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廣核集團有哪些下屬公司
截止2019年2月27日,中國廣核集團下屬公司如下:
1、核能方面
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嶺澳核電有限公司、嶺東核電有限公司、陽江核電有限公司、遼寧紅洲可核電有限公司、福建寧德核電有限公司、台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咸寧核電有限公司;
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湖北核電有限公司、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安徽蕪湖核電有限公司、嶺灣核電有限公司、韶關核電有限公司、淆水核電有限公司、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大亞灣核電環保有限公司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2、核燃料方面
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廣核礦業有限公司、中廣核鈾業斯科有限公司。
3、新能源方面
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中廣核節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4、金融服務方面
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中廣核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廣核華盛投資有限公司、中廣核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中廣核保險有限公司、中廣核國際融資祖賃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中廣核富盈互聯網金兩蝴浸務有限公司、中廣核碳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5、新業務方面
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中廣枉明浸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廣核電力銷售有限公司。
(1)中國廣核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擴展閱讀:
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截至2019年1月底,中國廣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機組22台,裝機容量243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6台,裝機743萬千瓦;擁有風電在運控股裝機達1239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在運控股裝機容量422萬千瓦,海外新能源在運在建控股裝機1338萬千瓦。
中國廣核集團自成立以來,以「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為基本原則,堅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價值觀,在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核養核,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集團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成員公司架構
2.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介紹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集團,英文縮寫:CGN),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企業。根據戰略規劃,到2020年中廣核集團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9000萬千瓦,年上網電量達到4200億千瓦時,折標煤1.3億噸,約占國家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的3%,占非化石能源消費的20%,年等效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
3.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集團概況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集團,英文縮寫:CGN),即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3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2億元人民幣。2012年9月,國務院同意中廣核股權關系調整為國資委持股82%、廣東省持股10%、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持股8%。2013年4月26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是中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企業。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國廣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裝機1162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3台,裝機1550萬千瓦;擁有風電投運裝機達5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發電裝機容量50萬千瓦,水電控股在運裝機147萬千瓦,在分布式能源、核技術應用、節能技術服務等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發展。
中國廣核集團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技術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擁有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體系和節能技術體系,是我國核電發展的主力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排頭兵和節能減排、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具備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面向全國、跨地區、多基地同時建設和運營管理多個核電、風電、水電、太陽能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的能力。
1978年至1994年,中廣核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填補國內大型商用核電站空白,實現中國大型商用核電站的起步。1995至2004年,按照國際標准推進核電自主化進程,嶺澳核電站一期的圓滿建成,奠定中廣核專業化發展的基礎,從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為中廣核迎接核電積極發展以及進軍可再生能源領域奠定了基礎。2005至2013年,中廣核邁入了自主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實現我國核電「自主設計、自主製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走出廣東,布局全國,在遼寧大連、福建寧德、廣東陽江、台山、廣西防城港等地建設核電站。同時,構建鈾資源保障體系,進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先進核電技術。
