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產業智能化是是什麼意思
這是提出來的宗旨,科技的力量是很驚人的,金融+AI未來將成為一大趨勢,可以詳細了解下他們。
② 如何推進信息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十七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 近年來,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主要成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工業企業普遍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模擬等技術開展研發設計,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0%。汽車、飛機等行業實現了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系統的綜合集成,產業鏈協同設計體系日臻成熟。晶元、嵌入式軟體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各類工業產品,改善了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一批自主研發的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自主研製的數控機床等高端智能裝備打開了海外市場,工程機械裝備國際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跨越。 二是完善現代生產和經營管理體系。機械、船舶、汽車、紡織等行業生產設備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改造步伐加快,鋼鐵、石化、有色、紡織、醫葯等行業過程式控制制和製造執行系統全面普及,關鍵工序數(自)控化率超過50%,大幅提高了產業精準製造、極端製造、敏捷製造能力。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企業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加速普及和綜合集成,實現了產銷一體、管控銜接和集約生產,促進企業組織扁平化、決策科學化和運營一體化。 三是增強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兩化融合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通過實施「中小企業健康成長計劃」、「電子商務服務商支持中小企業特別行動計劃」等,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投入應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務新模式初步形成,超過300家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覆蓋全國地級市,45個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中心,顯著提高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2011年中小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佔比達到60%,稅收佔比50%,城鎮就業崗位佔比80%。 四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化進程。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工業設計、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信息技術加快自身現代化。涌現一批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的行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中小企業網上交易和網路營銷的利用率達到42.1%。工業設計、信息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壯大。2011年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864億元和2028億元,同比增長42.7%和42.2%。 五是促進安全生產和綠色發展。兩化融合有效促進了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單位GDP能耗、億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正在從單一環節向集成、綜合方向轉變,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實現了能耗物耗的實時監測和精確控制,並催生了新的服務模式和新興服務業態。信息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用,創新了安全監管模式,提高企業預測、預判、預控能力,礦山、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安全生產關鍵環節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民爆器材、危險化學品等行業實現了生產經營動態監控,有效提高了行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 六是帶動信息通信產業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為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促進了通信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7.5萬億元,計算機、行動電話、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水平突破65納米,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研製成功。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6612億美元,佔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4.8%。軟體業務收入1.84萬億元,其中嵌入式軟體2805億元。全國電話用戶數達到13億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0億戶,網民5億人,寬頻用戶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38.3%。3G網路覆蓋全國大部分城鎮,TD-SCDMA成功實現規模商用。三網融合取得積極進展,IPTV、手機電視試商用業務用戶分別達到1400萬戶、5200萬戶。 七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兩化融合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各地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加快面向產業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和產業集聚發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正在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動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兩化融合中重點加強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中西部地區通過優化兩化融合發展環境,具備了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條件。兩化融合基礎較好的城市,進一步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了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協調推進的發展格局。 八是兩化融合推進體系初步建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部委、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兩化融合試驗區以及企業,構成區域與行業相結合的兩化融合組織保障體系。通過發布實施《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試行)等政策文件及各地方發展規劃,開展試點示範、「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投融資支持、引導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等工作,形成兩化融合政策引導體系。通過發展信息化規劃、咨詢設計、項目實施、系統運維和專業培訓等信息服務業,建立面向工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不斷建立和完善集技術支撐、信息服務、中介服務、人才教育、交流培訓等於一體兩化融合支撐服務體系。
③ 「大數據+金融」:智能化發展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徵信和大數據風控兩大領域。
大數據徵信作為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是指利用數據分析和模型進行風險評估,依據評估分數,預測還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意願、以及欺詐風險等。
大數據徵信解決了傳統徵信數據不全、更新不及時、接入門檻高等問題,憑借其多樣化的數據源及技術支撐,更能全面反映個人信用情況,從而推動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大數據風控系統優勢是大數據驅動,兼容手動、自動審批、決策、dai後管理。
大體有四部分功能:1、評分建模,風控部分;
2、IT系統:業務系統、審批系統、徵信系統、催收系統、賬務系統;
3、決策配置工具,即信dai決策引擎;
4、徵信大數據的整合模塊。
④ 有恆科技如何讓金融智能化的
有恆l科技以卓越的科技實力為依託,憑借多年的行業服務經驗,結合對我國金融市場多年的深入研究,開展以金融智能化為主的科技服務,旨在幫助更多的金融機l構藉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基於有恆l科技團隊持續不斷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公司產l品和服務涵蓋交易系統研發、金融營銷、大數據應用以及智能化整合解決方案四大類業務,有恆l科技致力於深度挖掘智能化的商業價值,成功為多家金融機l構提供了端到端的滿意的解決方案。
⑤ 智能金融的內容是什麼
1、什麼是智能金融?
