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里金融為什麼讓傳統商業銀行感到威脅
近年來阿里巴巴的金融特性越來越明顯,本來是作為阿里巴巴輔助部門的支付寶日益成為核心部門,成立僅兩年的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計向13萬客戶提供了融資服務,其貸款規模超過了260億,而貸款不良率只有0.72%。 前不久,馬雲宣布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將面向江浙滬阿里巴巴的普通會員,而不是付費用戶全面開放,這就意味著阿里小額貸款的業務量將大大增加,大量缺乏資金但購貸無門的小微企業將從阿里巴巴獲得資金支持。阿里小額信貸完全可以預見的高增長讓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那些憑小額信貸服務快速成長起來的城市商業銀行望塵莫及。 半路上殺進小額信貸的阿里金融,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的黑馬。首先是因為它具有傳統商業銀行不可能具備的區域覆蓋的范圍,地面網點的高成本和低輻射率決定了傳統商業銀行只能步步為營,其增長速度只能呈算術基數。而阿里巴巴的虛擬網路具有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和范圍優勢,多年來在線上從事B2B和B2C的大量客戶都是其潛在的金融客戶,阿里巴巴無需投入巨大的成本為自己的金融業務開拓和發展新客戶,而只是為既有的客戶提供新的服務和新的價值,所以阿里金融尚未開始就已經走在了前面。 而阿里金融的真正優勢並不在於其客戶量的天然優勢,而在於阿里巴巴的業務基因與金融業具有潛在的相同之處,金融業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產業,獲取判定客戶的身份信用記錄的真實信息監控客戶的交易行為和蹤跡,是金融業的核心業務內容。在通常的情況下,或許真實信息精確的把握客戶的行為蹤跡是相當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實現的。 面對大量信息的不確定性,傳統金融業採取的方式是通過抵押擔保等手段來消除減少信息不確定性,所可能導致的經營風險,當客戶無法提供擔保和抵押時,交易只能放棄。換言之,傳統商業銀行所使用的風險管理手段是一種在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情況下不得以使用的手段,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交易行為被置於信息越來越共享和透明的信息環境當中,交易行為都同時是一種數據積累過程,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商業行為信息,都可以被存儲被挖掘被分析和提純,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在逐漸的消除。 最重要的是交易資料庫具有自動生成的性質,採集獲取信息的成本是超低的,甚至是零成本的。對於傳統商業銀行來說是不可能的使命,對於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公司來說,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由於擁有了支付寶多年沉澱下來的龐大的後台數據,阿里金融要獲知客戶的信用等級還款能力,要監控貸後的客戶現金流都是相當容易的。阿里巴巴既是一個電子商務平台,更是一個產能巨大的數據採集和加工中心,一個信用識別和認真的系統,把這種核心能力與大量的客戶潛在的融資需求結合起來,阿里巴巴就是一個潛能巨大的金融服務中心。 數據是阿里巴巴意外的金礦,阿里巴巴越來越意識到這個金礦的價值,確實阿里集團宣布設立首席數據官這個職位,負責推進數據分享平台戰略,事實上圍繞數據挖掘和利用已經是各大互聯網巨頭的競爭主題。騰訊前不久發布了面向營銷的大數據戰略,它將調動騰訊7億活躍賬戶數據去服務門戶,來打造機遇用戶社交關系鏈的下一代騰訊網。網路也不甘落後,幾天前舉行的網路世界大會上也宣布了自己的雲戰略。阿里金融的競爭力是基於阿里數據金礦的競爭力,這是一種代表未來的競爭力。沒有這種數據金礦,金融企業會越來越感到競爭乏力。
『貳』 以阿里巴巴為例,請簡單的分析一下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根據所學內容,從企業內
1、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與外國不同:歐美的B2B多以為大企業省錢、省時間為訴求點,而阿里巴巴則服務於中小企業。馬雲說「全世界有錢的人沒有多少,從數量上講大企業最多佔到企業總數的10%左右,所以我們有一個蝦米和鯊魚理論:抓住了蝦米就有機會捕鯊魚,可抓住了鯊魚卻可能被咬死。」時間證明了馬雲是正確的。目前,阿里巴巴會員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阿里巴巴並不直接在網上做交易,而是信息發布的代理商。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做的是信息流。現在阿里巴巴網上有強大的信息流,無論你要買任何東西,到阿里巴巴來你都會查到。
