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儒家思想投資

儒家思想投資

發布時間:2021-06-26 03:36:35

『壹』 如何運用儒家思想做好財務管理01

先秦儒家非常強調「義」,在「義」與「利」的權衡中,認為「義」應被放在首位。對統治者而言要以義制利,以禮制欲,要先義後利。孔子曰「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認為如果不先義後利,一味重利,則國家必然危機;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他主張「義主利從」。但這並不是說先秦儒家諸子就不重視利。荀子認為,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統治者應設法讓民眾積極從事生產活動以滿足生活的需求。先秦儒家諸子義利思想,其出發點與歸宿點在於讓社會秩序得到大家自覺的維持,是儒家人本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
先秦儒家承認個人利益,同時強調國家利益,但當個人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則倡導個體服從於整體。例如孔子對那些為了個人利益犧牲國家利益的亂臣賊子和小人十分憤慨,不斷進行口誅筆伐。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可以看出孔子在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選擇社會整體利益的傾向。孟子也承認個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但他認為,各等級的人要相互承認彼此的利益界限,不能夠因為個人利益糾紛導致國家滅亡。荀子的富國論思想異常豐富,他希望自己的政策主張能夠帶來國家富強,人民富足。但他還是明確了不同人的利益標准,利益分配要按照國家統一的標准進行,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企業進行和諧財務管理也避免不了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問題,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在肯定個人利益的同時偏重於社會整體利益將是最佳選擇。
「與民同樂」
先秦儒家認為改善君民關系,國君必須與民同樂。在先秦儒家看來,社會產生罪惡與不公正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人只想著自己而不想著他人。因此他們提出了「與民同樂」的社會整合思想。和諧財務管理的標志之一就是企業治理者與全體財務關系人同樂,維護每一個財務關系人的利益。
企業民主理財是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重要目標。當然民主理財也是有特定含義的,並非一切財務決策問題都搞全體員工或股東投票。但對涉及廣大員工和股東根本利益的問題,要尊重大家的意見。加強民主理財建設,一方面要積極穩定地推進理財程序、制度民主化建設,積極鼓勵股東、員工的理財參與意識,對企業重大理財決策、日常財務管理多發表自己的建議;另一方面是要堅持企業財務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保障股東、員工理財權力的行使。
「修身克己」
進入春秋中葉,尤其是戰國以後,社會秩序非常混亂。先秦儒家試圖通過內在途徑以重新構建社會秩序,其中尤以孔孟學說最為典型。在先秦儒家學者看來,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每一個人都應從「養心」出發,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強調「反求諸己」、「修身克己」等內在途徑進行思想整合,構建和諧社會秩序。我國企業進行和諧財務管理也不例外,也需要通過內在途徑構建和諧財務關系。要想形成企業和諧財務管理,必須先形成和諧包容的財務文化。
包容的財務文化主要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尊重、信任、寬容、關愛、團結以及人與資本之間的平衡協調。有了和諧包容的財務文化,企業在處理各種財務關系時就少了沖突,多了合作。要想形成這種和諧包容的財務文化,必須通過多方面長期的財務文化培育,不斷向財務人員、員工、投資者、債權人等的思想意識中灌輸錢、利潤很重要,但人的尊嚴、權利、愛心更重要等理念,使人們盡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今我國企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財務管理不和諧問題。諸如財務分配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利益關系失衡、財務控制能力弱化、財務法制建設不理想、財務道德滑坡、極端利己主義沉渣泛起、財務權力腐敗等不正之風蔓延等。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理想秩序如何建立,引人深思。我認為,先秦儒家修身克己的思想對於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秩序的重建頗具借鑒意義。每一個財務管理人員都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諧財務管理秩序重建才有希望。
「信用思想」
先秦儒家極其重視信用對於整合社會的價值,認為「信用」是維系社會群體生活秩序和諧運行的關鍵。孔子非常強調信用的重要性,《論語〃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孔子看來,人生於社會間,只有社會成員之間都講求信義,這個社會才能和諧,才有意義,否則,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崩潰。
我們許多企業之所以不能夠實現和諧財務管理,與整個社會的信用資源匱乏不無關系。因此,如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企業要想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目標,就必須取信於每一個財務關系人。企業財務管理只有講究誠信,重視信譽,才能帶動整個企業的道德建設以及風氣的改善,從而為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實現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當前企業中所出現的誠信危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些企業的財務失信行為,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企業有的政策難以推行,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實了誠信對於企業的深層次意義。
先秦儒家智慧的社會整合思想,閃光點在於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社會制度,從而實現社會和諧。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先秦儒家通過建立禮樂制度,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可以說儒家的人文精神已經成為中華的傳統文化,對我國兩千多年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先秦儒家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智慧告訴我們以下哲理:第一,企業穩定是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的前提,在一個動盪不安的企業里尋找和諧財務管理,無異於緣木求魚;第二,要有一套評估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指標體系。這樣才能知道企業財務管理是否和諧,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些指標既要有定量計算,也要能夠進行定性分析;第三,要實現和諧財務管理的目標,必須建立公平合理的財務制度,不能依靠少數人的意志、喜惡來評判和規范;第四,企業財務制度設計必須尊重人的情感和尊嚴,任何不顧人情、人道的財務制度設計,不僅無助於企業和諧財務管理的建構,反而會適得其反。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從總體上看,先秦儒家,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荀子,都重視人們的物質利益訴求,強調要為民制產,期望統治者與民眾整體在社會財富的佔有方面獲得某種程度的平衡。唯有滿足企業財務關系人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達到企業和諧財務的管理目的。任何脫離企業財務關系人根本利益的舉措,都是不切實際的,也勢必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貳』 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文化和軟實力建設逐漸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就我國的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強大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和底色,在整個傳承體系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自2006年以來,我國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幾百所孔子學院,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符號,已經為世界各國人民所認可。國內權威的儒家文化研究和傳播平台有國際儒聯、中國孔子基金會和各高校國學院等,其中中國孔子基金會作為國家設立的儒家文化當代傳播與應用的平台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電影、電視劇、動畫片、記錄片、電視節目(如《新杏壇》)、出版物(如《孔子研究》、《儒風大家》等)的策劃、投資方面,還有產業探索方面,設立了山東儒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儒家文化的當代應用進行了有效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發行孔子卡、建立國學社區、公交《論語》、國學大講堂、與茶酒等文化的提升與融合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儒家文化滲透與普及,使大家對儒家文化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
由於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對儒家文化的誤解,使儒家文化被插上了腐朽、保守、專制的標簽,是通過普及,讓大家認識真實的儒家、人性的儒家、當代的儒家、國際化的儒家的時候了。

