和经济基本面之间的正相关,形成的是动态均衡的关系,就是说不仅经济基本面会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反过来后者也将影响到前者。如果房地产价格波动打破了原先的均衡关系,经济基本面势必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两者之间新的均衡关系。但是如果这种均衡关系缺乏真实基础,就是说假如房地产价格的上行波动只是过度预期和投机造成的,那么这时房地产价格作为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先行指标,给出的是错误的市场信号,虚假繁荣的经济基本面很快将由于失去支撑而回归真实,而且极有可能是破坏原有真实经济基本面的回归。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被视为是房地产持续繁荣增长的基本动力,也成为目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貌似合理的借口。从潜在需求看,我国现有城镇居民4.9亿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此间约有3-3.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原有城市人口同样也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3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3.8平方米,而初步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但潜在需求不是现实需求,这种需求如何转化和以何种形式转化将影响到广至宏观经济整体小至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极大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行波动,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土地价值由于连续投入开发的不断升值和城市积聚效应带来的房产价值的不断增加。但城市化进程是一种综合性过程,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政策及管理都会极大地影响其结果,就是说城市化并非总是持续上升的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经济、政治的原因发生中断或停滞。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城市化本身孕含着与之相反的趋势,即在形成积聚的同时也不断地形成分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进程也有它的边际成本,一旦超大城市的积聚所带来的成本超过其效益,城市化进程自然就会停止。从欧洲和新加坡的发展历史看,城市扩张的最后必然向卫星式的市镇分散,房地产价格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说当城市化快速推进或者发生停滞时,房地产价格必然发生波动。经济周期 自20世纪20年代德国伊弗研究所和法国经济研究所开始推广和使用景气调查方法,经济周期理论被证明是最好的解释经济运行的理论模式。事实上无论是微观经济活动还是宏观经济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周期。微观而言,经济活动单位从其生产、销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技术更新等方方面面,无不带有周期性特点;同时,作为各种微观经济活动综合体的宏观经济,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其各种经济指标和增长速度经常呈现起伏波动状态。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微观宏观,增长、繁荣、衰退、萧条直至再重复的链式循环模型自始至终不断运行。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法脱离经济周期的影响的,而且排除时滞效应和连带效应,它的波动规律是与经济周期相一致的。
如何正确识别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周期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并采取适时和适度的调控措施和经济政策,使经济波动的频率降低、幅度减弱,以取得目标产业的长期稳定协调健康的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当前房地产价格波动控制的主要目的。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周期性还不那么稳定,其表现也不甚明显,因而周期研究极其困难。而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房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果以绝对量来考察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那么整个房地产业到目前为止一直处于上升区间,无法体现出实际应有的波动状况。不过目前新编制使用的“国房景气指数”体系,采用增长率循环法和一致合成指数法来表达即期景气水平,排除了房地产业规模的影响,经过一段时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跨国资本在全球快速流动,时常引发各国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事实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严重冲击经济总体的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受害最直接和最深的也往往是房地产业,其相继引发的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规模与幅度也令人吃惊,比如日本主要城市平均地价指数,由1986年的38.4飚升到1991年的103.0再下跌至2002年30.4,涨跌幅均超过50%,而至今仍未走出房地产经济的低迷状态。这种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过程,不仅在亚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生过。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而其价格波动影响也更加广泛。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年初发布的统计,过去5年发达国家的楼市总值由30万亿升至70万亿(美元),增值超过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0%。而这次主要由房地产引起的经济泡沫比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美国股市泡沫(约合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5%)和90年代后期全球股市泡沫(历时5年、升幅约80%)更加令人担忧。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已经不可避免地被裹挟进这次房地产泡沫,而一旦泡沫破裂,其后果也将通过全球性经济联系传递到中国。
此外世界宏观经济已经进入短周期低速增长阶段,过度增长的后果已经逐渐显露。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将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调整极有可能引起房地产价格波动,而处理不当将出现不能承受的后果,通常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反复出现的持续性的经济疲软,而这将使房地产价格波动进一步走向恶性循环。政策变动 政策变动是一个宏大议题,事实上上述几点均涉及到政策因素,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经济基本面,但提到房地产价格波动问题,政策变动是不得不单列强调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房地产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政策经济,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现有体制之下,国家政策往往左右了房地产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程度。

Ⅳ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状况与房地产周期理论是否存在差异

房价真是奇怪啊,早知道以前就买房了....