2、阿里巴巴的夢幻團隊,尤其值得聚焦。太多的創業者、創業家無法打造一個合適的團隊,導致自己的事業遭遇瓶頸;面對這些遭遇瓶頸的案例,雖然我們可以找到十分完備的有關團隊的理論來療傷,可以在許多仁人學者的論述里感嘆省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模仿中離真理越來越近,但,一旦事情真的臨頭,大多數人卻還是茫然如無本之木,空餘扼腕嘆息的份。阿里巴巴夢幻團隊給我們的啟示,可以讓我們警醒並檢討自己,直面團隊問題,激發方案靈感,從此無須尋找任何理由來搪塞自己,蒙騙自己,讓矛頭直指問題核心並找到解決方案。
3、戰略的重要對一個企業而言,從來沒有人敢忽視。建立一個有效強健的團隊也必須把清晰的戰略當成前提條件,實在意味深長。阿里巴巴認為,沒有清晰的戰略,便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方向的團隊,充其量不過烏合之眾。戰略既是團隊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團隊核心人物的最高要求標准。正是這一點,當創業之初馬雲站在長城上豪言,阿里巴巴要做中國、世界最好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就為這個良好團隊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阿里巴巴認為的戰略目標里,嚴格地規劃著遠景目標和近期目標以及具體切實可行的戰術方案。所以,當1999年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昏天暗地的熱浪中從北京抽身而隱進人間天堂杭州時,眾多創業者無一掉隊。許多人可能對此不大在意,因為確定一個豪言壯語的戰略目標也是許多人的長項和強項。然而,正因為如此,馬雲及阿里巴巴也會最先嗅到中國互聯網硝煙中的泡沫味道,進而開展被人稱道的整風瘦身等一系列運動,讓阿里巴巴在隨之而到的互聯網寒冬中,保持並提升了團隊的力量,為隨後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永遠形不成優秀的團隊。文化是企業大廈的軟體,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按圖索驥,也無法照搬照抄克隆。阿里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創建文化的人,一定自己首先是擁有文化的人。這里的文化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化,而是對企業精髓有了深刻了解後,對企業方向、使命、團隊共識的一種高度認同和演繹。阿里巴巴在互聯網低谷期間,每人只拿500元薪水。沒有這種文化的認同,500元不但留不住阿里巴巴團隊里任何人,阿里巴巴里的任何人單純身價也不可能用500元來表現。十分戲劇性的是,500元不但留住了原有的創業團隊,而且還吸引了年薪百萬美元的以投資人身份出現的蔡崇信,這種聽上去有些玄的情節真實地出現在阿里巴巴,可見阿里巴巴的文化魅力。
5、獨特的經營模式和收益模式。阿里巴巴獨特的B2B商業模式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三家交付價值中位居前三位。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擺脫了傳統的向買家收費的形式,全球首創向賣家收取會員費。阿里巴巴非常注重服務,服務型公司的成分重於互聯網公司。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幫助許多中小型企業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途徑。隨著B2B市場的穩定,馬雲地盤有拓展到C2C市場。淘寶的得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的免費戰略,這一點無疑對收費者形成了足夠威脅。
『叄』 請分析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及阿里巴巴商業模式的對我們啟示
阿里巴巴公司商業模式剖析
實踐將證明DOTCOM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一部份企業已經能夠逐漸體現其中的優勢。在過去的一年中,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長了400%,並且已經實現了贏利。而且,她好像只是做了一個熱身運動。
