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明朝理財

明朝理財

發布時間:2021-02-08 14:24:08

❶ 明朝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為何夭折

看明朝的歷史你會發現,在明朝初期,民間社會受到朝廷很強的壓制,社會活力一般;但到了明朝中後期,卻有了發達的民間社會,活力巨大,尤其是在江南地區,不亞於大宋。

這前後的區別,和明朝所面臨的世界格局的變化,有著深刻關聯。今天咱們就來解釋下這個問題。

伊斯蘭世界白銀短缺與元朝的瓦解

世界格局的變化對明朝產生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以貨幣作為傳導機制。

說到這個話題,咱們還得再回頭看看元朝。

元朝重用來自西域、中亞地區的色目人來理財,這些人是古代和中世紀最重要的商人群體之一,他們太擅長做生意理財了。

這些色目人做生意天然是以整個歐亞大陸為思考單位的,所以元朝的理財高官也不是以大元帝國為單位,而是以橫跨歐亞大陸的整個大蒙古帝國為單位,來琢磨怎麼進行資源調配,怎麼促進商業流通。

中原的財富、草原的武力、穆斯林的商業能力,幾種要素都被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個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龐大秩序。

這個時候,伊斯蘭世界的白銀很短缺,白銀在中亞和西亞的購買力比中原地區高得多。於是,在大蒙古帝國通盤調配的邏輯下,中原的白銀就源源不斷流入到中亞和西亞地區。

歐亞大陸西部的經濟,因此在中世紀後期獲得了活力,但是中原地區就遇到麻煩了,貨幣嚴重短缺。

於是元朝又發行紙幣作為通貨,但是帝國政府根本就控制不住發行紙幣的數量,這就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中原的老百姓一看,你這紙幣這是什麼破玩意啊,根本不靠譜嘛,沒人願意接受紙幣,結果中原的貨幣就更加短缺。

貨幣短缺就會導致通貨緊縮,通貨緊縮的時候,東西變得越來越便宜。

不要以為這是好事,人們一旦遭遇通貨緊縮,就會不願意進行生產了。因為在生產的時候,預計這東西能賣一百塊錢,我就投入了八十塊錢,結果由於通貨緊縮,等生產完了,這東西已經跌價只能賣八十塊錢了,那我還生產幹嘛呢?

所以通貨緊縮會導致經濟蕭條。

大元帝國運氣也是糟糕得很,到了朝代後期,又趕上黃河決口,連年大水災,朝廷沒錢救災,只好發行更多的紙幣,這又進一步敗壞了紙幣的信用,經濟更加蕭條,形成了惡性循環,元朝的統治最終就瓦解了。

明朝應對白銀短缺的戶口制度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還是,嚴重的貨幣短缺。

這會導致經濟大蕭條,而明朝面臨的蕭條問題比元朝還要嚴重。這是為什麼呢?

在元朝的時候,貨幣雖然短缺,但是對產品的需求還在,因為它能夠以帝國為主導,推動中原與中亞和西亞的貿易過程。

如此遠距離的貿易,風險成本很高,不容易運轉起來,但是有了帝國政府在背後做推手,就能運轉起來,從而使得中原經濟獲得外部需求的拉動。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掉貨幣短缺的問題,經濟蕭條可以獲得緩解。

但是明朝一立國,就意味著與中亞和西亞的貿易中斷了。沒有了外部需求的拉動,貨幣又不足,內部經濟立刻會陷入困境,明朝就算想要讓市場經濟像大宋時期一樣運轉,也根本做不到。

因為市場經濟大發展的前提是足夠的貨幣,貨幣是交易的中介,沒有足夠多的中介,市場交易就沒法足夠大規模地發展起來。

於是,朱元璋立國後的一個特殊政策就起了作用。這個政策把老百姓給分成四種戶口,分別是軍戶、民戶、匠戶、灶戶。這四種戶口就是四種職業身份,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繼承,不得更改。

美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評論說,朱元璋這是用農村中最落後的部門為基礎,作為全國的標准,取消了商業經濟,以農民為主體把國家給統一起來。

