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者张尧浠,您好,请问一带一路对黄金有好处吗
我认为是有好处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会对黄金行业和黄金市场带来利好的影响和机遇;与黄金市场相互成就。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在于对外开放,鼓励对外投资。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金属矿产的投资。特别是黄金基金的正式落地,未来我国黄金矿山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获取更多境外金矿资源的同时,也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所产黄金也可以选择在境外销售或进口至境内市场销售。黄金行业对外投资增加。
还有黄金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作为我国黄金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目前已有52家国际会员,并且这个数目还将不断增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未来将会有更多沿线国家的黄金生产加工企业成为交易所的国际会员或其代理的国际客户。还有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国际黄金交易,也会活跃起来。
此外对于黄金市场投资来说,1000亿元的丝绸之路黄金基金的启动,也必将带来充裕的市场资金供给。因为黄金基金并非是简单的“提款机”,而是需要通过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运作来实现保值增值,那么境内和境外的黄金市场投资便会成为其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
中国黄金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扩大,也将有力地提升“上海金”在国际黄金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规外盘交易的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伦敦金也将会和国内上海金联系起来,一起发展,国际化更为明显。好处大大的。
2. 国际黄金交易平台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的黄金交易所有以下几个:
苏黎世:瑞士苏黎世由于其银行业雄厚实力的支持,20世纪30年代就已成为世界黄金交易中心之一。自60年代起,苏黎世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瑞士三大银行的共同努力,使得苏黎世一直保持着世界黄金交易的中心地位。
英国伦敦黄金市场堪称世界最古老的黄金交易市场,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968年以前,其在南非黄金的收购上及黄金储备上都居于垄断地位。但在1968年,伦敦金市临时停市,给了苏黎世市场一个机会,由此伦敦金市结束了它的垄断时代。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市场。自1974年12月31日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该市就在世界黄金交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美国购买实金往往由小黄金交易商提供服务,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期货交易就成了交易主体。
日本是一个贫金国家,其黄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自1973年后,日本黄金交易商允许直接进口黄金。到1980年,日本黄金市场全部解禁,因而得到迅速发展。日本的黄金期货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东京的黄金交易量相当于纽约的三分之二。
新加坡的实金市场成立于1869年,1973年后,新加坡成为自由黄金交易市场。1992年,新加坡的黄金进口量占全球黄金总交易的20%,更确立了该国在实金交易上的重要地位。
香港高度发达的首饰制造业注定了该地在世界黄金市场的重要地位。香港的"金银业贸易场"日交易量为15-20万两,但是香港本土平台监管是比较薄弱的。
悉尼和墨尔本:悉尼和墨尔本作为黄金交易中心,是基于澳大利亚产金大国的优势地位。
8、巴黎市场:巴黎市场由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部分组成。其有形市场主要是指在巴黎交易所内进行的外汇交易,其交易方式和证券市场买卖一样,每天公布官方外汇牌价,外汇对法郎汇价采用直接标价法。但大量的外汇交易是在交易所外进行的。在交易所外进行的外汇交易,或者是交易双方通过电话直接进行买卖,或者是通过经纪人进行。
3. 中国公布黄金储备会对金价产生什么影响
外债赤字对金价的影响,说明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也越来越大了。
影响黄金的价格因素:黄金的需求与黄金的用途有直接的关系。
(1)保值的需要。
(2)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恐怖事件等:
(3)投机性需求?