阿里巴巴的營運模式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抓住基礎的,然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捕捉新出現的收入機會。從最基礎的替企業架設站點,到隨之而來的網站推廣,以及對在線貿易資信的輔助服務,交易本身的訂單管理,不斷延伸。
出色贏利模式符合:贏利的強有力,可持續,可拓展。
架設企業站點
或者認為架設企業站點,沒有稀奇的地方。但是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如何去做。
架設企業站點的毛利率從來很高,網站的託管意味著收入上存在延續性,今年獲得了一些製作費,明年可以獲得託管費用。但是很少有企業把它理解為是一項重要的業務,理由在於這是一個高度離散的行業。你可以很從容的獲得一個或者幾個製作企業站點的機會,但不等於能夠獲得很多。這里存在收入收集上的困難。有一些公司主營這項業務,她們往往將業務定格在高端客戶。
阿里巴巴是一個很大的商業社區站點,這就是說她有與許多潛在顧客頻繁接觸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她能順利的把潛在機會轉化為現實收入。阿里巴巴的目標受眾每年都要參加許多類似廣交會之類的展銷會議,這時候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就出現了,有一些低成本的推廣活動。線上與線下的營業推廣相結合,實踐證明能有效的收集商業機會。
中小企業存在很大的伸縮性,這是說業務流程和業務規模都在迅速的發生變化。有時候她或許會找鄰居幫助設計一個主頁,這在當時可能已經足夠了,但是很快她就有了更高的需求,這就超過了鄰居的能力。阿里巴巴則有能力提供從低端到高端所有的站點解決方案。她能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獲得全部收益。
更大的優勢在於製作商品交易市場型的站點。阿里巴巴只是替商品交易市場做一個外觀主頁,然後將其鏈接在自己的分類目錄下。交易市場有了一個站點,實際上這和阿里巴巴的站點是同一個站點,這就提高了被檢索的機會。
網頁設計畢竟是一項傾向於勞動密集型的業務。網站設計其實和開發應用程序沒有什麼不同,這是說存在國際轉包的內在需求,這和印度班加羅爾的故事相同。這也解釋阿里巴巴為什麼把她的人手更多集中在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的杭州。國際轉包的實現除了需要品牌,還要有對應的機構設置。無疑,阿里巴巴一直就是往這一方向走。
站點推廣
對於網站的媒體定為一直十分模糊,她應當是廣播式的,還是特定用戶檢索式的?
其他從事於企業站點設計的公司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對應的推廣能力。而網站設計一旦完成,推廣是自然需求。網站實際上是另一種媒體,廣告收入對大多數網站都很重要。無論一些針對企業的服務是否被稱之為廣告。
廣播式的模式容易讓人理解,但是邏輯上我們更傾向於檢索式的。原因很簡單,網站首頁的空間是有限的,換句話說注意力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一些站點的合適位置已經充滿了形式各異的廣告,我們忍不住困惑,增長的潛力在那裡?如果我們定義為檢索式的,這同時就表明了有幾乎無限可供銷售的廣告位置。這好像就是最初網站在股市受到追捧的原因。
跟大多數人的認識相反,中小企業存在很強烈的營銷願望。這一願望沒有更多轉化為現實的理由是:首先通常營銷的費用超過了中小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其次以前並不存在相應很好的方式。
在阿里巴巴今天的收入中,站點推廣的收入佔了一半還多。「中國供應商」和「網上有名」。 「中國供應商」面對的是出口型的企業,「網上有名」則針對內銷或工廠的出口主要以買斷形式進行的那一種。其中的價格依據是,如果某家企業願意以3萬人民幣的價格租賃兩周的廣交會展銷攤位,那麼她為似乎也會願意以同樣的價格購置一年的在線展銷時段。今年這一價格已經上升到4萬。
對於一個新生事物,某種意義上阿里巴巴要證明服務的有效性。阿里巴巴有一個系統服務的思維。除了在網站上的頁面設置,還可以通過「商情快遞」郵件雜志,檢索上的優先派序。至少她能證明付費的顧客要比免費的客戶有更多的機會。有人願意以6萬人民幣的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服務內容。
誠信通
網路可能是虛擬的,但貿易本身必須是真實的。
信用分析是企業的日常工作。這很好解釋,網友們在拍賣網站上的交易並不是每一次都那麼如意。易趣的統計表明在同通過身份認證但只有少數交易經歷的所謂一星級顧客交易中,有6%最終受到了投訴。都一樣,企業間交易存在相似的壓力,所不同的是企業對此有更高的敏感性。
在線貿易一方面體現了采購行為更充份的競爭性,另一方面企業對網路信息本身充滿了質疑。「誠信通」作為一項服務不難理解。可以在「誠信通」上出示第三方對其的評估,企業在阿里巴巴的交易記錄也有據可循。問題是這項服務本身是否會非常成功。阿里巴巴顯然是希望所有的注冊會員都使用這項付費的服務,最起碼新注冊的用戶是如此。
這個問題的確非常有趣。
