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被騙,其收購公司是否存在數據造假現象
2017年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斥巨資,花了8億歐元收購了舒爾茨控股公司,但是巴菲特沒想到的是,這家公司至少捏造了47筆業務交易,騙了巴菲特至少多出四倍的價格。
2017年的時候,伯克希爾哈撒韋斥資8億歐元收購了舒爾茨,但是沒想到的是舒爾茨偽造了47筆業務交易,騙了巴菲特4倍的價錢收購了他的公司。隨後巴菲特對這家德國公司提起了訴訟,希望能夠拿回自己的收購價錢以及要求舒爾茨進行賠償相關的損失。
不僅僅是個人的誠信,企業更是要講究各種各樣的合同約定,只有誠信的公司才具備更佳的資源,得到更好的回報,巴菲特都會被騙6億多歐元,我們這種沒有理財頭腦的人被騙就心理安慰多了。不過他被騙頂多算是壯士斷腕而已,不影響大局,我們被騙就是半生身家,嚴重影響生活了啊。
2. 巴菲特是個騙子么為什麼
「騙子」這個負面詞彙用得很不恰當,這說明你很嫉妒巴菲特的才能,而且認為巴菲特先生的影響是惡劣的。首先要指明的是金錢無國界,任何一位成功的投資者都不應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在這個物質社會,對於90%以上的人而言,成功的唯一標准就是以財富來衡量,雖然中國有句古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對於金錢而言,只要是能夠得到,無所謂什麼手段。Money Talks. 對於國際投機大師,股神巴菲特先生來說,他的投資技巧是無人能敵的,他天生就具有超人般的投資天賦,他創造了股市上的奇跡,他已連續幾十年不虧損的傲人成績震驚了世界,他的斂財手段不可復制。巴菲特是「一隻好股票握到底」類型的,他只投資於他認為最有可能收益的股票,而且他的耐心與判斷能力不是凡人所能及的,巴菲特先生的投資數額是驚人的,他以他的影響力足以改變整個公司、股票市場的格局,想想看,一個世界第二的富豪,憑什麼不能用自己的影響力賺錢呢?巴菲特先生沒有口口聲聲地向人民保證他會讓所有人都賺到錢,而人們的盲目跟風而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與巴菲特先生半點關系都沒有。巴菲特的根本目的是賺錢,而不是來搞慈善捐款,巴菲特的確看好中國公司,但是並不意味中國會因此受益,更不意味著跟著巴菲特的腳步走就會賺大錢,想想看,一群螞蟻跟在大象後面去搶食吃,它們會搶到些什麼?
3. 有沒有人了解巴菲特理財基金感覺有點不靠譜
巴菲特理財基金?不是不靠譜,而是絕對的騙人把戲。 巴菲特不僅在中國沒有理財基金,就是在美國他也從來不搞理財基金之類的。他是投資基金,將保險、實業、投資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模式。所以,如果有人找你投資巴菲特理財基金,絕對不要上當了。祝你理財成功,龍年大發。
4. 巴菲特因一個錯誤巨虧上百億美金,他究竟犯了怎樣的錯誤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股神巴菲特的傳奇事跡,但是作為一個在股市當中縱橫多年的老手,肯定也是出現過老馬失蹄的現象。畢竟股市的動盪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易的掌握。而根據媒體的報道,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資歷史上的確出現過很多的敗筆,而在這一次的股東信當中其實就提到了這一點。因為在公司的損失當中提到了一筆110億美元的資產價值減記,這就相當於公司的利潤降低了最起碼110億美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巴菲特的這一個敗筆。
第三,如何評價巴菲特的這一次投資?
其實我們從當時的市場走向來看的話,會發現當時巴菲特的投資並沒有太多的失誤,主要就是因為公司的體量實在太大了,再加上投資的數額已經難以輕易的變動,所以在當時公司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大多數公司都是束手無策的,只能跟著市場走。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投資者其實就是在預測市場的走向,當市場發生改變的時候,個人的能力完全就不值一提。而很明顯,在出現這么大虧損的時候,巴菲特也開始懷疑自己的投資方向。
5. 巴菲特被誰詐騙了
巴菲特被威廉·舒爾茨公司詐騙了,威廉·舒爾茨公司位於德國西部的Krefeld。
這家涉案的企業名為威廉·舒爾茨(Wilhelhel Schulz)公司,是德國當地一家中小型家族企業,主要生產管道配件。這一領域恰好是德國企業的強項,其前景被許多投資人認可。基於這一判斷,2017年2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斥資8億歐元收購了威廉·舒爾茨公司。
可這家公司的實際價值只有1.57億歐元,卻將企業估值抬高了近4倍,欺騙投資人。2020年4月,這個案子打到了紐約仲裁法院,紐約仲裁法院判決威廉·舒爾茨公司必須補足虛抬的6.43億歐元(約50億)的差額。
(5)巴菲特被騙的投資擴展閱讀:
自2020年1月中旬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價累計下跌了24%,遠超同期大盤跌幅,這讓不少投資人吃驚,同時一些巴菲特的長期擁護者正在棄他而去,更有人調侃「股神」隕落。
5月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披露一季報,投資賬面巨虧5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0億元)!