智能金融尚無統一定義。《報告》提出,智能金融是指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是用機器替代和超越人類部分經營管理經驗與能力的金融模式變革。
2、智能金融和金融科技有什麼區別?
《報告》提出,智能金融與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智能金融的發展基礎是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為智能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的保障。
智能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高級形態,是在數字化基礎上的升級與轉型,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已成為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
相比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智能金融更具革命性的優勢在於對金融生產效率的根本顛覆。智能金融替代甚至超越人類行為和智力,更精準高效地滿足各類金融需求,推動我國金融行業變革與跨越式發展。
3、為什麼要專門研究智能金融?
把智能金融從金融科技中單列出來編制專門的發展報告,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一方面,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已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當前各國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已展開激烈競爭。而金融與人工智慧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發展智能金融有利於我國搶抓人工智慧發展機遇,佔領技術制高點,特別是金融業的特殊性,勢必對人工智慧技術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可以推動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與升級,提高技術轉化效率。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為未來金融業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是對現有金融科技應用的進化與升級,對金融業發展將會產生顛覆性變革。專門研究智能金融有利於跟蹤世界人工智慧技術與金融業融合的應用開發,有利於加強金融行業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極大地提高金融機構識別和防控風險的能力和效率,推動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快建設我國現代化金融體系,增強金融國際競爭力,助力由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的轉變。
4、智能金融現在有哪些應用場景?
《報告》提到,目前智能金融的應用主要包括前中後台三大方面。
第一,智能身份識別已廣泛用於個人身份驗證。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為代表的主流智能身份識別技術已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在遠程核驗、人臉支付、智慧網點和運營安全方面應用廣泛。
第二,智能營銷降低營銷成本、改善服務效能。智能營銷正在經歷從人機分工向人機協同方式的轉變,未來的智能營銷將變成跨領域、融合的人機合作工作方式,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的效能。
第三,智能客服能節省客服資源和提升服務效率。智能客服不僅提供自動化問題應答,而且對接前端各個渠道,提供統一的智能化客服能力,並持續改進和沉澱,提供全天候精準的服務,提升服務效率。
第四,智能投顧已有試點,全面推廣有待繼續探索。智能投顧在國內外已有諸多應用案例,但我國因為缺乏明確的業務模式、服務定位仍不明確,全面推廣仍有待繼續探索發展。
第五,智能投資初具盈利能力,發展潛力巨大。一些公司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不斷優化演算法、增強算力、實現更加精準的投資預測,提高收益、降低尾部風險。通過組合優化,在實盤中取得了顯著的超額收益,未來智能投資的發展潛力巨大。
第六,智能信用評估提升小微信貸服務能力。智能信用評估具有線上實時運行、系統自動判斷、審核周期短的優勢,為小微信貸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務模式。在一些互聯網銀行中應用廣泛。
第七,智能風控實現金融機構風控業務轉型。智能風控為金融行業提供了一種基於線上業務的新型風控模式,但目前只有少部分有能力的金融機構運用,有待繼續試點和推廣。
第八,智能運營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智能運營管理將業務運營逐漸從分散走向集中、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從而提升業務運營效率,減少業務辦理差錯,降低管理成本。智能運營成為各家金融機構開展智能金融的優先考慮和使用的場景。
第九,智能平台賦能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改造流程、轉型升級。智能平台建設是金融機構智能化轉型的核心,持續為上層應用提供豐富、多維度的智能服務,構建完整的服務生態圈。
綜上所述,智能金融目前整體仍處於「淺應用」的初級發展階段,主要是對流程性、重復性的任務實施智能化改造。
《報告》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正處在從金融業務外圍向核心滲透的過渡階段,發展潛力巨大。
5、在智能金融應用場景中,「演算法黑箱」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如何避免?
