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歼11B可以做眼镜蛇机动吗
楼下你知道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是怎么完成的么?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的基本定义是一种失速机动,也就是急减速机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对发动机要求并不是很高,航空器推重比的萨博35战斗机都可完成。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对战斗机的要求主要是在气动布局和操纵能力上,要求其第一,要有很强的上仰操纵能力;第二,应克服迎角为 30°~60° 区间的不对称滚转和偏航力矩(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设计特性,对于细长体战斗机构形,在大迎角时静态和动态稳定性之间存在很强的匹配关系。为了有效的避免大迎角时操纵特性和强横航向的损失,必须仔细权衡静力学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很强的下俯操纵能力。而几乎所有类似于苏-27战斗机气动布局和和操纵能力的战斗机都具备这一特点,甚至是米格-29(你只需要在国外视频网站检索“Mig-29 Pugachev's Cobra”就能找到米格-29眼镜蛇机动的视频),何况是和苏-27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区别的歼-11?
然后注意之前的措辞“发动机要求并不是很高”,在这里我用了并不是很高这一措辞,也就是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对发动机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为进行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在机头开始下沉时,还需要加大发动机的马力防止航向偏离,也就是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唯一对于发动机要求的地方就在这里,而这个要求只需要发动机能使战机在500公里时速下进行俯仰角αmax=75°~95°的机动即可,这个技术指标类似于过马赫下俯,很明显搭载发动机推重比10:1的国产发动机的歼-11也能办到。
② 五步蛇和眼镜蛇哪个更毒
不是。有人做过实验,眼镜蛇和五步蛇对决,结果都咬了对方,眼镜蛇很快就中毒,不能动弹了,而五步蛇则一点事都没有。从排毒量来看,眼镜蛇毒液要比五步蛇毒少的多。从单位毒液毒性来看,眼镜蛇毒要比较五步蛇毒厉害。不过,刚才说了,五步蛇的毒液量是很大的。我国除了眼镜王蛇毒液量,就是五步蛇毒液量大了。
五步蛇咬伤要比眼镜蛇严重的多,五步蛇咬伤死亡比例是很高的,高于眼镜蛇很多。从我国目前的眼镜蛇来看看,舟山眼镜蛇毒性要比孟加拉眼镜蛇亚种要小的多。孟加拉眼睛蛇的一些亚种毒液量也大,体型也特别的大,如我国云南的那坡眼镜蛇和人工饲养的泰万蛇、越南眼镜蛇都是孟加拉亚种。
眼镜蛇咬伤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毒症状,也会出现血循毒类型的肌肉溶解,特别是孟加拉眼镜蛇咬伤,会出现大面积溃烂。不过,要比五步蛇溃烂要少。五步蛇咬伤初期患肢会出现大小便不等的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说明中毒越严重,随后会以咬伤伤口为中心,出现严重的溃烂,很多人被五步蛇咬伤导致残废。也就是说五步蛇咬伤很严重的,不死大多数都会闹下残疾。
③ 关于眼镜蛇的资料
眼镜蛇是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该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中文学名: 眼镜蛇
拉丁学名: Naj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虫纲
目: 有鳞目
亚目: 蛇亚目
科: 眼镜蛇科
属: 眼镜蛇属
分布区域: 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
目录
名称
简介
分类
地理分布
外形特征
毒性
保护级别
中药应用
展开
编辑本段
名称
拉丁学名
Naja
此蛇种及整个眼镜蛇属的学 眼镜蛇名关键词“Naja”,语源来自印度教中的蛇神“纳加”。[1][2]
英文名称
Cobra
Cobra是“蛇”的葡萄牙语称谓,起源于拉丁语。当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到达非洲和南亚,他们发现了眼镜蛇并将其命名为“snake with hood”或“hood-snake”随之此名称流传入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所以称谓“snake with hood”或“hood-snake”,是因为眼镜蛇看起来像“戴着风帽的蛇”。
中文名称
眼镜蛇
眼镜蛇是眼镜蛇属或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眼镜蛇名字的由来应该是近代十七八世纪以后眼镜出现后附会而成,最后成为了正式名称。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在正式命名前是没有统一名称的,中国历史上对蛇类大多都没有专门名称,民间对眼镜蛇(当然是不同种类的眼镜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大扁颈蛇、扁颈蛇、吹风蛇、过山标、过山风、过山风波、饭铲头、饭匙倩(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五毒蛇、蝙蝠蛇、 胀颈蛇、膨颈蛇、大膨颈、扇头风、大扁头风等。
编辑本段
简介
多数种类的颈部肋骨可扩张形成兜帽状。尽管这种兜帽是眼镜蛇的特征,但并非所有种类皆密切相关。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经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在其分布范围内,耍蛇人喜爱使用不同种的蛇,耍蛇人会吓唬蛇,使之采取身体前部抬离地面的防卫姿势。蛇对耍蛇人的动作做出摇摆的反应,亦有可能是对耍蛇人的音乐做出反应;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较慢的攻击动作,而且可能已将蛇的毒牙拔除。
毒牙短,位于口腔前部,有一道附于其上的沟能分泌毒液。眼镜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经毒,能破坏被掠食者的神经系统。眼镜蛇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蛇类为食。
眼镜蛇依靠神经性毒液杀死猎物。神经性毒液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因而出现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眼镜蛇的天敌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胜直接嚼食眼镜蛇头部,但是在搏斗过程中眼镜蛇也会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数小时后能自体排毒无事醒来,但少部份也会被眼镜蛇吞噬。
