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有些基金一天會有800%的漲幅
瘋了!!!
㈡ 為什麼我見天天基金常有1天漲幾十倍的基金我都買不到
這個就對了,你能買到的就不能漲十幾倍了。
其實說一天漲幾十倍的實在是誇張了,至少我沒見過,你能說出代碼讓我見識見識嗎?
一天漲幾倍的聽說過,但那也是特例了,不常見,也不是你我能買到的。
能一天內大幅度跑贏自身業績基準的原因通常是大額持有人贖回,因基金合同規定,贖回費中一定比例將留存基金資產,如果留存的基金份額很少,所佔比例大幅低於贖回前大額持有人持有的份額,那留存的贖回費對於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的作用是很大的。
那些靠運氣提高凈值的基金份額很少的,所以沒你份就很正常了,如同你買獎券中頭獎的幾率一樣。
㈢ 基金凈值一天最多可上漲百分之幾
在各類基金中屬股票型基金漲幅最大
因為有倉位的限制
所以常規股票型一般最多達百分之九點幾,
分級基金由於有杠桿的因素,最大可以超過10%
㈣ 為什麼基金型股票會一天上漲達百分之三十
沒有基金型股票這個概念。甚至於連基金公司也沒有上市的。
我猜你可能問的是場內交易的基金,有的凈值一天會上漲達到30%。這種情況是只對分級基金B份額才有的,因為他們是有杠桿的。假如某個分級基金,A份額凈值1元,B份額凈值0.3元,母基金凈值0.65元;如果母基金凈值上漲10%達到0.715元,A份額凈值不變,B的凈值就變成了0.43元,相對於原來的0.3元上漲了43.33%。(分級基金的母基金是跟蹤指數或行業概念的,因而漲幅受10%的限制,A份額享有固定收益,因而一兩天之內不會有變化,B份額是用2*母份額凈值減去A份額凈值計算的)
㈤ 為什麼杠桿基金一天可以跌百分之七八十
杠桿基金在高收益的同時也是承受了同樣的高風險 同樣的杠桿 如果是漲的 就是按杠桿倍率漲 如果是跌的 就按杠桿倍率跌
㈥ 買杠桿指數基金當天漲一4%,我的收益是多少
它漲幅4%,你就賺了4%
㈦ 為什麼有的基金一天漲幅可以超過10%是不是基金漲跌和股票不一樣,沒有10%限制嗎
有的基金是沒有抄漲跌停限制的,是襲因為該基金是投資海外資產的,由於海外資產並沒有漲跌停限制,所有該基金也沒有漲跌停限制。
如果是投資於A股的基金,無論是場內和場外,都是不可能超過10%的,場內基金遵守10%漲跌板的限制,所以不能超過。
漲跌停限制是我國特有的制度,所以只對國內資產有作用。
(7)杠桿型基金一天漲那麼多擴展閱讀:
漲跌幅限制(Price limit)是穩定市場的一種措施。除此之外,海外金融市場還有市場斷路措施與暫停交易、限速交易、特別報價制度、申報價與成交價檔位限制、專家或市場中介人調節、調整交易保證金比率等措施。
我國期貨市場常用的是漲跌幅限制、暫停交易和調整交易保證金比率三種措施。關於漲跌幅限制的效果,學術研究並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
漲跌幅限制的提倡者聲稱漲跌幅限制有兩種屬性來減少期價的波動率。
第一,顧名思義,漲跌幅限制設置了漲停板和跌停板,每日的期價必須在漲跌停板之間波動。
第二,漲跌幅限制提供了一個冷卻期,給投資者提供時間去理性地重新估計期價。
㈧ 在網上看到基金漲幅排名204014的基金一天漲了5倍多這是真的嗎一天就能漲這么多比股票還牛!
這個是機構融資用的,個人投資者只能賣出不能買入。門檻是10w,每次成交都是10w的倍數。
以今天收盤價為例:以3.005的價格賣出一手即10w,到期能夠收益的利息是:100000*3.005%*14/365=115.26。14天後能收到115元錢
㈨ 投資10000元基金第一天漲的比第二天多點,怎麼第二天收益更高
那是因為基數不一樣,第一天漲的多少是以10000元為基數的,而第二天漲的多少是10000元增值後為基數,比如第一天漲8%,那麼收益是10000×8%=800,第二天漲7.9%,收益是(10000+800)×7.9%=853.2
㈩ 杠桿基金為什麼在K線上看一天漲了百分之幾百
轉載一段:
8月17日,瑞福進取(150001)復牌交易,基金持有人王某想打開手機一看,大吃一驚,自己在7月以0.435元單價買的50000份瑞福進取跳空上漲,以0.977元開盤,漲幅達124.6%,王某很開心,看到盤中成交價格有向下破位的趨勢,他馬上給家裡人打電話,讓家裡人立刻按市價將賬戶中的瑞福進取悉數拋出,及時獲利了結。晚上回家,家人告訴王某,成交價是0.95元,想想自己今天多賺了2萬多,真是開心。可是他一查資金賬戶余額仍舊是2萬多?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王某申購的瑞福進取在今年7、8月間實施了延期擴募方案,在瑞福進取擴募之前,對原有瑞福進取份額實施了份額折算, 2012年7月24日,折算前瑞福進取的基金份額凈值為0.435元,據此計算的瑞福進取的折算比例為0.435057867。折算後,瑞福進取的基金份額凈值調整為1.000元,基金份額持有人原來持有的每100份瑞福進取約調整至43份,因此,王某持有的進取份額調整至21750份左右,進取恢復上市後,王某以0.95元的價格拋售,看似價格漲了,但份額減少,市值最後變成20660元左右,較初始投資額還少了1000元左右。空歡喜一場,當天的經歷也讓王某有些自擺烏龍的感覺。
這不是電視劇本,而是8月17日發生在少數瑞福分級基金持有人身上的真實經歷,只是為了便於理解,作者把當事人的姓名和交易數量作了技術處理。專業分析人士指出,王某等投資人的經歷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份額折算復權價格卻是分級基金投資者在日常交易中經常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