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關村是這次新股發行的影子股嗎
IPO重啟,三類股率先受益,有望得到市場資金青睞:
1、持有28隻新股股份的上市公司
這28隻被暫緩IPO的新股中,據招股說明書披露信息統計,其中5家被多家上市公司持有原始股,他們分別是讀者傳媒(603999)、思維列控(603508)、中新科技(603996)、通合科技(300491)和富祥股份(300497)。
讀者傳媒隱藏了三家上市公司,光大證券[5.18% 資金 研報](601788)通過旗下全資股權投資公司持股1050萬股,占發行前比例為5.83%,時代出版[9.98% 資金 研報](600551)和甘肅電投[9.99%資金 研報](000791)分別持有300萬股,佔比1.67%。
思維列控第三大股東是遠望谷[10.00% 資金 研報](002161),遠望谷2011年以自有資金1.12億元戰略投資入股公司,受讓了2400萬股占發行前比例20%。
富祥股份第二大股東是永太科技[10.03% 資金 研報](002326),持有富祥股份原始股1326萬股,占發行前股份比例為24.56%。
通合科技第四大股東宏源匯富創業是申萬宏源(000166)旗下全資股權投資公司,其以3.82元/股的成本持有公司6.54%的股份。
中新科技股東中,大眾交通[1.92% 資金 研報](600611)持有13.39萬股,持股比例0.09%。
2、IPO重啟後券商股最受益
IPO的開閘,將直接提高相關保薦券商的投行業績。短期看,投行業績彈性較大的券商值得關注;長期看,大型券商和項目儲備豐厚的券商具有長期競爭力。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18家,其中已過會24家,未過會594家。值得注意的是,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增至104家,中止審查企業490家。不過,從目前來看,企業補充財報的速度正在加快。
3、券商影子股也將受益
券商影子股亦將因持有券商股而受益;券商股牛氣沖天,券商影子股亦水漲船高。下面是A股市場參股券商的影子股:
「廣發三寶」,即遼寧成大[0.00% ](600739)(600739)、吉林敖東[0.88% ](000623)(000623)、中山公用[1.75% ](000685)(000685),穗恆運A[3.54% ]、錦龍股份[0.95%](000712)(000712)、亞泰集團[0.98% ](600881)(600881)、東莞控股[2.40% ](000828)(000828)、城投控股[3.69% ](600649)(600649)等,持有券商股比例較高。
2. 讀者傳媒股票為什麼跌
說說我個人對讀者傳媒的看法為什麼會跌,業績不及預期,關鍵是公司經營單一回這邊多年一點創新也答沒有,別的公司都在創新社會在變什麼都在變在進步你不變就是退步了,所以業績不好,不被投資者看好,你不創新就沒有故事說,股票都是炒預期炒故事,所以讀者傳媒什麼都沒有一直跌很正常網頁鏈接
3. 過去與未來:國有文化企業如何借力資本
「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行,公開上市破冰啟航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源於將文化領域與經濟規律聯系起來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探索。1978 年,財政部批准《人民日報》等 8 家新聞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1979 年又發文重申並在全 國新聞媒體中推廣這一管理模式。同年,上海電視台在電視上播出了我國電視史上的首條商業廣告。1985 年,上海廣電局開始在電台、電視台內部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這一時期,學界就出現了關於文化經濟的早期研究,並對「廣播電視經濟」「出版經濟」「報業經濟」「電 影經濟」等概念、業態進行了討論。黨的十四大以後,文化經濟研究 逐漸活躍,並開始從市場經濟的層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性、規律性問題進行探究,為文化企業資本運作提供了理論鋪陳。