编辑本段
分类
科学分类
目:蛇亚目 Serpentes
有鳞目 Squamata
科: 眼镜蛇科(蝙蝠蛇科)Elapidae
属:主要指眼镜蛇属 Naja
眼镜蛇科Elapidae,最新分类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并入了眼镜蛇科,分为:眼镜蛇亚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海蛇亚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我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一些眼镜蛇属的物种:
种名 学名及命名者 亚种数 地理分布
南非眼镜蛇 Naja anchietae,(Bocage, 1879) 0 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东部
喙眼镜蛇 Naja annulifera,(Peters, 1854) 0 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
阿氏射毒眼镜蛇 Naja ashei,(Wüster and Broadley, 2007) 0 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
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Cantor, 1842) 0 中国、越南
埃及眼镜蛇 Naja haje,(Linnaeus, 1758) 2 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埃及、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也门
孟加拉眼镜蛇 Naja kaouthia,(Lesson, 1831) 0 孟加拉、缅甸、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
马里眼镜蛇 Naja katiensis,(Angel, 1922) 0 贝宁、喀麦隆、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马里、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多哥
缅甸眼镜蛇 Naja mandalayensis,(Slowinski & Wüster, 2000) 0 缅甸
非洲森林眼镜蛇 Naja melanoleuca,(Hallowell, 1857) 0 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冈比亚、几内亚、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亚、塞拉里昂、索马里、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 Naja mossambica,(Peters, 1854) 0 安哥拉东南部、马拉维、莫桑比克、索马里、纳米比亚、南非共和国、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
印度眼镜蛇 Naja naja,(Linnaeus, 1758) 0 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斑马射毒眼镜蛇 Naja nigricincta,(Bogert, 1940) 1 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
黑颈射毒眼镜蛇 Naja nigricollis,(Reinhardt, 1843) 0 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里昂、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索马里、多哥、乌干达、赞比亚
黄金眼镜蛇 Naja nivea,(Linnaeus, 1758) 0 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
努比亚射毒眼镜蛇 Naja nubiae,(Wüster & Broadly, 2003) 0 乍得、埃及、尼日尔、苏丹共和国
中亚眼镜蛇 Naja oxiana,(Eichwald, 1831) 0 阿富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土库曼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红颈射毒眼镜蛇 Naja pallida,(Boulenger, 1896) 0 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
菲律宾眼镜蛇 Naja philippinensis,(Taylor, 1922) 0 菲律宾
安达曼眼镜蛇 Naja sagittifera,(Wall, 1913) 0 印度安达曼群岛
萨马眼镜蛇 Naja samarensis,(Peters, 1861) 0 菲律宾
中南半岛射毒眼镜蛇 Naja siamensis,(Laurenti, 1768) 0 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
马来射毒眼镜蛇 Naja sputatrix,(F. Boie, 1827) 0 印尼
苏门答腊射毒眼镜蛇 Naja sumatrana,(Müller, 1887) 0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南部
眼镜蛇还可以指
1、Boulengerina属
如: 扎伊尔水眼镜蛇(Boulengerina christyi)英文名为“Christy's Water Cobra”
2、盾鼻蛇属(Aspidelaps)
如:盾鼻蛇/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英文名为“Coral Cobra Snake”
珊瑚眼镜蛇体表呈橘红色,带有黑色的圈纹并一直延伸到腹部(仅幼体),其腹部为黄色;吻端带有宽阔的盾片,方便其刨土;夜行蛇类,主要以小型爬虫和鸟类为食;该蛇带有神经性毒液 。
3、树眼镜蛇属(Pseudohaje)
如:黄金树眼镜蛇(Pseudohaje goldii)英文名为“Gold's Forest Cobra”
4、Paranaja属
如:异眼镜蛇(Paranaja multifasciata)英文名为“Burrowing Cobra”
异眼镜蛇有三个亚种:Paranaja multifasciata anomala ;Paranaja multifasciata lloni ;Paranaja multifasciata multifasciata
5、眼镜王蛇属(Ophiophagus )
如: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英文名为“King Cobra”
眼镜王蛇的体长可达5.7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尽管眼镜王蛇外形和行为与眼镜蛇相似,但它们独自成一属,并非所谓的“真眼镜蛇”
6、唾蛇属(Hemachatus)
如:南非的粗皮小眼镜蛇/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英文名为“The Ringhals Cobra”
7、珊瑚蛇属(Micrurus)