『叄』 如何發揮儒家思想的作用

一、仁者愛人:孔子關於「仁」的最實質的概括


二、以義制利:孔子主張「君子義以為上」。將正義作為君子的最高行為規范


三、老實守信:誠。是做人的基本

『肆』 總結方太是如何將儒家、道家思想融入現代企業管理中的

一個企業的靈魂就是這個企業掌門人的思想文化修養。許多企業看似企業文化有板有眼,但都是虛的或想標准條例。FT不同早在15年前,這個企業就在高管層推崇中國古典文化,家族式企業卻有90%的話語權是「打工者」掌握。我講一個案列:早年有人甚至政府要FT做房地產投資,為什麼FT不做?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是很難懂得。將儒家、道家思想融入現代企業管理中,不難。但要想入FT那樣融入是不可能的,除非更換董事長。

『伍』 山東儒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儒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管理咨詢、培訓,國內外貿易,大數據交易平台的研發、分析,汽車銷售,品牌營銷策劃,兩化融合、智能化工廠、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為一體的綜合性控股集團。經營范圍: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品研發與銷售、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智能化工廠系統、智能化物流系統;雲平台服務;企業管理咨詢、經濟信息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企業形象設計;教育信息咨詢;非學歷技能培訓;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組織;會議策劃籌備服務;會議組織;展覽展示策劃籌備服務;展廳設計服務;非學歷技能培訓;市場營銷策劃;創業投資咨詢業務;為創業企業提供創業管理服務業務;企業科技孵化;企業上市服務;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國內一般貿易。儒家集團總部設在"孔孟之鄉"山東濟寧,分支機構分布在山東、北京、河南、上海等城市,集團理念:打破常規締造非凡企業。集團憑著超前的發展理念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匯聚了國內外知名企業家、專家教授、投融界、互聯網業大咖、培訓教育界名師等擔任集團專家顧問,為推動企業、個人協同創新的發展與應用邁進了堅實的一步。集團將本著誠信、規范、創新的經營理念真誠面對每一位合作夥伴。
法定代表人:李遵廷
成立時間:2017-01-11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8112001522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寧北湖省級旅遊度假區新城發展大廈B座4層

