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给我提供一份宝钢2007年财务报表分析
|每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7-09-30|2007-06-30|
├—————————┼—————┼—————┼—————┼—————┤
|每股收益(元) |0.2400 |0.7300 |0.6000 |0.4700 |
|每股收益扣除(元) |0.2437 |0.7200 |0.6100 |0.4700 |
|每股净资产(元) |5.2900 |5.0500 |4.9000 |4.7600 |
|调整后每 | | | | |
|股净资产(元)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4.6000 |14.3700 |12.2900 |9.8000 |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1.9093 |1.9213 |1.8808 |1.8742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1.4779 |1.2346 |1.1751 |1.0385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695605.02|19127349.4|14402052.1|9397601.35|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29006.83 |149862.29 |134181.12 |87141.43 |
|净利润(万元) |425943.79 |1271833.45|1054823.63|815972.26 |
└—————————┴—————┴—————┴—————┴—————┘
┌—————————┬—————┬—————┬—————┬—————┐
|每股指标(单位) |2007-03-31|2006-12-31|2006-09-30|2006-06-30|
├—————————┼—————┼—————┼—————┼—————┤
|每股收益(元) |0.2100 |0.7500 |0.5200 |0.2500 |
|每股收益扣除(元) |0.2100 |0.7700 |- |0.2600 |
|每股净资产(元) |4.8500 |4.6400 |4.4600 |4.1900 |
|调整后每 | | | | |
|股净资产(元) |- |- |4.4600 |4.1900 |
|净资产收益率(%) |4.3200 |16.0900 |11.6500 |5.9800 |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1.8749 |1.8838 |1.8740 |1.8728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1.1341 |0.9720 |0.9175 |0.6488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297510.63|16214216.9|11323080.0|7112932.42|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43996.94 |78394.02 |63937.97 |48807.19 |
|净利润(万元) |367578.29 |1307714.16|927424.39 |452801.93 |
└—————————┴—————┴—————┴—————┴—————┘
【每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
|审计意见 | |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
| | |意见 |意见 |意见 |
|每股收益(元) |0.2400 |0.7300 |0.7500 |0.7200 |
|每股收益扣除(元) |0.2437 |0.7200 |0.7700 |0.8000 |
|每股净资产(元) |5.2900 |5.0500 |4.6400 |4.2500 |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1.9093 |1.9213 |1.8838 |1.8686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1.4779 |1.2346 |0.9720 |0.7190 |
|每股经营活动 | | | | |
|现金流量(元) |0.2844 |1.1138 |1.4397 |1.2975 |
|每股现金流量(元) |0.4631 |-0.0612 |0.5289 |0.1018 |
└—————————┴—————┴—————┴—————┴—————┘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
|财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695605.02|19127349.4|16214216.9|12660836.2|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2593146.36|
|经营费用(万元) |47591.49 |201837.00 |221789.47 |160654.92 |
|管理费用(万元) |119659.26 |521955.67 |537842.25 |509536.37 |
|财务费用(万元) |9275.01 |95505.16 |101781.87 |104360.88 |
|三项费用增长率(%) |4.51 |-4.88 |11.21 |131.46 |
|营业利润(万元) |582927.80 |1947772.90|1953570.58|1830370.47|
|投资收益(万元) |29006.83 |149862.29 |78394.02 |18135.65 |
|补贴收入(万元) |- |- |- |2508.03 |
|营业外收支 | | | | |
|净额(万元) |-1086.22 |-17004.16 |-33141.74 |-19936.79 |
|利润总额(万元) |581841.58 |1930768.74|1920428.85|1831077.36|
|所得税(万元) |137616.40 |588505.77 |560363.12 |577656.69 |
|净利润(万元) |425943.79 |1271833.45|1307714.16|1266552.90|
|销售毛利率(%) |15.71 |14.82 |16.99 |21.03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 |- |20.48 |
|净资产收益率(%) |4.60 |14.37 |16.09 |17.01 |
└—————————┴—————┴—————┴—————┴—————┘
【经营与发展能力】
┌—————————┬—————┬—————┬—————┬—————┐
|财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
|存货周转率(%) |0.95 |4.63 |4.78 |6.33 |
|应收账款周转率(%) |6.97 |32.25 |31.42 |35.41 |
|总资产周转率(%) |0.24 |1.08 |1.06 |1.23 |
|主营业务收 | | | | |
|入增长率(%) |9.43 |17.97 |28.07 |115.91 |
|营业利润增长率(%) |3.31 |-0.30 |6.73 |35.21 |
|税后利润增长率(%) |15.88 |-2.74 |3.25 |34.81 |
|净资产增长率(%) |8.90 |8.88 |9.15 |77.91 |
|总资产增长率(%) |18.08 |14.25 |16.07 |121.03 |
