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新益州信託

新益州信託

發布時間:2022-04-21 22:36:52

① 求三言二拍中的一個故事

《三言二拍》中有一個故事叫《鬧陰司司馬貌斷獄》,講述的是項羽死後到陰曹地府狀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六人,然後暫代閻王的司馬貌就判定項羽在三國中轉世為關羽,然後那六個人就轉世為「過五關斬六將」中的六將,被關羽殺掉,報項羽的前世之仇。

故事梗概:

漢朝時,有一個叫張狂的年輕人司馬貌,有一次司馬貌喝多,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叫《怨詞》,詩文大概意思是:我若做閻王,事事皆更正。看看多狂,狂得都驚動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想要殺了他,太白金星提議叫他去斷案,不行再殺。於是,司馬貌就這樣被陰司勾到了陰間。太白金星叫司馬貌斷的是漢高祖劉邦的冤殺案。司馬貌有模有樣地坐正,第一個上來告狀的是韓信。韓信申訴的是自己為漢高祖做牛做馬,打下了江山,可是漢高祖做了皇帝就六親不認,和呂皇後一起殺害了韓信。

司馬貌說:「你是個大將軍,沒有人幫你嗎?」韓信說:「蒯通是我的軍師,沒想到半途跑了。」司馬貌又把蒯通叫上來,問他為什麼半途逃走。蒯通說:「實在是韓信不聽我的話,他要是聽我的話,還能死嗎?我叫他聯合楚國,他卻說我叛國,我殺人的心都有了,所以就走了。」

韓信又說:「我在之前算過一卦,算命先生許復說我能活七十二歲,我就覺得在漢朝能活下去,哪知道三十二歲就死了。」司馬貌叫上來許復,許復說:「我算的是七十二歲,但他殺伐過重,所以折壽四十歲。」

司馬貌轉頭看著韓信,韓信說:「當初蕭何推薦我,最後又殺了我,我也不能原諒他。」司馬貌把蕭何叫來,蕭何無奈地搖搖頭說:「我也不想,實在是皇後殺他,我也無能為力。」

這個時候,彭越突然闖進來,也來告狀。彭越說:「呂皇後數次想和自己私通,可是自己不從,於是呂皇後就把我殺了,還剁成肉醬,說我謀反。」

英布也進來忿忿不平:「漢家江山如果沒有我與韓信,彭越,就憑他劉邦能打的下來嗎?兔死狗烹?那天呂皇後賜給我一瓶肉醬,還挑釁的和我說這是彭越的肉,我氣憤不過,將來送肉的使臣殺了,呂皇後就把我殺了。」

司馬貌將劉邦拉出來,劉邦還沒有說話,項羽又走進來了,跪下就說:「我要狀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司馬貌說:「殺你的人是韓信,你告他們幾個幹嘛?」項羽說:「夏廣化作農夫給我錯指路,剩餘五人趁我無勢,將我誅殺,還分屍請賞。」

司馬貌想了想,這六人確實是一無是處,卻憑借項羽兵敗之際,下此黑手。真是僥幸之功。先把韓信叫過來:「讓你來世就做曹操,享有半個漢家江山,但不可稱帝,顯明不叛漢的決心。但你後代將會追封你為皇帝,以犒勞你的功勞。」