『陸』 儒家思想對徽商有什麼作用

一、儒商產生的歷史根源及儒家思想對徽商發展的影響
徽商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深厚的時代背景,而儒商則孕育其中。
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政治經濟中心下移,促使其臨近地區的經濟首先得到相應發展,中原文化也隨之被引入江南。徽州正處在東南經濟活躍帶蘇浙的中心,南來北往的要塞,徽州特殊地理環境和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促使徽州地主經濟向商業經濟轉化。南宋初期即有徽人為經營茶、墨、紙、木「行買四方」的記載,明嘉靖以後,「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人從商增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從地理環境因素看,徽商所囊括的歙縣、祁門、休寧、績溪、黟縣五縣以及與之相鄰的江西婺縣屬於貧瘠的山區,自古山多田少,土地瘠薄,農業收入不足以自給,轉而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以求自保。《徽州府志》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江南通志》亦稱徽州」咸有溪山之勝,然嶺谷險陋,壤地磽瘠,水湍悍,,少瀦蓄。不雨易枯,驟雨則山漲暴至」。所以顧炎武說:徽州之民,「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徽人多商賈,蓋勢其然也」。缺乏發展農業的基本條件和與日俱增的人口因數,是迫使徽州人大量外出經商謀生的基本原因,而豐富的物產、便捷的水路交通外部條件是使徽商孕育發展又一成因。在徽州,不僅是貧無立錐的農民義無反顧地外出經商,就是一些家有資產的富戶或士大夫之家,也發現了經商致富的迅捷,而對投資經商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林西仲說:在徽州,「民有資產者,多商於外,其在籍之人,強半無立錐」。歸有光也說:徽州地區「雖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賈游於四方」。可見,徽人經商,是千百年民情風俗、濡染積習所然。
那麼,既然徽商的孕育發展是歸究於徽州的「天時地利」為何其後來能在中國數十個商幫中異軍突起,轉眼見又突然衰敗呢?其中既有外在的原因,又有商業背後的深層次的政治文化背景。首先徽商能迅速崛起東南,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以儒家思想為根基的濃郁的文化底蘊。
徽州向為「東南鄒魯」、「文獻之邦」, 「新安為文公闕里,後先相望,斯文盛昌」,是理學大家朱熹的故里,儒風獨茂,代代相傳。朱熹雖生於閩,宦於閩,而其文多自稱「茶院九世孫」,又稱「新安朱熹」,即不忘其舊。朱熹兩次回故里講學授徒,培養了大批徽州弟子,朱子之學轉相授受,歷朝不絕,形成了宋明理學之一重要分支??新安理學。朱子逝後,先後被追封信國公,紹定年間改封徽國公。詔賜婺源朱氏故居為「文公闕里」。明嘉靖間又詔婺源朱熹十一世孫朱墅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蔭錄勿絕」。清康熙、乾隆先後親書「學達性天」,「道脈薪傳」等匾賜歙縣紫陽書院懸掛。歷朝統治者的褒典追封為徽人好儒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自元代起,朱子之書列為科舉必讀之書,天下讀書士子莫不朝夕誦讀。而徽州人讀朱子書,則又有更為深厚的桑梓之情「以鄒魯之風自待,而以朱子之風傳子若孫也。」由此朱熹理學對徽州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徽州人無論為官、為商、為農多依朱子家禮為行為准則,數百年來,徽州文風熾盛,人文蔚起,名家輩出,風俗淳厚。在這樣的地方文化氛圍中,徽商之好儒也就不足為奇了。
徽商好儒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在經商活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而早期的徽州商人主要經營「文房四寶」及茶葉、木材等,可謂與文化有著不解的淵源。這一點是其他商幫不可比擬的。余英時先生在《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文中指出,「不但明清以來棄儒就賈的普遍趨勢造成了大批士人沉滯在商人階層的現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商業本身必須要求一定的知識水平。商業經營的規模愈大,則知識水平的要求愈高。」
