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黄金起源与什么时期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
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黄色,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黄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⑵ 黄金比例的由来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长度之比等于较长部分与整体长度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比例,也称为中外比。
黄金比例是一个定义为 (√5-1)/2的无理数。 所被运用到的层面相当的广阔,例如:数学、物理、建筑、美术甚至是音乐。 黄金比例的独特性质首先被应用在分割一条线段上。如果有一条线段的总长度为黄金比例的 分母加分子的单位长,若我们把他分割为两半,长的为分子单位长度,短的为分母单位长度 则长线长度与短线长度的比值即为黄金比例。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5/8,8/13,13/21,...近似值的。
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7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最可宝贵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方法。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⑶ 黄金的历史起源
黄金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 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 欧若拉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 , 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 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 神之肉 里 ,圣经马太福音 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 而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 大约是公元前5000年 ,它们和银都存在于地壳的金属层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 ,黄金的挖掘和生产停滞了几乎1000年 ,直到1492年西班牙人发现美洲 ,14世纪把金子视为太阳的汗珠的印加人征服了奇穆帝国 并命令奇穆的金匠为太阳神庙的每一寸墙壁镀上金子。 15世纪 在黄金的驱使下, 西班牙打败了蒙特祖玛, 获得了阿兹台克的大量黄金储备, 以此复兴西班牙经济 1531年Pizarro入侵秘鲁 ,俘虏了印加统治者Atahualpa ,立即下令融化印加所有的黄金运回西班牙
⑷ 古代的黄金来源是从哪里出的总不会是现成的金山银山吧!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中国古代的银流通比较普遍,而金一般不作为货币使用,而是作为建筑、艺术品的原材料,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却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到了唐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使得青铜的生产量猛增,所以铜钱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货币,而稀有的金银也成了高额货币,然而银是有区别的,民间交易的银纯度不一,大小不同,称为麻银,而官府作为税收上缴的银要通过熔炼,锻为规定纯度和形制的官银(比如马蹄银等),黄金在宋元明成为相当少有的流通货币,一般不具备在市场流通的功能,因为比之银子、宝钞(银票)和铜钱,其面值过大、量过小,所以一般黄金只是作为国家储备或者是贿赂赠礼使用,中国的黄金产量相当有限,大多来自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以前比较大的金矿分布在关外东北地区,山东地区也有金矿的存在,但总体产量很低,古代中国的银产量还算挺高,多分布于华北和山西一带,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金银都来自于茶叶、药材、瓷器、丝绸的高利润贸易,大两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大量欧洲人从美洲攫取的白银,所以中国一度成为世界银储备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可能性非常高。再说说黄铜,古代就称为药金,是炼丹术中的一支,黄白术所炼成的一种锌铜合金,通常和药银(汞合金)一起成为在世面上滥竽充数,欺瞒诈骗的道具,但是古代官府钱庄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所以以黄铜作金流通是没可能的,然而在许多鎏金工艺上使用黄铜比较常见。
⑸ 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来源于哪里,是如何分布的
黄金作为一种人见人爱的贵重金属,其实并不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活动中自然形成的。黄金的形成和宇宙中的中子星有关。并且其实大量的黄金分布在人类难以开采的地核内部。
发展到末期的恒星会面临三种不同的选择,分别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其中中子星密度每立方厘米1亿吨仅次于黑洞。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地球含有的黄金总数超过了60万亿吨,平觉每一个人能分到8570吨黄金。但是为什么黄金的产量并没有这么多,因为后后来的几十亿年中,地球半液态的状态逐渐凝固,密度大的黄金逐渐沉到了地球最内部,密度小的岩石圈浮在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黄金都在距离地表几千公里深的地核内部。
地核内部的环境超高温超高压,人类目前最深的钻井也就10几公里,所以人类是不可能通过人工开采出地核深处的黄金的。现在人类在浅地层开采到的黄金是因为地球几十亿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源火山喷发与深部地层剧烈活动导致的地震,地核深处的黄金就有极其少的部分被带到地壳中。
通过对黄金的来历和分布的了解,我们对这种贵金属的来源有了一定的认识,说不定未来有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挖掘出地核中的黄金,让每个人都穿金戴银。
⑹ 黄金的由来是什么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专的贵金属。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6)黄金的来源扩展阅读:
黄金的生产历史: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认为: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
由于19世纪一系列黄金资源的发现,使得从那时起黄金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这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⑺ 地球上的金子从哪儿来
地球上的金子来自外太空。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宇宙的年龄约为138.2亿岁回,这比地球的46亿岁要大许多。“答太阳系在宇宙中的年龄也不大。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它的‘地盘’上就有一些恒星的存在。这些恒星经过漫长的时间,在演化末期发生超新星爆炸,一些恒星死亡了,一些发生核聚变、核反应,在此期间形成各种元素。
这些形成的元素合成在一起,形成太阳系,形成元恒星,再演化成新的行星,比如地球、金星、火星……”而地球上的金元素,就是这些恒星不断碰撞、死亡和形成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
(7)黄金的来源扩展阅读:
金子的物理性质
1、颜色:
当金被熔化时发出的蒸汽是绿色的;冶炼过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 若将它铸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2、延展性:
异常的强。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长,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金是众金属中拉力最强的。
3、可锻性:
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1盎司重的金可以锤薄至400万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呎面积大。古代人将它锤成薄片,来铺成庙宇和皇宫上面做装饰。这些都可以说明黄金极强的柔韧性、可锻性。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研究称地球上金子多来自外太空 90%金矿被开采
⑻ 黄金这个名字的来源
在七八千年以前,古埃及就以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国家。早在六千年前,古文献中就表明,那时古埃及法老和相邻国家国王的通信往来中多次提到黄金。
⑼ 黄金的起源
黄金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000年前专)人类已识别了黄金。属中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能,在河南安阳等地出土的殷商文物中即有金箔。《周礼·地官》中说: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这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相传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达,黄金成为通行的货币,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装饰的需要,对黄金的需要随之增大。春秋时期托名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门“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采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