但考慮到貨幣問題,我們能看到朱元璋這一政策的另一種效應。

他把人口按照職業進行劃分,又不許人們改換身份,這相當於事先規定了每種產品的供給和需求的比例關系;他還規定老百姓沒事不許外出亂走,去到離自己家幾十里以外的地方,就要申請。

這些政策加一塊,搞出的差不多是一種准計劃經濟的模式。

正是這種准計劃經濟,才能應對貨幣不足的困局,因為准計劃經濟本來對貨幣的需求量就很小嘛,以貨易貨就行了。

大明能在立國後不過十年的時間便恢復經濟,這種准計劃經濟的模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想想,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戰亂初定、百廢待興,是不是也是通過計劃經濟來恢復社會的?

明朝初期,如果指望像宋代那樣通過市場活動完成經濟恢復,反倒很可能會出大問題,因為沒有貨幣,市場經濟沒法展開。對應地,明朝初年這樣的一種經濟和社會控制形式,朝廷肯定會對民間社會形成很大的壓制,社會活力就不用太指望了。

但是,朱元璋的設計有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各種職業身份的比例關系,在他剛設計的時候也許還能有比較好的對應關系,可他沒法確保每一職業身份的人都是干一行愛一行,更沒法確保不同職業身份的人,繁衍的速度是完全一樣的。

時間稍長一點,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繁衍速度不一樣,四種戶口的比例關系就會出問題。再加上有不愛自己這一行的人,跑出去干別的了,而政府又沒法長時間盯著每個人,必須按照規定的職業來幹活,四種職業的比例關系就更有問題了。

這就使得明朝初年的准計劃經濟,在運轉了幾十年後,越來越維持不下去了。

到了這會兒,就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夠讓社會健康運轉了。

但是市場經濟需要有足夠的貨幣,明朝缺的就是貨幣,咋辦啊?

朝廷也動了些心思,像大元一樣開始嘗試發行紙幣,但大明也控制不住自己濫發紙幣的沖動,很快就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紙幣徹底沒人要,所以嘗試了若干年後,也只能放棄這個辦法了。

美日白銀與明朝的滅亡

最終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依賴於世界的變化。

在明朝統治到中間階段的時候,歐洲人開始了地理大發現。到嘉靖年間,西班牙人在其美洲殖民地,今天的玻利維亞一帶,發現了一個規模超級巨大的銀礦。比美洲銀礦的發現略早一點點,也是在嘉靖年間,日本也在其西南部發現了一個規模巨大的銀礦。

伴隨著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貿易的發展,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等成為銷往歐洲的頂級奢侈品;對日本方向,嘉靖朝仍然堅持著海禁政策,東南沿海倭寇肆虐,這些倭寇首先是武裝走私商人,到了嘉靖朝之後,放棄了海禁,倭寇就變成了合法商人,明朝的對外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

美洲和日本這兩大銀礦的白銀也就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大明的經濟一下子獲得了雙重的刺激。

一重刺激是,有了來自遠方的市場需求,這就能夠刺激本土經濟發展,就像當年大元帝國組織起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一樣;另一重刺激是,遠方的需求還帶來了大量的貴金屬貨幣,大明的市場經濟一下子就被刺激起來。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明朝後期,江南一帶的市場經濟極為繁榮,民間社會高度發達。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至此已經與全球歷史深刻地嵌合在一起了。於是,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和經濟波動,反過來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國運,大明的滅亡也與此有關。

明清之交的時候,正趕上進入一個小冰期,溫度驟然下降,導致游牧者南下。但大清在真正有機會入關之前,並沒想到自己能夠征服天下,因為大明還是太龐大了,關外的大清和它比起來非常之小。除非是大明自己遭遇到嚴重的內部問題,大清是不會有機會的。

而大明這會兒真就遇到內部問題了,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白銀供給出問題了。

1618年到1648年,歐洲發生了一場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戰爭,叫做「三十年戰爭」,戰爭的主角之一就是西班牙帝國。來自西班牙所屬美洲的白銀,這回都流到歐洲去做軍費了,流入中國的大量減少。

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明朝後期,日本結束了戰國時代,對銀礦也開始進行控制,日本方面流入大明的白銀也大幅減少。