如:Micrurus fulvius 英文名为“Northern Coral Snake”在美国东南部发现。
几种典型的眼镜蛇
1、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主要分布于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它体型较大,最长达6米,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间有白色条纹;它的腹部颜色为黄白色。幼蛇为黑色,并有黄白色第纹,是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闻名遐尔,是因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同时还捕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
眼镜王蛇属卵生动物,通常用落叶筑成巢穴,每年7—8月间产卵,每次产20—40枚卵于落叶所筑巢中,卵径达65.5mm×33.2mm。雌蛇有护卵性,常时间盘伏于卵上护卵,孵出的幼蛇体长为50cm。
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
眼睛王蛇是蛇之煞星在毒王榜上排名第9、专以吃蛇为生的眼镜王蛇令众多蛇类闻风丧胆,它的地盘休想有他蛇生存。一旦它受到惊吓,便凶性大发,身体前部高高立起,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头颈随着猎物灵活转动,猎物想逃,可没那么容易!最可怕的是,即使不惹它,它也会主动发起攻击。被它咬中后,大量的毒液使人不到1小时就死亡。
印度眼镜蛇(11张)2、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又译亚洲眼镜蛇)
产于印度次大陆,常常被用于印度蛇艺。产于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黑眼睛蛇为其一个亚种。过去被认为是与眼镜王蛇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的一个单一物种。
珊瑚眼镜蛇3、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也叫开普珊瑚蛇
珊瑚眼镜蛇,英文名:Cape Coral Snake ,蛇亚目眼镜蛇科盾鼻蛇属(Aspidelaps)的一种毒蛇。有着一般眼镜蛇的特色颈折(其颈折部位未如印度眼镜蛇般完善)及硕大的鼻吻部位。珊瑚眼镜蛇,头部很小,吻鳞较大(有利于打洞),躯体粗壮,躯体鳞片细小。
该种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分布区最南端的
指名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lubricus)其特征是体背呈珊瑚红,体侧下方浅红色或乳白色,有黑色横斑;
纳米比亚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infuscatus)的体背呈土白色或灰棕色,具浅色横斑,头部黑色;
安哥拉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cowlesi)通体土白色或灰棕色,头部色彩很淡。 分布与生境: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灌丛,沙漠草丛。 繁殖:每次产3到11枚卵。
4、其它
在非洲亦有喷射毒液和不会喷射毒液的眼镜蛇,但和亚洲的眼镜蛇无亲缘关系,彼此间亦无亲缘关系。
黑颈眼镜蛇南非的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又译粗皮小眼镜蛇)和广布于非洲的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皆会喷毒,後者体型较小。毒液准确地喷射入超过2公尺外的受害者眼内,若不及时清洗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射毒眼镜蛇(Spitting cobra)可以将毒液喷射到较大动物的眼睛里而使其暂时失明。如果清洗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埃及眼镜蛇(N. haje, 大概即为古代所称的阿斯普〔asp,亦称角蝰〕)黑色,颈部膨胀所成兜状较窄,长约2公尺,广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分布至阿拉伯半岛一带。埃及眼镜蛇通常捕食蟾蜍和鸟。
埃及眼镜蛇赤道非洲有树栖眼镜蛇(非洲眼镜蛇属〔Pseudohaje〕),与曼巴为眼镜蛇科(Elapidae)仅见的树栖成员。
编辑本段
地理分布
孟加拉眼镜蛇(20张)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东南亚岛屿。
中国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北京动物园19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编辑本段
外形特征
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事实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颈部,而眼镜蛇只是更为典型而已。眼镜蛇的颜色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与无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折叠,因而相对较小。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神经毒液。
编辑本段
毒性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专业处理。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毒性成份
毒素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脏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晕眩,继而逐渐出现呼吸肌麻痹。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脏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医治办法
眼镜蛇咬伤的一般医治办法为使用抗蛇毒血清,并可能需要做人工辅助通气(例如气管插管术)直到毒液降解,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如医治无效病人多于咬伤之后6-12小时死亡。死因多为呼吸麻痹(例如膈肌麻痹)而窒息。
编辑本段
保护级别
是省级保护动物
文件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濒危原因
1、人类为食用,药用,观赏等乱捕滥猎。
2、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其栖地的破坏。
3、昆明圆通山动物园有一只“神獴”,就是用来斗蛇,一时间,56000只眼镜蛇进了“蛇间地狱”,被那只神獴活活吃掉,导致眼镜蛇数量狂减!
编辑本段
中药应用
药 材 名:眼镜蛇
拉 丁 名:Naja naja(L.)