自1987年以來,伯克希爾的市凈率平均為1.6 倍,近年來一直穩定保持在1.4 倍左右。二十世紀80年代末以來,伯克希爾的股價曾數次跌至賬面價值,包括2000 年、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和2011年。
6. 巴菲特理財投資,投500一天20元每天直接到賬,現在從3月8號改為日結周發可至今沒發是被騙了吧
我認為是被騙了,我也投資了,連本都回不來,我投5600元,才回來1800元,從三月8日到18日無音訊,19日又到賬80元,20日又關了,什麼狗屁公司,希望不要再有人上當了
7. 巴菲特遭50億巨額詐騙的原因是什麼
巴菲特遭50億巨額詐騙的原因是巴菲特投資的公司在收購期間涉嫌造假。
2017年2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斥資8億歐元收購了威廉·舒爾茨公司。2017年5月,一位匿名的內部消息人士發現,這家巴菲特重金收購的公司,有許多財務數據非常可疑,很可能是偽造了交易額,偽造出生意興隆的假象。而實際上,這家公司不僅基本面不好,甚至有破產風險。
該公司創建假的訂單和發票,從而誇大公司的收益,至少有47筆商業交易是完全捏造的,該公司的實際價值只有1.57億歐元。
後來紐約仲裁法庭與巴菲特的公司達成一致,認為這家德國公司的價值不超過1.57億歐元,並命令這家公司補足6.43億歐元(約人民幣50億元)的差額。
(7)巴菲特被騙的投資擴展閱讀:
威廉·舒爾茨公司欺詐方式
據德國當地媒體援引的內部資料稱,這家企業的欺詐方式居然是靠「P圖」。報道稱,該公司的員工先掃描了客戶公司的信紙,用P圖製作了虛假的訂單和收據,通過這些文件,捏造了47筆業務交易。
不過,威廉·舒爾茨公司的原持有人卻不服要補足虛抬得6.43億歐元的差額這一判決,這位前持有人於4月29日表示,他有證據證明巴菲特的公司在這筆收購中,並沒有產生財務上的損失。
8. 有沒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
======================
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詳見《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可到下面網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國資深金融記者安迪用一個證券投資者的目光,將巴菲特66年的傳奇投資生涯,用200多個真實、生動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寓理於事地娓娓道來,在閱讀時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使你倍感此書投資哲理的可讀、可懂、可信、可學。該書深受廣大讀者的推崇,被美國廣大投資者譽為「具有永恆價值的股票投資聖經」。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愛此書,他讀完全書後,曾讓助手主動與安迪聯系,親自參加了該書的簽名售書活動。
======================
摘錄其中一節: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情況
就在巴菲特准備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從而創下股票市場又一歷史記錄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基奧(Don Keough)的一個電話。
聖母瑪利亞(橄欖球隊)理事會主席唐.基奧回憶說:「我問他一切可好,我說『沃倫,你有沒有買可口可樂股票?』」
「他滿懷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奧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業余演講者,並因此而名聲在外。
唐.基奧接著說:「我們通話後不久,就有報道宣稱說沃倫購買了股票。通過推理,我們也斷定有人在買我們的股票。」話語之間暗示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們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自從1987年股災之後)當股票市場從低谷開始回升時,一位來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證券經紀商開始了時不時地購買行動。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樂公司主席羅伯托.高澤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奧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走勢,突然間,基奧恍然大悟。他告訴高澤塔說:『你知道嗎,很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
「我們知道他對可口可樂公司一向都很感興趣,」基奧一邊說一邊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成為美國櫻桃可樂頭號愛好者。」
「他確實清楚的了解我們。而且是一個極棒的董事會成員。他了解這個公司,了解公司的財務數據。他是一位既了解情況又在發揮積極作用的董事。他對全球注冊商標的內在價值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在巴菲特先生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基奧先生又有何舉動呢?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機會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而卻拒絕巴菲特邀請的基奧說:「在他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以後,我終於成為伯克希爾公司一名小股東了。」
基奧感慨道:「真希望那個時候我投資入股了。」如果當時他這樣做了,巴菲特會把他當初讓基奧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為6000萬美元。你別不信,真是這樣!
