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PS技術畫地圖邊界
用PS畫地圖邊界虛線,最易用的辦法是鋼筆工具。
1.滑鼠左鍵點左側工具欄鋼筆形狀的圖標,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點最上一行的「鋼筆工具」。看下圖。
設置完成後就可以在地圖上直接點按拖動鋼筆形狀工具畫出圓潤的邊界虛線。也可以沿著區域邊界只點錨點,最後再使用錨點轉換工具將各錨點之間的直線轉換為曲線邊界。效果如上圖。
以上自己用PS畫地圖虛線邊界的做法,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
㈡ ps怎樣畫行政邊界圖。
1、Photoshop打開地圖。
㈢ 怎樣畫分界線
是國界還是洲界?
㈣ CAD中如何畫邊界
cad 采礦邊界畫法:
1、*井田邊界線(1.2),--+--;
2、A,40,-4.5,[PLUS(+),Mine2004.shx,s=2.5,y=0],-4.5。
邊界品位是礦產工業要求的一項內容,是計算礦產儲量的主要指標。
【定義】
邊界品位是礦產工業要求的一項內容,計算礦產儲量的主要指標。指劃分礦與非礦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礦體時單位個礦樣中有用組分的最低品位。邊界品位是根據礦床的規模,開采加工技術(可選性)條件,礦石品位、伴生元素含量等因素確定的。它是圈定礦體的主要依據。在國外,沒有工業品位要求,邊界品位是圈定礦體的唯一品位依據。
【邊際品位】
應用於單個樣品區分礦石與圍岩或夾石的有用組分含量界限。又稱邊際品位。當有用組分含量等於或高於邊界品位值時,其所代表的區段為礦石,進而根據有用組分平均含量是否高於工業品位,進一步劃分為可利用儲量(表內儲量)和暫不能利用儲量(表外儲量)。當有用組分含量低於邊界品位值時,其所代表的區段則為圍岩或夾石。邊界品位應高於或數倍高於選礦後尾礦中的有用組分含量。
【作用】
邊界品位是區分礦石與廢石(或稱岩石)的臨界品位,礦床中高於邊界品位的塊段為礦石,低於邊界品位的塊段為廢石.從品位-礦量曲線可知,邊界品位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礦石儲量,進而影響礦山的生產規模,最終開采境界,設備選型和礦山生產壽命.因此,邊界品位是一個對礦山總體經濟效益有重大影響的技術經濟參數
㈤ 畫圖里怎麼畫出地圖邊界線一點一橫
電腦系統自帶的圖畫工具無法實現。建議您使用用PS畫地圖邊界虛線,最易用的辦法是鋼筆工具。
1.滑鼠左鍵點左側工具欄鋼筆形狀的圖標,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點最上一行的「鋼筆工具」。看下圖。
設置完成後就可以在地圖上直接點按拖動鋼筆形狀工具畫出圓潤的邊界虛線。也可以沿著區域邊界只點錨點,最後再使用錨點轉換工具將各錨點之間的直線轉換為曲線邊界。效果如上圖。
以上是自己畫地圖虛線邊界的做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㈥ 如何畫出股票風險資產的有效邊界
一般看20日均線,一跌破20日均線的要馬上離場
㈦ Excel 如何畫有效邊界
「規劃求解」是一組命令的組成部分(有時也稱作假設分析 (假設分析:該過程通過更改單元格中的值來查看這些更改對工作表中公式結果的影響。例如,更改分期支付表中的利率可以調整支付金額。)工具)。
藉助「規劃求解」,可求得工作表上某個單元格(稱為目標單元格)中公式 (公式:單元格中的一系列值、單元格引用、名稱或運算符的組合,可生成新的值。公式總是以等號 (=) 開始。)的最優值。
「規劃求解」將對直接或間接與目標單元格中的公式相關的一組單元格進行處理。「規劃求解」將調整所指定的變動單元格(稱為可變單元格)中的值,從目標單元格公式中求得所指定的結果。可以應用約束條件 (約束條件:「規劃求解」中設置的限制條件。可以將約束條件應用於可變單元格、目標單元格或其他與目標單元格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單元格。)
來限制「規劃求解」可在模型中使用的值,而且約束條件可以引用影響目標單元格公式的其他單元格。
㈧ 生產可能性邊界線繪制方法
一般是隨便畫一條曲線(藍色如圖)
2.ppf有3個條件:能源,科技,任何資源保持不動,不增加和升級。意味著這個圖只是顯示了在「近期」一個經濟體「只能」(fully employed any resources)製造這兩個物品(「汽車」「電腦」),並且只能,最大限制製造在藍線上(如a,b,e,f,)
3.如d,如果在經濟體中,製造在d點上,意味著經濟體還有很多閑置的資源,工人等等,沒有用。
4.如c,c點表示「近期」,在這個經濟體中無法做到。但是「以後」可以做到,因為人力資源,科技等等會有提高,進步等等。生產可能性邊界圖是人為假設的,只是一個理論,所以,判斷的標准按題目所出的數據而定,也就是說:假如題目出的數據是,在某種情況下,可生產90個商品,但實際生產80個,就是沒效率,但是是有可能的,反之,實際生產100個,就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剛好90個,就是有效率。生產可能性邊界又稱生產可能性曲線或轉換線。在一 定技術條件下利用現有資源在不同商品生產上可能實現的各種產 量組合的最高界限。生產資源的稀缺,決定了產品產量的有限,這 就產生了一個社會的生產可能性問題。在既定的技術水平和現有 資源的條件下,要想增加某種商品的產量,就勢必要減少其他商品 的產量,各種產量組合所能達到的最高界限,就構成了此時的生產 可能性邊界。假定只生產A、B兩種商品,用橫軸表示A的產量, 用縱軸表示B的產量,如果A、B均為能無限可分的商品,則兩 種商品各種可能組合的最大產量形成一條曲線,這就是生產可能 性曲線。 從圖31一13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對資源的配 置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可行的資源組合;一種是不可行的資源組 合;還有一種是理想的資源組合。
㈨ 這個經濟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怎麼畫
解答:
a,在A情況下,三個工人能夠提供割40塊草地的服務;
在B情況下,三個工人能夠提供洗40輛車的服務;
在C情況下,三個工人能夠提供割20塊草地+洗20輛車的服務;
在D情況下,三個工人能偶提供割25塊草地+洗25輛車的服務。
b,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
c,根據邊際成本的概念,及兩種服務互斥,要增加其中的一種服務必需要減少另一種服務。故曲線的斜率應該遞減,所以曲線的開口往下。
而根據a中A、B兩種情況計算,可知提供割草服務和提供洗車服務的內在價值相等,如僅提供一種服務,則在A、B兩點達到最大值。
根據比較優勢的規則,可知moe在洗車服務上有優勢,curly則在割草服務上有優勢,larry的服務剛好是割草和洗車兩項服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此經濟中),所以當在D種情況時,邊際利潤達到最大。
d,a中的C配置是無效率的,從b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上可以看出,C點在曲線內部,則說明C配置沒有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全部效率。
根據我僅有的經濟學知識就能這樣解釋了,估計也八九不離十吧。
但我還要提出一個疑問,在A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生產了40單位的產品,B情況下也是,看下C情況,同樣是40單位,單位數量是一樣的,但為什麼會認為C是無效率的呢?
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