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取得得債券利息要計入投資收益中去而不是應收利息或者財物費用中哪些應該計入投資收益中,麻煩...
首先你應該明確應收利息是一個資產類科目,而投資收益和財務費用是損益專類科目。屬
其次應該弄清楚這三個科目的核算范圍。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回報。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債券利息,以及投資到期收回的或到期前轉讓債權取得款項高於賬面價值的差額等。財務費用是企業的一項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凈損失(有的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保險企業進行單獨核算,不包括在財務費用)、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如債券印刷費、國外借款擔保費等等。
取得債券利息,在計提利息是應借:應收利息;貸:投資收益
收到利息時,借:銀行存款;貸:應收利息
『貳』 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期間,投資收益為什麼和應收利息不符
如果貸款人正常抄近期還款襲的話,應收本息會和你的投資收益加上本金數額一致的,如果不符的話,有可能是因為貸款人沒有按期還款,造成項目逾期,因此收益會受影響。等平台墊付該筆貸款後,投資人的本金會到賬,如果享受本息保障,則同時支付收益。e元貸專業網貸為您解憂。
『叄』 借: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 貸:投資收益 其中投資收益是什麼意思 ,屬於什麼科目
投資收益是屬於損益科目,投資收益是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後的凈收益。
『肆』 怎樣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為什麼應收利息不全部算投資收益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版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權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伍』 投資收益與應收利息的有什麼分別
投資收益是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人減去投資損失後的凈收益。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收益!而應收利息一般是對債權投資而應收回的利息!
『陸』 持有至到期投資中的實際利息收入小於應收利息該怎麼做
借:應收利息
貸:投資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應收利息和實際利息的差額)
『柒』 如果持有至到期柚子的初始確認金額小於其面值,則各期確認的投資收益大於當期的應收利息 對嗎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000萬
應收利息 50萬
貸:銀行存款 1015.35萬
持有至到期投專資--利息調屬整 34.65萬
2007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50萬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7.921萬
貸:投資收益 57.921萬元
比如這個例子,是折價發行,初始確認金額小於票面,投資收益大於應收利息,利息調整在借方,會增加攤余成本,逐漸使之接近票面價值。
所以投資收益大於應收利息。
反之亦然。
『捌』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累計投資收益,為什麼是所有年度確認的應收利息+初始購入時的利息調整。。要通俗講解
記得那個分錄嗎
借:應收利息
貸:投資收益
持-利息調整(差,可能在借方)在借方就是你說的情況
你把每年的分錄都寫出來,所有分錄相加,再想想
應該能想通了
『玖』 為什麼持有至到期投資里應收利息是票面利息,而投資收益是實際的
比如,就針對來你的提問來做一源個較通俗的回答。
應收利息,是到期時債務人要支付給你的利息,就像你存定期一樣,會一開始就告訴你一個存款利率,這個就是票面利率,每期的應支付的利息就根據這個利率來計算(類似單利計算)。
如果說收取利息看作是收付實現制(Cash basis)的話,投資收益的確認則看作是權責發生制(Accrual basis),它是攤銷確認的,而攤銷率就必須使用實際利率。使用票面利率是行不通的,見以下舉例。
**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舉個例子說明。1000元,年利率8%,存1年,每半年付一次利息,那它的票面利率就是8%,而實際利率是8.16%。每三個月付一次利息,實際利率則是8.24%。只有票面利率是不會隨著支付頻率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也是收取利息要採用票面利息的原因之一。
『拾』 為什麼投資收益和應收利息的差額利息調整是對債券溢折價的攤銷
溢折價發行使企業確定的金融資產成本高於其票面價值,這個差值就是溢折價。但是應收利息版是根據票面價權值和票面利率確定的,企業要根據應收利息和實際成本計算出實際利率,所以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就不一樣,按照實際利率確認的投資收益也不一樣。投資收益和應收利息的差額就是由於債券折溢價產生的。每年的差額都對折溢價進行一次抵減,使實際成本不斷接近票面價值。最後一期正好回歸到票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