└—————————┴—————┴—————┴—————┴—————┘
【资产与负债】
┌————————┬—————┬—————┬—————┬—————┐
|每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
|资产总额(万元) |20999437.9|18833579.5|16484665.7|14202423.6|
|负债总额(万元) |11117870.5|9373480.02|7831275.67|6309731.94|
|流动负债(万元) |8887431.43|7588516.82|6683211.03|4267817.88|
|长期负债(万元) |- |- |- |2021265.82|
|货币资金(万元) |269.07|1124004.11|1817360.11|485730.25 |
|应收帐款(万元) |716854.50 |631164.21 |554925.50 |477042.75 |
|其他应收款(万元)|130363.38 |86634.02 |78573.00 |47515.36 |
|坏帐准备(万元) |- |- |- |- |
|股东权益(万元) |9256803.69|8850401.04|8128619.36|7447524.98|
|资产负债率(%) |52.9436 |49.7700 |47.5064 |44.4271 |
|股东权益比率(%) |44.0811 |46.9926 |49.3101 |52.4384 |
|流动比率(%) |1.0810 |1.0097 |1.0061 |1.1035 |
|速动比率(%) |0.5873 |0.4948 |0.5388 |0.5167 |
└————————┴—————┴—————┴—————┴—————┘
【现金流量】
┌————————┬—————┬—————┬—————┬—————┐
|财务指标(单位) |2008-03-31|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
|销售商品收到 | | | | |
|的现金(万元) |5510121.81|2260.6|18850546.2|15038895.2|
|经营活动现金 | | | | |
|净流量(万元) |498162.25 |1950625.27|2521317.41|2272185.69|
|现金净流量(万元)|810998.57 |-107174.38|926305.30 |178431.35 |
|经营活动现金净 | | | | |
|流量增长率(%) |-32.02 |-22.63 |10.96 |35.26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 | | |
|与主营收入比(%) |117.3464 |115.6107 |116.2594 |118.78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 | |
|与净利润比(%) |- |- |- |179.3992 |
|现金净流量与 | | | | |
|净利润比(%) |- |- |- |14.0880 |
|投资活动的现 | | | | |
|金净流量(万元) |-912040.82|-2230936.9|-1232064.6|-3471363.4|
|筹资活动的现 | | | | |
|金净流量(万元) |1242383.59|163622.10 |-366116.80|1378053.13|
└————————┴—————┴—————┴—————┴—————┘
【2.异动分析】
【异动财务指标】
┌——————————┬———————┬———————┬——————┐
|财务指标(单位) |2008-03-31 |2007-03-31 |变动幅度(%) |
├——————————┼———————┼———————┼——————┤
|应收股利(万元) |2204.59 |16260.59 |-86.44 |
|其他应收款(万元) |130363.38 |48126.94 |170.87 |
|其他流动资产(万元) |- |228025.10 |-100.00 |
|长期待摊费用(万元) |10423.41 |3361.07 |210.12 |
|应付票据(万元) |170557.01 |376542.86 |-54.70 |
|应交税金(万元) |237987.56 |125795.93 |89.19 |
|其他应付款(万元) |119293.01 |66191.45 |80.22 |
|一年内到期的 | | | |
|长期负债(万元) |74.09 |31860.95 |1187.70 |
|其他流动负债(万元) |- |230768.80 |-100.00 |
|长期借款(万元) |2119524.84 |857232.56 |147.25 |
|其他长期负债(万元) |73314.70 |1823.57 |3920.39 |
|递延税款贷项(万元) |35067.79 |19008.75 |84.48 |
|减:财务费用(万元) |9275.01 |29545.34 |-68.61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万元)|3337.08 |9131.25 |-63.45 |
|收到其他与经营 | | | |
|活动有关现金(万元) |15430.20 |9688.36 |59.27 |
|收回投资所 | | | |
|收到的现金(万元) |119372.29 |310848.57 |-61.60 |
|取得投资收益所 | | | |
|收到的现金(万元) |30580.43 |19046.68 |60.56 |
|投资现金流入 | | | |
|小计(万元) |155779.05 |333586.75 |-53.30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 | | | |
|资产、其他长期资产 | | | |
|所支付的现金(万元) |811295.03 |486767.88 |66.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 | | | |
|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912040.82 |-530720.51 |-71.85 |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 | | | |
|现金(万元) |1213.55 |9221.16 |-86.84 |
|再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 | | |
|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万元)|1213.55 |9221.16 |-86.84 |
|偿还债务所 | | | |
|支付现金(万元) |748418.43 |1745716.80 |-57.13 |
|再其中:子公司支付的| | | |
|少数股东的股利(万元)|304.61 |9998.82 |-96.95 |
|(筹资)现金流出 | | | |
|小计(万元) |830849.20 |1832821.49 |-54.67 |
|筹资活动产生的 | | | |
|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1242383.59 |-143379.68 |966.50 |
|汇率变动对现金 | | | |
|的影响(万元) |-17506.45 |-1366.07 |-1181.52 |
|现金及现金等 | | | |
|价物净增加额(万元) |810998.57 |96690.36 |738.76 |
|加:财务费用(万元) |9275.01 |29545.34 |-68.61 |
|(附注)现金及现金等 | | | |
|价物净增加额(万元) |810998.57 |96690.36 |738.76 |
└——————————┴———————┴———————┴——————┘
【3.环比分析】
【单季度财务分析】
┌—————————————————————————————————┐
