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鋼集團的企業效益
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83億元,比2000年增長2.38倍;實現工業增加值110.6億元,比2000年增長3.17倍;實現銷售收入356.9億元,比2000年增長2.56倍;實現利潤19.3億元,比2000年增長24.73倍;實現出口創匯66197萬美元,比2000年增長9.02倍。
目前,本鋼正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了企業全面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12年新的發展目標,總體生產能力,鐵1360萬噸,鋼1460萬噸,一次材1420萬噸,冷軋板卷790萬噸,技術改造總投資48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其中主業收入800億元,非主業收入200億元),實現利稅120億元,實現利潤60億元,人均產鋼400噸/人·年。
2. 遼寧本溪鋼鐵集團公司的生產能力
具有年產生鐵320萬噸、普鋼300萬噸、特鋼50萬噸、熱軋板260萬噸、冷軋板8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可以生產優質生鐵、優質特鋼、熱軋薄板、冷軋薄板及鍍鋅板等產品,是我國重要的板材生產基地。
本鋼幾經改造,已形成集采礦、選礦、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鋼、制氧、機械加工製造、運輸、發電、設計、勘探、機電安裝、房地產開發、旅遊、貿易、科研等一體化的配套齊全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我國重要的軍工、航天、航海等高科技產品的原料生產基地。其規模和效益在全國500強企業中排第106位,在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中排第45位,在遼寧省100強納稅企業中排第3位。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韓國、埃及、伊拉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截止2005年底,本鋼擁有資產400.65億元,固定資產凈值219.66億元。擁有兩大生產線。一是板材生產線,有高爐7座,150噸轉爐3座,180噸轉爐2座,鐵水預處理裝置5套,爐外精煉爐6座,大型板坯連鑄機5台,1700mm熱連軋機組1套,1880mm熱連軋機組1套,1700mm酸洗冷軋聯合機組1套,1850mm冷軋機組1套,連續熱鍍鋅機組4套,彩塗板生產線1套。二是特殊鋼生產線,有電弧爐3座、LF爐外精煉爐2台、VD真空爐1台、電渣重熔爐11台.電爐方坯連鑄機1台(235x265mm)、800/650大型連軋機組1套、650橫列式型銅軋機1套。本鋼現具有年產鋼850萬噸、熱軋卷板700萬噸、冷軋卷板180萬噸(含鍍鋅板30萬噸、彩塗板150萬噸)的生產能力。
3. 鞍鋼整合本鋼,到目前有什麼業績么
據我所知「沒有」,鞍本合並目前已經很渺茫了,2010年本鋼合並北台鋼鐵公司,鞍本重組未知!
4. 本鋼集團建設總公司下屬單位有哪些
你好!
另外還有一個南芬露天礦,修建,冷軋,維檢,信息自動化,不過工人的福利待遇都不錯,熱軋,國貿等等。
現在本鋼企業效益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你說的這個只是其中一個礦業公司是
本鋼下屬公司有很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5. 本溪鋼鐵集團的年度目標
預計到2010年前,本鋼將形成年產鐵1200萬噸,鋼1200萬噸,熱軋板卷1200萬噸,冷軋板卷520萬噸(其中鍍鋅板145萬噸、彩塗板35萬噸,冷軋不銹鋼60萬噸,冷軋硅鋼片60萬噸),合金鋼大型棒材110萬噸的生產能力。
本鋼普鋼生產線可生產石油管線鋼、壓力容器用鋼、深沖用鋼、結構用鋼、鏈條用鋼、耐候用鋼、模具用鋼、汽車表面板、高檔家電板為主導的27大系列產品,是我國重要的板材生產基地。本鋼牌特鋼系列產品多達500多個品種,是我國重要的軍工、航海、鐵路運輸等高科技產品的原料生產基地。本鋼牌花紋板、冷軋薄板、冷軋鍍鋅板、汽輪機葉片鋼、彈簧扁鋼等9個產品榮獲國家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韓國、埃及、伊拉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本鋼以建設精品板材基地為目標,不斷加大改造和調整力度,努力把本鋼建設成為品種全、質量高的千萬噸級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在加速實現新時期宏偉目標的進程中,本鋼積極推進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工作。為此,本鋼對特殊鋼公司、機械公司、建設公司、耐火材料公司、冶金渣公司、熱力開發公司、設計院等40餘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合資合作、產權轉讓等方式全面招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本鋼真誠地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與本鋼合作,投資入股(資金、技術和管理),參與改制,共謀發展,共圖大業。
振興發展中的本鋼,為我們的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
6. 本鋼集團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是人類發展觀的重大進步。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傳統的發展模式突顯出兩大問題:一是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是以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為代價的;二是工業經濟增長的加速是以環境為代價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圍繞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爆發了一場關於「是停止增長還是繼續發展」的國際大討論。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呼籲維護和改善環境,造福全人類及其後代,標志著可持續發展時代的開始。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提交的《我們共同的未來》,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給出的經典定義是:「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此後。