接著把劉邦叫來,對他說:「你來世就做漢獻帝吧,一生被曹操欺負,因你前世君負臣,來生臣欺君以相報。」

又把呂後叫來:「你在伏家投胎,後日仍做獻帝之後,被曹操千磨百難,將紅羅勒死宮中,以報長樂宮殺信之仇。」

韓信問道,蕭何怎麼處置,司馬貌說:「蕭何與你有恩,卻又有負與你,轉世為楊修吧,聰明蓋世,悟性絕人,但因你識破曹操之事所被殺,償還你前世殺韓信之仇吧。」

接著又把英布,彭越叫進來。對英布說:「發你在江東孫堅家投胎,姓孫,名權,表字仲謀。先為吳王,後為吳帝,坐鎮江東,享一國之富貴。」

又對彭越說:「你是個正直之人,你就姓劉,名備,字玄德。千人稱仁,萬人稱義。後為蜀帝,撫有蜀中之地,與曹操、孫權三分鼎足。曹氏滅漢,你續漢家之後,乃表汝忠心也。」

司馬貌對許復說:「你算韓信有七十二歲,卻真實只有三十二歲,那就投胎為龐統吧,註定三十二歲之時,死於落鳳坡之下。然後又把樊噲托生為張飛,項羽不改名,托生為關羽,紀信託生為常山趙子龍。」

接著又把吳國各將托生,項伯,雍齒則為顏良文丑,以報背叛項羽之仇,其餘大小將兵,皆化為三國戰馬,以償還前世殺戮的罪孽。

司馬貌判完,眾人無不折服。玉皇大帝知道了,也驚嘆於此人的絕世才智,於是和閻王說:「司馬貌後世可為君主,就叫他托生吧,姓不改變,仍叫司馬,單字一個懿,一生出將入相。」

司馬貌與閻王作別,忽而夢醒,見夫人在為自己傷心,於是將所見所聞和妻子所說,然後又說,自己馬上就要轉世了,等到轉世後,再與妻子相會。到三國時,司馬懿夫婦就是司馬貌轉生。

(1)新益州信託擴展閱讀

《三言二拍》的藝術性:

一、將平凡的故事寫得曲折多變

1、常常採用誤會巧合的手法。

2、為了使故事情節巧妙多變,作者運用一些「小道具」貫穿始終,使整個故事既結構完整,又波瀾迭起。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劇性和喜劇性的情節相互穿插,創造出一種「奇趣」。

二、體式和語言的變化

馮夢龍在加工、編寫「三言」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突破了說話人的話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種專供普通人案頭閱讀的、白話短篇小說的文體。語言通俗貼切。

三言二拍的歷史意義:

在明代中後期,通俗小說的創作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其中馮夢龍的「三言」就是它們的傑出代表。從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對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進行編輯,但實際上,馮夢龍在對其進行編輯的同時,進行了一定的修訂。編輯與修訂便是馮夢龍的文本重構。

從「三言」中我們可以看出馮夢龍的思想極為復雜,但是,我們仍可以從中分辨出其思想的總體結構形式,這便是:以近古新興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又以吸納了釋道的儒家思想為主導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② 歷史人物

有。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盡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在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個足不出戶的老朽的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干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害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人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岳。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交易所的斗爭也日漸激烈。原先吳蓀甫與趙伯韜的聯合轉為對壘和廝拼的局面。益中信託公司,作為與趙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趙伯韜為「多頭」和益中公司為「空頭」之間的角斗。趙伯韜盯上吳蓀甫這塊肥肉,想乘吳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產業。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益中虧損八萬元栽了跟頭而停下來。此時吳蓀甫的資金日益吃緊,他開始盤剝工人的勞動和剋扣工錢。新一輪的罷工到來,受到牽制的屠維岳分化瓦解工人組織的伎倆被識破,吳蓀甫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
趙伯韜欲向吳蓀甫的銀行投資控股。吳決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絲廠和公館都抵押出去作公債,以背水一戰。他終於知道在中國發展民族工業是何等困難。個人利害的顧慮,使他身不由己地捲入到了買空賣空的投機市場來。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發之際,杜倒戈轉向趙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③ 關羽的死亡原因

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游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3)新益州信託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被潘璋部擒獲,被殺於臨沮。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④ 中國古代宋朝金融發展史

宋代的金融(上)

鄧高峰

金融,簡言之即資金的融通。今天,發達的市場經濟必然伴隨著規模龐大的貨幣資本運動,因而金融早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但歷史地看,金融又是一個很古老的部門與行業。今年高考語文(河南卷)現代文閱讀試題,是一篇關於宋代金融與信用的短文,文章在娓娓道來中勾勒了宋代信用的形式、特點及其作用。其實,在中國古代金融發展史上,宋代金融及其信用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它一方面續寫著中國古代金融發展的新篇,推動著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深刻教訓。