Ⅳ 房地产交易指标有哪些

房地产市场指标
反映和描述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指标,包括供给指标、需求指标和市场交易指标三种类型。
(一)供给指标
1.存量(Stock,St),指报告期期末(如第t年或半年、季度、月,下同)已占用和空置的物业空间总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在数值上,报告期存量=上期存量+报告期新竣工量一报告期灭失量(St=St-1+NCt-δt);可按物业类型分别统计。
2.新竣工量(New Completions,NCt),指报告期内新竣工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可按物业类型分别统计。中国竣工量统计指标是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人住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3.灭失量(δt),指房屋存量在报告期内由于各种原因(毁损、拆迁等)灭失掉的部分。
4.空置量(VCt),指报告期期末房屋存量中没有被占用的部分,可按物业类型分别统计。中国目前空置量的统计是不完整的,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5.空置率(VRt),指报告期期末空置房屋占同期房屋存量的比例,VRt=VCt/St。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房屋的类型特征和空置特征分别进行统计,包括不同类型房屋空置率、新竣工房屋空置率、出租房屋空置率、自用房屋空置率等。
6.可供租售量(HousesforSale/Rental,HSRt,)指报告期可供销售或出租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可供租售量=上期可供租售数量一上期吸纳量+本期新竣工量(HSRt=HSRt-1-AVt-1+NCt);实际统计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统计。因为并非所有的空置房屋都在等待出售或出租,所以某时点的空置量通常大于该时点可供租售数量。
7.房屋施工面积(Houses Under Construction,BUCt,),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和上年开工跨人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上期已停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建缓建的房屋面积仍包括在施工面积中,多层建筑应填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8.房屋新开工面积(Construction Starts,CSt),是指在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不包括上期跨人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房屋的开工应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
9.平均建设周期(Construction Period,CPt),指某种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所占用的时间长度。在数值上,平均建设周期=房屋施工面积/新竣工面积(CPt=BUCt/NCt)。
10.竣工房屋价值(Value of Buildings Completed,VBCt),指在报告期内竣工房屋本身的建造价值。
(二)需求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2.人口数,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包括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3.城市家庭人口,指居住在一起,经济上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凡计算为家庭人口的成员其全部收支都包括在本家庭中。
4.就业人员数量,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数量.
5.就业分布。指按产业或职业分类的就业人员分布状况。
6.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7.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指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8.城市家庭总支出,指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家庭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购房建房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9.房屋空间使用数量,指按使用者类型划分的正在使用中的房屋数量。
1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11.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三)市场交易指标
1.销售量(Houses Sold,HSt),指报告期内销售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在统计过程中,可按物业类型、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分别统计。我国房地产开发统计中采用是实际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已竣工的房屋面积中已正式交付给购房者或已签订(正式)销售合同的商品房屋面积。不包括已签订预售合同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屋面积,但包括报告期或报告期以前签订了预售合同,在报告期又竣工的商品房屋面积。
2.出租量(Houses Rented,HRt),指报告期内出租房屋的数量,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
3.吸纳量(Absorption Volume,AVt),指报告期内销售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之和(AVt=HSt+HRt),单位为建筑面积或套数。实际统计过程中,可按销售或出租、存量房屋和新建房屋、不同物业类型等分别统计。
4.吸纳率(Absorption Rate,ARt),指报告期内吸纳量占同期可供租售量的比例(ARt=AVt/HSRt),以百分数表示,有季度吸纳率、年吸纳率等。
5.吸纳周期(Absorption Period,APt),指按报告期内的吸纳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吸纳量)计算,同期可供租售量可以全部被市场吸纳所需要花费的时间(APt=HSRt/AVt),单位为年、季度或月,在数值上等于吸纳率的倒数。
6.预售面积,指报告期末仍未竣工交付使用,但已签订预售合同的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屋面积。
7.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理想的价格指数,应该是基于同质物业的价格指数。我国目前的各类房地产价格指数,通常基于平均价格。
8.房地产价格,指报告期房地产市场中的价格水平,通常用不同类型房屋的中位数价格表示。中国现有房地产价格统计,是基于各类物业平均价格的统计。
9.房地产租金,指报告期房地产市场中的租金水平,通常用不同类型房屋的中位数租金表示。中国现有房地产租金统计,是基于各类物业平均租金的统计。