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展望
截至 2016 年底,我國 A 股市場共有國有控股文化上市公司 40 家,總股本合計 517 億股,總市值合計約 8000 億元。自對接資本市場以來,傳統資本運作的主要形式,國有文化企業都已有涉足,資本市場對提高文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支撐作用日益突顯,國有文化企業多層次資本運作體系不斷完善。一些轉制企業在數年時間內實現了「事業單位—產品經營—資本經營」的跨越,這在我國企業改革發展史上並不多見。特別是較早上市的一些企業,依託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新經營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形成了市場相對優勢。國有文化資本的市場化流動重組,促進了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提高了國有文化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注入了新的勢能。當前,國有文化企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國有文化企業資本運作也被寄予新的更高期待。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興文化業態迅速崛起,打破了傳統文化機構主導的生產和傳播邏輯,推動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近幾年國有文化企業對新興業態的並購已成為外部擴張的重要路徑,IPO 融資及上市後再融資的項目,絕大部分也都與數字化轉型有關,如中影股份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讀者傳媒募集資金用於數字出版、信息化平台建設等。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轉型升級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傳統文化機構的戰略任務。2015年我國43 家報業集團中 31 家營業利潤出現虧損,較 2014 年增加 14 家。2016年我國電視廣告同比下降5.66%,第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首次出現負增長。在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依託資本市場支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資本運作直接引入新興業態資源,將為國有文化企業縮短轉型升級周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注入新的動力。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適度多元經營。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脫胎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按條塊設定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形成了單一經營的發展模式。文化生產具有突出的范圍經濟特徵,對內容資源的多次的開發利用、獲取多重增值效應可在其產業運作中充分發揮。近年來,資本市場涌現了浙報傳媒入股唐人影視、鳳凰出版收購傳奇影業等一些混合並購案例,推進了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隨著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化發展,不同媒介間的關聯性與互換性進一步加強,行業間的業務交叉日益普遍,媒介融合已成為產業發展的潮流。在融合發展的市場格局中,跨媒體、跨行業重組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推動文化生產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的深層次創新與變革。當然,現階段國有文化企業多元經營應該是在核心產品與產業支撐下的有限相關多元,是把核心競爭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圍、不同業務的價值能夠共享共用的多元經營戰略。
助力國有文化企業走向海外。海外文化投資不僅具有資本增值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文化輸出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走出去是以版權貿易、產品輸出以及文化交流活動為主要形式,近年來,國有文化企業的資本輸出逐步活躍,通過跨國並購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如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收購美國PIL公司童書業務資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收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等。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調整周期還沒有結束,許多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為了吸引外來資金都將出台一系列投資便利化措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也將為文化企業資本輸出提供更大空間。國有文化企業還可在海外資本運作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在跨國並購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成為文化資本輸出的重要推動力量,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
4. 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為了順應抄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的要襲求,應對出版業由傳統出版向現代出版轉型升級的趨勢,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推動事業和產業發展,2009年12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甘肅省委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甘肅省政府批准,讀者出版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創立及第一次股東大會於2009年12月24日召開。股份公司的成立,標志著集團的體制機制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市場化程度實現了質的突破,發展步入了新階段。

5. 讀者傳媒 股票 那天可以開始申購。還有申購需要哪些條件
今天召開IPO發審會,要會後才公布具體時間。
6. 新股讀者傳媒什麼時候上市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10隻新股中有5隻新股發行市盈率與行業平均市盈率回相差較大,分別為道森股答份、邦寶益智、中科創達、潤鑫科技和中堅科技,其中即將登陸創業板的中科創達發行市盈率為20.78倍,而其行業平均市盈率則達到了160.44倍,相差最大。而該5隻新股中,發行市盈率和行業平均市盈率相差最小的中堅科技也相差93.1倍,而這之間的差距也是公司股票上市後能持續漲停的動力。
市場人士表示,「在市場動盪下,打新成為最穩定的收益方式,投資者可以適當嘗試打新,不過投資者也需要注意,因為10隻新股都屬於小盤股,打新凍結資金並不多,打新抽血效應實際上不會明顯,投資者不要因此產生消極情緒」。
7.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結構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前的4個月里,他們還完成了股改方案論證、資產梳理、財版務業權務規范、資產權屬確認、戰略投資者的選定、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職工權益保障等諸多工作。尤其在職工權益保障問題上,制定了職工權益保障方案,消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以確保股份公司長遠健康的發展。

8. 讀者傳媒出版的期刊有哪些
讀者傳媒出版的期刊有《讀者》,中國十大名牌雜志,1981年創刊於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志,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領先品牌,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