可持續發展戰略越來越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最關注的焦點和議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資源匱乏,經濟技術水平還不發達;另一方面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污染還比較嚴重。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制約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共識和行動。200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特別強調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合鋼鐵工業實際來看,國際鋼鐵工業協會在《2004年世界鋼鐵業報告》中指出:「可持續發展旨在改善當代和後世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對於全球鋼鐵而言,它意味著在做出任何決策時,都要重視環境、社會和經濟各方面相互依存性」。國際鋼鐵工業協會致力的願景是:「鋼鐵被視為可持續發展世界的主要基石之一。要實現這一點,需要鋼鐵業財務狀況良好,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處於領導地位,並且追求不斷完善」。國際鋼協理事會還確定了一組共1 1項可持續發展的指標,用以衡量世界鋼鐵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運行的狀況。其中指標1到4(即對工藝流程和產品的投資、運營利潤率、投資回報率、經濟增加值)用以度量鋼鐵業在經濟方面的表現,指標5到9(即能耗強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材料利用效率、鋼的回收利用、環境管理系統)用以度量鋼鐵業環保方面的表現,指標10到11(即員工培訓、損失工時的工傷率)用以度量鋼鐵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
最近,國際鋼鐵工業協會推出《2005年世界鋼鐵業報告》。該報告通過對11項可持續發展指標及相關案例的分析,對近兩年世界鋼鐵業在經濟、環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業績進行了述評。從中不難看出,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形勢下,鋼鐵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有三:一是資源能源:二是環境;三是市場競爭力。前兩個要素是理所當然的、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陷入傳統的發展模式不能自拔,因高消耗、高污染而被淘汰;但第三個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今世界鋼鐵業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的背景下,企業缺乏競爭力,肯定要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當然,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相輔相成的。正因為如此,世界鋼鐵業很重視對新工藝新產品的投資、投資回報率、營運利潤率以及經濟增加值等項指標的改善,以提高其競爭力。如浦項制鐵,從1992年起開始開發FINEX,它是一種創新、環保型的制鐵工藝,現已建成並投產了一座年產60萬噸的示範廠,其資本投資和生產成本僅是同等產能高爐的85%,將作為領先的制鐵新技術而出現,從而為21世紀鋼鐵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又如國際鋼協汽車用鋼委員會研究開發的新型超輕鋼,它是一種創新、節能型的新材料,用於歐洲C級汽車和北美的中型汽車,可改善能源效率,在汽車的整個壽命周期內,有可能將能源消耗總量減少50%。這些創新將有利於提高鋼鐵企業的成本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這些新鮮經驗很值得我國鋼鐵企業認真學習和借鑒,並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中立於不敗之地,真正轉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鋼鐵業的可持續發展,呼喚循環經濟。在20世紀70一80年代,世界上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同時,就萌發出循環經濟思想。當時,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宇宙飛船理論」中提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地開發資源,肆意破壞環境,就會走向自毀滅。後來,人們逐漸拋棄了那種「資源一產品一污染排放」的單項活動的線性經濟模式,而倡導一種「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的循環經濟模式。特別是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和發展,從局部環境問題到全球環境問題,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治理,從專注於生態環境到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從清潔生產實踐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循環經濟的理念及其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等三項原則,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同,迄今已成為世界鋼鐵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世界主要產鋼國家鋼鐵工業發展循環經濟,是與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的,是與節能降耗、廢棄物資源化、清潔生產、綠色製造等結合在一起的,已取得顯著成效。如日本鋼鐵工業噸鋼能耗已降到620公斤標煤,鋼渣利用率達99.8%,粉塵利用率達88%,一年消納廢輪胎約12萬噸,佔全國廢輪胎產生量的12%,消納廢塑料約40萬噸,佔全國廢塑料產生量的4%。又如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已走在前面,噸鋼能耗為602公斤標煤,噸鋼新水量為3.2噸,噸鋼外排廢水量1.1噸,噸鋼排塵量為0.5公斤,礦渣利用率為95%,粉塵利用率為70%以上。