基奧,1958年出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父親是一名牧牛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他畢業於克萊頓大學,在校時曾是一位出色的辯論手。後全家遷居奧馬哈的法納姆大街,與巴菲特家正對門。
巴菲特說,基奧出色的個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額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原因。
基奧曾在奧馬哈剛創辦的一家電視台工作過一段時間,解說WOWT-TV的足球比賽節目,並在此期間結識了約翰尼.卡森,後來結識了投資經紀人沃倫.巴菲特。此後,基奧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轉而來到黃油-堅果咖啡製造商帕克斯頓-加拉弗公司從事廣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賣給後來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的鄧肯咖啡公司。
這個把可樂作為自己飲食結構一部分的可口可樂先生,也成為了巴菲特誠邀許多人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個人。盡管基奧較晚時才與巴菲特共同投資,但他早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了。基奧解釋說:「我和妻子米凱當初在奧馬哈結婚時,曾購買過由布魯姆金夫人經營的內布拉斯加傢具公司的傢具,它是伯克希爾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而我們結婚到現在都40多年了。」
基奧說:「我已記不清當初我們彼此介紹時的情景了……那時巴菲特大約25歲,我大約30歲。」基奧已無法准確地回憶起他是如何認識巴菲特的,只記得他們曾做過鄰居。
「他還是原來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價值沒有變,他的故事並非是金錢,而是價值,人們應該了解他的價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上,當他被問及有關選擇終生事業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
銷售碳酸飲料的基奧以及後來的化學工程師羅伯托.高澤塔,他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事的,並在管理層上迅速發展。高澤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則招聘雙語化學工程師的廣告後加盟可口可樂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頓的「四季飯店」,為可口可樂公司主席保羅.奧斯丁舉辦的生日晚會上,他們倆人作為競爭對手來給奧斯丁祝壽。
基奧對高澤塔說:「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沒有人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晚上好好地休息,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鼓勵對方迎頭趕上。」
高澤塔後被提升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和基奧共同負責管理的團隊現在成為美國商業界高級管理團隊的楷模。1993年退休後,基奧擔任了艾倫投資銀行總裁。長期嗜煙如命的高澤塔於1997年10月18日死於肺癌並發症。高澤塔去世時,《亞特蘭大憲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報道了他一生的經歷。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他為公司留下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公司未來的領導班子。」
高澤塔去世後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職務,領導公司度過了重重危機。兩年後,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樂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發布一個公告,基奧准備以高級管理部門顧問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基奧於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許多重大決策上,我依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樣。」
(摘自《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中國與世界500強企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籌委會供稿)
==================
9. 巴菲特被騙,為什麼他沒虧本反而還賺了
2017年2月,伯克希爾哈撒韋斥巨資,花了8億歐元收購了舒爾茨控股公司,但是巴菲特沒想到的是,這家公司至少捏造了47筆業務交易,騙了巴菲特至少多出四倍的價格。
2017年的時候,伯克希爾哈撒韋斥資8億歐元收購了舒爾茨,但是沒想到的是舒爾茨偽造了47筆業務交易,騙了巴菲特4倍的價錢收購了他的公司。隨後巴菲特對這家德國公司提起了訴訟,希望能夠拿回自己的收購價錢以及要求舒爾茨進行賠償相關的損失。
不僅僅是個人的誠信,企業更是要講究各種各樣的合同約定,只有誠信的公司才具備更佳的資源,得到更好的回報,巴菲特都會被騙6億多歐元,我們這種沒有理財頭腦的人被騙就心理安慰多了。不過他被騙頂多算是壯士斷腕而已,不影響大局,我們被騙就是半生身家,嚴重影響生活了啊。
10. 巴菲特被騙獲賠6.43億歐元,為何叫巴菲特是股神
7月15日,一名美國法官證實,仲裁法庭要求德國舒爾茨控股公司賠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6.43億歐元。2017年2月,伯克希爾向哈撒韋支付了8億歐元收購舒爾茨。這家德國公司至少做了47筆交易,欺騙巴菲特以至少4倍的出價收購。巴菲特因此損失了很多錢。該公司被要求賠償損失,沃倫·巴菲特因此收獲了6.43億歐元的賠款。
古今中外從來都不乏騙人之徒,甚至連騰訊公司都被騙了,這個案子在網路上也傳得沸沸揚揚,盡管詐騙者在做違法的事情,但是天網恢恢,騙子們無法逃脫法律的懲罰。像沃倫·巴菲特一樣聰明的股神,在市場上也會遭遇詐騙陷阱,但他是股神,他在金融圈混跡多年的天才頭腦和豐富經驗告訴他,只要被騙,完全可以用法律武器成功地捍衛自己的權利。如果以後每個人都被騙了,也要學會像巴菲特一樣處理,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