幣制的整頓

唐滅亡後,中國陷入半個多世紀的五代十國分裂時期,五代政權都以正統自居,因而都鑄造自己的貨幣,十國中的前蜀、楚、閩、南漢、後蜀、南唐也都曾發行貨幣,鑄有銅錢、鐵錢、鉛錫錢等,其中以鐵錢為多,加上民間私鑄惡錢屢禁不止,因而這一時期的貨幣幣材低劣、幣種多樣、幣值波動不定,流通具有割據性、封閉性。政權的林立導致貨幣制度各自為政,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十分混亂,就像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因而是中國古代貨幣制度的倒退。

北宋政權建立後,就著手對貨幣進行整頓,嚴禁私鑄錢和劣幣流通。《宋史》載,太祖時,「凡諸州輕小惡錢及鐵公式錢,悉禁之。詔到,限一月送官。限滿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鑄者皆棄市」。太宗時又下詔:「察民私鑄及銷熔好錢作薄惡錢者,並棄市;輒以新惡錢與蠻人博易者,抵罪。」整頓的結果是,除川、陝外,銅錢成為全國多地使用的貨幣,傳統的銅本位幣制再度確立。到真宗年間,銅幣逐步取代了五代時的舊幣。

為此,朝廷還規定了銅錢的配料和重量,各時期有所不同。如真宗景德年間,朝廷規定的銅錢鑄造標準是,每貫(即1000文)用銅3斤10兩、鉛1斤8兩、錫8兩。

宋代的鑄幣機構,依唐舊制,也稱錢監,分布於全國各地。因鑄錢的幣材不同,有鐵錢監、銅錢監兩大類,其中主要是銅錢監。

為保持對銅錢的絕對控制權,朝廷實行「銅禁」政策,國家壟斷銅礦的開采及冶煉,同時禁止民間儲存銅錢或銅器,犯「銅禁」者嚴懲;在對外經濟關系中,阻止銅錢外流。但是,由於以上政策收效有限,加之貨幣流通量的增加、銅錢的外流、民間的窖藏等原因,最終還是引發了聞名於歷史的「錢荒」。對此《宋史》載:「比年,公私上下,並苦乏錢,百貨不通,人情窘迫,謂之錢荒。」

至於貴金屬金銀,其目的本不在日常交易流通,而是作為財富貯藏和大宗的支付手段。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朝廷就宣布禁止偽造黃金白銀。政府將金銀鑄成金銀鋌,作為財富的代表而貯藏起來,鑄造的金銀錢則主要用於賞賜和喜慶。在對外貿易和與西夏、遼的關系中更是大量使用白銀和絹帛。

北宋的交子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它的產生就是為了方便商品的交換。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宋代貨幣成就的最大亮點。它的出現當然有其必然性。

北宋開國前後,四川普遍使用的是鐵錢,真宗景德年間還鑄造有大鐵錢。鐵錢體重大而價值小,「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折大錢一貫,重十二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在這樣的背景下,「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可見鐵錢自身的缺陷是「交子」產生的直接原因。

交子成為紙幣有一個過程。最初交子是蜀地商人私自印行,屬「私交子」,結果導致「奸弊百出,獄訟滋多」。以治蜀著稱的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張詠(字復之)進行整頓,令16家富戶「連保作交子」「同用一色紙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鋪戶押字,各自隱秘題號,朱墨間錯,以為私記」。張詠也因之有了中國「交子之父」的說法。這時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憑證,也可以說是一種代金券。交子出現後,因為隨時可以變現,方便了交易,但隨之也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富戶中有的「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形勢逼迫著交子必須升格,由私人信用上升為政府信用。

天聖元年(1023年),時擔任益州轉運使的薛田、張若谷上奏朝廷,「請置益州交子務,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從其議」。益州交子務在成都設立,次年開始發行交子,自此交子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正式發行流通,此為「官交子」。其面值最初為1貫到10貫,共10種。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起改為5貫和10貫兩種。