肖鋼認為,人工智慧有一個問題是演算法的可解釋性比較差,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著手:
第一,要讓演算法可解釋。現在人工智慧科學家正在攻克模型演算法的黑箱問題,期待著不久的將來在技術上有所攻破。
第二,可以採取分層管理。例如,根據是否對金融消費者產生傷害的程度進行分類管理,有的可以不解釋,有的只是解釋模型怎樣運行的,有的要解釋結果及其原因,有的需要進一步解釋模型背後的邏輯和運作原理。當然,如果最後還是無法解釋,投資者和消費者也不相信,監管部門就不準在金融領域使用。
因此,如果人工智慧運用到金融行業,未必需要解釋所有的模型,可以對模型進行分層管理,提出明確要求。
第三,分清楚責任。無論是否使用人工智慧,金融機構銷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賣者盡責義務沒有減弱。機構需要了解自己的客戶,把恰當的產品賣給恰當的人。責任不會因為是否採用了人工智慧技術而有所改變。
6、個人隱私和數據保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切。智能金融時代,如何構建起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報告》中提到,個人數據的問題目前缺乏法律規定,確實需要立法。肖鋼認為,數據很重要,尤其在人工智慧時代,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這與原來的工業革命時期不同。工業革命建立在物理資本上,而人工智慧則是建立在信息資本和數據資本上。因此,誰控制了數據,誰就壟斷了權力。
肖鋼認為,個人隱私和數據保護領域有很多問題待明確,例如哪些數據能搜集、數據的權屬是誰的、如何建立個人信息權的體系等,這些都是新的課題。
保護個人數據隱私,肖鋼從以下方面提出建議:
第一,需要補短板,抓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並逐步加以完善。
第二,要防止數據壟斷。鑒於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優勢與數據獲取能力,存在贏者通吃的效應,要求大公司開放數據,讓中小科技公司也要利用其數據開發業務,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第三,要進行綜合治理。數據隱私保護不僅是金融監管的事情,還涉及到政府部門、IT公司、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和個人,是全社會的事情,所以要形成各方參與,協同治理的體系。
第四,需要發展新技術,以解決技術帶來的問題。「聯邦學習」的技術就是一個方法,既保護了數據安全,同時又可以共享數據建模。
⑥ 平安租賃公司的金融服務智能化程度高嗎
對於平安租賃我最有話語權了,據我了解,平安租賃金融與科技融合戰略方針,打造的IOT設備手環將金融服務做到了智能化應用,可以用這個小手環可以清晰了解到設備的運行狀態,故障和產能預警,不單單如此,它還能夠形成工業景氣度指數,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大數據綜合服務數據分析,所以說平安租賃金融服務這塊還是非常智能化。
⑦ 美金融業正迎來「智能化浪潮」的大啟示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寒冬之際,美國的科技金融卻撲面而來,正走到風口,迎來第三波計算機化浪潮。
在這個歷史性大轉折過程中,美國再次走在了前列。從2016年眾多金融企業紛紛與科技攀親,紛紛斥巨資投資科技金融項目特別是智能投資顧問後,進入2017年後這股浪潮越來越洶涌了。
自動化投資服務使用演算法管理和分配投資者資產,因為不需要使用人工來進行操作,這些資管公司的收費比傳統分析師要低。而這一趨勢也逼迫大型資管公司不得不採取對策。
2017年1月10日,總部位於芝加哥的金融科技公司NextCapital宣布和美國恆康金融服務公司(John Hancock Financial)之間展開策略性合作。NextCapital將為恆康金融服務公司提供自動化金融咨詢,並為該公司的養老金計劃(401K)參與者提供電子服務。恆康擁有近270萬名客戶,管理資產規模達1500億美元,這項交易背後的動機便是來自於智能投顧平台對這些數據和賬戶的處理能力。