如果這一預想符合了現實,大多數的企業都購買了「誠信通」,那麼意味剩下少數也會購買,即便不購買也不再重要。每個「誠信通」的價格都很便宜,但對網站而言幾乎不存在成本。這就是說阿里巴巴的運營業績將會非常的成功。另一種可能是只有少數企業購買了,這就存在用戶流失的問題。類似於阿里巴巴模式的網站今天多如牛毛。
阿里巴巴的認識是,首先他們在前期的努力已經吸納了國際貿易中最活躍的顧客群。另一方面在線交易本身必須實現其嚴肅性。「如果某一商人在支付最基本的費用上都存在問題,那麼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從事生意本身。」我想這一邏輯應該被認為是正確的。
貿易通
有關「貿易通」的收費一直沒有行動起來,但這卻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願望。
阿里巴巴的定義是從企業的每一次日常交易中抽取傭金,這在前期被輿論認為是不可能的,原因在於B2B貿易存在重復交易,企業通常不會一次就更換一家供應商。這樣企業很容易繞開任何中介。這又是一個沒有思維,就迅速下判斷的例子。當然並不是這樣的。
「貿易通」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訂單管理軟體。我想很多IT評論人都忽略了阿里巴巴這一項服務,實際上它對阿里巴巴未來的潛在影響最大,絕對不能看成電子郵件的豪華版。這里有一個觀念上的不同,產品重要的是需求,而不是技術表述。雖然這肯定傷害了技術人士的感情。
我們知道企業是通過表單來管理的。表單在企業內部肯定是統一的,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表單則形式各異。這不但造成了表單理解上的不同,而且根本是很難作後期的管理。「貿易通」則解決了這所有的問題。而且操作中存在很強的可行性,可以通過短消息捆綁按次計費。這一服務所面臨的價格敏感性很小,而且存在一個很大的數量。
「貿易通」延伸了企業軟體託管的思路。既然企業願意將表單放置在第三方的伺服器上,那麼其它企業應用的軟體是否夜可以依據這一思維呢?或者說網站可以逐漸將這一服務升級,而企業端畢竟只需要一個瀏覽器。
結語:這里的核心是,阿里巴巴致力於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但這不等於說必須要等到一個各個方面都十分理想化的狀況,才能夠實現贏利。這一過程的本身就是高附加值的。這一過程本身的收益是如此豐厚,以至於理想目標的終點也不再那麼重要。
『肆』 關於阿里巴巴的一個案例分析。有關營銷策略等問題...
那就是其他的企業的廣告還局限於banner、logo這類的傳統形式時,淘寶網採用的廣告策略就是全方位、地毯式地彈出窗口,並且用了很多技術使廣告過濾工具失效,因此當用戶訪問各種主流網站時都有淘寶的彈出窗口廣告,這就讓大家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淘寶。
支付寶。
支付寶網站有「我要收款」和「我要付款」服務功能
針對在支付寶網站內,通過支付寶軟體系統的「我要收款」功能向其他支付寶用戶收取款項,和/或通過「我要付款」功能向其他支付寶用戶支付款項的支付寶用戶,按照支付寶賬戶類型和 「交易流量」,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
收付款方式可選擇即時到帳或者擔保交易都可
有支付寶號就行了
『伍』 分析阿里巴巴公司成功的原因
1、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與外國不同:歐美的B2B多以為大企業省錢、省時間為訴求點,而阿里巴巴則服務於中小企業。馬雲說「全世界有錢的人沒有多少,從數量上講大企業最多佔到企業總數的10%左右,所以我們有一個蝦米和鯊魚理論:抓住了蝦米就有機會捕鯊魚,可抓住了鯊魚卻可能被咬死。」時間證明了馬雲是正確的。目前,阿里巴巴會員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阿里巴巴並不直接在網上做交易,而是信息發布的代理商。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做的是信息流。現在阿里巴巴網上有強大的信息流,無論你要買任何東西,到阿里巴巴來你都會查到。
2、阿里巴巴的夢幻團隊,尤其值得聚焦。太多的創業者、創業家無法打造一個合適的團隊,導致自己的事業遭遇瓶頸;面對這些遭遇瓶頸的案例,雖然我們可以找到十分完備的有關團隊的理論來療傷,可以在許多仁人學者的論述里感嘆省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模仿中離真理越來越近,但,一旦事情真的臨頭,大多數人卻還是茫然如無本之木,空餘扼腕嘆息的份。阿里巴巴夢幻團隊給我們的啟示,可以讓我們警醒並檢討自己,直面團隊問題,激發方案靈感,從此無須尋找任何理由來搪塞自己,蒙騙自己,讓矛頭直指問題核心並找到解決方案。