| 2007年 |
├———————┬——————┬—————┬——————┬—————┤
| | 主营收入 |占年度比重| 净利润 |占年度比重|
| | (万元) | (%) | (万元) | (%) |
├———————┼——————┼—————┼——————┼—————┤
|第一季度 | 4290921.91| 22.43| 367578.29| 28.90|
|第二季度 | 5106679.45| 26.70| 448393.97| 35.26|
|第三季度 | 5004450.74| 26.16| 238851.37| 18.78|
|第四季度 | 4725297.26| 24.70| 217009.82| 17.06|
└———————┴——————┴—————┴——————┴—————┘
『贰』 急需一份宝钢近三年财务报告分析,最好能有附图,谢谢 急啊
本报告通过对宝钢股份200412-200909的财务数据分析,梳理出该公司近5年的业绩表现,包括资本结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等,并通过杜邦分析获得该公司的整体评价以及这些结论对未来投资的意义。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时间总资产流动资产现金资产存货应收帐款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营运资金净资产--152929在 4年公司运作中总资产增加了1357亿,年均增长率为33%(其中流动资产增加428亿,年均增长率为38%);流动负债增加599亿,年均增长率为 56%;长期负债增加200亿,年均增长率为31%。净资产增加501亿,年均增长率为22%;从中不难发现流动负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资产平均增长率 23个百分点,营运资金也从38亿变成-133亿,显示目前公司资本结构出现恶化趋势,债务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存货增加291亿,增长率为53%,显示目 前公司销售较为困难,产品积压严重。再来考察200812-200909这九个月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总资产增加12亿,增长0.6%(其 中流动资产减少31亿,增长率为-5.3%,包括短期及长期投资在内的现金资产减少11亿,增长率为-9.5%,存货减少47亿,增长率为-13.2%, 应收帐款增加32亿,增长率为30.5%),流动负债减少11亿,增长率为-1.5%;长期负债增加了11亿,增长率为3.7%。净资产增加9亿,增长率 为1%。营运资金则继续增加了19亿达到-152亿的规模。显示目前公司的资本结构的恶化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宝钢资产负债表的整体评价:作 为中国一流的钢铁企业,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下不可避免的出现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恶化现象,集中体现在现金资产的减少、存货、应收帐款、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增 加。但这种恶化的趋势在目前经济持续改善的背景之下能否继续,我们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国家的大型央企,我们对其资产负债表的持续 改善保有谨慎的信心。宝钢目前8元左右的市场报价相对于其0.62元/股的平均收益而言,目前的收益率大约为8%,股息率为2.5%左右,相对于目前市场平均3.5%左右的收益率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叁』 财务指标分析很宝钢集团落实管理会计之间有什么关系
管理会计就是提供财务指标分析的,通过对财务指标分析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让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和帮助。
『肆』 2015鞍钢、武钢、宝钢盈利情况
参考下这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应该有你需要的内容。
第1章: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背景综述
1.1 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相关概念
1.1.1 合并、兼并与收购
1.1.2 并购的类型
1.1.3 并购收益与成本
1.1.4 公司重组策略
1.2 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基本情况
1.2.1 钢铁行业并购主要交易目的分析
1.2.2 钢铁行业并购主要收购方式分析
1.2.3 钢铁行业并购重组主要支付方式
1.2.4 钢铁行业并购标的主要类型分析
1.3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背景
1.3.1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分析
1.3.2 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3.3 钢铁企业融资渠道与偿债能力分析
1.3.4 未来钢铁行业整合路径预测
1.4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
1.4.1 钢铁行业发展相关重点政策分析
1.4.2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涉及的法律法规
(1)组织结构操作层面
(2)股权操作层面
(3)资产重组及财务会计处理操作层面
第2章:中国钢铁行业并购交易整体情况分析
2.1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交易规模
2.1.1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交易数量
2.1.2 中国钢铁行业并购交易金额
2.2 中国钢铁行业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情况
2.2.1 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
2.2.2 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的重点细分领域
2.3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情况分析
2.3.1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
(1)按投资地区分类
(2)按投资行业分类
(3)按投资者性质分类
2.3.2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
2.3.3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地区的选择
2.3.4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重点行业分布
2.3.5 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并购发展趋势预测
第3章:钢铁行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1 钢铁行业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3.1.1 钢铁行业A股市场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1.2 钢铁行业中小板和创业板并购重组分析