NextCapital聯系創始人Robert Foregger表示,金融服務產業正在迎來第三波計算機化浪潮,當前美國401K和零售市場都正在經歷從傳統服務到電子策略建議和財富管理的轉變。
人工智慧投資顧問僅僅不到兩年時間就已經從研發開發階段投入到實際應用了。就在剛剛進入2017年沒幾天,日本一些保險公司對理賠崗位裁員30%,原因是引入了機器人智能投資顧問代替。都在預測人工智慧將要顛覆產業甚至人類的時刻,沒有想到其來得如此之快之猛。已經出乎大多數科學家、經濟學家的預料。這證明,與以往歷次工業革命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指數級而非線性速度展開。
許多人預測智能化將在10年後對人類構成較大沖擊。不過,時間已經大大提前了。根據咨詢機構A.T. Kearney預計,機器人投顧將在未來三至五年裡成為主流,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8%,四年後其管理的資產規模更可能會達到2.2萬億美元。
試想僅在美國三到五年就有2.2萬元美元的超級蛋糕,必將引發金融科技公司蜂擁而來,斥巨資開發研究,將會大大加快金融智能化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將要改變整個金融經濟產業的人工智慧研究開發上,美歐日率先發力,又走在了前列。毫不誇張的說,美歐日已經抓住工業4.0的先機。
美國的幾大金融科技公司都開始磨刀霍霍向牛羊。2016年3月,高盛宣布同意收購線上退休賬戶理財平台Honest Dollar。美國有大約4500萬人無法享受企業支持的退休計劃,基於網路和移動平台的Honest Dollar的目標則是為這部分人提供簡便的退休賬戶管理。2015年8月,全球最大投資者管理公司貝萊德宣布了收購新創公司FutureAdvisor,後者致力於提供免費的投資組合優化以及投資數據的同源整合。這項交易的宗旨就是在千禧一代身上找到業務增長空間,為這一群體提供低門檻和便利的投資方案。
相對於美國、日本來說,新興市場國家反應遲鈍很多。作為新興市場大國的中國沒有看到哪個金融企業實實在在涉足人工智慧產業研究與開發,也沒有看到哪個科技企業開始研究金融智能化。唯一有點聲響的是網路聲稱將在智能化上發力。相反,炒作人工智慧化概念的卻不少。
必須認識到,這個人工智慧是綜合性科技技術融合的結果,其威力要比任何時候都大。人工智慧是建立在大數據與雲計算基礎上的。智能投資顧問准確率高低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大數據的完整程度,覆蓋面要足夠廣與寬,把歷史行情數據走勢、各種分析結果等數據都要積累或收集全面。基於這樣的數據才是大數據而不是小數據。基於這樣的大數據之上的機器人自動抓取分析才能使得准確率高。二是計算能力。有了大數據後,還要有對大數據的計算、分析、挖掘能力。這是各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決定智能投資顧問的「水平」。
大數據是基礎設施,應該提升到國家層面來建設。將交易數據、社交數據、搜索數據、瀏覽數據等建設好,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化運作與實施。這將是未來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業智能化浪潮洶涌而來,對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沖擊最大。立即全面介入投入到智能化浪潮中,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事情,或關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
對於個人來說,連最高端的金融分析師崗位都將被機器人代替,那麼金融業沒有崗位不能智能化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充分的思想准備,立即投入到學習提高自己之中,才能在智能化時代掌握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