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S和LM曲線的利率如何影響財政政策效率
IS-LM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就稱為1S--LM 2. 怎樣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答;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 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 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3 。IS曲線向右下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麼? 答:IS曲線向右下頓斜的假定條件是投賢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以及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即利率上升時,投資要減少,利率下降時,投資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時,儲蓄要隨之增加,收入減少時,儲蓄要隨之減少.如果這些條件成立,那麼,當利率下降時,投資必然增加,為了達到產品市場的均衡,或者說儲蓄和投資相等,則儲蓄必須增加,而儲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能增加.這樣,較低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證產品市場上總供給和總需求相等.於是當坐標圖形上縱軸表示利串,橫軸表示收入時,IS曲線就必然向有下傾斜.如果上述前提條件不存在,則IS曲線就不會向右下傾斜.例如當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無限大時,即投資需求曲線為水平狀時,則IS曲線將成為一條水平線。再如,如果儲蓄不隨收入而增加,即邊際消費傾向如果等於1.則IS曲線也成為水平狀。由於西方學者一般認為投資隨利率下降而增加,儲蓄隨收入下降而減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線為向右下傾斜的. 4.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麼? 答: 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貨幣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隨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這些條件成立,則當貨幣供給既定時,若利率上升,貨幣投機需求量減少(即人們認為債券價格下降時,購買債券從投機角度看風險變小,因而願買進債券而少需要持幣),為保持貨幣市場上供求平衡,貨幣交易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而貨幣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會增加。於是,較高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相結合,才能使貨幣市場均衡.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則LM曲線不可能向右上傾斜。例如,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只是為了交易,並不存在投機需求,即貸幣投機需求為零,在這樣情況下,LM曲線就是一條垂直線.反之,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人們的貨幣投機需求將是無限欠(即認為這時債券價格太高,只會下降,不會再升,從而買債券風險大大,因而人們手頭不管有多少貨幣,都再不願去買債券),從而進入流動性陷阱,使LM曲線呈水平狀。由於西方學者認為,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無限大,是介於零和無限大之間,因此,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傾斜的. 5.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有什麼意義? 答: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主要 是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這在LM曲線比較陡峭時就會這樣),或利率海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較小,反之則反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事: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邊際稅率較小從而也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都是使財政政策效果較小的因素。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則反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6.為什麼要討論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 答:在IS—LM框架中,引起IS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進出口等等的變動都會使IS移動,而實際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變動都會使LM移動,這些移動都會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例如,政府減稅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消費支出水平就會上升。再如,匯率變動,比方說本國貨幣貶值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會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小,從而使凈出口增加.IS曲線也會向右上方移動。同樣,在價格水平不變時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或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或者在貨幣名義供求不變時價格水平下降,都會使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在諸多使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的因素中,西方學者特別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動.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收入和利率同時上升,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財政政策的效果.同樣,政府實行擴張貸幣的政策,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收入增加,並且通過與不同斜率的IS和LM曲線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貨幣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學者常常用IS--LM模型作為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其效果的簡明而直觀的工具。這也可以說是西方學者討論IS曲線和LM曲線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
『貳』 IS曲線與LM曲線有什麼區別
一、市場不同
1、IS曲線:所有滿足產品市場上均衡的收入與利率的組合點的軌跡。
2、LM曲線:所有滿足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與利率水平的組合點的軌跡。
二、斜率和斜率影響因素不同
1、LM曲線
(1)斜率為: dr/dy = k/1;
(2)LM曲線的斜率取決於邊際持幣傾向(k)和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變化的彈性系數(l)。
2、 IS曲線
(1)斜率:dr/dY=-(1-b+bt)/h=-[1-(1-t)b]/h<0
(2)影響IS曲線的斜率的因素:b和h。
(2)利率對投資沒影響則islm曲線擴展閱讀:
LM曲線的移動:
LM曲線的位置取決於貨幣投機需求、交易性貨幣需求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如果這些因素因經濟變化而改變,那麼lm曲線的位置就會移動。
當其它因素不變時,投機性貨幣需求的變化將導致lm曲線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即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增加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的向右移動將導致lm曲線向左移動。
反之,投機性貨幣需求減少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的左移將導致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增加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的左移,會引起LM曲線向右移動。
『叄』 投資支出對IS和LM曲線有無影響分析影響。政府有沒有必要採取以利率和貨幣量為目的的政策
(1)投資支出會使IS右移,LM不變,在更大的收入、更高的利率處達到新的均衡。
根據國民經濟方程式Y=C+I+G+X-M,其中C和M是內生變數,IS曲線的位置由私人投資I、政府投資G、出口X共同決定;IS曲線的斜率由邊際消費傾向、邊際進口傾向和邊際稅率決定。LM曲線的位置由貨幣供給量決定。
增加投資支出,會使IS曲線右移;同時由於貨幣供給量不變,因此LM曲線不變。
(2)政府有無必要採取以利率和貨幣量為目的的政策:理論界有不同看法。
凱恩斯認為,政府通過調節貨幣供給,可以調節利率,進而有效刺激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因此主張政府要積極干預;
理性預期學派認為,長期內人們會預計到政府採取的宏觀調控政策,採取相應對策,從而使政府的一切干預歸於無效。長期內國民收入水平會穩定在自然失業率水平上。
在實踐中,貨幣政策有效性受到一國匯率政策、央行獨立性等因素影響。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是無效的,此時政府即使採取以利率和貨幣量為目的的政策,也會被國際資本的流動所抵消。在中國,由於央行職能和貨幣政策目標的多元化,政府調控目標更多是以降低失業率為目標,這就使出於降低利率目的的努力歸於無效;由於我國實行匯率管制,貨幣量供給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匯占款影響,無法獨立調控。
我認為,政府有必要採取以利率和貨幣量為目的的政策。央行應當保持一定的政策獨立性和信用獨立性。
『肆』 若投資對利息率反映程度提高,則IS曲線的橫截距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樓主提問的是IS曲線,而不是LM曲線! IS曲線是投資Investment與儲蓄Savings...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的提高意味著利率微小的增加就能使投資減少很多,...