现在人民币随着经济进步也慢慢升值了,足够说明美国黄金储备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吧、需求因素。
(4)财政、供给因素黄金储备是央行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直观的黄金储备量用数字来表现出来、其他因素。
(5)国际贸易。
(6)股市行情对金价的影响。
(7)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黄金价格密切相关,还有就是这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外汇储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健康的重要指标。
(8)国际政局动荡、工业等)的变化。美元世界流通,世界也慢慢认可了、战争:
(9)美元汇率影响。
(10)通货膨胀对金价的影响
中国央行采用SDDS标准来发布黄金储备数据,除了与国际对接的战略意义外,更有着未来通过每月发布黄金储备数据消灭黄金市场预期中的“黑洞”的效果。众所周知,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膨胀,国内外一直都有呼吁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声音。随着黄金市场从2011年由牛转熊,呼吁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意见逐渐地演变为市场竞相对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规模的猜测。这样的演变部分地出于黄金多头对于中国央行增持扭转黄金颓势的渴望,也与中国黄金储备数据并不定期发布有关。正因为缺乏权威的定期发布的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变动数据,黄金市场多空双方对于中国央行是否增持黄金储备及增持规模的讨论,变成了一场“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拉锯战,使得黄金价格趋势因素展望中出现了一个无法用数据观察来证实或者证伪的“黑洞”,成为黄金价格趋势预期中的不稳定因素。
市场热议的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规模是否与市场预期有落差,其实是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缺乏权威数据披露的结果。未来中国央行按照SDDS标准每月披露黄金储备信息,黄金市场有关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变化的种种猜测将有定期权威数据的佐证。伴随着 “黑洞”消失的信息透明化,中国黄金储备变化将通过数据发布的阳关大道,而不是猜测流言的独木小桥,对国际黄金市场产生影响。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看到如此多的误导性标题,所以是时候来纠正这些错误了。
误导的基础来自这个事实,即中国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黄金。中国人看待黄金是从其整个历史上的作用、背景来看,而不是像西方经济学家傲慢地宣称它是过时的遗迹。中国人买入黄金是为准备新的货币秩序,而不是希望做赚取利润的交易。
把黄金的历史作用与现实结合,我们都做得很好,持金时采用一个稍微更“中国”式的眼光,会给我们更准确的指示——是否有足够的持金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投资组合多样化,或者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卖出。
在中国人看来,黄金是比较谨慎的面对未来的指标。黄金会较少“赚钱”,而更多的是准备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有了这方面的想法,让我们对比最近一些西方媒体的标题与真正发生在中国的事件。考虑这些发展背后的信息,看看你的投资组合应该如何面对一个“中国人”的未来。《中国的黄金需求下降》——这个标题来自于主流媒体,中国今年购买的黄金数量比去年少。“5月的‘黄金周’长假期间中国黄金需求下降了30%”。很多文章指出,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通过香港的黄金净进口下降。“去年4月由黄金价格暴跌触发的那种抢购狂潮,并没有在今年重演,”Kitco公司报告说。
然而,这些文章忽略了中国政府现在允许黄金进口直接进入北京的事实。
换句话说,一些通常经过香港进口的黄金被直接运到北京。绕过正常的贸易路线意味着这些发货基本上是秘密完成。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作出有关黄金未来的不正确决定。
中国可能有意这样做,以使特别的进口数字不能被追踪。使得北京能继续积累实物黄金,而不让我们其他人知道数额。此举并不意味着需求下降,正好相反。
不要忘了,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中国没有如预期公布黄金储量增加
一些分析师预期中国会在4月宣布其黄金储备的更新数据。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每5年报告一次,上一次报告是在2009年4月,这不仅是不准确的,而且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首先,在前几年北京公开报告了他们的黄金储备金额:2001年底,500吨;2002年底,600吨;2009年4月,1054吨。
在此之前20多年里,中国没有报告任何改变。
没有5年时间表,完全没有时间表可言。中国想要报告时就会报告,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根据数量不同,这个消息可能成为黄金市场的主要催化剂。如果中国仍在购买,当然不想说什么来推动黄金价格向上。
即使算上它们所有的采购数量,中国的黄金储备比例仍很低。
几乎每一个报告你都会读到黄金储备与它们的总储备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美国有73%的外汇储备是黄金,而中国正式拥有仅为1.3%。即使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也这样说。
但这种计算是一种误导。美国有最小的外汇储备和中国拥有超过4万亿美元。
一个更实际的办法是把黄金储备和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这将告诉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有多少黄金可以用来支撑经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领导人显然把准备外汇储备之类摆在首位。
显示了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面持有黄金的前6名。注意当中国的黄金占GDP的比例从上次报告的1054吨增加到估计的4500吨时发生了什么。
在黄金储备达4500吨时显示,中国将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持有者在同一个水准。事实上,中国将比其他所有国家拥有更多的黄金,除美国之外。这可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目标。
这种思路是假定了中国的领导人有一个既定目标,即要积聚多少黄金。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4.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外国的影响
1、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早已创造出儒教、长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成就;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历史上记载的是恺撒大帝和屋大维的故事、基督教的故事。
