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的金子是从哪儿来的
黄金等重金属来源于中子星合并。
重元素在恒星爆炸等宇宙事件的过程中,被散发到宇宙空间中,变成了漂浮在宇宙中的尘埃。这些尘埃经过无数亿年的漂移和汇聚,和氢等尘埃重新聚合在一起形成星云,其中主要的成分还是氢。
在星云再次演化成恒星的过程中,氢被压缩之后重新被点燃,进行热核聚变反应,就诞生了一颗新的恒星。在氢等比较轻的元素聚合形成恒星的同时,在新恒星周围的尘埃中,这些相对比较重的元素,在恒星周围形成了行星,所以这些行星基本上和恒星是同时形成的。
现在再来说地球上的金、银等重元素是从哪里来的,是在太阳存在之前其“附近”就存在过的别的恒星,爆炸之后产生了各种元素,在重新生成星云并演化产生太阳这个新恒星以及地球这样行星的过程中留在了地球上。
所以,现在的太阳肯定不是第一代恒星,而可能是第二代、第三代恒星了。其实不光是重元素,所有比氢和氦重的元素,包括组成我们人体的所有元素,都是在恒星的生命过程中一步一步演化来的。从一片虚无到如今,宇宙已经过了138亿年的演化。
(1)黄金是如何诞生的扩展阅读:
截至2016年我国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达1.21万吨,仅次于南非,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黄金行业整体发展健康平稳,以黄金为主,多金属开发并举。2016年我国黄金交易所交易量达2.4万吨(单边)、期货交易所交易量3.9万吨(单边)、商业银行场外交易量0.7万吨,累计成交量达到7万吨。
㈡ 黄金是如何产生的
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的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为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 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经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黄色,八成为淡黄色,七成为青黄色。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金块、金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金片、金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
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把熟金分为纯金、赤金、色金 3种。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的意思相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 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 “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熟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 k金等。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金锭、金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 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㈢ 金子是怎样形成的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是一温度很高足以熔化大多数矿物的大火球,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属原素及金,在它撞击地球的时候陨石被熔化,金子也被留下来了,由于金的密度大,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挖金矿都在地下。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约1亿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约为1000亿分之1(0.00001PPm),由于几亿年至几十亿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矿床。
一般工业价值的金矿中金的品位在2-3克/吨,富矿有5-50克/吨,特富矿50-500克/吨,还有块金,单块最小的十几克,最大的几十公斤,罕见的大块金几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头,俗称狗头金。
印度科学家曾发现过二块近2.5吨的狗头金;贫矿在0.1-1克/吨,选冶技术水平0.5克/吨以上就有工业开采价值。
(3)黄金是如何诞生的扩展阅读
虽然黄金本身是不受腐蚀的,但是其与硫化物的化学亲和力非常强,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硫化氢类酸性气体,表面呈现暗色如橙色、棕红色等颜色都有可能。黄金制品的制作完成都需要经过很多道复杂的工序。
以金条、金币章为例它们都要经过熔炼、压片、切坯、执坯、褪火、炸酸、抛光、压制、执边等工序这些工艺过程的工作环境都不可能是真空环境中,每一环节可能会遇到空气中的粉尘、杂质粘附在制品的毛坯上这些杂质在没经过褪火、酸洗的情况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可能变成红斑。
在日常鉴赏的时候,也不要直接用手去触摸黄金制品。一旦出现红斑,可以请专业人士将有关黄金制品在火上烧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基本上不会影响黄金制品的品质。
除了红斑和黑斑之外,黄金制品有时也会有白斑,尤其是黄金首饰。
㈣ 黄金是怎么形成的
黄金存在于金矿石中,是天然形成的。
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黄金矿石指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或者说是金矿砂,金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因此黄金是不可以人造的。
(4)黄金是如何诞生的扩展阅读:
黄金的提炼工艺:
1、金精矿焙烧:
绝大部分难处理矿石中的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采用浮选法可使载金硫化物得到充分有效的富集,产出金精矿,并能获得较高的浮选回收率。 由于浮选金精矿组成复杂,且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高,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较低。 因此,对该类型难浸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热压氧化工艺:
热压氧化法分为酸性热压氧化和碱性热压氧化。碱性热压氧化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含金难处理矿石,酸性热压氧化适用于处理含硫砷难浸金精矿,因此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的应用更加广泛。
热压氧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分解,因此无论金颗粒多么细小都会被解离,使得金的浸出率较高。 许多难处理金精矿经过加压氧化后,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6 %以上。 但是,该工艺很难消除有机碳的“劫金”作用,因此对于含有机碳较高的金精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3、联合预处理工艺:
对于组成复杂、干扰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典型难处理金精矿,采用单一预处理工艺很难得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精矿中含有锑和有机碳的情况下,若采用焙烧法除碳,由于锑的挥发温度较低,会在焙烧过程中生成锑酸盐及锑合金,对金形成二次包裹,严重阻碍金的浸出。
若采用生物氧化法或热压氧化法除碳,虽然这些方法对锑不敏感,但不能破坏有机碳的结构,无法消除其“劫金”性,因此金的浸出指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锑矿物和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抵触,加之其它干扰元素的影响,致使单一预处理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㈤ 古代金子是怎么产生的
古代金子是靠自然界产生的,古人发现了金子。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5)黄金是如何诞生的扩展阅读: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除了几个主要黄金产区,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黄金生产,按产量大小,我国主要产金的省区排位大致为:山东、河南、陕西、贵州、新疆、云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内蒙等(未按确切资料排位)。其它省区如海南、江西、福建、湖北、辽宁、西藏等省区,亦为我国的重要黄金生产省区。
㈥ 黄金是怎么形成的
金子的形成原因:
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大意是:中国产金地区,约有100多处,难以一一列举。山石中出产的,大者名叫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为瓜子金。
水沙中出产的大者名叫狗头金,小者名叫麸麦金或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叫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但都要先经过淘洗后进行冶炼,才能成为整块的金子。
(6)黄金是如何诞生的扩展阅读:
在自然界中,金以单质的形式出现在岩石中的金块或金粒、地下矿脉及冲积层中。金的单质在室温下为固体,密度高、柔软、光亮、抗腐蚀,其延展性是已知金属中最高的。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黄金因为极其稀有而十分珍贵,黄金开采成本非常高、诸多物理特性非常好,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保存,这些特点使得黄金得到了人类社会的格外青睐,黄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复杂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㈦ 黄金是如何诞生的
伟大的地球来,伟大的太自阳,孕育了伟大的金矿,提取出了伟大的黄金。
要说元素周期表中的东西怎么来的,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也就是H到He了,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上演H到He的爆发,才有看似无穷无尽的能量,照耀地球啊。
至于地球上更古老的资源,循序渐进吧。
㈧ 黄金是怎样形成的谢谢!