這里可以插一句,萬曆年間,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軍費主要就是來自這個銀礦。

歐洲和日本方面的政治秩序變化,卻影響到了大明的貨幣供給,明朝末期又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經濟開始蕭條,財政也嚴重地吃緊。

要命的是,小冰期來了,北邊游牧者南下的壓力開始變大,大明帝國內部又是民變四起,張獻忠李自成啥的全出來了,朝廷不得不更多地征稅來應對這些問題。

更要命的是,白銀短缺了,銅錢的數量卻沒發生大的變化,這導致大明內部的銅錢相對於白銀發生貶值,因為銅錢的相對數量變多了;老百姓的日常經濟活動主要是用銅錢,朝廷從老百姓那征稅,卻是按白銀來核算和徵收,百姓必須把手裡的銅錢兌換成白銀交稅。

可是銅錢貶值了,這就意味著稅率變得更高。這玩意兒誰受得了啊,老百姓只好就投奔李自成去了,大明王朝的國運就加速度式地沖向了懸崖,最終亡於大清。

今天的核心內容就是,大明的國運變遷,和外部世界的秩序變遷之間,有著深刻的聯動關系。

到了這個時代,我們已經不能再以中國為單位來理解中國歷史的問題了,而是必須進入一種世界視野,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

再看看取代了大明的大清,雖然在入關之前,皇太極就已經在沈陽稱帝了,但他並不是說自己就能取代大明皇帝了,而是認為自己繼承的是大元皇帝的統緒。

入關之後,滿清認為自己同時繼承了大元和大明兩個統緒。這是怎麼回事呢?說來話長,這就是咱們下一次要說的主要內容,雪域高原如何改變了蒙古世界的歷史命運,藏傳佛教怎樣幫助大清入關。

讓我們一起,回望歷史、撩撥文化,傳承真正的中國魂。歡迎關注磊哥撩文化。

❷ 周忱是明代的理財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為後人稱頌。本文表現了

周忱是明代的理財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為後人稱頌。本文表現了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細密的優秀品質。

❸ 古代為朝廷理財的人怎麼稱呼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此職可追溯至漢朝,時有置尚書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財帛委輸,即國家財政工作。曹魏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費統籌。經隋朝稍加改變稱民部尚書,至唐朝遂改稱戶部尚書,至後代仍為常職。戶部尚書主要掌管國家經濟,包括戶口、稅收、統籌國家經費等等。

❹ 沒有股票基金期貨,古人是咋理財的呢

古人的理財就是多掙少花、靠攢致富、靠資本流動來實現增值和放錢收利息等等理財方法。

一、多掙少花、靠攢致富

說到這個不僅現代人犯難,古代人也經常為打理財富而煞費腦筋。中國古代以傳統的自然經濟為主,就是人們增加財富的手段其實很單一,種地、打糧、攢起來……如此周而復始。就是靠攢存。

總結一下,理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所以學會理財就是長存之計,也是生存之道,更是通往財富大門的必經之路。

❺ 中國歷史上的理財高手有哪些人

理家財好的是那些有名的大財主商人,理國財好的是名相,但有兩個人最有代表性:唐朝的楊炎和明朝的張居正。前者創兩稅法,後者是一條鞭法,都是封建時代的重要稅收法律。

❻ 沈萬三作為明朝首富,一代傳奇人物,皇帝都嫉妒他的財富,最後結局如何呢

沈萬三作為明朝首富,一代傳奇人物,皇帝都嫉妒他的財富,最後結局是客死他鄉。

年朱元璋攻蘇州城。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達八月之久,是因為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蘇州富民之首的沈萬三,當然出力非凡了。城破之後,朱元璋對蘇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

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勢的嚴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馬屁以求得太平。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後來索性想趁熱打鐵,請求出資犒賞三軍,這一下拍到皇帝馬腳上。

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軍,亂民也,宜誅之。」好得馬皇後還算清醒,覺得有點過分,勸道:「不祥之民,天將滅之。陛下何誅焉!」沈萬三才保住小命,發配雲南,最後客死他鄉。這是洪武六年的事。



(6)明朝理財擴展閱讀:

沈萬三(有說生於128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卒於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 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今蘇州市崑山周庄東垞)。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他依周庄,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通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庄「以村落而辟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