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2、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
中国古代的世界壮举有长城、秦始皇陵、大运河、敦煌莫高窟,举世公认,游客如梭;比较起来,丝绸之路完全可以列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壮举,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向世界开放的前瞻性。其次,欧洲与中国没有往来,古代的中国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即使到了后来的清朝,中国观念影响下的朝鲜有一幅《世界地图》,将中国作为中心占据全图,周围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坝,海洋中用不计其数的小长方条表示许多岛屿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根本无法知道的“小人国”、“女人国”等。
直到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皇帝还自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闹出了许多笑话。可是,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约2000年的西汉,中国人就在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大量准备了。
4、丝绸之路是现代中国西部开发最需要了解的第一个故事。
今天,加快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历史的角度看西部开发,首要任务之一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的西部有过的繁荣及其原因,了解远在2000年以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
(4)国际黄金注定又是一绸战扩展阅读: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以南海为中心,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现代演变
石油使丝绸之路重新成为世界的枢纽地区——丝绸之路变成了石油之路。丝绸之路的一个新时代开始到来.土库曼斯坦总统来华访问,欢迎中国到里海开发石油资源。
行前,土库曼斯坦总统还宣布将向中国领导人赠送该国最珍贵的礼物汗血宝马。宝马和石油,一是古代畜力,一是现代能源,它们如此奇特地交织在一起,不由让人回想起遥远的丝绸之路年代。
"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新丝路"的外交活动,但中国更需要将"丝路外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原因在于"丝路外交"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突破当前的贸易和能源困境,而且也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处境。中国在"新丝路外交"中应该注意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好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并避免恶性的大国竞争。
5. 黄金 丝绸
古代人包裹黄金都是来用布,这布是越自细越好(以免磨损黄金),所谓不能接触,是因为在古代这两者都是贵重物品。
听说过“金帛”这个词没?金指的是黄金,帛指的是丝绸。在某一个时期,丝绸和黄金是同价的(丝绸又称“软黄金”),所以不用丝绸包黄金,有点奢侈。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丝绸不能接触黄金”的说法。还有一说,是说这两者放在一起有“露富”的嫌疑,说这家人太有钱了。
现代是可以的,现代的技术生产丝绸已经可以大批量了,而黄金的储备量却较之古代没有增加,所以现在的丝绸没有黄金贵重。你可以用丝绸包裹黄金。
6. 中国古代“丝绸”的价格堪比黄金,由什么因素所决定的
物以稀为贵啊,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7.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黄金市场有什么影响
你好,具体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对黄金行业和黄金市场带来的影响和机遇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黄金行业对外投资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在于对外开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鼓励对外投资。我国政府发布的愿景和行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其中也包括了金属矿产的投资。可以想象,随着该项战略的逐步深入推进,特别是黄金基金的正式落地,未来我国黄金矿山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其投资模式很可能是直接从境内融入人民币资金,再到境外沿线国家直接以人民币投资;或者以内保外贷等形式在境外融入人民币,再投资于境外矿山项目,从而在获取更多境外金矿资源的同时,也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所产黄金也可以选择在境外销售或进口至境内市场销售。
二是黄金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作为我国黄金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目前已有52家国际会员,并且这个数目还将不断增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未来将会有更多沿线国家的黄金生产加工企业成为交易所的国际会员或其代理的国际客户。特别是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具有深厚黄金供需基础的国家,其所供给或需求的黄金都可以通过交易所国际板的渠道进口或转口。
此外,对于黄金市场投资来说,1000亿元的丝绸之路黄金基金的启动,也必将带来充裕的市场资金供给。因为黄金基金并非是简单的“提款机”,而是需要通过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运作来实现保值增值,那么境内和境外的黄金市场投资便会成为其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中国黄金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扩大,也将有力地提升“上海金”在国际黄金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8. 在位54年的汉武帝,却花44年去打匈奴,为何揪着匈奴不放呢
汉武帝乃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他于后元三年(前141)登基,共计在位54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让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自元光二年(前133)起,他一直致力于消灭匈奴,花了整整44年才成功。这执着的劲儿不禁令人疑惑:为何他揪着匈奴不放?