2015年10月,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14台,裝機容量1492萬千瓦;12台在建核電機組的裝機容量1445萬千瓦,已控制鈾資源總量30.77萬噸,可滿足30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30年的換料需求。
4. 中廣核是國企還是央企
中廣核集團,即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中央企業,屬於副部級央企。
中國廣核集團,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及4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
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7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13年第2號發布《關於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告》,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自2013年4月26日起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原名稱終止使用。
2014年12月14日,簽署《關於擴大和深化核能領域互利合作的協議》,啟動在哈薩克合資建設核燃料組件廠等一系列重大互利合作事宜。
2015年年12月14日簽署的《關於在哈薩克設計和建設燃料組件製造廠和在哈薩克共同開發鈾礦的商業協議》,進一步細化了核燃料組件項目和鈾礦項目的里程碑節點、主要商業條款等內容。
2018年12月,新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名單(11家)公布,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在其中
5. 中國廣核集團主要有什麼業務呀
中廣核以「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為使命,以「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為願景。
6.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新聞
中廣核研發的核電站應急機器人首度亮相
2013年5月23日,中國廣核集團研發的國內首台核電站微小型作業潛艇樣機在第十屆中國核電工業展覽會上首度亮相,受到業界與公眾廣泛關注。
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應用於核電站應急事故處理、日常檢查、維修等方面的智能機器人開始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2011年,中廣核集團下屬的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申請了國家863計劃「核電站專用機器人技術與研究」,以「核電站微小型作業潛艇」為重點領域進行核心技術攻關,並於2013年3月成功研發完成首台核電站微小型作業潛艇樣機。
該潛艇樣機主要由潛艇本體、臍帶纜和岸上控制箱三部分組成。潛艇本體配備了四個推進器,可以實現機器人在水中前進、後退、上升、下降、向左、向右運動;安裝了前置防輻射攝像頭和後置廣角攝像頭,能充分觀察水下環境;配備姿態測量單元、聲納和深度計,可以確定水下機器人在水下的姿態和位置;同時安裝了機械手,可以對水池內小異物進行打撈。
據悉,該潛艇樣機計劃於2013年9月在大亞灣核電基地進行實際環境應用試驗,通過試驗後即可投入商用。未來將廣泛應用於核電站反應堆堆芯、反應堆水池、乏燃料水池等水下環境的異物搜索和打撈,以及反應堆堆芯部件、水池的缺陷檢查,對促進應急管理和處置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廣核集團東北首座核電站並網發電
今天從中廣核集團獲悉,中廣核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於2月17日首次並網成功,這標志著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正式進入並網調試階段。
中廣核紅沿河核電站一期1號機組於2007年8月18日在遼寧大連瓦房店市紅沿河鎮正式開工建設,是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核電站。經過5年多的建設,最終順利實現並網發電。
紅沿河核電站計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4台機組預計2015年全部建成發電。4台機組年發電量將達300億千瓦時,約占遼寧省2012年全社會用電量的16%。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相比,紅沿河核電站一期4台機組相當於每年減少標煤消耗約1000萬噸。
中廣核計劃將核電產業觸角延伸到海洋
2016年1月13日,中國廣核集團稱,國家發改委復函已同意其申報的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台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
此次海上小型堆ACPR50S的正式立項,標志著中廣核海上小型核反應堆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廣核稱表示,公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範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2017年啟動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將建成發電。
7.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三者關系!
三個公司都是中央來直源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其中:
中核集團是從過去核工業部演變而來的,具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地質、礦冶、純化、濃縮、元件、核電、乏燃料處理以及相關的核技術應用產業),包括生產、科研、設計等等。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國家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1955年起步,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是廣東核電(有過爭議)、國家核電的股東方之一。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是為了受讓第三代美國核電AP1000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而成立的。2007年成立。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四個股東方出資設立。
廣東核電是在中國引進法國核電,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逐步成長發展起來的,也是由國資委管理的企業。1994年9月注冊成立,起初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控股的,後國務院批准單列計劃。