3.1.3 钢铁行业新三板企业并购重组情况分析
3.2 钢铁行业A股市场并购路线分析
3.2.1 钢铁行业借壳上市情况分析
(1)借壳上市的数量和金额分析
(2)借壳上市涉及的行业情况
(3)借壳上市重点案例深度解读
3.2.2 钢铁行业横向整合资源的并购分析
(1)横向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以横向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点案例
3.2.3 钢铁行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分析
(1)涉及产业链整合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涉及产业链整合的并购重组重点案例
3.2.4 钢铁行业多元化战略发展并购分析
(1)以多元化发展为目的的并购数量和金额
(2)相关并购重组涉及的重点行业分析
(3)以多元化发展为目的并购重组重点案例
3.3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研究
3.3.1 钢铁行业二级市场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启动
3.3.2 钢铁行业协议收购模式——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
3.3.3 钢铁行业要约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市场化的推进
3.3.4 钢铁行业迂回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模式创新的多样化
3.3.5 钢铁行业整体上市模式——控制权不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第4章: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分析
4.1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
4.1.1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预测
4.1.2 地方政府国企并购重组方案解读
4.1.3 国企并购重组相关鼓励政策分析
4.2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4.2.1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交易数量和金额分析
4.2.2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涉及的主要行业
4.2.3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重点类型分析
4.2.4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4.2.5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向分析
4.3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
4.3.1 钢铁行业央企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分析
4.3.2 钢铁行业地方国企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4.4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并购重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4.4.1 产权关系
4.4.2 政府行政干预
4.4.3 国有资产流失
4.4.4 人力资源整合
第5章: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并购重组与整合分析
5.1 鞍钢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1.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1.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1.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1.4 并购案例评价
5.2 宝钢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2.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2.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2.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2.4 并购案例评价
5.3 武钢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3.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3.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3.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3.4 并购案例评价
5.4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4.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4.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4.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4.4 并购案例评价
5.5 中国中钢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5.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5.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5.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5.4 并购案例评价
5.6 河北钢铁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6.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6.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6.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6.4 并购案例评价
5.7 山东钢铁集团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
5.7.1 并购案例背景介绍
5.7.2 并购案例参与主体
5.7.3 案例并购过程分析
(1)市场环境
(2)并购目的
(3)目标选择
(4)并购战略
(5)股权交易分析
(6)并购整合
5.7.4 并购案例评价
第6章:钢铁行业并购重组风险及收益分析
6.1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6.1.1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营运风险分析