交子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楮幣」或「楮券」。據《宋史》載:「蜀用鐵錢,以其艱於轉移,故權以楮券。」這是因為印刷交子使用的是楮紙,一種用楮樹皮為材料製造的紙張,而成都造紙業發達,楮紙製造精良,故用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戴蒙知綿州,又請求朝廷「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交子的印製過程。

南宋的會子

會子原產生於北宋,有寄附會子、鉛錫會子、錢會子、合同會子等多種,這里的「會」是兌、取之意,因此會子是一種有價證券或領取錢物的憑證,並非紙幣。南宋初,都城臨安民間也自發產生了便錢會子,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錢端禮知臨安府,「命臨安府印造會子,許於城內外與銅錢並行……東南用會子自此始」。自此,會子的發行權收歸政府,會子作為南宋紙幣正式誕生。後錢端禮任戶部侍郎,會子由戶部接辦。紹興三十一年(1162年),設立「行在會子務」(後更名為「行在會子庫」。行在,天子所在之地)發行會子,有1貫、2貫、3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會子。因發行機關為行在會子務、會子庫,故會子稱「行在會子」,又因為主要在東南流通,故又稱「東南會子」。乾道四年(1168年),會子立界限額發行,「三年立為一界,界以一千萬緡為額」。

會子流通之初,由於有10萬緡銅錢作準備金,會子幣值堅挺。孝宗乾道以後,因宋金交戰,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加上開始不設界發行兌換,發行額大增,會子一度貶值,對此辛棄疾曾上疏:「往時,應民間輸納,則令見錢多而會子少,官司支散,則見錢少而會子多,以故民間會子一貫換六百一二十足,軍民嗷嗷,道路嗟怨。」宋金議和後,朝廷進行整頓,孝宗年間,定三年為一界,每界以一千萬貫為額﹐隨界以新換舊﹐會子的幣值一直穩定。光宗紹熙年間以後,為籌措軍費,會子發行量猛增,會子不斷貶值。到理宗末年,惡性通脹愈演愈烈,兩百貫會子買不了一雙草鞋,幾乎是一文不值,南宋的貨幣體系全面崩潰。對此,學者許衡曾批評說「無義為甚」。學者高斯得也說:「嗚呼!造幣以立國,不計其末流剝爛糜滅之害,而苟然以救目前之急,是飲鴆以止渴也。」

南宋的會子還有地方版,主要有湖廣會子、兩淮會子、銀會子、鐵錢會子等。理宗寶公式四年(1256年),朝廷改錢引為四川會子,直至宋亡。

錢引與關子

紙幣的發行量是有限度的,過度發行必然引發通貨膨脹,紙幣貶值。最初交子發行,以兩年為一界,界滿換發新交子,幣值穩定。王安石變法後,貨幣需求量大增,加上西北邊境軍需開支,加劇了北宋錢荒。政府一方面增鑄銅錢,另一方面,自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開始,交子兩界並行流通。哲宗紹聖年間,交子「每歲書放亦無定數」,政府對於交子的發行已經開始失控。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發行42界交子,發行量有兩萬四百多萬貫,相當於仁宗天聖年間的20多倍,交子陷於惡性膨脹。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令諸路更用錢引……時錢引通行諸路」。大觀元年(1107年),「詔改四川交子為錢引」。由於發行隨意,錢引繼續貶值。南宋時,錢引繼續流通,仍以兩年為一界(後改為三年一界),發行量也繼續增加,「增引日多,莫能禁止」,以至於「楮券日輕,民生流離,物價踴貴,遂至事無可為」。交子與錢引淪為政府攫取社會財富、彌補巨額財政赤字的工具,其結果必然是貨幣體系的全面崩潰。