我國鋼鐵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多年來,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鋼產量已連續十年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鋼鐵生產大國,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效率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看,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加上資源約束日益顯現,環境制約更加嚴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一項十分重要、刻不容緩的任務。
從資源稟賦情況看,我國鐵礦石資源不足,人均鐵礦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42%,很不適應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我國煤碳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用於鋼鐵生產的焦煤僅佔25%一27%,而且焦炭儲量中氣煤佔一半以上,主焦煤僅佔19%,也不適應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
從資源供求情況看,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已增長到2億多噸,使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上升到50%以上,去年進口鐵礦石漲價71.5%,今年又漲價19%,導致全行業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用於生產鐵合金的錳礦石,其供求緊張情況還要嚴重一些,錳礦石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以上,也增加了風險。
從資源利用效率情況看,我國噸鋼綜合能耗高達700多公斤標煤,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5%一20%;噸鋼新水用量在10噸左右,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5倍左右。
從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情況看,我國鐵鋼比高,電爐鋼比低,再生鋼的比例僅2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50個百分點。我國鋼鐵聯合企業能源有效利用率僅27%,其餘73%的熱能表現為生產過程的余熱,而余熱發電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還比較低。
從環境情況看,我國鋼鐵企業污染物排放合格率為91.4%,比國外先進水平低8個百分點;廠區降塵量為39.8噸/平方公里·月,比國外先進水平高25噸/平方公里·月,噸鋼外排廢水量為7.5噸,噸鋼SO2排放量為3.2公斤,都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對環境的影響大。
從「十一五」規劃目標看,要求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等等,都是約束性硬指標,完成這些指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付出更大的努力,否則是難以實現的。
針對上述情況,我國鋼鐵工業企業受資源供需矛盾的壓力在不斷增大,受環境保護制約的壓力在不斷增大。在這樣的形勢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尤為重要,尤為迫切。我們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把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的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氣,下苦功夫,把它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來。
三、站在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從目前鋼鐵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主要有三: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節約水平和循環利用效率
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鋼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要以「零排放」為目標,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建立水資源、能源和固體廢棄物等三條循環利用鏈。
(1)大力節約水資源。消滅直排水,建立工序內部、廠內、廠際多級用水循環思想,提高水循環的濃縮倍數,實現水資源消耗減量化,減少循環系統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具體措施是:結合鋼廠主體技術改造,採用干法除塵、干法熄焦等工藝技術,不用水或少用水,做到源頭用水減量化;採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進水處理工藝和技術,採取串級用水,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進一步降低噸鋼耗新水量,採用先進工藝對循環水系統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進行有效處理,使工業廢水資源化,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
(2)能源循環利用。充分合理利用多個生產工序中產生的各種余熱,將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利用,從源頭削減一次能源的消耗,減少向大氣排放各種污染物量。具體措施是:推廣先進的節能和環保技術,淘汰或改造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使老工業基地通過現代化改造,走上「少投人、多產出、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強化能源與環境管理,包括設立能源調度中心,對各種能源實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把科學、完善的節能與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納入生產管理之中,以管促治;面向社會,一方面為相關行業提供工業原料,同時把鋼鐵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次能源用於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另一方面利用高爐、焦爐高溫冶煉條件,消納廢輪胎、廢塑料等,成為社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3)固體廢棄物利用。