8. 中廣核集團屬於什麼級別企業
中廣核集團,即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中央企業,屬於副部級央企。
1、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及4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
1994年9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同步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廣核集團以「發展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為使命,以「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為願景。在核電、風電、水電以及分布式能源、核技術應用、節能技術服務等領域都取得了良好發展。
3、近年來,為主動適應國家核電發展新形勢要求,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修訂了集團戰略規劃,明確戰略定位為「以核電為主的清潔能源集團,為社會提供安全、環保、經濟的電力」。先後成立了國內首家專業化的核電運營管理、工程管理、工程設計和公用技術研究機構。
副部級央企:
副部級央企是指國資委(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央企,其級別為副部級。其企業高管薪酬參照公務員標准,這些「一把手」多由中組部發文任免。
廣義的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包括三類:一是由國資委管理的企業,從經濟作用上分為提供公共產品的,如軍工、電信;提供壟斷性產品的,如石油;提供競爭性產品的,如一般工業、建築、貿易。二是由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管理的企業,屬於金融行業。三是由國務院其他部門或群眾團體管理的企業,有煙草、鐵路客貨運、港口、機場、廣播、電視等行業。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網路
集團簡介-中廣核官網
副部級央企-網路
央企名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9. 中廣核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企業嗎
那是相當有實力啦,截至2012年5月底,中國廣核集團總資產已超過2700億元人民幣;擁有在運核電裝機612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5台,裝機1775萬千瓦;擁有風電控股裝機325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累計投運20萬千瓦,水電實現控股裝機154萬千瓦,權益裝機 350萬千瓦,在分布式能源、核技術應用、節能技術服務等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發展。
10. 中核跟中廣核區別
1,使命定位不同
中核:中核集團肩負著強核強國與和平利用原子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務。
中廣核: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提供商與服務商。致力於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生產與供應,致力於全社會的節能減排與清潔能源利用,為社會提供規模化、高質效與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服務。
2,創立的背景不同
中核:1999年7月1日,在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十大軍工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成立。
中廣核: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及4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
3,業務范圍不同
中核: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新的歷史階段將傳承核工業半個多世紀以來舉世矚目的「兩彈一艇」和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的輝煌歷程。
中廣核:中廣核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填補國內大型商用核電站空白,實現中國大型商用核電站的起步。
(10)中國廣核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擴展閱讀:
雖然在建國初期就誕生的中核眼裡中廣核是「後起之秀」,但是中核的老大地位卻在近年來受到撼動。
中廣核成立於1994年,原名為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其不僅成立較晚,而且從名字中可見是一家地方性質企業,其體量顯然遠遠遜色於中核,而且中廣核成立時中核還持有其45%的股份,但國務院規定中核集團不能參與分紅,結餘利潤用於中廣核的滾動發展,以帶動後續核電站的建設。
隨著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建設和運營,中廣核以核養核模式得以發展,如今已在手並獲批的核電項目中廣核最多,中核次之。而沿海核電站建設已經被中廣核壟斷了。
如今中廣核在手核電項目多在沿海,包括大亞灣、嶺澳、陽江、紅沿河和廣西防城港等,而中核籌建的卻多在內陸,除了海南和秦山等少數幾個屬於沿海核電站,湖南桃花江、江西瑞金等項目都在內陸。
實際上轉折性變化事件發生在2012年9月,彼時國務院同意中廣核股權關系調整為國資委持股82%、廣東省持股10%、中國核工業集團持股8%。
這一調整被中廣核視為公司發展「里程碑」事件之一。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顯然中廣核已經從地域性的企業躍居為核電業大佬。
不僅如此,2012年,隨著新疆薩瓦甫奇鈾礦探礦權花落中廣核,國內鈾礦資源由中核獨有的格局被打破。不僅國內項目建設上中核與中廣核競爭激烈,而且在以前「走出去」時也發生了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的現象。
2012年中核與中廣核作為競爭對手分別聯合美日和法國競標英國一個核電項目。而去年底外媒消息稱,中核承諾給將耗資95.9億美元的巴基斯坦核電項目提供至少65億美元的貸款,該核電項目將建成兩座1100兆瓦的反應堆。
「中廣核與中核相比,中廣核成立較晚負擔較輕,主要做核電,管理上較為透明,是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而中核由於涉及核電、燃料等多個板塊,企業結構龐大臃腫,歷史負擔較重,」上述知情人士坦言,「單論盈利能力,中核已經不如中廣核。」
中核與中廣核的競爭也在繼續。中核籌建項目多在「內陸」,而「十二五」期間內陸仍未放開,只有等到「十三五」期間,這顯然加重了中核的緊迫感。中核選擇在上交所上市,其中一個考量則是,試圖通過上市融資來加緊備戰新的核電站項目建設。
而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中廣核,融資迫切性甚至更強,雖然其籌建核電項目多在沿海,放開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因為此前以核養核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在建項目多於建成商業化運營項目,投資要多於收入的局面,所以上市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核電老大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