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克黄金是241,一吨等于1000kg 。241*1000000=241000000元rmb
㈡ 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1两=50克,1两黄金的价格在13000-14500元之间。
黄金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从近期黄金行情来内看,1克黄金的价格在容260-290元之间,而1克=0.02两,那么1两=50克,1两黄金的价格在13000-14500元之间。
需要提醒的是黄金的价格是实时变动的,在进行黄金投资时,最好把握好黄金走势,了解影响黄金价格浮动的因素,如国际政局,中央银行的储备政策,美元走势,石油价格等。
(2)100元黄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投资实物黄金的途径有大银行、首饰店、还有专门的实物黄金专卖店。以大银行为例,购买实物黄金都要收取0.1-0.2%不等的手续费,而且黄金回购时如果不能证明黄金纯度,还要收取鉴定费,损耗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很多投资者看到,前段时间金价下滑很厉害,认为这个时候买进收益是可以的,但是殊不知,黄金有着特殊的周期,这个周期虽然和美元指数有关系,但是如果不是专门的黄金投资研究者,投资黄金在很多时候的收益,还赶不上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
㈢ 同样重量的纯黄金和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谁代表的价值更大
一张100元人民币约1.15克。黄金现在价格是每克370元。 当然是黄金价值大了!而且大三四倍呢!
㈣ 100元人民币含多少黄金
一克黄金也不含。
人民币的制作与生产没有使用黄金为材料。任何物品的生产制作都需要耗回费原材料答与人力财力,因此就有成本。但人民币的制造成本是秘密,大家不可能知道。同时制造人民币的费用是国家承担,而国家运行所需要的经费来自于税收,税收缴纳主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因此人民币的成本是均摊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但我们却不知道是多少。人民币是钞票,钞票是流通工具,代表价值的转移,是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的保证。因此,制造它的成本是均摊在它自己身上的,同时钞票发行量取决于国库黄金储量和流通领域的需要等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钞票又含得有黄金,不过含量很微弱很微弱。毕竟,与所有的价值相比而言,钞票自身的制造成本所占比例是极为微弱的,否则就是很昂贵的钞票了。
世界上目前最贵的钞票可能只有瑞士发行的钞票了,因为它每年要回收发行量的三分之一的旧钞票焚毁并生产同样数量的新钞票,因此成本很高,当然的含金量也很高,所以瑞士的钞票也被人们说成是最干净的钞票。
呵呵!
㈤ 一百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黄金价格会变的,你可以按照当前国内市场每克价格来计算,100两=5000克。
㈥ 请问,黄金100盎司一手是多少人民币
您好,
国际现货黄复金保证金交易,制1手(100盎司)占用账户内的保证金为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为6800多块钱。
提醒:该交易为杠杆式操作,即以1盎司的保证金(1000美元)做100盎司的操作。
www.hi..com/ykanswy(黄金博客) 欢迎您的随时咨询、留言。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㈦ 古代一百両黄金等于人民币多少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侗曜嫉姆娇淄��?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㈧ 100斤100元人民币和100斤黄金,哪个更值钱
黄金更加值钱。1000斤纸币按照国内,第五套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计算,百元回新钞重量约1.15克,那答么1000斤百元纸币可以兑换464782张,国内面值100元纸币,其价值约等于4647万元。
当下国内人民币黄金行情,每克价格在431元左右,100斤黄金等于50000克,折算成我国货币人民币价值约2155万元。
在得知当下黄金价格行情与国内百元纸币重量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的结论是,选择1000斤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更划算些,其价值高于100斤黄金约2.15倍。
不过得出的结论也仅仅是与我国货币对比的情况下,如果与其他国家货币对比的情况下,按照同样的方式简单的计算即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其他国家,货币高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选择1000斤纸质货币合适,低于我国货币汇率50%以上的货币,选择100斤黄金更合适些。
不过在选择的时候,其主要还是要看自身所处的社会,如果并非是安详又和平的年代,而是处在战争四起的乱世这种情况下,选择100斤黄金更合适更划算,因为黄金属于稀有金属,是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黄金不管在哪个年代哪个时间,只要拥有黄金均是可以,兑换成当地所使用的货币。
㈨ 急!!!黄金百金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多少
一斤等于五百克,一百金就是50000克。
一克黄金现在大概是240块钱吧,乘一下就是一千二百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