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质量指标包括哪些方面
对于物流服务的整体质量最新的较完整的定义则是美国Tenessee大学2001年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顾客的深入调查,他们最终总结出由顾客角度出发度量物流服务质量的9个指标:
(1)人员沟通质量。人员沟通质量指负责沟通的物流企业服务人员是否能通过与顾客的良好接触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般来说,服务人员相关知识丰富与否、是否体谅顾客处境、帮助解决顾客的问题会影响顾客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这种评价形成于服务过程之中。因此,加强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是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2)订单释放数量。订单释放数量与前面提到的三要素中的货物可用性概念相关。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会按实际情况释放(减少)部分订单的订量(出于供货、存货或其它原因)。对于这一点,尽管很多顾客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不能按时完成顾客要求的订量会对顾客的满意度造成影响。
(3)信息质量。指物流企业从顾客角度出发提供产品相关信息的多少。这些信息包含了产品目录、产品特征等。如果有足够多的可用信息,顾客就容易做出较有效的决策,从而减少决策风险。
(4)订购过程。指物流企业在接受顾客的订单、处理订购过程时的效率和成功率。调查表明,顾客认为订购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程序及手续的简易性非常重要。
(5)货品精确率。指实际配送的商品和订单描述的商品相一致的程度。货品精确率应包括货品种类、型号、规格准确及相应的数量正确。
(6)货品完好程度。指货品在配送过程中受损坏的程度。如果有所损坏,那么物流企业应及时寻找原因并及时进行补救。
(7)货品质量。这里指货品的使用质量,包括产品功能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吻合的程度。货品精确率与运输程序(如货品数量、种类)有关,货品完好程度反映损坏程度及事后处理方式,货品质量则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
(8)误差处理。指订单执行出现错误后的处理。如果顾客收到错误的货品,或货品的质量有问题,都会向物流供应商追索更正。物流企业对这类错误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顾客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
(9)时间性。指货品是否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它包括从顾客落订到订单完成的时间长度,受运输时间、误差处理时间及重置订单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这9个因素包括了PDS的三个指标,也包括了其他文献中的一些指标。其中的三个指标--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描述了订单完成的完整性,它们与其它6个指标共同建立了从顾客角度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
2. 衡量运输效率的指标是什么
衡量运输效率的指标是百公里/吨燃油数。
3. 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是什么关系
计算单位为吨公里(海运为吨海里,1海里=1.852公里)计算公式是:
货物周转量=实际运送货物吨数(货运量)×货物平均运距
货物周转量指标不仅包括了运输对象的数量,还包括了运输距离的因素,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运输生产成果。它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础资料。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
(3)运输需求属于什么指标扩展阅读:
货运周转量的影响因素:
货物运输需求是派生性需求,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货运产生的来源及国内外货运通道的发展趋势表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运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总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生产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城乡人均收入指数、农产品产量、货运通道线路长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 口总额和运输工具保有量等因素。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货物运输量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有较大差别。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综合国内外的 相关研究选取年末总 人口、GDP、人均 GDP、平均运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运输邮电部门固定资产投资6个主要指标
4. 运输需求会带来什么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交通运输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商品交换快速增加,运输需求旺盛。“十二五”期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汽车保有量、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将有所增长。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表现在对高品质运输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多元化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交通的服务形式、内容与质量都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2、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生产力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推进城乡和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
3、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是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有其各自的特长,在运输方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零换乘”,充分发挥一体化运输的优势,可以提高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这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交通规划、枢纽建设等方面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衔接,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推动交通一体化进程,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运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交通运输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货运量增长幅度大大提高。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善,运输需求结构将随之变化,大宗货物比重将逐步下降,特别是煤炭运输需求增长幅度保持平稳,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量增长幅度将加大加快,这对安全、及时、快速的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快集装化、专业化运输系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加深,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运输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服务为交通运输产品增加了新的内容。
5. 运输经济学里的需求规律是什么意思
运输经济学的需求规律即需求定律,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6. 运输需求的什么是运输需求
所谓但现实中,在多个商品产地和销地并存而且有多种可替代运输方式的情况下,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7. 什么是运输KPI指标
运输时间、到货准确率、及时率、吨公里耗能等
8. 什么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通达性
9. 旅客运输需求属于什么需求
客运需求来源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区域间各种联系需求的增强,是客运需求产生、增强的直接动因。从经济角度讲,区域内部各子区域间、区域与外部区域之间存在着互补互利、依附从属、互相制约等多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复杂的经济联系必须依托于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维持。从社会角度来讲,人都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联系的维系必须基于人们的各种活动。换言之,客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出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参加或完成在他们出行目的地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工作出行目的在于去工作,旅游出行目的在于观光游玩,购物出行目的在于购物,即使开车兜风也往往出于某种心理需要。而活动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的差异性,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变各种动能流和各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势能流是客运需求的源泉。总之,客运需求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
差异是客运需求产生的主要动力。所谓差异,简而言之就是不同或差别,这种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差异,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相同地区相同行业内部之间的差异等。对于客运需求来说,主要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状况方面(旅游资源)、社会状况方面(人文资源)、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开放程度方面(就业机会)和经济状况方面(收入水平)等,这些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客运需求产生的主要动力。同时,这种差异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是通过地区之间的相互比较才表现出来的,并且这种差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差异程度是不断变化的。
10. 请列举5种以上物流运输用车的技术指标
东风双桥冷藏车:
排量/功率(ml/kw) 5880/155
实际容积 42立方米
额定质量 9405
尺寸 11890*2470*3830
东风半挂双桥自卸运输车:
额定质量 25000
厢长工 9.9米
尺寸 10000*2500*2950
还有东风解放,斯太尔的重汽,适合拉重贷,上面两种还有挂车适合拉体积大质量不是很大的货物,另外还有福田轻卡,都是国内最常见的,你自己找吧,本来想都找给你,可是很多网站都不提供复制,呵呵,只好对不住了啊!时速一般是看你拉的货多少了,现在大型卡车一般最高时速能跑到1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