总结
一代雄主汉武帝,生逢其时,他从父亲汉景帝手里接过了一个强大帝国,同时上天也给他安排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匈奴。这个对手给他的祖先带来了太多的屈辱,给他的百姓造成了太多的苦难,这个对手更是横亘在汉帝国崛起道路上的拦路虎。深谋远虑的汉武帝怎么能放弃这个洗刷耻辱、彰显国威、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汉民族的耻辱似乎注定就是轮到汉武帝来洗刷,汉民族的荣耀似乎注定该由汉武帝来发扬。
9. 黄金的作用和地位
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和完美的自然属性,很早就被人们看作财富的象征,在历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金本位制时期,黄金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黄金越多表明购买力越强,实力越强,所以会出现欧洲殖民主义者到处抢夺黄金。19世纪初开始实行的金本位制及黄金美元本位制,黄金的尊贵地位进入鼎盛时期。直至20世纪的多半时间内,黄金充当着世界货币,活跃在经济流通领域和国际金融市场。1978年“牙买加协议”生效后,黄金在制度层面上被取消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但并不等同于黄金在实际生活中的货币功能已经消失。正如凯恩斯在咒骂金本位制为“野蛮的遗物”时,却也不得不承认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求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它”。如今,黄金的魅力仍然体现在其所承担的货币职能上,在现代金融制度下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1 充分认清黄金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1)黄金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各国维持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信心的基础,黄金的储备作用仍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尽管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黄金已不再当做一般等价物,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但各国央行仍视黄金储备为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依旧是世界黄金存量的最大持有者。黄金作为世界国际储备资产仍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比重。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11年9月世界官方黄金储备为30707.1t,占目前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140000t的21.93%;而美国、德国、意大利及法国等国家,黄金储备均在其全部外汇储备的50%以上(表1)。这说明黄金仍然拥有储备价值,并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于金融领域。各国央行可通过国际黄金市场吞吐黄金来调节其国际储备的品种,调节国际收支;在国内市场上也可通过黄金买卖调节基础货币供应。储备黄金除了出于政治目的外,一个重要考虑是加强本国在现行国际货币体制中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确保储备货币的流通性和价值不受别国意志的制约。
表1 世界黄金储备前10名的国家、地区和组织
注:资料来源为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
尽管一些国家正在考虑重新估价黄金储备,但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的幅度并不大,许多国家经常利用吞吐黄金来平衡外汇收支。虽然欧元和美元是世界上最强的两大货币,但对不使用欧元和美元的国家来说,黄金仍然是重要资产。拥有世界最多黄金储备是美元坚挺的基础,一旦美元发生疲软,黄金有可能再次演变成稳定汇率的工具。事实证明,当一些国家出现外汇短缺或需要大量进口的情况,也不时通过出售黄金来获得外汇,或者出售其生产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南非,有时外汇收入的51%来自出售黄金。此外,在黄金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汇率和黄金储备挂钩,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美元、欧元剧烈波动的风险。
2)黄金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是应对严重突发事件,如社会动荡、战争、自然灾害等最佳的避险工具。
在当今美元和欧元坚挺的时期,黄金大有黯然失色之势,但这是以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为前提的,但美国经济尤其是其股票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成分,历史事实证明,当发生严重突发事件,如金融危机、社会动荡、战争等,黄金是最佳的避险工具。一次大的金融危机就会使普通货币迅速贬值,而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则会安全运行。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美元受到重创,黄金可以规避风险。
1997年,一个事件注定被写入世界金融史——韩国的“捐金救国”,从而引发人们对黄金价值的重新认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风暴所到之处,富人财富“缩水”,穷人更加贫困,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楼价跌了一半,艺术品更是无人问津……奇怪的是,只有祖上传下来的黄金和结婚时买的金戒指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幸免于难,而且本币标价的黄金价格比危机前上涨了一倍多。在金融风暴中各国外汇储备告罄,国家收支发生困难,黄金再次显示了“乱世英雄”的本色。人们在电视上看到,韩国上到总统、下到平民“捐金救国”,从压箱底的金锭到脖上的项链。短短几个月,韩国从民间募集了700 t黄金,价值70多亿美元,缓解了韩国的国际收支,韩元开始稳定。
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国际金价曾经迅速上涨了20多美元。随后国际金价便走上了一条上涨的不归路,创出24年半新高,黄金也因此成为众人瞩目的避险资产选择品种。
2005年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国际局势的不安定。伦敦发生的致命爆炸案、印尼雅加达的爆炸事件、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发生爆炸事件、约旦首都安曼3家豪华酒店爆炸事件等都曾使国际金价大幅上涨。而市场对飓风“卡特里娜”过后美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心存担忧,买入黄金以求避险,从而推动国际金价逆势上升。2008年至今,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美国债务危机一度白热化,使得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各国都把黄金储备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黄金仍是各国对付金融危机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工具。