明代徽商黃崇德,是一位通經史的商人,起初他有志於舉業,後挾帶資金於齊東經商,一年之中盈利數倍,成為大賈。歙人閔世章少孤貧,九歲輟學。長大後發憤自學,精通文史。一日讀《史記?蔡澤傳》,對蔡澤赤手而取富貴的事跡贊嘆不絕,遂立志法其所為,隻身奔赴揚州,為一家鹽商管理帳目。數年之間,他摸清了鹽業的行情,於是自籌資金,獨立經營,後來終於成為「家資百萬」的大鹽商。從中不難看出徽州商人的過人之處:善於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營養,將文化知識作為取勝的法寶。
其二,為了獲得與經濟地位相稱的社會地位徽商需要以'儒'約束規范自己的商業行為。
植根於厚實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為一個整體文化素質較高的商幫,他們在商業活動中大多自覺用儒學思想來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先儒後商,先商後儒,或儒或商,行商中講究義利之道,見利思義,以義取利,講究誠信商德,不欺妄奸詐,貨真價實。他們善於把握商機,權衡大道,在商海競爭中技高一籌。致富後重視文化建設,捐資興學,刻書藏書,修方誌,邀講學,培養子弟讀書入仕,謀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地方論的繁榮,孕育了一大批國家的傑出人才。自明清以來,徽商以自身的開拓進取創造了輝煌業績--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成就,同時形成了一種儒商精神,樹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徽商崛起的標志之一是稱雄鹽業數百年,究其原因就是官商合一的政治因素,這也是徽商鼎盛的又一成因。徽州鹽商為獲取高額利潤,必須依附鹽官及朝廷官吏甚至皇帝。這種官商互惠、心照不宣的情感的投資,使徽商獲取了高額回報。徽商善於結交官府,「又善行媚權勢」。不少徽商由此封官進爵,成為紅頂商人。徽商人胡雪岩便是明證。
徽商崛起的第三個因素是利用宗族勢力與地域關系形成一個群體,使其在激烈的商戰競爭中發揮很強的凝聚力與集團優勢。兩晉起,歷代遷移到徽州的名族一共有78個。遷移到徽州的士族們失去了原有的特權,但找到了強化凝聚力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宗族精神。徽商的宗族觀念很重,外出經商總是按血緣、地緣聚居,往往是父帶子,兄帶弟,叔帶侄,舅舅帶外甥。徽州人外出經商,在城鎮落腳之後,宗族中的人馬上就會隨之而來,其後鄉黨也會隨之而來。這種以親情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團體加之百折不撓的「徽駱駝」 創業精神參與市場競爭中,在集聚財力、物力、人力及統一行動方面佔有很強優勢。
由此看來,文化性,地域性,宗族性是徽商的本質特徵。這與地域特點明顯的區域經濟極為相似。
徽商衰敗具有戲劇性的色彩。乾隆末年,儀征鹽船大火,鹽船被毀130艘,死者達一千四百餘人。這成了徽商從波峰走向波谷的一個預兆:以鹽業起家並以鹽業為主的徽商從此走向了衰落。而清朝末年所發生的幾個重大的事件,直接促使了徽商的落敗。道光年間,鑒於鹽價奇高,兩淮的鹽務制度發生了變化,清政府把過去鹽商賣鹽的特許權利廢除了,實行運銷分離,徽商從此喪失了世襲的經銷鹽的專利權,於是兩淮地區大批鹽商破產。太平天國起義,波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而這些地區正是徽商經營的主要地域,徽州商人的經營大受影響。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打開了國門,外商的進入使民族資本家群體產生,以宗法關系為紐帶的徽州商幫受到沖擊和瓦解,這也促使徽商從鼎盛走向衰敗。
二、徽商好儒的具體表現及儒商精神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借鑒作用
徽商經營中「儒」的體現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行商中講求誠實信用的商業品德。徽商重承諾,守信用,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無論重「誠」還是講「信」,都是尊奉儒家倫理道德來立身行事的表現。「誠」即是儒家所宣揚的「誠篤」、「誠意」、「至誠」、「存誠」等倫理道德觀念在商業經營活動中的具體運用,朱熹說:「誠包含有實理、誠愨兩重意思」。「誠,實理也」、「誠是不欺妄底意思」,「亡誆欺詐不誠,信是個人所為之實。」所謂「信」 仁義禮智信「五性」之中 ,實有是仁,實有是義,實有是禮,實有是智,便是信。實則是將儒家關於「信義」、「信用」、「立信」、「篤信」、「言而有信」、「講信修睦」等倫理道德規范納入營商實踐中應用,將誠信用於商業,便是要求經營者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搞假冒偽劣,不行欺騙妄誕。此正是徽商在商業活動中屬守的基本原則集中而又突出地反映著徽商「賈而好儒」的實質。

