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菲特的公司叫什麼名字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主營保險業務,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商業活動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以直接的保險金和再保險金額為基礎財產及災害保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設有許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1)巴菲特投資保險公司擴展閱讀:
公司歷史: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開始是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在沃倫·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公司凈資產從1964年的2288.7萬美元,增長到2001年底的1620億美元;股價從每股7美元一度上漲到9萬美元。
2014年12月9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獲得在新加坡銷售非人壽類保險的牌照。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首次在亞洲獲得此類牌照,目前該公司正大舉進軍亞洲保險市場。
2018年4月22日,2017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行榜發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排第三。
⑵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主要是經營保險的,那巴菲特為什麼被稱為「股神」
額問題還真多啊我告訴你吧
為什麼做保險?
是因為每個人生下來之後父母,學校都會去幫他買保險,一天有多少人會降生在這個世界上?。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而且這個領域的企業是比較容易了解的。
而且伯克希爾公司不只是保險,他的保險之所以能在眾多保險公司中鶴立雞群,是因為他的保值最低,服務最好,賠償能力最強
什麼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就是在你對你所了解的領域中,找到相關的企業,對在這個領域中的所有企業進行仔細的研究,通過市面資金流量,管理層對股東們的誠信度,他們的能力等做出分析之後,確保這個公司在十年之內,甚至20內也不會發生改變的公司進行投資。
否則那就是投機了,現在電視上的一些股票專家什麼的都是騙人的,如果他們真有能力預測的話,自己早就賺翻了,巴菲特先生曾在10-19歲研究股票,他也想研究出來股票走勢,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巴菲特開始的公司是融入了親朋好友的錢建立起來的責任制公司,但是最後解散了。
因為那時他有了足夠的錢去投資別的公司,伯克希爾公司和哈撒韋公司原來是兩家棉花廠龍頭,在世界大戰之後受到重創並且合並,此時巴菲特擁有該公司的大量股票,他把公司的管理層換了之後也沒拯救過來,然後棉花產業就倒閉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變成了他的投資公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保險公司
而且伯克希爾公司不只是保險,他的保險之所以能在眾多保險公司中鶴立雞群,是因為他的保值最低,服務最好,賠償能力最強
什麼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就是在你對你所了解的領域中,找到相關的企業,對在這個領域中的所有企業進行仔細的研究,通過市面資金流量,管理層對股東們的誠信度,他們的能力等做出分析之後,確保這個公司在十年之內,甚至20內也不會發生改變的公司進行投資。
否則那就是投機了,現在電視上的一些股票專家什麼的都是騙人的,如果他們真有能力預測的話,自己早就賺翻了,巴菲特先生曾在10-19歲研究股票,他也想研究出來股票走勢,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巴菲特開始的公司是融入了親朋好友的錢建立起來的責任制公司,但是最後解散了。
因為那時他有了足夠的錢去投資別的公司,伯克希爾公司和哈撒韋公司原來是兩家棉花廠龍頭,在世界大戰之後受到重創並且合並,此時巴菲特擁有該公司的大量股票,他把公司的管理層換了之後也沒拯救過來,然後棉花產業就倒閉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變成了他的投資公司。
⑷ 談一下巴菲特對保險資金的運作模式對中國的保險業有何啟示
他是收購了保險公司,用保險公司資金再去收購一些公司,再對公司進行改造或是長期投資來獲取收益
⑸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主要是經營保險的,那巴菲特為什麼被稱為「股神」啊
哈薩維公司利用保險資金進行投資獲得了較好收益
⑹ 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伯克希爾·哈撒韋
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先在老爸的經紀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進入導師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後,26歲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夥企業「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資10.5萬美元。巴菲特是總合夥人,不過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夥人每人年獲得投入資本6%的固定收益,同時,剩下的利潤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夥人瓜分公司利潤的75%,巴菲特賺剩下的25%。(說白了就是拿別人的錢賺錢,就是私募基金,如果業績不好,每年給別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讓你喘不過氣來,幸運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賺30%多)
由於巴菲特投資業績極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資,於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資合夥公司,後來又把這些投資合夥公司合並為一家。這樣,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夥公司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時候的伯克希爾早已是上市公司,主營紡織品...,而不是巴菲特創建的),後來合夥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爾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將所有資產包括伯克希爾的股票按比例分給所有合夥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爾股票。
再後來,巴菲特發現紡織品公司會佔用大量的現金流,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轉成了一家保險公司(還是收購了一家,記不清了...),因為保險公司可為帶來大量現金流(保險費交了以後鬼知道啥時候賠付)。這些現金流都成為進行投資的資金。然後,靠著無與倫比的投資技巧及能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40多年漲了數千倍。 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每股19元,現在是12萬美元多一股...(中間好像從未分紅,從未拆細),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由美國證監會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釋不分紅:如果什麼時候伯克希爾投資1美元,卻無法創造1美元的價值的話,那就會進行分紅。「我認為如果伯克希爾宣布進行分紅的話,其股價很可能會下滑,因為這會被看成承認其投資機會有限。」需要用錢可以自己贖回。
⑺ 巴菲特告訴你:為什麼資本都偏愛保險業
因為賺錢呀!
許多准備投資保險業的企業都將伯克希爾作為一種可以復制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對於保險公司利潤來源的理解經常走偏。眾所周知,巴菲特用於投資的資金來源於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在綜合成本率低於100%時,浮存金成本可能為負。同時獲得承保利潤和可用於投資的浮存金,是所有希望通過保險業務打造投資平台的企業家夢想,但巴菲特堅持把保單價格定在盈利或至少盈虧平衡的水平上。
伯克希爾的保險產品主要為風險保障業務,從不涉獵短期理財及違反保險經營原則的「噱頭」業務,從而減少了非保障性業務對於其保險板塊可能形成的財務管理壓力和相關風險。應該說,從保險到投資的模式並沒有特殊魅力,有了保險牌照並不意味可以帶來超額收益,只有規范經營形成承保利潤,才能形成源源不斷的「浮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