Ⅵ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周期是几年

房价为何持续上涨?宏观调控为何成效不咋样?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政府决策者们是否了解、认识、把握了它的“生理周期”?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依靠铁腕政府完全可以抑制市场热度,稳定房价增长态势,但其最终结果到底是“甜”还是“苦”?。在此,笔者对房地产市场周期问题稍做分析。 最后,房地产产品具有使用性和投资性两种功能属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房地产的使用功能有被单一化的趋势,其投资功能明显受到抑制。房地产产品的保值和增值功能是被全世界认可和推崇的,在国内房地产投资客纷纷退出的同时,大批国外基金却争先恐后地涌入国内直扑房地产,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也有赌人民制升值的诱因,但这些基金多由国外养老基金构成,追求持续稳定回报是首要因素。笔者认为,适当释放房地产的投资(而非投机)功能有助于促进物业流通和保值增值,但前提是一定要明确区分投资型市场(商铺、写字楼、豪宅等)和消费型市场(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新一轮调控流露出“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倾向,反映出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在提高,更加尊重房地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 From the above, can be summed up from a macroeconomic out of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 estate or development trends: First, on the whole, trade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medium-term (usually 10 or so) of the cycle comparison out of step Second, in a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cycle, fluctuations in the economy range ( by Gu peak value) of small change in the trend, growing to be a soft landing operation of both countries, the cyclical fluctuations in the real estate instry will then decrease. Third, the instry since 1999 in this round of development is the real shape of the market, before the planned system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not meaningful. Fourth, this round of macro-economic cycle will be to 2012 before the end of 2006 is the first year of 11th Five-Year Plan, the recent trend in the real estate instry more stable growth. Fifth,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on China''''''''s economy and obviously the driving role of the real estate instry, the Central out of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nor in 2008 before the real estate instry fell into the doldrums, and therefore nearly 23 instry overall situation was rose steadily. Sixth,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 will be export-oriented to domestic demand-oriented, and real estate to promote domestic demand as the "key" to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will not wait for its depressed last year, "the six" regulation focus from "control overheating"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Ⅶ 为什么房地产是周期性行业

我国房地产行业之所以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是因为它的投资和收益周期长。因此,盲目进行房地产投资就会有风险。我国房地产业也存在周期性波动,有三个指标可分析出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规律:第一是房地产销售额增长;第二是销售面积增长,市场卖了多少房;第三是投资额增长,就是由于市场拉动,产业投资增长是高还是低。从有关资料记载看,自1984年开始,房地产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期和两个低落期。从1984年到1988年,这是一个发展期,大约五年时间;1989年到1990年是一个低落期;从1991年到1995年是第二个发展期;1996年至1997年又是一个低落期;从1998年至今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我国的房地产周期有这样三方面的特殊性:第一是房地产周期的频率,大约都是5年发展,2年低落,也就是说7年到8年为一个周期;第二就是我国房地产的周期中,衰退期和低谷期比较短,而增长期和繁荣期时间比较长,这显示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这样的特点,它明显不同于房地产总量过剩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从销售增长和投资增长的关系来分析,销售增长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增长。研究房地产发展周期的规律,把握我们国家房地产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变动,对于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意义重大。
相关链接
其他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周期:
广州:2003年开始爬升
来自广州市统计信息网的信息显示,近8年来,从广州每年房价均价来看,广州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个周期。1998年至2003年,五年间,广州房价均价从5130元/平方米缓跌至4210元/平方米,下降了近20%。2003年后,广州房价开始飙升,2004年、2005年每年均价都有大约400元/平方米的升幅,2006年4月均价相比2005年底均价,更是上涨近1400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伍岳峰认为,正如股市等经济领域的周期性,房地产的周期性恰好与近年来广州国民经济发展方向走势相一致。
在1998年之后的这一个房地产周期,有其历史推动因素。最关键的一点是,1990年代末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后,市场所潜伏的购房需求,还有历经十年之后的换房潮以及城市发展进程,加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
深圳:3高2低
自1984年开始,深圳房地产大约经历了3个发展期和2个低落期。从1984年到1988年,这是一个发展期,大约五年时间;1989年到1990年是一个低落期;从1991年到1995年是第二个发展期;1996年至1997年因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深圳因“圈地运动”和“炒地皮过热”出现了商品房价格偏高、空置率上升,走入了一个低落期,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下滑;从1998年开始,深圳房地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而且上扬幅度还比较大。从深圳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看,由于表现出以量的需求为主的特点,其衰退期比国外要短,增长期比较长。目前有关房地产市场处于发展周期中哪个阶段的争论,房价收入比、供求关系、空置率等概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佛山:1998年开始上升
佛山房地产发展周期基本上与佛山经济发展周期相对应,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密不可分。但是佛山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起步较早,从而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同的房地产发展周期。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周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以单体楼为主。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二个周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至80年代末,当时的房地产开发量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陷入一个相对低迷状态。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三个周期是在1992年至1994年,当时受新一轮经济起飞因素的影响,佛山楼市出现了一波开发、销售热潮,佛山中心城区部分楼盘的价格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以上。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四个周期是在1994—1997年,受到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佛山楼市也受此影响,房地产开发量逐渐萎缩,楼价有所下降。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五个周期是1998—至今,受到中国宏观经济迅猛发展,佛山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家推出住房按揭贷款的多项“重磅”利好的影响,佛山房地产开发、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从2003年起,佛山年住宅销售面积达到600万—700万平方米,相当于佛山每年有18万居民搬进新的商品房。
如今,由于佛山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告一段落,取消福利分房之后,市场所潜伏的购房需求大部分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从1998年开始的这一轮房地产牛市已经进入尾声。