别名:膨颈蛇,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
名称考证:膨颈蛇(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脊推动物分类学》)、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广西中药志》)
科目来源:眼镜蛇科动物
药用部位: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编辑本段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首先是呼吸机能的麻痹,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时心跳尚继续维持若干分钟;如给动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继续 1-2小时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制蛇毒可能是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精制后的单纯神经毒,则为外周性作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眼镜蛇神经毒及甲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同,即阻断乙酰胆碱对运动终板上受体的作用;第二类为乙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则系作用于突触前的运动神经末梢; 第三类为眼镜蛇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二类的双重作用。蛇毒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在颈动脉窦灌流试验中,低浓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兴奋,以后是较长期的抑制,并能阻断乙酰胆碱的反应;较高浓度还能阻断氰化钾的反应。此种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肾上腺髓质的胆碱能受体有强度兴奋作用,使肾上腺索大量分泌,此可能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血压与体温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对神经节则作用很弱,在高浓度时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咬伤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它还能提高离体肠肌紧张力,抑制离体心脏,此皆说明蛇毒对毒蕈碱受体亦有一定影响。在乙酰胆碱离体合成试验中,蛇毒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而发挥对中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阻断蛙腹直肌对己酰胆碱的反应,比氯化筒箭毒碱的作用强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种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毒性: 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在狗注射蛇毒后,血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蛇毒所含的磷酸酯酶进入机体后,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导致组织细胞破裂,引起了组织胺、缓动素、五羟色胺、腺甙类物质的释放。大量组织胺释放,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大,加上组织胺和缓动案使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可能是一种代偿而非真正的强心作用。至于对离体兔心和蛙心的直接兴奋作用(所谓洋地黄样作用),估计在整体情况下无大意义。中期--由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发挥代偿,使血压逐渐回升;此时呼吸、循环功能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呼吸遭受抑制并逐渐转入麻痹,由于缺氧,血压常有短暂上升,在人工呼吸情况下,心收缩力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于蛇毒对心脏的直接毒害。心电图早期即可出现 ST段下降、 T波平坦或倒置、 QT间期延长、 R波低电压等心肌损害的变化,晚期还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节律或心室停顿等严重心律索乱。病理切片呈现心肌广泛浊肿、灶性坏死、心内膜下出血等急性阎质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眼镜蛇毒对冠状血管呈扩张作用。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纯粹心脏毒素(Cardiotoxin)是一种强碱性多肤,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对哺乳动物心脏的毒性极强,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经毒性的 1/20。其原发作用是细脑膜的去极化,使心脏收缩期停跳。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组织胺的释放,侵犯毛细管壁细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纤维震颤至强直收缩,直接伤害神经系统(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质分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同时释放组织胶等物质,并能影响神经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体内三磷酸腺甙,导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对体内某些重要的酶系统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4.对血液的影响:切眼镜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红细胞、血色素、血球比积等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无血液浓缩现象。眼镜蛇毒能延长实验动物(兔)的凝血时间,体外加入蛇毒则凝血时间更显著延长,可以解释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整体动物,眼镜蛇毒能增加其红细胞脆性,但无溶血现象;亦未见产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对狗、猫、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与肾上腺素之释放有关,对大鼠则呈降血糖作用。对于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似无恒定的影响,在临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现象。在玻皿中,眼镜蛇毒的溶血浓度为10-11或 10-9(狗)。
5.对内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著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著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因此,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疗时可应用皮质激素,还可加用抗组织胺药。眼镜蛇毒激活肾上腺皮质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理机理之一。眼镜蛇毒对甲状腺机能也有明显的抑制影响,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机能及甲状腺素生成过程,利用I131 测得给蛇毒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 无机碘含量、甲状腺平均干重均较对照组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压法的初步试验中,证明眼镜蛇毒(加入反应瓶中或注入动物体内使严重中毒)对家兔的心、肝及延脑组织的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即不抑制细胞呼吸。治疗应用 蛇毒有镇痛作用,0.188mgkg对大鼠的镇痛作用较吗啡(1mg/kg)作用长3-4倍,且不产生耐受性及习惯性。它对神经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患、神经痛以及神经型麻风引起之疼痛有效,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亦有一定效果。
原生形态:眼镜蛇全长约120厘米。头不甚大。颈部间的肋骨能运动,使颈部骤然膨大。吻鳞的宽比高大1/2倍。鼻间鳞与眼前鳞不相接。颊鳞缺如。上唇鳞7片,第3、4片入眼。下唇鳞8片。鼻鳞分为前后2片,鼻孔介于其间。眼前鳞1片;眼后鳞2~3片。体鳞光滑,斜行;颈部鳞列为24~27行,体中部为19~21行,肛前为13~15行。腹鳞164~178,肛鳞2分,尾下鳞41~51对。全体颜色和花纹有很多变异。典型的在颈的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眼镜状斑纹;体背的颜色有棕褐、黑褐、灰黑以至深黑色等;背及尾部具有狭窄的白色或淡黄色环纹15~16个。 腹面呈灰白或灰黑色,其中或杂有微小的黑点。栖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见于村庄附近。每于夜间活动。捕食蛙、鱼、蜥蝎、蛇、鼠及鸟类等。激怒时身体前部竖起,颈部膨大,呼呼作声。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分布浙扛、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参考出处:《广西中药志》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相关药材:眼镜王蛇毒 眼镜王蛇肉
编辑本段
印度发现白化眼镜蛇
印度白化眼镜蛇2008年9月3日,印度东南部,发现一条白化眼镜蛇。
据了解,蛇的皮肤里有许多色素细胞,使蛇体呈现出一定的颜色。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色素是由体内的某些种类的酶控制的。如果环境因素改变,使蛇体内那些控制色素的酶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蛇就改变了体色,如果色素消失,蛇就会变为白色,蛇的体色一旦发生变化,一般不会马上改变,要保持一段时间甚至到老不再变。因此,自然界中就有了白蛇.