『伍』 用IS一LM模型說明投資變動對利率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要求作圖)
用IS一LM模型說明投資變動對利率和國內生產總
『陸』 如果投資對利率是完全無彈性的,由於貨幣供給的增加,lm曲線的移動將 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為什
IS曲線是垂直的,因為完全無彈性,而LM曲線是正常的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增加貨幣供給,LM曲線向右移動,導致利率降低,收入不變。
此時處於凱恩斯極端主義情況。IS曲線垂直,LM曲線水平。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保持不變,不影響國民。收入但是其斜率k/h中h趨近於無窮大,而L=ky-hr要想保持LM曲線不變,則r變小。
(6)利率對投資沒影響則islm曲線擴展閱讀:
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於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和相對於利率的彈性之比,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的彈性越小,相對於利率的彈性越大,則LM曲線就越平坦。LM曲線的移動是由貨幣供給的外生性變化和自發性貨幣需求的變化所引起的。
凡是在LM曲線右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需求,而在LM曲線左方的點都表示貨幣市場上存在過剩供給,只有在LM曲線上的點才剛好滿足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的要求。
『柒』 利率對IS曲線和LM曲線的影響。
答:
您說的情況不可能發生,至少不能用IS-LM模型來回答。因為在IS-LM模型中,利率是內生變數,即利率是模型本身要決定的量。對以這個模型來說,只能說別的因素變化比如貨幣供給量變化,政府支出變化,價格水平改變等對利率有什麼影響,而不能相反。
您說的那種情況,舉個例子來說就相當於:一個遙控器是可以控制電視的音量的(IS-LM模型決定利率),這時候遙控器還是那個遙控器,假定電視音量突然大了,遙控器會產生哪些變化?
要研究模型首先分清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任何一本經濟學教材在介紹模型的時候都會提到的問題但是往往被忽略。
『捌』 貨幣政策與is lm曲線斜率的關系
貨幣政策與is沒有關系,與lm曲線斜率的關系為LM曲線上每一點上都代表了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代表了貨幣市場上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正好等於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擴大貨幣供應量),將會使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8)利率對投資沒影響則islm曲線擴展閱讀:
LM曲線的推導過程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變動對LM曲線的影響當決定LM曲線的因素發生變動時,LM曲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動。首先,如果貨幣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條件下市場均衡利息率升高,從而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反之,當貨幣的需求減少時,既定收入下的市場均衡利息率下降,從而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其次,如果貨幣的供給增加,既定收入對應的市場均衡利息率下降,從而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反之,當貨幣的供給減少時,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LM曲線的位置,取決於貨幣投機需求、交易性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如果由於經濟的變動使這些因素發生變化,那麼,LM曲線的位置就會移動。
『玖』 IS,LM曲線的移動對利率和收入的影響
投資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增加 IS 左移 反之,右移
自發支出增加 IS 右移
投資增加 IS右移
收入增加 IS右移
擴張的財政政策 IS右移
反之 就左移
LM曲線是根據名義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移動的
名義貨幣供給增加 右移
價格水平增加 左移
擴張的貨幣政策 右移
緊縮 左移
『拾』 請簡述利率理論中is-lm曲線的含義
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就稱為IS—LM.
IS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封閉經濟中的等式:
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其中C=C(Y),消費水平隨收入正向變化;
I=I(r),r為利率
則可獲得收入Y與利率r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的圖像,斜率為負,斜率大小受投資與利率敏感度及投資乘數影響,曲線位置受自主性支出決定
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等式:
M/P=L1(Y)+L2(r),其中,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r為利率,L是貨幣需求。
若IS曲線不變,LM曲線右移, 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線左移,使均衡收入減少,利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