南宋時期,還有一種稱為「關子」(後稱「見錢關子」)的紙幣,最初由戶部於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發行。其原因是婺州(今浙江金華)屯兵,需運軍費,而都城臨安「至婺州不通水路,難以津搬」,於是詔令戶部「印押見錢關子降付婺州,召人入中,執關子赴杭、越榷貨務請錢……有偽造者,依川錢引抵罪」。關子的持有者可以到榷貨務兌換現錢,這實際上是一種官營匯兌。關子發行後,因為准備金充足,並可以隨時兌現,所以信譽較高。紹興五年(1135年),朝廷要求民間「依見緡用」(緡:1000文銅錢穿成一串叫1緡),關子遂成為紙幣。後來還發行有「銅錢關子」「金銀關子」以及湖廣關子、淮西關子、隨州關子等。

為保證關子的信用,紹興六年(1136年),朝廷規定關子「聽民間從便使用,即不得輒有減落。如有妄說事端、賤價兌買之人,主賞錢五百貫,許諸邑人陳告,其犯人取旨從重斷罪」。詔令關子不許私自貶值、賤價收兌,以保護關子作為貨幣的流通。到了南宋末年,財政困難,賈似道當權,乘理宗病危之機,發行金銀見錢關子,物價急劇上漲。南宋亡後,關子與會子皆成為歷史。

宋代的金融(下)

鄧高峰

兩宋金融機構

今天的金融機構,按地位和功能不同,分為銀行和非銀行(如保險、證券、信託等)兩種。以此參照,在宋代的金融機構體系中,交子務、會子務可分別稱為北宋和南宋的「銀行」。因為如前所述,交子務是北宋掌管紙幣印刷、發行事務的機關,會子務(會子庫)則掌管南宋紙幣的印刷、發行。除此之外,兩宋的其他金融機構主要還有:

1.便錢務:宋代朝廷為了增加京師的銅錢儲量以及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根據唐代飛錢辦法,實行便換,稱為便錢。太祖開寶三年(970年),京師設便錢務,「令商人入錢者詣務陳牒,即日輦至左藏庫,給以券,仍敕諸州:凡商人齎券至,當日給付,不得住滯,違者科罰」。也就是說,商人把錢納入左藏庫,得到取款憑證「券」,然後到經商的州縣領錢,並且朝廷有信用的保證。這里的券相當於現在的定額支票。商人攜帶這種「支票」免去了攜帶大量現金進行交易的麻煩,因此便換制度促進了經濟發展。

2.榷貨務:我國自古以來,多數朝代都實行禁榷制度,政府對重要商品如鹽、鐵、酒、茶、香料等實行壟斷經營。宋代也如此,並且由於「三冗」(冗官、冗軍、冗費)和外患的原因而得到強化。作為宋代的財經和金融機構,榷貨務最早設立於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在京師和地方均有設立。除了在專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外,榷貨務還承擔了不少金融職能,概而言之有便錢,即現金匯兌。如景德三年(1006年),詔令:「客旅見錢往州軍使用者,止約赴榷貨務便納,不得私下便換。」這是榷貨務經營便錢的最早記載。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因婺州屯兵,「錢重難致。乃造關子付婺州,召商人入中,執關子於榷貨務請錢」。在貨幣的兌換與回籠方面,徽宗時期,錢引取代交子後,手持交子者須到榷貨務買鈔所兌換錢引。南宋高宗和孝宗年間,榷貨務又承擔了回籠紙幣會子的功能。在政府收購糧草上,榷貨務還負責撥款給地方政府,或者兌付地方政府為賒買糧草所發的信用證券。熙寧三年(1070年),「河北緣邊,歲於榷貨務給緡(
錢) 三二百萬,以供便糴」。熙寧四年(1071年),「詔給榷貨務封樁銀十二萬七千兩、絹萬七千匹,赴陝西轉運司糴軍儲」。

3.市易司(務):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市易法(王安石變法之一)頒布實施,據此東京設都市易司,後在一些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務:「凡貨之可市及滯於民而不售者,平其價市之,願以易官物者聽。」市易務貸款商賈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年息兩分,可見其主要職責是平抑物價、以通貨財,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因而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除此之外,市易務也可召人抵當借錢出息,提供信用。哲宗元公式元年(1086年)廢,紹聖四年(1097年)復置。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後再廢。