Ⅷ 谁知道中国地产的周期

我国房地产行业之所以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是因为它的投资和收益周期长。因此,盲目进行房地产投资就会有风险。我国房地产业也存在周期性波动,有三个指标可分析出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规律:第一是房地产销售额增长;第二是销售面积增长,市场卖了多少房;第三是投资额增长,就是由于市场拉动,产业投资增长是高还是低。从有关资料记载看,自1984年开始,房地产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期和两个低落期。从1984年到1988年,这是一个发展期,大约五年时间;1989年到1990年是一个低落期;从1991年到1995年是第二个发展期;1996年至1997年又是一个低落期;从1998年至今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我国的房地产周期有这样三方面的特殊性:第一是房地产周期的频率,大约都是5年发展,2年低落,也就是说7年到8年为一个周期;第二就是我国房地产的周期中,衰退期和低谷期比较短,而增长期和繁荣期时间比较长,这显示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这样的特点,它明显不同于房地产总量过剩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从销售增长和投资增长的关系来分析,销售增长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增长。研究房地产发展周期的规律,把握我们国家房地产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变动,对于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意义重大。

相关链接

其他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周期:

广州:2003年开始爬升

来自广州市统计信息网的信息显示,近8年来,从广州每年房价均价来看,广州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两个周期。1998年至2003年,五年间,广州房价均价从5130元/平方米缓跌至4210元/平方米,下降了近20%。2003年后,广州房价开始飙升,2004年、2005年每年均价都有大约400元/平方米的升幅,2006年4月均价相比2005年底均价,更是上涨近1400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伍岳峰认为,正如股市等经济领域的周期性,房地产的周期性恰好与近年来广州国民经济发展方向走势相一致。

在1998年之后的这一个房地产周期,有其历史推动因素。最关键的一点是,1990年代末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后,市场所潜伏的购房需求,还有历经十年之后的换房潮以及城市发展进程,加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

深圳:3高2低

自1984年开始,深圳房地产大约经历了3个发展期和2个低落期。从1984年到1988年,这是一个发展期,大约五年时间;1989年到1990年是一个低落期;从1991年到1995年是第二个发展期;1996年至1997年因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深圳因“圈地运动”和“炒地皮过热”出现了商品房价格偏高、空置率上升,走入了一个低落期,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下滑;从1998年开始,深圳房地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而且上扬幅度还比较大。从深圳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看,由于表现出以量的需求为主的特点,其衰退期比国外要短,增长期比较长。目前有关房地产市场处于发展周期中哪个阶段的争论,房价收入比、供求关系、空置率等概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佛山:1998年开始上升
佛山房地产发展周期基本上与佛山经济发展周期相对应,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密不可分。但是佛山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起步较早,从而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同的房地产发展周期。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周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以单体楼为主。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二个周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至80年代末,当时的房地产开发量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陷入一个相对低迷状态。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三个周期是在1992年至1994年,当时受新一轮经济起飞因素的影响,佛山楼市出现了一波开发、销售热潮,佛山中心城区部分楼盘的价格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以上。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四个周期是在1994—1997年,受到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佛山楼市也受此影响,房地产开发量逐渐萎缩,楼价有所下降。
佛山房地产发展的第五个周期是1998—至今,受到中国宏观经济迅猛发展,佛山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家推出住房按揭贷款的多项“重磅”利好的影响,佛山房地产开发、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从2003年起,佛山年住宅销售面积达到600万—700万平方米,相当于佛山每年有18万居民搬进新的商品房。
如今,由于佛山中心城区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告一段落,取消福利分房之后,市场所潜伏的购房需求大部分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从1998年开始的这一轮房地产牛市已经进入尾声。

阅读全文

与房地产板块的中国周期与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880表价格 浏览:232
中林集团信托 浏览:193
在陆金所里投资安全吗 浏览:315
期货大行情特点 浏览:239
买基金用什么账户 浏览:90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建行 浏览:185
股票简单解释 浏览:34
pe股票ttm是什么意思 浏览:825
海航投资值得长线吗 浏览:358
什么股票赚钱最快 浏览:295
东亚银行信托 浏览:890
电子账户交易密码忘了 浏览:241
专利权金融资产 浏览:81
工商银行2017年投资 浏览:260
股票为什么要每日做t 浏览:987
锌价格西藏矿业 浏览:504
扬州股票开户 浏览:437
智鑫药业股票 浏览:52
九泰基金中证基金 浏览:385
身份证掉了怎么贷款啊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