6.1.2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信息风险分析
6.1.3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融资风险分析
6.1.4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反收购风险分析
6.1.5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法律风险分析
6.1.6 钢铁行业企业并购中体制风险分析
6.2 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风险控制
6.2.1 钢铁行业投资环境风险
(1)国别风险
(2)市场波动风险
(3)行业周期风险
6.2.2 钢铁行业项目执行风险
(1)目标公司基本面风险
(2)估值和定价风险
(3)交易结构设计风险
6.2.3 钢铁行业监管审批风险
6.2.4 钢铁行业舆论环境风险
6.2.5 钢铁行业后续整合风险
6.3 钢铁行业并购交易收益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6.3.1 并购目的的差异
6.3.2 支付方式差异
6.3.3 并购规模差异
6.3.4 公司类型差异
6.3.5 行业差异因素
6.4 钢铁行业各类型并购的收益比较以及投资线索
6.4.1 各类型并购的收益比较
6.4.2 买壳上市的特征以及投资线索
6.4.3 多元化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6.4.4 行业整合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6.4.5 大股东资产注入类并购的特征及投资线索
第7章: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
7.1 2015年并购重组新趋势分析
7.1.1 整体上市成国企改革主线
7.1.2 新三板公司频频被A股公司并购
7.1.3 “PE+上市公司”模式风靡A股
7.1.4 分离式重组审核便捷受追捧
7.1.5 折戟IPO公司曲线上市
7.2 钢铁行业2015年并购整合方向预测
7.2.1 行业内部并购
7.2.2 上游产业并购
7.2.3 下游产业并购
7.2.4 跨界并购整合
7.3 钢铁行业并购融资渠道分析
7.3.1 增资扩股
7.3.2 股权置换
7.3.3 金融机构信贷
7.3.4 买方融资
7.3.5 杠杠收购
7.4 钢铁行业未来并购重组的机会分析
7.4.1 新兴产业的并购机会
7.4.2 国企改革的机会分析
7.4.3 存在借壳机会的上市公司
『伍』 这些财务指标 哪个比较有用,又分别代表什么
1长期投资公司股票六大财务指标分析1.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从会计的角度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利润总额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若一家上市公司一年只赚几百万元,在林园看来,这种公司是不值得他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所以,林园对企业年利润总额的定义至少都要赚1个亿,比如武钢、宝钢每年都能赚上百亿元,招商银行也能每年赚数十亿元,这样的企业和那些“干吆喝不赚钱”的企业不是一个级别的。企业只有赚足了钱,才有不断扩张的动力,才有在行业周期不景气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足够数量的利润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创新费用支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这也符合长期投资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企业没有这样长久生存并成长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去在它身上实践价值投资。
林园在挑选重仓股的时候,首先考察的是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然后结合其他财务指标,以及该企业的经营特色去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他之所以会看重这个指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与实际会计年度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而通过提前知道未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对股价短期走势做出判断,这是很多短庄利用财报披露的时差,做短炒的依据。而知道了利润总额后,就掌握了企业的赚钱情况,短时间内,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有快速变化的,在披露报告的时间差内,可能有些指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公司的正确认识。因此,一旦知道了这些企业的赚钱能力,投资者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机构也是利用这个特性建仓的。
2. 每股净资产——不要去关心股票的净值又称为账面价值,也称为每股净资产,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账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
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而且很多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
然而,林园对这个指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净资产。比如说,上海房价大涨之后,有一些人要对上海商业股净资产进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价大涨了,重估后它的净资产应该大幅升值,但在林园看来,这种升值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也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最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因此,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林园判断企业“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因为它总是被人为地进行修饰。费心思去判断修饰它的动机,不如不去关心,反而不会扰乱自己的选股思路。