编辑本段
动漫里的眼镜蛇
妖精的尾巴中出现的 六魔将军之一
毒蛇使魔导士·眼镜蛇
灭龙魔导士,与拉克萨斯一样是镶入魔水晶而获得灭龙魔法,使用听别人心声的魔法,皮肤能转化成鳞片抵御其他魔法。宠物是有翅膀的蛇—修贝利乌斯。最后被布莱恩击伤。愿望是“想听听唯一的一个朋友的声音”。
据推测,毒蛇使魔导士·眼镜蛇在小的时候与艾露莎一样同在失落之塔生活过。 左下角图中左下角玩蛇的黑发小男孩。
在动漫网球王子中,四大王道之一的乾贞治,海堂薰(简称乾海)又被叫做“眼镜蛇”。
因为乾带着眼镜,海堂又称作蛇,故得此名。
④ 是武直10厉害还是超级眼镜蛇厉害啊
说武直-10 没法和超级眼镜蛇比, 也是不确切的 `~~!! 中国新研制的武直-10 其本身就是基于阿帕奇 研制的~~!! 完全性的战斗直升机!!! 目前 我们对于武直-10 的了解 还太少....!!~~ 相信比起各项性能冷指标来看绝对不比级眼镜蛇差~~!! 当然 真正的谁强谁弱 惟有在战场上才能见分晓!!
⑤ 曼巴眼镜蛇 稍微提起鼠标后 指标会向右下移动 这是什么问题啊 是设置问题还是质量问题,,刚入手的
雷蛇的鼠标DPI相对都高,这种情况需要你调节下DPI可以到雷蛇的官网上下载相对应的驱动 然后调节DPI www.razer.com
⑥ 大家有用眼镜蛇V3做外汇的吗请问哪位达人可以详细说说这个指标是根据什么设止损的呢
Trix指标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快速Trix与慢速Trix的交叉,最先指示趋势的的改变,这个指标通过以下方式给出了信号预警。
1)快速Trix与零轴的交叉
2)快速Trix和慢速Trix的交叉
3)快速Trix的颜色改变
Ichimoku云图也给出操作方向,价格在其之上做多,之下做空
THV趋势指标是图表最底下的一个指标,用颜色表示当前的趋势(绿上红下),注意变为黄色表示趋势的停顿或者改变。
stop止损指标在图表左上角,它是利用ATR计算出来的,表示在当前时间框架你的最小止损。也可用它来定目标位,比如在1M上止损指标是16,那么,相对安全的操作,你可以定8点的获利目标。
Session指标,是各外汇市场开始收市剩余时间的提示。你要填入自己平台GMT时间。
Pivot指标,随处可见其说明,比如:www.thefxpivotpoint.com s)
Coral指标是可选的取决于你的风险偏好,它是多空的分水岭。
当快Trix线与0水平线交叉时,会显示Bear Cross或Bull Cross,即死叉或金叉.
当快Trix线与慢Trix线相交时,会显示Analyxe Sell或Analyze Buy. )
当快Trix线变色时,显示Analyze Exit.
这些文字,绿色表示长单,红色表示短单,黄色表示转换或者盘整.
这些不是买,卖或平仓的信号,它们只是提醒.