2011年黄金价格更是出现快速震荡上升趋势,国际金价在2011年7月份一度冲破1900美元/盎司的大关,目前仍保持在1600 美元/盎司以上,国内金价也同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价格在2011年9月最高达到393.48元/克。
可见,世界各国都把黄金储备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黄金仍是各国对付金融危机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工具。
2 增加我国黄金储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8 473.38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但从储备资产来看,结构较为单一,即使在目前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仍主要以美元资产为组成部分。这些外汇储备以美国政府债券为主,黄金储备据公布资料约为1054.1 t,占外汇储备百分比为1.6%,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3%~5%的一般标准。增加黄金储备,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尤其是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美国也一直在施压人民币升值,这将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在储备各国货币均将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势必增加黄金的储备比例。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我国黄金储备比重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应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包括提高黄金的储备比例。在美元逐渐退出世界货币角色的历史时期,若无其他国家的货币能取代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黄金则必将重占世界货币的宝座。表现为在各国的硬通货储备中,黄金将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黄金的价格(与各国货币的比价)也会不断上升,并且越往后上升越快。因此,抢在其他国家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之前尽早建立大规模的黄金储备,不仅关系到国家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因为,“从长远考虑,国家外汇储备中保障金融安全的结构份额应增加黄金储备的比例,这比增持任何国家的货币资产都安全。”因为一旦发生美元急剧贬值的情况,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我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其次,随着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日益上升,其汇率制度也将逐渐自由化,而要维护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重要地位,维持其币值的相对稳定,就要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支持。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渐实现自由浮动和自由兑换,作为天然国际货币的黄金将成为居民和机构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保值避险的主要选择。目前,受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人们开始考虑资产的保值避险问题,在未来的资产组合中,人们将在人民币资产、外汇资产和黄金中进行资产配置。民间储藏黄金保值避险同样符合国家经济安全需要。
3 加大黄金矿产勘查、开发力度,最大限度满足国家对黄金的需求
1)20世纪黄金一直是全球勘查开发热点,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自70年代以来,黄金业是最具吸引力的产业,各国对黄金勘查投资有增无减,全球形成了一股此起彼伏的找金热潮。黄金勘查投资一直雄踞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榜首,因而也是近年发现新矿区最多的矿种。
近年来,许多国家出台新的矿业政策,加强了对黄金勘查、开发管理,突出黄金资源国有的战略地位,限制甚至禁止外资参与勘查、开发,如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表示限制甚至关闭外资进入本国黄金领域的大门。2005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公布了禁止外国资本进入的首批战略矿产清单,其中就包括黄金。而实际上,近7年来,俄罗斯没有允许拍卖任何一处大型自然资源产地。
2)我国黄金勘查、开发态势良好,黄金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后备资源紧张等问题。
“八五”以来,我国固体矿产勘查费用半数投向黄金,使储量有大幅度增长,产量也大幅度增长,进入世界主要产金国的行列。截至2010年年底,金保有储量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而黄金产量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地质找矿的难度加大,每年新增探明资源/储量与矿山消耗资源/储量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我国金矿保有储量/资源量呈现下降趋势,黄金地质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不足6年,严重威胁着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探矿增储步伐势在必行。
我国黄金储备比重增加是必然的趋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购入400 t黄金;如果黄金储备比重从目前的1.6%增加到10%的国际平均水平,将需要购买超过3000 t黄金。同时,民间黄金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供需差达到20%~30%。这些为当前及今后黄金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经将黄金列为战略资源,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强调了其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已经出台政策对外商投资黄金进行新的限制。对《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黄金勘探、开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鼓励类项目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限于合资、合作,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修改为限于合资合作,取消了“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的内容。凸显了黄金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战略意义。
当全世界地勘工作处于正向上升起步之时,我国应克服重开发、轻勘查资源耗竭带来的影响和危机,抓住时机,加强黄金的勘查力度,保持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改变我国黄金资源居世界第15位的状况。
(卿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