求採納。

『柒』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

淺談儒家思想對當今教育制度的影響
執筆人:湯莉 成員:盛曉春 陳玉利 徐璟
內容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雖然
維持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早已土崩瓦解,但 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對當今社會仍有借鑒意
義。本文從大一學生的角度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影響。
關鍵字:儒家思想 教育制度 現實意義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提出「仁」、 「 有教無類」、 「 教學相長」、「 因材施教」, 他主
張「禮」, 這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孔子主張「仁政」, 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 寬刑薄稅。
③董仲舒進一步發張,提出「天人感應」、「 君權神授」的新儒學。
④宋時,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理學。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⑤明中葉起,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儒家思想走向落沒。
二、儒家的「有教無類」與「教育公平」
所謂「有教無類」, 就是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人人都可以入學教育。「 有教無類」的提
出,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的進步,打破了貴賤貧富和種族的界限,打破了貴族對學校教育的
壟斷,滿足了平民入學的願望,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當今社會的教育公平可以分為兩種:一 是教育機會公平。它 的一個極端是教育機會均等,
但在現有條件下,由於教育資源的稀缺性,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誰能享受這些教育資源
要有相應的選擇機制。選擇標準是什麼?是經濟實力還是考試成績?另一個是在教育過程
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諧的發展。雖然必定存在發展的差異,但是不應該存
在由學生家庭背景、性別、種族和學校條件、教師態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個體差異。
當今社會的教育不公平現象,從表面看,主要集中反映在某些點上。例如農村初中生輟
學、中 學階段的擇校、不 同省市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城 市打工者子女入學及某些教育腐敗等。
這些問題是顯性的,反應的是弱勢群體受教育機會不公平問題。總的說來,我國教育不公平
主要表現為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和階層差異明顯。
教育是一種公共資源,如 果分配不公平將會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觸及社會公正
的底線。教育的不公平會使現有社會的不公平加劇並使其范圍擴大,不公平的教育將大規模
的再生產社會的不公平,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不公平的反映,又
不同於社會其他領域的不公平,會損害公眾對社會發展的預期,更容易使社會心理失衡。
這樣的教育現狀又得不到引起我們的重視,教育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首先要把握好的
便是奇偶礙於機會的不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教育的公平與效率是並重,互相堅兼顧的。效率是改善社會的公平狀況的物質保證,公平又
是提高經濟效益的社會保證。社會應適當擴大教育機會,增加教育投資總量,把有限的教育
資源盡可能運用到多數人身上。
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 在當今這樣一個教育資源有限社會中,仍存在實施的困難性,
但其思想中的平等觀念,對我們改革教育制度仍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追求教育的高質量和
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是現代改革的時代特徵。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使大多數人接受教育是
社會應為之追求的方向。
三、儒家思想「因材施教」與「教育」的零部件標准化
受教育在家庭背景、性別、民族和性格等因素存在差異。教育本應以學生實際出發,既
要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知道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學生的才
能都得到充分發揮。但在高考這無形指揮棒的指揮棒的指導下,教育越來越來侵襲哪個於單
一花,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運用類似「零部件標准化」的手段將學生培養成善於高考的模
子。這樣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了「高分低能,理化知識強 ,事件經驗缺乏」的學生。
在當今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 們更需要的是多方位的復合型人才。承認學生間的個
別差異,並了解學生的特點,「 因材施教」才是扭轉局面的關鍵。
①深入了解學生,從 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教 師要深入調查了解學生,努 力做到知才、
識才。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進行不同指導。「 中人之上,可以悟之也;中人之下,
不可以悟之也」。
②善於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教 師在面向全班的集體教學時,將教學的深度
與廣度著眼於大多數學生的平均水平,同時也兼顧個別學生,全面提高教學水平。
③正確對待個別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客觀,不要搞
「一刀切」。 對於某些有特長和愛好的學生,進行積極鼓勵,發展其特殊才能。對於程度差
的學生,更應該循循善誘,不能「拔苗助長」。
四、儒家思想與德育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從政的君子,而成為君子的主要條件是其有道德品質修養,所以
在他的私學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然而,在當代的教育制度中,德育似乎變的無足輕重。人們一談到教育所想的只有學問
這一件事。「 知德」的人很少,「 好德」的人也少,能按道德信念去實踐的人更少,整個社會
處於一種缺乏道德的狀態。
青少年學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繼往開來的豬蹄,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狀態如何,關繫到我
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精神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因此,必須加
強道德教育。
德育是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的的重要條件,是 促進其他各育得以順利實現並獲得好效果
的動力。
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①學校德育知識化問題。把德育等同於知識教育,只偏重德育知識的感知、記憶等,不
重視德育的實效。
②學校德育脫離生活問題。學生盡管通過學校德育掌握了大量的德育知識,尤其是理
想化的德育知識,可一但步入現實社會,就變得迷茫和困惑。
③學校德育孤立化問題。目前學校德育明顯存在於家庭德育與社會德育之外單一進行
的問題。
當前德育的著眼點應在於:
①重視構建教育者的主體性。受教學者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教師主體性與學生主體性
的相互作用中,學生不斷得到改造、進化和發展,教師不斷得到充實、豐富和提高。
②回歸現實生活世界。針對德育脫離生活的問題,「 生活化」應該成為德育改革與發展
的價值趨向。德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
③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傳統的德育只重視社會共性而忽視受教育者的個性,只要求受
教育者遵紀守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才能培養出勇於開拓的新一代。
五、總結
儒家思想中的積極因素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生活、學習的各方面。牢牢把握其豐富的精
神內涵,並使之運用到當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可以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