3、戰略的重要對一個企業而言,從來沒有人敢忽視。建立一個有效強健的團隊也必須把清晰的戰略當成前提條件,實在意味深長。阿里巴巴認為,沒有清晰的戰略,便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方向的團隊,充其量不過烏合之眾。戰略既是團隊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團隊核心人物的最高要求標准。正是這一點,當創業之初馬雲站在長城上豪言,阿里巴巴要做中國、世界最好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就為這個良好團隊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阿里巴巴認為的戰略目標里,嚴格地規劃著遠景目標和近期目標以及具體切實可行的戰術方案。所以,當1999年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昏天暗地的熱浪中從北京抽身而隱進人間天堂杭州時,眾多創業者無一掉隊。許多人可能對此不大在意,因為確定一個豪言壯語的戰略目標也是許多人的長項和強項。然而,正因為如此,馬雲及阿里巴巴也會最先嗅到中國互聯網硝煙中的泡沫味道,進而開展被人稱道的整風瘦身等一系列運動,讓阿里巴巴在隨之而到的互聯網寒冬中,保持並提升了團隊的力量,為隨後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永遠形不成優秀的團隊。文化是企業大廈的軟體,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按圖索驥,也無法照搬照抄克隆。阿里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創建文化的人,一定自己首先是擁有文化的人。這里的文化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化,而是對企業精髓有了深刻了解後,對企業方向、使命、團隊共識的一種高度認同和演繹。阿里巴巴在互聯網低谷期間,每人只拿500元薪水。沒有這種文化的認同,500元不但留不住阿里巴巴團隊里任何人,阿里巴巴里的任何人單純身價也不可能用500元來表現。十分戲劇性的是,500元不但留住了原有的創業團隊,而且還吸引了年薪百萬美元的以投資人身份出現的蔡崇信,這種聽上去有些玄的情節真實地出現在阿里巴巴,可見阿里巴巴的文化魅力。
5、獨特的經營模式和收益模式。阿里巴巴獨特的B2B商業模式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三家交付價值中位居前三位。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擺脫了傳統的向買家收費的形式,全球首創向賣家收取會員費。阿里巴巴非常注重服務,服務型公司的成分重於互聯網公司。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幫助許多中小型企業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途徑。隨著B2B市場的穩定,馬雲地盤有拓展到C2C市場。淘寶的得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的免費戰略,這一點無疑對收費者形成了足夠威脅。
『陸』 從團隊角度分析阿里巴巴融資的動因有哪些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
團結並不只存在於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為一個團結優秀的集體,只需要我們都用真誠去面對集體中的每一個人,讓這個集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心靈的溫暖。
學會在他人的贊賞中尋得自信,而不是狂妄自大;。
學會傾聽他人的話語,而不是妄加評論;。
學會客觀地看待他人的言論,而不是偏袒憎惡;。
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而不是放大缺點;。
學會平和的對待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諷刺;
學會在必要的時候讓步,而不是斤斤計較,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理所當然的,彼此之間還要互相幫助,共享微笑與淚水,這樣才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團結的集體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因為集體擁有個人無法比擬的無窮智慧。友愛產生動力,和諧鑄就輝煌。雖然我們每個人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們在一起就可以組成一個最優秀的集體——友愛產生動力,和諧鑄就輝煌,團結就是力量!
我校最明顯的方法是小組合作課堂達標,教師合作達標,學生合作課堂達標。。
。
『柒』 阿里巴巴被稱為金融公司的原因
他也不是光是金融,只不過他絕大部分業務都跟金融有關,而且他有自己的支付體質和自己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