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然金(native gold).自然金是在热液地质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矿物.
自然回金的原生金矿,统称为山答金或脉金.原生金矿都一不规则粒状赋存于由热液地质作用形成的含金石英脉中.在这含金石英脉内,可与黄铁矿,毒砂,方铅矿和闪锌矿等矿物共生.我国山东省盛产黄金.
原生金矿经过风化地质作用,遭受破碎并由流水搬运到适当地点沉积下来,形成了砂矿(砂金).我国金沙江,黑龙江和湖南资江一带,砂金矿分布非常广泛.
无论是山金还是砂矿,都是以自然金的形式出现.纯净的自然金很少,常含一定数量的银.所以,采到的自然金都需经过冶炼提纯才能达到足金(含金量99%以上)的水平.
回答:2007-05-17 21:0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㈨ 金子是如何形成的
金子来的形成原因:自
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㈩ 黄金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科学家根据最新进行的研究表明,我们现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黄金、白金以及一些其他贵重金属都是来自远古时期的陨石。通过使用同位素测量的方法,科学家在对早期地壳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元素是后来“添加”上去的,这就是说明,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是黄金等贵重元素的主要来源,而且,陨石对地球的撞击也可能带来了水和其他生命需要的因素。 40亿年前的地球受到大规模的陨石撞击 看似遥远的陨石却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手上戴德结婚戒指,脖子上的金项链,甚至在你的汽车上放置的尾气催化式排气净化装置中的铂金,所有的这些都是来自39亿年前大量的陨石撞击地球,在这段时期内地球积累的大量陨石,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到得贵重金属。 某些金属,例如金,铂,镍,钨,铱等,被地球核心处的铁吸引,而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开始起作用之后,这些元素都逐渐迁移着地球核心位置,并参与了熔化过程。因而,地壳中的这些贵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是较为不同寻常的。地质学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个难题,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38亿年至40亿年前的原始地球上,受到不同寻常的大量陨石撞击,从而在早期地壳中“嵌入”了我们今天所喜欢的闪亮金属,这些金属在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吸收到现代地幔中。 这个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在月球环形山的研究中被证实,在同一时期月球形成的环形山,也可以推演出这个理论,也同时也说明,在38亿年至40亿年前在这段时期内,不仅地球受到大量太空陨石的撞击,而且月球也未能幸免。这篇关于地球贵重金属起源于早期地球受到的陨石撞击的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马蒂亚斯维尔博尔德(Matthias Willbold)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格陵兰岛的西南方向进行岩石样本的采集。而之所以选择格陵兰岛附近作为研究的取样点,是因为地质学家认为这里存在着参与地球上最早期地壳活动的岩石,而且这个时间点应该在40亿年之前,也就是早于地球受到大规模陨石撞击的时期。科学家将这些采集到的岩石与地球上其他地方能代表现代地幔结构的岩石进行比较。如果前者中较后者样本中存在明显较少的贵重金属元素,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在每个岩石样本中发现在钨同位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维尔博尔德认为: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情况,从时间范围上进行推演,计算出有多少的陨石材料被嵌入地质运动中,以及我们今天在地球上所找到的钨同位素组成与当时环境下存在多大的联系。 而通过对岩石中钨同位素的对比研究,是迄今为止最适合的同位素对比方法,同时,地球化学的证据也说明了在40亿年之前存在着大量陨石撞击地球的情况。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也使用相同的同位素法来研究地球早期的地质活动构成。卡尔森认为:我们目前有能力对岩石中的同位素差异性进行衡量,使用这个方法来研究地球早期构造活动可以说是为相关地质研究人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 根据研究人员计算,目前地幔中大约有半个百分点的含量是由这些陨石撞击而补充的。这个比例听起来似乎并不多,但是如果换算成实际质量,那就是具有10的20次方的数量级。维尔博尔德同时也认为:我们目前使用的所有贵重金属都是来自38亿年至40亿年前的大量陨石撞击地球,同时,地球上的水也是由陨石带到地球上,陨石甚至还可能为地球带来了生命所必须得各种元素和条件。 而科学家理查德卡尔森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早期陨石对地球的撞击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生命环境的形成构成了威胁。陨石撞击可能会使得我们地球早期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抑制已经出现的极为稀少但还是存在的大气环境。我们虽然不知道早期地球受到陨石撞击是否对生命的诞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陨石可能带来水,对早起地球表面温度以及出现对生命有利的大气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