3. 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都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单位净资产在某时段的经营中所取得的净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100%如果企业没有发生增资扩股等筹资活动,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如果公司发生了增资扩股,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同步上升,才能保持原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所以,在上市公司不断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维持在较高(>10%)的水平,才能反映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是否较好。为了让证券市场上的资金流入获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要求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都不得低于6%。
净资产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比如2003年,林园买入贵州茅台时,除去贵州茅台账上的现金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80%以上,实际上就是投资100元,每年能赚80元。林园对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调研也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53%。
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林园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他是不会选择的,因为任何公司都会增资扩股的,如果连证监会的10%的规定都无法满足,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呢。
4. 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此项指标通常用来比较同一产业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显示出公司产品的订价能力、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产业间的产业趋势变化。但不同产业,则会有不同的毛利率水准。
林园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具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如彩电行业,近10年来产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业产品毛利率却一直都比较稳定,例如:山西汾酒连续5年毛利率保持上升,从2001年的59.7%至2005年达到72.1%,中端产品的平均价位在50元以上,毛利率超过70%,高端产品的毛利率超过80%。但由于高端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中所占比例仅为3%~4%,因此业绩并不是最好的。
林园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他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比如贵州茅台的产品毛利率惊人,高度与低度茅台酒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83.28%和81.67%。这主要得益于产品涨价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5. 应收账款——注意回避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若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金,即应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因具体销售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寄销、分期收款销售等等。
应收账款的计价由于从应收账款中取得现金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严格地说,应收账款不能按其到期值(面值)计价,而应按未来现金的现值计价,但企业为了财务报告的美化,多数应收账款按其到期可收回的价值计价。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率一般为3%~5%(特殊企业除外)。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① 企业流转税的支出。应收账款带来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流转税是以销售为计算依据的,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必然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② 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交纳所得税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
③ 现金利润的分配,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所以,对应收账款应当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你无法判断这笔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另外,应收账款数量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比如:新兴铸管,其应收账款都是各地的自来水公司延期付款,自来水公司属于市政基础工程部分,就算其经营发生问题,但涉及民生问题,政府部门会用财政进行弥补,所以不用担心他们还不上钱,新兴铸管多年来都能够顺利收回。再比如云天化的应收账款也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方式形成的,所以,基本不属于赊销等方式,只是销售收入的确认“滞后”了,收回自然不成问题。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产品销售不畅造成应收账款多,这就要小心了,说明企业的产品市场销路有问题,只能采用赊销来消化库存,提高周转率,因此不管其他财务指标变得有多漂亮也掩盖不了未来前景可能变坏的信号。
6.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与应收账款恰好相反,预收账款是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账款的指标,属于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由于商品或劳务所有权尚未转移,所以预收账款还不能体现为当期利润。但是,预收账款意味着企业已经获得订单并取得支付,所以只要企业照单生产,预收账款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化为收入,并在结转成本后体现为利润。