4.質庫:作為以財物作質押而進行借貸融資的一種方式,典當業也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兩宋城市尤其是東京和臨安,商品經濟發達,融資活躍,因而典當業十分紅火,官、民和寺院典當並行,並逐漸向專營發展。質庫就是從事典當業、進行押物放款收息的金融機構。民營質庫又稱「解庫」「典庫」,寺院開辦的質庫叫「長生庫」。《清明上河圖》中有一家懸掛「解」字招牌的店鋪即是典當鋪。《東京夢華錄》有「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的記載。南宋時民營質庫更加普遍,都城臨安「府第富豪之家質庫,城內外不下數十處,收解以千萬計」。官營質庫叫抵當所(抵當庫),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設立於京師,元豐七年(1084年)推行於諸路,屬官營借貸機構,主要職責是「掌以官錢聽民質取而濟其緩急」,也即是經營抵押貸款,因而已具有今天商業銀行的性質。王安石變法中的兩個關於政府的法令,市易法和青苗法,前者規定,百姓可以用田地、房產和其他貴重財產作抵押向政府借款,年息兩分,過期不贖納利息,每月罰錢2%。後者規定,每年春天,農民可用秋收作保證,向政府借款,利率兩分,期限半年,秋收後歸還。

5.金銀彩帛鋪:北宋東京有一條集中經營金銀、彩帛的街巷。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南通一巷」是指向南通往一條巷子,「界身」是這條街巷的名字。這是個什麼地方?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這是個怎樣的地方?「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這里的交易規模怎樣?「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據此可以說,這里是北宋東京的金融一條街。因為北宋時期,金銀和彩帛都是價值的代表。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就詔令:「禁偽造黃白金,募告者賞錢10萬。」至於彩帛(彩色絲織品),與銀一樣,是北宋朝廷輸遼、西夏的重要物資。

6.交引鋪:交引是官府發給商人的商貿憑證,由交引庫負責印發、收納。榷禁制度的推行,商人經營茶、鹽等,都需要先付出糧草或現錢,領取交引,再憑交引兌取現錢或政府專賣貨物。「雍熙後用兵,切於饋餉,多令商人入芻糧塞下,酌地之遠近而為其直,取市價而厚增之,授以要券,謂之交引,至京師給以緡錢。」因此宋代交引有茶交引、鹽交引、見錢交引多種,交引也成為一種有價證券。有些持有交引的人願意將它賣出,於是買賣交引的店鋪即交引鋪就應運而生了,其盈利當然來自於交引買賣的差價。南宋還誕生了金銀交引鋪,又稱「金銀鹽鈔引交易鋪」「金銀鈔引交易鋪」。據《夢粱錄》載,南宋都城臨安,「自五間樓北,至官巷南街,兩行多是金銀鹽鈔引交易鋪」。由於交引買賣屬大宗交易,交引經營者財力雄厚,所以交引鋪里往往「前列金銀器皿及見錢,謂之看垛錢」。官巷南街可以說是南宋臨安的金融一條街。

7.檢校庫:這里的「檢校」是官府為遺孤查核、登記、保管財產,因而檢校庫就是代管戶絕沒官財產和官員的孤幼應獲得的父母遺產,其收益供被檢校戶的孤幼享用,類似於今天的信託機構。仁宗時期,朝廷專門在開封府設立檢校庫,到神宗時,檢校庫又以所保管的遺孤資產進行放貸,允許百姓從檢校庫貸款,所得利息收入用來補貼遺孤生活,於是檢校庫就有了融資的功能。