『捌』 儒家學說的現代意義

1.儒家文化的內容 儒家文化講究三綱五常,君臣信,父子親,夫婦順,仁義禮智信,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依次說一下它們的金融理念,首先儒家文化的社會背景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中,家是基本單位,用地養人,地是家庭財富的象徵,儒家文化的體系很適用,因為它能夠減少成本。「君臣信」,到今天的金融產品主要有國債,還有例如國家重要自然資源的股票等證券以及相關證券衍生物,國家用未來的稅收做保證,收集老百姓手裡的資金,這個時候,「信」就減少了擔保成本,借貸成本,管理成本。「父子親」,確立了養兒文化「養兒防老」的根基,翻譯到金融里,這是養老保險,舉例到親戚中,今天你建房子親戚來幫忙,這是承諾日後親戚建房子或者別的地方需要你,你也得來幫忙,這種幫忙只是沒有貨幣化,充當了市場的很多功能,即節省了市場的很多隱性成本。「夫婦順」是簡化社會結構,男人負責農業工作及僅有的外交,女人紡織做飯帶孩子,這種結構化能夠提高效率,舉例,工廠里工人做一個器件都是分開分程序來做,這毫無疑問能夠減少成本。三綱五常以一種文化結構,實質作用於減少農業社會里的成本,我不敢妄言金融是文化本質,但是不可否定,金融作用於文化本身,對穩定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人們常說「感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我不敢苟同,但至少物質基礎能夠維護一段感情,這能夠體現文化的金融邏輯。

