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了,還能買嗎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為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理財)業務。且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應當主要投資於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固收」類產品,也有股票權益類資產,這類產品也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識別。
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例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
目前「最靠譜」的理財產品可以關注「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⑵ 銀行理財產品停售了嗎
如是招行,可以購買的。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版動性等綜權合考慮,您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
如需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請到招行網點或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⑶ 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後還能買什麼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後還能買什麼理財產品?
一、券商收益憑證(保本、年化收益率3%+)
並不是完全沒有保本型的產品。
券商有一種產品叫「收益憑證」(OTC),可以提供3%左右的年化收益,用證券賬戶就可以買。
這是唯一一種受法律保護的保本保收益產品,原理就是OTC是券商的表內負債,是負法定責任的。換句話說,只要券商不破產,到期都能還本付息。
二、貨幣基金(低風險、年化收益率1.5%-2%)
除OTC之外的理財產品,都要進行凈值化管理,屬於權益類投資。
在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中,我們平常接觸最多的應該就是貨幣基金,這類普遍年化收益在1.5%到2%左右,申贖靈活。其次是債券基金,但因為今年債券市場走弱,最近也有很多債券爆雷了。
三、國債逆回購(低風險、年化收益率在3-4%左右)
國債逆回購是一種短期貸款,你把錢借給別人,獲得固定利息;而別人用國債作抵押,到期還本付息。逆回購的安全性超強,等同於國債。也是用證券賬戶就能買。
四、打新基金(中低風險,預計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
如果你嫌上面的幾種產品收益低,可以選擇基金。基金是肯定不保本的,如果選不好還會虧錢,如果對收益要求不高,可以考慮打新基金。
其實沒有專門一種基金,叫作打新基金。只是會有些基金參與打新,而且打新的增強效果還不錯,就被叫成打新基金。
打新股我們不陌生,但相比於個人,基金去打新股是有資金優勢的,更加穩准狠。
穩健的打新基金一般採用固收+的策略,也就是「股票底倉+債券+打新」的組合。80%的債券提供低波動的固定收益,20%的股票作為底倉獲得穩定的打新收益。
最後想說,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想要賺錢,只能通過辨險識財學習理財知識,了解不同產品的投資風險,以及學會配置分散風險。
⑷ 銀行還允許出售保本理財嗎
資管新規要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並明確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年底。從今回年5月1日起部答分中小銀行就已經提前停售保本型理財產品,同時加大力度推廣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產品。但是部分國有大行、城商行仍在發售保本型理財產品,為的是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所以,短期內封閉式預期類理財產品仍會繼續發售,但數量會逐步減少。
⑸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停售字樣,影響收益嗎
不影響收益的,停售說明理財產品發行的金額已經全部被購買完了。
⑹ 保本保息理財下架後買了的怎麼辦
下架了。,有可能是他這個理財的份額賣沒了你之前購買的是按照他之前約定的保本保息給你算的。就是說有的好的理財產品你需要去搶。你這搶到了也算賺到了。
⑺ 現在還有哪些保本理財產品嗎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保本理財已經卒於2018,所以有哪個機構敢承諾自己的理財產品內(當然不包容括存款)保本保收益的話,那這機構絕對有問題,現在只要是合規的平台都會在你購買產品之前,比如基金,會測試你的投資期望與風險隨能力,再根本最終的組合結果選擇相對適合你的產品或組合(三思投顧就是這么做的),但也不可能會承諾保本保收益,那些承諾保本保收益的,肯定是不合規的,這點要小心。
⑻ 銀行還允許出售保本理財嗎
資管新規要來打破理財源產品剛性兌付,並明確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年底。從今年5月1日起部分中小銀行就已經提前停售保本型理財產品,同時加大力度推廣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產品。但是部分國有大行、城商行仍在發售保本型理財產品,為的是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所以,短期內封閉式預期類理財產品仍會繼續發售,但數量會逐步減少。
⑼ 為什麼現在沒有保本型理財產品了呢
強監管下,銀行如何開展資管業務。《指導意見》也算是一個意見徵求稿,在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的同時,央行、銀監會也算是給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緩沖整改時間,以盡快達到與監管同步。同時央行和銀監會也是通過媒體宣傳,積極引導廣大投資人樹立風險意識,摒棄保本兜底思維理財,通過政策吹風,提前打好「預防針」,防患於未然。當然,在鞋子正式落地前,也許會有個別空檔期。偶爾可能會遇到保本型理財產品,但在產品說明的風險提示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風險等級:低」的提示,也就是說並非無風險,而是低風險。所以,投資者在認購銀行理財產品時,最好認真閱讀理財協議及產品說明書,結合自身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續關注【龍門山客棧】,每天分享精彩財經知識。喜歡我,請留下你的關注~評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