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廢棄物的再資源化,重點解決工業廢物升值利用與粉煤灰、尾礦的再資源化問題。具體措施是:圍繞礦山排岩場、尾礦壩進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按照鋼鐵含鐵物料資源化的思路,探索尾礦、發電粉煤灰、鋼渣磁選後尾渣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技術和途徑;細化對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堆放、處理、利用等各個環節管理,細化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的管理;建立以鋼鐵為中心的、鋼鐵生產與石化、建材、能源等相關行業以及社會生活共享資源、互為排放物治理、互為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的區域生態工業園,實現區域內物質循環,消費後的廢棄產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會大循環。
2.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和低成本戰略,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1)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確定企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導產品,實施精品戰略。為此,一方面要採用先進實用技術對現有生產流程進行現代化改造,淘汰落後的工藝技術裝備;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著力培育自己的技術創新團隊,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確保企業主導產品有特色、有競爭力、有市場,實現增產、增收和增效的統一。
(2)精打細算,深挖內部潛力,實施低成本戰略。為此,一要圍繞鋼鐵生產流程各個控制點算細賬,落實增收節支措施;二要圍繞原燃材料供應算細賬,在保質保量按時供應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降低采購成本;三要圍繞能源平衡算細賬,減少一次能源的投入,抓好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確保生產正常運作;四要圍繞典型成本算細賬,組織企業各部門、各單位開展技術經濟指標對比分析活動,對照先進,找出薄弱環節,採取措施深挖內部潛力;五要圍繞銷售效益最大化算細賬,銷售部門要充分運用市場快速反應機制,科學准確地預測市場趨勢,把握好產品銷售流向,確定銷售渠道,加大直供戶比例,爭取得到最佳的銷售價格;六要圍繞進出口算細賬,以效益最大化原則安排出口產品,對用進口礦和國產礦的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及時調整用礦比例,降低原料成本,同時要找准與先進企業在運輸費用上的差距,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對運輸市場的控制力,降低運輸成本。
3.大力實施清潔生產,保護和改善環境。推進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
在這方面,各鋼鐵企業要認真學習推廣寶鋼的經驗。寶鋼是我國最早推行清潔生產的鋼鐵企業,也是我國最早通過IS014001環保管理體系認證的鋼鐵企業。他們從建廠開始,就十分重視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要為目標,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十分重視生產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採用國際先進的生產設施和環保設備,從源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並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一直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十分重視打造綠色寶鋼,廠區綠化率已達到41.78%。2004年寶鋼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環境報告》,充分顯示出寶鋼注重環境保護、推動循環經濟及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決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終於於2004年1月成功地加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成為我國鋼鐵行業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加入WBCSD的企業。
7. 本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高層領導都是誰
張曉芳為本來鋼集團有自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楊維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許家彥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楊成廣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董事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曹愛民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8.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業績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作為具有30多年創業與發展歷史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先後承建、參建了鞍鋼、本鋼、包鋼、武鋼、寶鋼、首鋼、唐鋼、萊鋼、濟鋼、邯鋼、承鋼等大批國家和地方的鋼鐵基地建設項目,房屋建築、體育場館和市政工程項目,以及建材、能源、化工、電力、交通、水利等行業的各類工程和國外許多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項目。有200多項工程分別獲得魯班獎和國家優質工程、全國用戶滿意工程以及各類省部級優質工程獎,其中獲得中國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8項,在祖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鑄就了座座豐碑,為國家冶金工業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