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少年合理理財的好處、、、急求!!
理財的目的在於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
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從此
種意義上說,理財應該伴隨人的一生,每個人在開始獲得收
入和獨立支出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習理財,從而使自己的
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報更豐厚。一般來說,大學時
代是賺取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時候,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
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
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
生。但大多數大學生理財能力薄弱,平常在家要麼是大手
大腳慣了,要麼從不和錢打交道。因為理財教育的欠缺,很
多人直到工作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缺乏獨立的理財能力。
青少年理財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1. 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其實記帳並不難,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單據,抽空整
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從而對症下葯。
2. 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學生時代吃要營養均
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有的大
學生討厭食堂的飯菜,動不動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館撮一頓;
有的大學生討厭住集體宿舍,去外面租房。這些對學生來
說都是一筆非常昂貴的額外開支,最好還是悠著點。
3. 從小事做起生活中有很多小開支,這里幾元,那裡幾
塊,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數目。集體生活中
也許有些同學不太重視一些細微的地方,作為舍友就應該
互相提醒,比如出門關燈、節約用水等,全宿舍同學一起來
遵守和監督,使大家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每個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終生。
4. 要將生活保障與投資增值(股票、實業)合理分開。
投資增值是一種長期行為,目的是使生活質量更高,不要因
為投資而降低目前的生活質量。投資資金應該是正常生活消費以外的資金,用這樣的」閑錢」投資,投資人才會保持
一個良好的心態。
5. 要保證良好的資產流動性,富餘的支付能力,不要將
資金鏈綳緊。現金為」王」,沒有必要的現金支付能力,常
常會使自己陷入一種走投無路的境地,特別是遇到意外事
件時,手持必要現金的重要性就更加體現出來。
其次應該做好理財規劃:1. 充分利用助學貸款。大學期間的學雜費、生活費是
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財務狀況較為緊張,不妨去申請助學
貸款。因為大學生貸款利率比市場利率優惠,這樣既可以
減輕家庭負擔,又可以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2. 樹立市場觀念,找一些兼職工作。兼職是一項不需
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
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會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
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
成部分。大學生做兼職工作的范圍很廣,有的在報社兼職
作記者,有的在公司兼職作辦事員,也有的在諸如麥當勞、
肯德基等服務行業兼職作服務生。大學生做推銷的也不乏
其人。推銷是一個極刺激和極富挑戰性的工作,很適合那
些有較強成功欲的學生。當前我國各級學校實行的仍然是
一試定終身的制度。其結果便衍生出「家教」這一特殊時
代的特殊產物。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找一份家教工作,是一
個不錯的選擇。
3. 學會投資,為今後的個人投資理財奠定基礎。目前
大學校園里已經涌現出一些學生股民,他們涉足股市並不
全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後步入社
會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當然,大學生投資沒必要
局限於股票市場,可適當向其他投資方式傾斜;投資可起用
小額資金,資金來源可從兼職所得和父母贊助兩方面入手;
盡管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
為今後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希望有所幫助哈^_^
② 青少年如何理財
一、什麼是理財?
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二、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很多人說做不到。那麼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麼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因為開車撞人傾家盪產的例子。坐飛機的例子:一個月我有時需要坐十次飛機,每次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我都會雙手合十,我並不是信什麼東西,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為在天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每次坐飛機我都買了88元保50萬的意外險,這是給家人的愛心和責任,這50萬夠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兩年,兩年時間她可以改嫁。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四、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 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③ 有哪些關於青少年理財的書籍
60本關於青少年理財的書籍PDF
④ 有沒有適合青少年看的關於理財的書
有的呀··《小狗錢錢》,現在也出了第二部。所以1,2你都看看,簡單入門級別的內對你來說比較合適呢。
《給女容生的第一本理財書》也是入門級別不錯。
這都是鑒於你是未工作的情況下給你推薦的哦。
其他有問題的話歡迎追問我
⑤ 國華人壽少年教育理財險介紹怎麼買教育險
英才少兒是個專門針對教育的險種。
⑥ 青少年為什麼要理財
培養一種理財意識,為以後做准備,呵呵
⑦ 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這個課程主要是講什麼的呢
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ICF-LECF),由香港少兒財學院組織開展,是一個專為4歲以上的少年兒童和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教育考試方案,是國內乃至華人圈唯一一個系統全面的少兒理財教育等級學習和考試課程。其分為預備級、一、二、三、四和五級共六個級別:
1、PRE-LEVEL:幼兒理財興趣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4-6歲);
2、LEVEL-1:幼兒理財啟蒙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7-9歲)[2] ;
3、LEVEL-2:少兒理財起步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9-12歲);
4、LEVEL-3:少兒理財進階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11-15歲);
5、LEVEL-4:少年理財高階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14-18歲);
6、LEVEL-5:青少年理財精品課程等級考試(適用年齡16歲以上)。
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授課教程採用香港少兒財學院設計編寫的《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專用教程》。該教程是一個全面系統研究訓練兒童理財教育的教程,富有實踐性和趣味性,語言通俗易懂,且內容系統全面,循序漸進、針對性強。課程旨在向學員們引薦一種愉快、積極的考試,檢測孩子的理財能力學習的效果,調動孩子的學習理財的興趣和熱情,增加榮譽感和成就感。[2]
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其考試形式採取統一計算機網路考試。百分制計分,60分合格通過。考試合格的學員可獲得由香港【少兒財學院】(ICF)頒發的「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相應的等級證書。該證書顯示學員經過規定課時的培訓輔導和LECF考試,基本掌握了該理財課程相應等級的知識點和能力。[1]
謝謝,請採納!
⑧ 有沒有適合青少年看的關於理財的書
研究人員認為,有許多青少年學生朋友會將自己的零花錢放在自己身邊,以供平時使用,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識的一個表現,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中很少有人會把錢存在銀行,這也說明現在的銀行儲蓄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說並不太適用,尤其是一些還沒有拿到身份證的青少年,而且銀行儲蓄的手續和填寫對於一些青少年來說都不是非常方便,這可能是造成孩子們很少將錢存入銀行的一個因素。
有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學生朋友會把自己的儲蓄交給父母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現在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性,事實上有很多家長心理較為矛盾:既想讓小孩花錢寬裕些,又對小孩存在擔憂,生怕小孩亂花錢,以後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而部分懂事的小孩,體諒父母養家的辛苦,將自己省下的零用錢主動交給父母,也算是盡了一片小小的孝心。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人從小克勤克儉,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的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孩子的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但是孩子將儲蓄迴流給父母的現象不值得提倡。同時父母必須關心孩子的生活習慣,對於不良習慣必須堅決糾正,這也是對孩子將來負責。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孩子要啥盡量滿足,家庭優越的條件養成了孩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龍"到頭來卻是"養子成蟲",身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家長都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庭經濟條件再好,學生打工掙錢、自食其力還是比較普遍的。國內在觀念上還是比較落後,家長總希望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為孩子營造安逸舒心的成長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但在教育上可別大意了,"拔苗助長"不行,過於"精心呵護"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