至今,蘇南、浙北、皖南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萬三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許多故事和傳說。

❼ 唐朝兩銳法和明朝一條鞭法體現出改革者的理財思想是

唐朝兩稅法和明朝一條鞭法體現出改革者的理財思想是 依產納稅
楊炎兩稅法回是唐德宗答時代宰相楊炎所創之稅法。由徵收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徵收金錢為主,一年兩次征稅,是為兩稅法。因為武周末年均田制頹萎,唐初的租庸調法早已不適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
"一條鞭法"是明代嘉靖時期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由張居正於萬曆九年(1581年)推廣到全國。"一條鞭法"的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實行這種辦法,使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解除勞役負擔,有田的農民能夠用較多的時間耕種土地,對於發展農業生產起了一定作用。同時,把徭役改為徵收銀兩,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比較容易離開土地,這就給城市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來源。沒有土地的工商業者可以不納丁銀,這對工商業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此法雖有良好初衷,卻最終殘民害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一條鞭法之目的有三:一簡化稅制,二增加收入,三方便徵收稅款。

❽ 明朝呂昶是怎麼死的

自己意見得不到重用,鬱郁而終當朱元璋決意廢了中書省,舍棄宰相制,文武百官內莫不依從,不敢有容半句意見,唯有呂昶冒死進奏,孤意要將奏摺呈上御覽,懇請皇帝務必思考再三,最後朱元璋親自執弓,拔箭射傷呂昶,警告他,更是警惕所有大臣。

(8)明朝理財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朱元璋佔領金陵,原本大元的主戰派宰相脫脫帖木兒的南方戰略要地失守,於是元朝改變方針,派脫脫帖木兒招撫朱元璋,劉伯溫舉薦了呂昶。呂昶到金陵後,朱元璋愛其才,就把呂昶留在身邊「養著「。開國後,呂昶為大明理財,還真把大明打理得井井有條。

只是後來,朱元璋猜忌重臣,呂險被謀害,因掌握了左丞楊憲的罪證,反遭楊憲栽贓陷害,快70的老人被發放戍守邊關玉鋒台。途中險些被楊憲同黨所殺,幸好明太祖聰慧精明,料到楊憲的詭計,救回呂昶。