影響與教訓

兩宋時期,官方金融與民間金融共同發展,金融業務多種多樣,信用工具不斷創新,加上信用管理的制度化,因而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幣制的整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五代十國以來貨幣割據對經濟發展的阻礙;紙幣的產生及其流通解決了銅錢的短缺和鐵錢的不便,加上貨幣的兌換、信貸業務的推行,這無疑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借貸、抵押、檢校等業務的開展緩解了百姓的用錢難題,保證了生產的進行和生活的急需,也促進了社會優撫和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各種金融票據的發行和紙幣投放的增加也緩解了財政困難,增加了財政收入,等等。

但是,兩宋金融留給後人的教訓也是深刻的、多方面的。首先,紙幣發行、流通後,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反假幣。兩宋政府從精選用紙、印製復雜圖案文字、使用多重印押防偽、進行多色套印、使用銅版印刷、定期換界流通等方面加大防偽技術,同時通過頒布法令、嚴懲造偽、重獎舉報、失職追責等手段反假打假,但假幣一直不絕,特別是兩宋之交和南宋末年,偽造紙幣橫行,南宋理宗曾有「偽造之禁不嚴,真偽莫辨」的無奈。其中原因,除了不法之徒見利忘義、肆意妄為外,紙幣濫發導致用紙質量下降、拖延換界導致紙幣使用期限過長也是重要原因。因此,為了保證紙幣的信用,必須在不斷提高防偽技術和印刷質量的前提下,加強金融法治和金融文化建設。

其次,金融業的發達同時也伴隨著投機性、寄生性甚至是腐朽性的增加,貨幣兌換、典當抵押、高利貸的發放,無不存在著盤剝甚至是商業欺詐,這對社會弱勢群體如農民、小生產者、小商人等非常不利。《宋會要輯稿·食貨》記載,在神宗年間,贊同王安石變法的人曾言:「人之睏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並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貸者常苦不得。」即便是新法推行後,由於官吏舞弊等原因,執行的實際情況也不理想,對此蘇轍曾言:「以錢貨民使出息二分,本非為利,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因此,在發展金融業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當然,兩宋金融留給後人最深刻的教訓當是由於紙幣發行的無序和無度而導致的信用危機以及幣制與經濟的崩潰。特別是兩宋末年,面對龐大的軍需開支和嚴重的財政危機,兩宋政府往往通過濫發紙幣來轉嫁危機,加上發行准備金嚴重不足,因而導致了兩宋紙幣的巨額發行和政府對通脹的束手無策,其結果當然是經濟的崩潰和人民生活的災難,也動搖了自身政治統治的基礎,加速了政權的覆滅。這告訴我們,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一定要按照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辦事,對於金融,必須科學管理,做好對其風險的評估與管控。

引自:汴梁晚報

⑤ 新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哪一集死的

1、新三國演義中,關羽死於七十二集,關羽麥城悲壯自刎 。

2、第72集梗概:樊城守軍無力抵擋,辛苦等待救援。曹操率大軍兵至,命徐晃率精兵進攻東寨。而呂蒙此時已經拿下了荊州,荊州城內,呂蒙拒絕見陸遜,急急忙忙命令一支精兵追殺關羽。

關羽大營中一片混亂,旗下的士兵兵敗如山倒,但奸詐的曹操命人對關羽只擊不殺,想要將禍水引向東吳,呂蒙率兵對關羽緊追不放,關羽無奈敗走麥城。

但是呂蒙殺敵心切,最終還是把關羽攔截下,關羽手下戰將奮力搏殺,悲壯地全部戰死。

關羽大義凜然,從容自刎,後呂蒙將其頭顱砍下,以告周瑜在天之靈。至此,關羽悲壯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5)新益州信託擴展閱讀:

敗走麥城

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准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游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羽為「壯繆侯」。[27]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

公元263年,龐德之子龐會,隨鍾會伐蜀,屠滅了關羽的家族。

⑥ 關羽死後,曹操是何反應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

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 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羽為「壯繆侯」。 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

(6)新益州信託擴展閱讀:

關羽死亡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

曹操派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於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准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曹操命人將情形告訴關羽。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在接近蜀境的麥城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

閱讀全文

與新益州信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