中国黄金台投资网
⑦ j10和j20能做空中眼镜蛇动作吗
推重比大于或接近1的飞机都可以做“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歼20作为第四代战机,绝无问题。歼10应该也可以的。
⑧ 为什么只有苏27可以眼镜蛇机动 别的飞机不行 它有什么特别的的地方
其实不只是苏27可以做这个动作,只要是大仰角操控性能好的飞机基本上都可以做。当然和飞机的气动外形有非常大的关系。像萨博35这样的二代机就可以做。
但是当年的眼镜蛇机动其实也就只是过失速机动的一种演示,也就是说仅仅是形似而已,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在超过一定的仰角的时候战机是不可控的,一般对飞机不太熟悉的菜鸟飞行员即使能做这个动作,也会动作变形或者是掉高度。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机动为什么普通飞行员驾驭不了的原因。
如果仅仅说做这个动作,那么很多战斗机都可以做,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只能做成形似,而没有多少实用性。比如歼十啊,F18啊只要是以操控为主的飞机都能做,真正让过失机动进入实用化阶段的还是矢量喷口发动机,装了矢量喷口发动机的三加加战机或者是四代(毛子叫五代)才有过失机动运用到实战中的能力,因为矢量喷管可以在飞机失速的时候控制飞机。不像早期三代机那样过失机动是不可控的。
(8)眼镜蛇指标扩展阅读:
什么是战斗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是一种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快速向后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平飞状态,然后推杆压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
由于在该机动中飞机抬起机头的动作很像昂着脖子准备发起进攻的眼镜蛇,因此而得名。大多数人以为战斗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为前苏联著名试飞员维克多尔·普加乔夫驾驶苏27首创,并以其名字命名,因而引起错判。
参考资料: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网络
⑨ 眼镜蛇的毒性有多大
【药材名】眼镜蛇 【名称考证】膨颈蛇,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 【科目来源】眼镜蛇科动物 【药用部位】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首先是呼吸机能的麻痹,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时心跳尚继续维持若干分钟;如给动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继续 1-2小时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制蛇毒可能是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精制后的单纯神经毒,则为外周性作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眼镜蛇神经毒及甲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同,即阻断乙酰胆碱对运动终板上受体的作用;第二类为乙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则系作用于突触前的运动神经末梢; 第三类为眼镜蛇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二类的双重作用。蛇毒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在颈动脉窦灌流试验中,低浓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兴奋,以后是较长期的抑制,并能阻断乙酰胆碱的反应;较高浓度还能阻断氰化钾的反应。此种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肾上腺髓质的胆碱能受体有强度兴奋作用,使肾上腺索大量分泌,此可能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血压与体温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对神经节则作用很弱,在高浓度时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咬伤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它还能提高离体肠肌紧张力,抑制离体心脏,此皆说明蛇毒对毒蕈碱受体亦有一定影响。在乙酰胆碱离体合成试验中,蛇毒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而发挥对中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阻断蛙腹直肌对己酰胆碱的反应,比氯化筒箭毒碱的作用强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种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毒性: 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在狗注射蛇毒后,血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蛇毒所含的磷酸酯酶进入机体后,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导致组织细胞破裂,引起了组织胺、缓动素、五羟色胺、腺甙类物质的释放。大量组织胺释放,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大,加上组织胺和缓动案使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可能是一种代偿而非真正的强心作用。至于对离体兔心和蛙心的直接兴奋作用(所谓洋地黄样作用),估计在整体情况下无大意义。中期--由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发挥代偿,使血压逐渐回升;此时呼吸、循环功能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呼吸遭受抑制并逐渐转入麻痹,由于缺氧,血压常有短暂上升,在人工呼吸情况下,心收缩力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于蛇毒对心脏的直接毒害。心电图早期即可出现 ST段下降、 T波平坦或倒置、 QT间期延长、 R波低电压等心肌损害的变化,晚期还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节律或心室停顿等严重心律索乱。病理切片呈现心肌广泛浊肿、灶性坏死、心内膜下出血等急性阎质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眼镜蛇毒对冠状血管呈扩张作用。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纯粹心脏毒素(Cardiotoxin)是一种强碱性多肤,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对哺乳动物心脏的毒性极强,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经毒性的 1/20。其原发作用是细脑膜的去极化,使心脏收缩期停跳。