因此,预收账款的多少实际上预示了企业未来的收入利润情况,对于估计上市公司下一个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先收款后发货”不仅避免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产能闲置、营销费用高企问题,而且规避了“先发货后收款”中存在的坏账可能。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或所属行业竞争力或景气程度的提升。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是供不应求,产品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2005年末预收账款占公司主营收入的39.26%,2006年第三季度时预收账款达到23.76亿元,表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力,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由此看来,该公司在未来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因为仅预收账款就让其赚得盆满钵满。
『陆』 宝钢综合能力分析
04任务宝钢综合分析
项目 2007年 2008年
净资产收益率(%) 14.1887 7.0242
资产净利率(%) 7.1300 4.1994
权益乘数 1.9908 2.1752
销售净利率(%) 7.0175 3.2243
资产周转率(%) 1.0156 1.0016
项目 2007年金额 2008年金额
资产 188,335,795,256.92 200,021,136,928.14
所有者权益 94,600,995,068.18 91,956,869,746.74
负债 94,600,995,070.17 102,183,449,550.12
净利润 13,422,629,748.19 6,459,207,460.21
销售收入 191,273,493,516.61 200,331,773,819.59
根据杜邦分析法对宝钢股份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7.0175%×1.0156%×1.9908=14.1887%
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3.2243%×1.0016%×2.1752=7.0242%
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7.0242%-14.1887%=-7.1645%
2、利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3.2243%-7.0175%)×1.0156%×1.9908=-7.6693%
资产周转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3.2243%×(1.0016%-1.0156%)×1.9908=-0.0898%
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3.2243%×1.0016%×(2.1752%-1.9908%)=0.595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07年降低7.1645%,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销售净利率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比2007年降低了7.6693%;资产周转率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比2007年降低了0.0898%;权益乘数的提高,使净资产收益率比2007年增加0.5955%。因此可以确认宝钢股份公司2008年盈利能力出了问题。
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销售净利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最大,而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因素是由利润表的各个项目金
额变动引起的。以下的宝钢股份公司的利润表结构百分比变动表:"
项目 2008年金额 2007年金额 变动金额 2008年结构(%) 2007年结构(%) 百分比变动(%)
一、营业收入 200,331,773,819.59 191,273,493,516.61 9,058,280,302.98 100.00 100.00 -
营业成本 175,893,827,316.50 162,925,588,046.09 12,968,239,270.41 87.80 85.18 2.6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219,135,766.64 1,252,360,572.93 -33,224,806.29 0.61 0.65 -0.05
二、主营业务利润 23,218,810,736.45 27,095,544,897.59 -3,876,734,161.14 11.59 14.17 -2.58
营业费用 1,852,519,620.01 2,018,370,031.33 -165,850,411.32 0.92 1.06 -0.13
管理费用 5,676,345,810.76 5,219,556,715.76 456,789,095.00 2.83 2.73 0.10
财务费用 2,095,741,117.57 955,051,610.43 1,140,689,507.14 1.05 0.50 0.55
三、营业利润 7,623,582,113.44 17,951,299,682.09 -10,327,717,568.65 3.81 9.39 -5.58
投资收益 677,165,950.60 1,498,622,922.28 -821,456,971.68 0.34 0.78 -0.45
营业外收入 472,477,453.45 256,576,766.74 215,900,686.71 0.24 0.13 0.10
营业外支出 622,280,870.69 426,618,394.66 195,662,476.03 0.31 0.22 0.09
四、利润总额 8,154,365,637.43 19,307,687,400.38 -11,153,321,762.95 4.07 10.09 -6.02
所得税 1,553,272,517.52 5,885,057,652.19 -4,331,785,134.67 0.78 3.08 -2.30
五、净利润 6,459,207,460.21 13,422,629,748.19 -6,963,422,287.98 3.22 7.02 -3.79
(1)、通过以上金额变动分析:2008年净利润比2007年净利润减少6963422287.98元。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是营业成本增加了12968239270.41元、管理费用增加456789095元、财务费用增加1140689507.14元、投资收益减少了821456971.68元和营业外支出增加195662476.03元。
(2)、结构比率分析:销售净利率减少了3.79%。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是:销售成本率上升了2.62%、管理费用比率上升了0.10%、财务费用比率上升了0.55%、投资收益比率降低了0.45%和营业外支出比率上升了0.09%。
宝钢股份的财务状况总体上保持去年水平,其中现金能力、偿债能力无明显改善;成长能力的提高引人注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下滑,应引起投资者注意。
『柒』 宝钢股份综合财务指标表
http://stock.quote.stockstar.com/finance_600019.shtml
『捌』 毕业论文 钢铁企业 年报财务分析
钢铁企业 年报财务分析类的论文 好像在591论文网上见过范文,我的论文就那儿摘抄自己加工的,就是费点劲,总算对付过去了。你要是想省事儿就找那些高手代笔吧。我咨询过他们,挺热情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