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DP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㈡ GDP指标是什么
国民生产总值
㈢ gdp是什么指标
㈣ GDP/CPI属于领先指标、同步指标还是滞后指标
滞后指标。
滞后指标,在经济波动发生以后才显示作用的指标,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和谷的一种确认,可以对先行指标显示的信号进行验证。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CPI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4)gdp是领先指标扩展阅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2、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为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㈤ 为什么GDP不是衡量总产出和国民福利水平的完美指标
一、GDP不能精确的衡量福利:
(1)GDP总量没有考虑收入在人口中是如何分配的。极端的讲,假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人拥有全部收入,而其他人一无所有,这个经济体系的平均福利水平就很低。
(2)GDP忽略了所有的非市场活动,家务劳动就是一个例子。
二、作为衡量总产出的指标,GDP也存在一些问题:地下经济,按照定义,不计算在GDP中。
㈥ GDP统计的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指标,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35557亿元,增长9.0%。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可望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将会超过去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53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3568万吨,下降0.6%。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9%。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轻工业增长13.1%。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18.3%,西部地区增长17.1%。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与上年同期持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1.2%。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281亿元,同比增长28.2%。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5.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3481亿元,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3%,中部地区增长29.9%,西部地区增长29.5%。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4225亿元,同比增长32.0%,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1788亿元,增长35.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12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61947亿元,同比增长22.7%。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0.41。
四、市场销售平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0165亿元,增长2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3265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46亿元,增长16.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737亿元,同比增长16.5%;商品零售116074亿元,增长17.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5607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汽车类增长16.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9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1.4%,回落7.0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5%,回落7.6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环比增长1.35%。
五、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7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1.9%,转移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30.4%,财产性收入增长23.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0.4%,财产性收入增长6.2%,转移性收入增长22.0%。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㈦ 什么是GDP四大指标
你这里的“指标”我理解成gdp的“构成”吧。
gdp有很多算法,
常见的是以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表出口,M表进口)为指标:
GDP = C + I + G +(X-M).
㈧ 什么是GDP,是什么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㈨ GDP是个怎样的量化指标
GDP的核算原理
GDP是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 (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2)收入法也称为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GDP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GDP。 (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目前我市在GDP年度核算中同时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核算,互相验证,以确保数字的准确性。
2、GDP的计算方法
实际核算中,GDP就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我们现行的GDP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包括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其他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统计资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级汇总法。基本计算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现价和不变价计算方法。
收入法计算GDP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它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收入,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对于个体劳动者来说,其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补贴的差额。生产税大致包括销售税金、进成本税及各种附加和规费,补贴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实际计提的折旧计算;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等按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
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3、GDP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GDP核算方法上,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核算体系和科学的质量控制办法。目前较常用的是:1、利用相关指标进行验证;一是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情况:二是看GDP增幅与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是否相适应;三是看人均GDP的增幅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是否相适应。2、对不同行业的增加值率进行控制,确定上下限,一般控制在规定的幅度之内。3、GDP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核算,不同于传统的1+1=2的汇总模式,在核算过程中还运用了抽样调查和有关部门的资料,;同时,每次重大普查结束后,都要根据普查结果对相关行业数据进行验证和调整。
要达到统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首先要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以全面报表为主,基层单位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报表,然后层层汇总到统计局。这种调查方法涉及单位多,需要大量统计人员,有限的资源无法保障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统计技能的培训,因而无法保证基层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抽样调查涉及的单位少,需要的统计调查人员相对较少,统计部门有能力进行统计技能培训,从而能够提高基层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