❾ 如何評價明朝永樂年間的財政

說起通過「靖難之役」篡逆而起的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除了「篡逆」的行為後世頗多指摘,登基之後倒行逆施,大肆屠殺建文舊臣的行為招致抨擊外,歷學家對其在位22年的評價還是挺高的。明朝永樂年間的國家財政年收入約三千萬兩白銀!靖難之後,中原糜爛。但是朱棣登基後,營建北京城,北征蒙古,南征交趾,疏通新開運河,鄭和下西洋,還要修大典。上面每一件事都是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卻少有人稱永樂朝橫征暴斂,百姓民不聊生。說到這不得比提一個人被海內外諸多明史學家贊為「永樂盛世大賬房」的名臣--夏元吉。這全因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這個集列朝所有「鴻業」於一身的時代,列列偉績,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字--錢。陞官為左侍郎數月後,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夏元吉?到了他任上的第一個重要差事:赴江南治水。彼時江南,是大明朝物產最為豐富之地,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可自洪武三十一年以來,連年暴雨成災,導致糧食減產,國家賦稅大損,朱棣頗為重視此事,早在入主南京初期,就先後派遣工部侍郎吳中,兵部侍郎方賓於建文四年八月,十二月兩次下江南治理。可這兩位跟從朱棣北來的「老班底」不通南方水情,以至徒耗民力,勞而無功。因而夏元吉此行,朱棣甚為重視,行前專門派督御史俞士吉送水利書籍給夏元吉,兩個月後,又派戶部右侍郎李文郁前往協助。夏元吉到後,先反復考察水情,然後力排眾議,更改傳統治?方法,提議從吳淞河至太湖之間開鑿運河,並在沿途設置水閘,控制流量,以求「澇則分洪,旱則灌溉」之效。此舉動用民工10萬人,夏元吉以身作則,布衣麻服吃住在工地,親自督工,旁人勸他注意休息,他卻答道:民工都在辛苦,我怎能獨享安逸。眾人聞之感動,工程大進,次年,他又督造了連通白秋河至太湖的工程,將江南兩大河流貫通起來,至永樂二年九月全線竣工,從此「蘇淞農田大利」。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採用相同的治水方法,要等到200年後的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時。其江南治水功績,連朱棣的第一謀士姚廣孝也為此稱贊夏元吉道:古之遺愛也。 初建奇功的夏元吉自此得到朱棣榮寵,歸南京後愈加器重,不久後升為戶部尚書,正式擔當「大賬房」。他藉此勸諫朱棣廢除「文字獄」,並為朱元璋時代因文招禍的文人們「平反昭雪」。一番開導,終令朱棣下達了「大明朝不因文殺人」的訓誡,一批之前蒙冤幾十年的文人,諸多被封殺的詩文著作,從此重見天日,明朝文化繁榮,百家爭鳴,更從此開始。 夏元吉在永樂時代的最重要作用,是和永樂時代一系列「大功業」緊密相連的:造寶船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南征安南動兵30萬,5次北征蒙古,平均每次動兵50萬,經濟花費都是天文數字,對比前朝後世,號稱「豐庶」的隋朝煬帝時代,後人贊為「富宋」的北宋徽宗時代,累積「十大武功」的清乾隆時代,上述的「大動作」僅進行了一兩樣,便招致國庫空虛,苛捐雜稅叢生,百姓負擔激增,以至變亂四起。但永樂?代,雖說難免勞苦百姓,卻終能將這些「大動作」一一完成,個中的奧妙,正在於夏元吉的「理財之能」。清朝歷史學家趙翼曾贊嘆說:歷朝論理財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將之與西漢經濟學家桑弘羊相比,評價可謂甚高。 夏元吉之所以能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在於他高人一等的經濟眼光。朱棣的歷次「大動作」中,不斷有人提議用增加賦稅的辦法解決籌款問題,每次夏元吉都堅決反對,他的訣竅,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 這些方法中,「裁冗食」最難辦,其內容涉及到「機構精簡」,減少皇室開支用度,甚至限制朱棣本人花費等問題。夏元吉知難而上,永樂四年,借籌措下西洋經費為由,請旨裁減中央到地方閑散衙門200個,分流近千人。朱棣每年給諸皇子的賞賜,也經其諫勸,每年儉省近三分之一。朝廷禁軍,經其核算淘汰大量老弱殘兵,建成兵少戰力精的「三大營」,這件件事情都是「得罪人」的,曾有人向其賄賂以圖「方便」,夏元吉將眾人的賄賂之物盡數掛在家中屋檐下,以表清廉之意。接著流言四起,不斷有人在朱棣面前進讒言,好在朱棣對其信任有加,多次告誡群臣:「構陷夏元吉者,處重罪。」 其他幾條政策同時施行,「平賦役」,增加對富戶階層的稅收,減免貧民階層稅收,並允許鄉民出錢代勞役。「清倉場」,即清理各地倉庫,嚴查貪污,每遇貪墨要案,他親自核算,屢屢揭穿貪官伎倆。「廣屯種」,招募內地無地鄉民去邊塞耕種落戶。這不是朱元璋時代的「強制遷移」,而是國家出台「優惠」政策,用免稅和經濟補助吸引農民前去落戶,結果九邊各地22年來「戶口增倍」,最早從內地「闖關東」的人,也恰出現在這一時期。而各個政策里,最關鍵也最難辦的是兩樣--「嚴鹽法」「錢鈔之禁」。 「嚴鹽法」,是對洪武朝時楊思義倡導的「開中法」的再調整。「開中法」自洪武年間實施以來,對鞏固國防,加強邊地防務起了重要作用,但到永樂時期卻情形大變。