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组织胺的释放,侵犯毛细管壁细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纤维震颤至强直收缩,直接伤害神经系统(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质分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同时释放组织胶等物质,并能影响神经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体内三磷酸腺甙,导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对体内某些重要的酶系统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4.对血液的影响:切眼镜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红细胞、血色素、血球比积等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无血液浓缩现象。眼镜蛇毒能延长实验动物(兔)的凝血时间,体外加入蛇毒则凝血时间更显著延长,可以解释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整体动物,眼镜蛇毒能增加其红细胞脆性,但无溶血现象;亦未见产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对狗、猫、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与肾上腺素之释放有关,对大鼠则呈降血糖作用。对于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似无恒定的影响,在临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现象。在玻皿中,眼镜蛇毒的溶血浓度为10-11或 10-9(狗)。 5.对内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著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著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因此,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疗时可应用皮质激素,还可加用抗组织胺药。眼镜蛇毒激活肾上腺皮质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理机理之一。眼镜蛇毒对甲状腺机能也有明显的抑制影响,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机能及甲状腺素生成过程,利用I131 测得给蛇毒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 无机碘含量、甲状腺平均干重均较对照组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压法的初步试验中,证明眼镜蛇毒(加入反应瓶中或注入动物体内使严重中毒)对家兔的心、肝及延脑组织的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即不抑制细胞呼吸。治疗应用 蛇毒有镇痛作用,0.188mgkg对大鼠的镇痛作用较吗啡(1mg/kg)作用长3-4倍,且不产生耐受性及习惯性。它对神经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患、神经痛以及神经型麻风引起之疼痛有效,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亦有一定效果。
⑩ wz-10 AH-1Z超级眼镜蛇 MI 28浩劫 MI 24雌鹿 ah-64阿帕奇
武直-10直升机全约长14.15米(旋叶转动时),高约3.84米,最宽处(包括短机翼)约4.35米,采国际流行的纵列式座舱布局,窄机身,后三点式防冲撞起落架; 主桨由5片全复合材料桨叶构成,直径约为12米,尾桨为4片弹性玻璃纤维宽叶。采用传统布局的武-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备雷达隐身的气动结构,而是通过大量采用吸收雷达波长的复合材料和涂装来缩短被敌人发现的距离,同时也达到减轻飞机重量的目的。
武直-10最大武器外挂约1500公斤,机身两侧的短翼约长4.32米,可挂载包括57,90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机炮夹舱,红箭-8反装甲导弹等武器。同时,配合武直-10计划研发的激光制导半主动反坦克导弹闪电-2也近完成。火控系统为类似法国星夜(StarryNight)的数字一体化设计。后座武控官可利用国产头盔瞄准具,结合机鼻球形FLIR,为机头下方的23毫米机炮和外挂武器标定目标。
闪电2号(或有人称红箭10)为武直-10专用AFT-10重型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射程达10公里,导引头型号名称为AKD10(导引头是西光集团研制的),寻的器有记忆跟踪功能,最大跟踪工作时间15秒,导引头的接收激光波长为1.064微米,工作波长为对烟尘有较佳穿透能力的二氧化碳激光,大视场正负15度,小视场正负3度,激光编码8个,可抗干扰,可防止重复攻击同一目标,也便于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对激光反射的接受距离不小于3公里。这个国产重型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可说是和美国“海尔法II型”AGM-114K(K3型)“半主动激光制导”型导弹为同级武器! 据悉AFT-10也是“一弹多头”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换其他模式导引头,国内除了还研制有为其配套的毫米波导引头据称还有“红外成像导引头”与“红外成像及CCD电视双模导引头”等。AH-1W型“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是AH-1系列中AH-1T的改型。1992年,美国批准向中国台湾出售42架AH-1W攻击直升机,1993年底首批交付了8架,1994年底又交付了9架,预计,其余25架于1997年底交付完毕。AH-1W是台湾军队现役主力攻击直升机,是其立体抗登陆作战、攻击地面装甲目标的主要空中火力平台。
性能特点:
AH-1W的主要用途是用一赤运输直升机护航和实施火力支援,还可以用于攻击地面装甲目标。其主要特点如下。
1.技术先进,飞行性能邓,并有较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2.采用流线形机身,体积小,外部轮廓低而窄,不仅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便于伪装隐蔽和在丛林中飞行。
3.主要部位均有装甲防护,生存能力强。
基本数据:
乘员 2人
动力装置 2台1690轴马力T700-GE-401涡扇发动机
载油量 945公斤
最大时速 282公里/小时
巡航时速 279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4270公里
巡航高度 4495米
最大航程 635公里
续航时间 2.5小时
载弹量 1119公斤
机宽 3.28米
机长 17.68米
机高 4.15米
桨叶数 2片
翼展 14.63米
尾桨直径 2.97米
最大起飞重量 6690公斤
武器 LAU68A7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或LAU68B型7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或LAU69A型19管空地火箭发射器1具,或LAU61A型19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AGM114A“地狱火”反坦克导弹8枚或“陶”式反坦克导弹8枚,“响尾蛇”空空导弹2枚、20毫米M197型航炮1门、GAU2B/A型“米尼冈”机枪1挺、CBU55B油气子母弹2枚、SUU44A子母弹箱4个、MK45型燃烧弹2枚
作战运用:
AH-1“眼镜蛇”直升机,在1967年装备美军后即被大量用于越南战场,主要用于支援和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战斗时,AH-1“眼镜蛇”可以突击地面火炮不能有效压制的目标,并且和地面部队部署在一起,只要战斗需要,便可立即出动。1968年的“新年攻势”和1971年在老挝的春季战斗中曾大量使用,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海湾战争中,美军以AH-1S攻击直升机与A-10攻击机相配合,对伊拉克地面装甲部队实施袭击。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损失AH-1直升机5架。其中,2架被击落,3架因故障坠毁。
识别特征:
1.为纵列式的座布局,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前舱门在左侧,后舱门在右侧。
2.双桨叶,桨尖后掠。小型的中单翼尺寸较短,1/4弦线后掠角约14°。平尾安装于大梁后部,梯形。垂尾后掠角较大,弦长较小,尾桨2片,位于右侧。
3.W以前型号单发,有较突出的粗大排气管由机身后部伸出,与大梁平等。W型为双发,发动机置于双肩,机身后部排气管并列配置,均以一定角度外倾,排气管较以前型号缩短了许多。
4.采用滑撬式起落架。米-28N型武装直升机
火力强大 全天候作战
俄军从1993年开始研制米-28N型武装直升机,目的是用于摧毁坦克及其他地面装甲目标、空中目标和有生力量。
在火力上:米-28N挂载的超音速空对地反坦克导弹用于攻击地面装甲目标;超音速针式空对空导弹可打击空中目标;此外,飞机上还装备有30毫米口径移动式机关炮,弹药数量足以摧毁10辆坦克。
在飞行指标上:米-28N最远航程460公里,续航时间2小时。它还可以搭载在伊尔76运输机上进行长途飞行。一架米-28N从接到起飞命令到装弹完毕升空,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在夜袭能力上:米-28N能在漆黑的夜空中及其他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消灭目标,这得益于飞机上的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能在黑夜、浓雾、目视距离为零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是名副其实的“黑夜猎手”。
身怀绝技 目前无人及
据报道,米-28N型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距离地面5米的高度进行攻击和长时间高速飞行的直升机,这是它独一无二的“绝活儿”。由于30米以下是雷达系统的“盲区”,这就意味着“黑夜猎手”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猎物”,并将其“俘获”。
米-28N的飞行性能也超越世界上其他机型,能完成“前空翻”、“后空翻”和“侧滚”等高难度动作。它还是唯一能以45度/秒进行转角盘旋的武装直升机。
米-28N还是最安全的武装直升机。它的螺旋桨叶用钛合金制成,被子弹击中不易损坏;驾驶室如同装甲密封舱,即使飞机以140公里的时速坠落到地面,也可保飞行员安然无恙,驾驶室还装有宇宙飞船用陶瓷塑料防弹玻璃,可挡住20毫米机关炮射击。两个发动机位于飞机两端,中间有主减速器隔开,避免两个发动机同时被击中的危险。
目前,俄已生产了三架米-28N型直升机。在接受性能检测和飞行试验后,米-28N将开始批量生产,争取在2010年前,成为俄军主力机型 米-24(Mi-24)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雌鹿”(Hind)。该机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试飞并投入批生产,1973年正式开始装备部队使用。米-24共发展了A、B、C、D、E和F六种型号,生产了大约2000架。
此外,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尽管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机,但由于米24至今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米里设计局便继续以米-28的技术改良米-24,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技术数据
旋翼直径17米,尾桨直径3.90米
短翼翼展6.60米
机长17.50米
机宽1.70米
机高5.50米
空重7000公斤,正常有效载重1700公斤,最大有效载重4000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34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起飞重量8000公斤)17米/秒、(起飞重量12000公斤)10米/秒,作战半径(最大燃油)310公里。AH-64“阿帕奇”(Apache)是美国麦.道公司根据美国陆军提出的“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研制的先进攻击直升机。该机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昼夜执行反坦克任务,并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及生存能力。1975年9月,原型机首飞,1984年正式交付,1989年12月,在巴拿马首次参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中大量使用了AH-64,显示了优异的作战能力。现有型别:AH-64A,“先进阿帕奇”,“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AH-64B,是AH-64A的改型,装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目标交接能力;AH-64C,是AH-64A的改型;AH-64D“长弓阿帕奇”,装有“长弓”雷达,可携带射频导引头的“海尔法”导弹;计划改装更大功率的通用动力公司的T700-GE-701C发动机,新的配电系统,双倍于70千伏安的大型发电机及AN/ASN-157多普勒导航系统。 总体布局: 4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采用钢带叠层式接头组件和弹性体摆振阻尼器。尾桨由2副2片桨叶的旋翼装在同一叉形接头上。机身装悬臂式小展弦比短翼,可拆卸,每侧短翼下有2个挂点。后三点式轮式起落架,起落架支柱可向后折叠,尾轮为全向转向自动定心尾轮。 动力装置: 2台通用电器公司的T700-GE-701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265千瓦,应急功率1285千瓦,从第100架AH-64A起装T700-GE-701C发动机,单台应急功率1417千瓦。 武器: 装休斯公司的XM-230-E1型30毫米机炮,备弹量1200发,正常射速652发/分,可携带16枚“海尔法”导弹,可选装70毫米火箭弹,每个挂点可挂一个19管火箭发射巢,最多可挂4个发射巢,共76枚火箭弹。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14.63米,尾桨直径2.77米,机长(旋翼、尾桨旋转)17.76米,机高(至垂尾)3.52米,(至尾桨)4.30米,短翼翼展5.23米。重量及载荷 空重509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9525千克,最大外挂载荷771千克,主要任务重量6552千克。
性能数据: (起飞重量6552千克,ISA)最大允许速度365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与巡航速度293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高度1220米,35。C)4.32米/秒,实用升限64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4570米,(无地效)3505米,航程(内部燃油)482千米,续航时间(高度1220米,35。C)1小时50分钟,最大续航时间(内部燃油)3小时9分钟,极限过载(低高度、速度304千米/小时)+3.5/-0.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