2.儒家文化與中國金融發展的時代滯後 儒家文化既然能夠降低社會上的很多種成本,那麼相對的:性別歧視,個性自由,社會根基是農業社會。隨著兩次工業革命,國外很多國家走入工業化,城市化,對中國帶來了沖擊,時代的腳步已經帶領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更加工業化,城市化的社會,我們不再僅僅留在一塊土地上,有遠行,有農村
人口入住城市,這時候之前的儒家文化里的經濟結構就不再穩定而有效果,孩子是個性化教育,女性更多的從業,土地由國家所有且不能夠提供舒適的生活條件,家族搬遷分散隱性條約遵守的可能性降低。這時候我能說,儒家文化和現代社會有滯後。

3.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是必由之路 這里我不妄談人性,也不會逃避談人性,我的觀點是人性是追求自由的。從之前的原始社會,人類以部落為單位,因為那時候生存受到的天氣季節等因素影響大,大的集體能夠保障生存。然後進入了農業社會,儒家文化開始主導,中國以家為單位,人們以犧牲一部分自由和個性換來眾多的成本減少,物質生活更加豐富。然後,現代社會,我們更注重個性和人格,當然也有這個社會體系支持我們。可以得到,我們一直在追尋著自由,追求個人解放,社會也因此逐步向前邁進。那麼,市場經濟是如何在個人解放中起到作用的呢?市場化,讓我們能夠體會更多,單人住房,搬家公司,旅行等,人們對自己的生活能夠更獨立的掌握。

4.遵循傳統還是經濟自由,怎樣看待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經濟和文化) 一路說過來好像我是在說資本化有多麼好!其實不是,我是在說資本化有多麼必然,它是社會進展的產物。我國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將經濟從家裡「拿出來」,即經濟自由。舉個例子,美國更多的家長生孩子只是因為想生,因為想生下一個孩子來愛,他們的孩子經濟獨立早,家裡人相聚就是因為想見面,經濟從家裡脫離,正成為一種趨勢,它是必然的么?唯一加發生等於必然。相應的,這需要的不只是人們的個性解放,還需要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體系,例如良好的投資環境,養老和醫療保險,退休金等。聽起來像是說美國怎麼好,我們可以不喜歡,他們的年輕人要面臨很大的競爭以及稅收壓力,但是不能否認美國正走在時代前端。

最後說一下我自己的認識,我認為的對青少年的最大摧殘,是壓抑個性,蒙上他的眼睛告訴他「你很優秀,遇到不順心要心平氣和」。讓我反感的還有「道德綁架」,親情,愛情,友情被各種定義,孝順,忠貞,情義被拿來綁架,甚至善良。我的閱歷還不夠,以後可能還會就文化的金融邏輯再寫寫,雖然對生活有很多不滿,但是時代在前進,不是么?就中國而言,不也推出養老保險幾年了么,孩子開始更早的經濟獨立了(以上很多觀點來自陳志武教授的書)推薦《金融的邏輯》希望對你有幫助

『玖』 請問佛家和儒家如何看待炒股和股票投資

不錯啊,我一直都在用會富牛牛,開戶無限制,投資門檻低,交易標的廣,交易傭金低,在線交易大廳,所有操作在線完成,資金由第三方銀行監管,非常安全

閱讀全文

與儒家思想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草根創業是拿不到天使投資的 瀏覽:659
乙二醇期貨庫存 瀏覽:91
南京醫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386
股票換手率高好不好 瀏覽:654
易方達5G概念基金有哪些 瀏覽:526
富國文體健康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805
4萬5美金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6
新興股票市場 瀏覽:33
融出資金業務 瀏覽:954
美元人民幣匯率2019年4月29日 瀏覽:857
網信理財卷碼 瀏覽:774
東方融匯理財 瀏覽:492
創業慧康的投資價值 瀏覽:753
1分鍾買漲跌的外匯騙局 瀏覽:289
桔子理財違約 瀏覽:46
北京金鴻德投資 瀏覽:630
2013年我國的外匯儲備 瀏覽:919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投資 瀏覽:335
建行理財流 瀏覽:994
武漢融資網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