自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起,朱棣開始主動出擊,先後5次大規模對蒙古用兵,雖捷報頻傳,但每次出師都在30萬人以上,加上「下西洋」「開運河」「通西域」等大動作同時進行,財用自然捉襟見肘,無奈之下的夏元吉「跳躍性思維」,變「開中法」為「嚴鹽法」,即由每年商人向九邊輸?換取鹽引,變為商人僅向北征蒙古的「出發地」集中輸送糧食換鹽引,這小小的調整,雖減少了九邊其他邊鎮的收入,卻保證國家可以短時間集中大量錢糧,打好北征之戰。後來遷都北京時,他故伎重演,解決了大明遷都的經濟難題,雖說是「權宜之計」,可畢竟解決了問題。「錢鈔之禁」是朱元璋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洪武時代,朱元璋發行紙幣,即「洪武寶鈔」,但當時明朝發行紙幣並無「准備金」,導致紙幣貶值,物價飛漲。到永樂時期,雖出台禁令,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老百姓依然對寶鈔採取抵制態度,具體方法是,每到用寶鈔交易時,就故意哄抬?價,每到用銅錢交易時,便恢復常價,雖時常重懲,卻屢禁不止,以至一度「紙不如銅」。夏元吉反對用強,對症下葯,一方面緊縮銀根,保障寶鈔信譽,另一面讓寶鈔價格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鹽掛鉤,以維持寶鈔經濟價值。「經濟手段」確實管用,不久後物價漸趨穩定,國家財政日益平穩。 身為「大賬房」,又面臨國家每年「花費如流水」的情景,自然養成了夏元吉「用度謹慎」的特點。每年他「諫阻奢靡事百件」,甚至包括宮廷開支和藩王用度等行為。永樂時代的各式「大活動」,如接待外國使節,修築河道,乃至練兵設防?樣樣用款,但凡是由他負責,皆小心百倍,認真核算,能省則省,為此也時常與兵部、戶部等部門的官員發生爭執,由此得了一個綽號:夏刺頭。所謂「刺頭」,在當時民間方言里,是「小氣鬼」的意思。 這「刺頭」也終於刺得朱棣龍顏大怒。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欲發動第三次北征,一舉平滅韃靼太師阿魯台。深感國家財政日益吃緊的夏元吉竭力阻止,觸怒了朱棣,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國公張輔以及漢王朱高煦的爭相挑撥,夏元吉被解除職務,送「內宮監」長期關押。幸好深知其才的太子朱高熾從中調解,方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在抄其家的時候家中僅布衣和瓦器,朱棣聞之感嘆:「果然刺頭也。」而北征的結果也不幸被夏元吉所言中:朱棣連續發動遠征,「嚴鹽法」漸被濫用破壞,國家財稅捉襟見肘,國庫空虛,從夏元吉下獄的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至朱棣病逝於第五次北征歸途的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僅大米的價格,就從1石1貫寶鈔,上升到50貫寶鈔。朱棣病逝後仁宗朱高熾登基,赦夏元吉出獄官復原職,首任要務還是解決這「通貨膨脹」問題。夏元吉殫精竭慮,再改「嚴鹽法」,允許商人用寶鈔直接換鹽引,規定以300貫換1引,另外繼續對皇帝「刺頭」,禁絕宮廷奢靡消費。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夏元吉主持改革商稅,減少國內關卡,鼓勵商品流通,削減收稅比例,做到「稅少而財增」,經永樂時代日益空隙的國庫,終於重新充裕起來。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夏元吉退休,數月後病逝於家,贈太師。這位歷事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四朝的「大賬房」,堪稱「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兩大黃金時代的關鍵人物。 補充一點,素來被認為「刺頭」的夏元吉,也有大方的時候,比如每年劃撥給各地收養孤寡老人的養濟院的經費,從來都是逐年增加。但凡有各地鬧災,劃撥救濟糧米均大大超過預算。私生活方面,其親弟弟從老家來看他,他僅贈米兩石,但對京城周邊乃至老家的孤苦學子,卻時常得其無私資助。在這位「大賬房」眼裡,錢用在老百姓身上,也就用在了「刀刃」上。

❿ 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出自哪裡

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一部民間諺語集《牡丹亭》,屬於兒童啟蒙書目,後來改成了《增回廣賢文》。

意思答: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



(10)明朝理財擴展閱讀:

作品介紹: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增廣賢文》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閱讀全文

與明朝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
3000阿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7
崑山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938
股票里GDX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美國期貨每日交易時間表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