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合作組織究竟是一個什麼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起源於1989年,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的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的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15日,六國元首舉行首次會議,並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此次峰會還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2001年6月14日~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談,烏茲別克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並在次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元首舉行首次會談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元首正式簽署《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宗教激進主義公約》。2001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舉行首次會談。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在會談中聯合決定啟動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濟合作進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定期會談機制。
② 中國加入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是哪個
中國加入的區域經濟組織主要有:APEC(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 、中回國--香港、澳門經答貿合作、
中泰蔬菜水果免關稅協議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沒有加入東盟,只是和東盟有廣泛的合作關系,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合作已經不如0關稅時代)、中國-南非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 、中國-紐西蘭自由貿易區、 中國-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 中國-印度自由貿易區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 、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區。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經濟組織是APEC(以上所有的經濟合作組織中),其後的那些組織還不能稱得上完整意義上的區域經濟組織,多半是一種契約的形式加以合作的框架結構。加入以上合作組織的最大益處就是擴大國際經濟交易的數量與提高交易的水平,為國家的對外經濟聯系、發展、深化打下很好的基礎,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 上海合作組織是什麼類型的國際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是區域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海合作組織(英語: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俄語:Шан版хайская орг權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簡稱上合組織(SCO、ШОС),成立於2001年6月15日;是哈薩克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3)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上海合作組織解決邊界問題,鞏固成員國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在成員國關切的問題上以上海合作組織名義表示支持,成員國多次闡述對阿富汗、巴以沖突、伊拉克、朝核問題等問題的共同立場。
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阿斯塔納峰會宣言強調改革應遵循最廣泛協商一致的原則,不應為改革設立時限和強行表決尚有重大分歧的方案。
④ 上海合作組織是什麼東西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SCO),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
⑤ 上海合作組織到底是個什麼組織啊
上海合作組織(俄文: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英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國總面積300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歐亞大陸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
一、上海合作組織的由來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上海五國」機制是從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國加強邊境地區的信任和裁軍開始發展起來的。1996年和1997年,五國元首先後在上海和莫斯科舉行會晤,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此後這一年度會晤形式被固定下來,輪流在五國舉行。會晤內容也由加強邊境地區信任逐步擴大到五國在政治、安全、外交、經貿等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2000年杜尚別峰會時,烏茲別克總統應邀以主席國客人身份與會。由於五國元首首次會晤在上海舉行,因此這一合作機制後來被冠以「上海五國」的稱謂。
2001年6月,「上海五國」誕生五周年之際,「上海五國」成員國元首和烏茲別克總統在該機制發源地上海舉行會晤。六國元首首先簽署聯合聲明,吸收烏為「上海五國」機製成員,之後共同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該文件宣布,為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機遇和應對新挑戰與威脅,提升相互合作層次和水平,六國決定在「上海五國」機制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在聖彼得堡舉行會晤,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該文件對上海合作組織宗旨原則、組織結構、運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對外交往等原則作了明確闡述,標志著新組織從國際法意義上得以真正建立。
二、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和原則
根據《上海合作組織憲章》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發展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等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海合作組織遵循以下基本原則: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所有成員國一律平等;通過相互協商解決所有問題;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對外開放,願與其他國家及有關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對話、交流與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積極倡導並實踐以相互信任、裁軍與合作安全為內涵的新型安全觀,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以大小國家共同倡導、互利協作為特徵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並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鷸囟嘌
⑥ 北美自由貿易區,非洲聯盟,世界衛生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歐盟,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奧委
國際組織
⑦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地區區別
FTZ與FTA的本質區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Free Trade Zone 縮寫FTZ):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貿易),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的插手干預、且對外運入的貨物不收或優惠過路費(關稅)。
與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TA)不同的是,傳統自由貿易區是多個國家一起玩,游戲規則多國共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一國在自己的地盤玩,自己地盤自己做主,游戲規則自己制定。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greement 縮寫FTA):是根據多個國家之間協議設立的包括協議國(地區)在內的區域經濟貿易團體。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做買賣生意(貿易),為改善買賣市場,彼此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至於怎樣做買賣,不是某一國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夥伴一起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按多國共同制定的規則進行。
FTZ與FTA的中文譯名:
FTZ與FTA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為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商務發展而設立。為避免兩者混淆,商務部等部門2008年專門提出將FTZ和FTA分別譯為「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貿易區」,以示區分。
⑧ 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什麼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會晤機制。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從此,「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正式建立。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國」。 15日,6國元首舉行首次會晤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六國元首還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同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在阿拉木圖舉行首次會晤。六國總理在會晤中一致決定啟動六國多邊經貿合作進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在聖彼得堡舉行第二次會晤,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憲章對上海合作組織宗旨原則、組織結構、運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對外交往等原則作了明確闡述,標志著該組織從國際法意義上得以真正建立。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總面積3018.93萬平方公里,約占歐亞大陸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
根據《上海合作組織憲章》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遊、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上海合作組織對內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對外奉行不結盟、不針對其它國家和地區及開放原則。
2004年1月15日,上合組織秘書處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同年6月17日,設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乾的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機構正式啟動 。
從2004年開始,上海合作組織啟動了觀察員機制,蒙古隨即獲得觀察員資格。2005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第五次元首會晤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決定給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上海合作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該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輪流在各成員國舉行,就組織所有重大問題做出決定和指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例會,重點研究組織框架內多邊合作的戰略與優先方向,解決經濟合作等領域的原則和迫切問題,並批准組織年度預算。在元首和政府首腦理事會下面,還分別設有外長、經濟、交通、文化、國防、執法安全、監察、民政、邊防等年度定期會晤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的基層協調機制是成員國國家協調員理事會。上海合作組織有兩個常設機構,分別是秘書處(北京)和地區反恐怖機構(塔什干,其執委會主任由元首理事會任命)。秘書長由各成員國按國名的俄文字母順序輪流擔任,其人選的遴選非常嚴格,要求有15年以上外交工作經歷,精通俄文,由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商討推薦後,由元首理事會討論批准任命,任期三年,不得連任。
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之日起,成員國在文化、經貿、軍事、司法、安全等各領域和各層次的合作相繼展開,並不斷得到加強。「9·11」事件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加強了以打擊本地區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三股勢力」為中心的反恐合作,進一步增強了成員國間的相互信任。
上海合作組織會徽呈圓形,主體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個成員國的版圖、左右環抱的橄欖枝和兩條飄帶,象徵成員國為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所起的積極推動作用,並寓意上海合作組織廣闊的合作領域和巨大的發展前景。會徽上部和下部分別用中文、俄文標注「上海合作組織」字樣。會徽選用綠色和藍色,象徵該組織和平、友誼、進步、發展的宗旨。
⑨ 中國參加的區域性合作組織
中國參加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具體如下:
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其官方顧問機構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2、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於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跨區域多邊綜合性組織,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根據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2016年1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意味著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4、世界貿易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是世貿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自2001年12月11日開始,中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9)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
1、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
2、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
3、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
4、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建立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
5、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制;
6、以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逐步調降各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消除各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
7、在處理該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和經濟事業的關系方面,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續增長,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發展商品生產與交換為目的,努力達成互惠互利協議,大幅度削減關稅及其他貿易障礙和政治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