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是什麼意思
主動型資來產負債管理模式自的定義:(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簡稱ALM)是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中常用的一個概念。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來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標組合。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中,通過策略性改變利率敏感資金的配置狀況,來實現金融機構的目標,或者通過調整總體資產和負債的持續期,來維持金融機構正的凈值。
強化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的原因: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是保障客戶資產長期安全及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機制是壽險公司能穿越經濟周期的必要保證。
保險新政推動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成為壽險公司最重要的價值管理工具。
強化主動型資產負債管理的措施:
完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框架和體系,建立主動、動態匹配機制。
不斷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開展流動性管理和動態財務分析。
實施更加多元和分散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② 銀行主動負債是指些什麼
主動負債:發行債券,主要指國債等
對央行的負債,主要指再貸款,再貼現等。
對同業的負債,主要是說銀行之間的借
協議存款,比如銀行與單位之間簽訂的交社保的協議,
被動負債:一般就是指在銀行儲蓄存款
③ 主動型負債的主動負債意義
被動負債也就是傳統的存款,是銀行規定利率,存款人自行決定存放期限和金額,實行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政策。主動負債與被動負債主要區別在於其利率、期限、金額的自定性和營銷的直接性。因此發展主動負債業務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和金融市場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一)主動負債有助於保證商業銀行流動性
主動負債是西方商業銀行在貸款需求增加超過存款資金供給的情況下產生的,其初始目的是為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從我國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的形式中可以看出,初期的央行再貼現、再貸款資金支持,後期的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從同業拆借、債券回購和票據轉貼現市場融資,都主要基於流動性安排需要,也確實為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商業銀行資金供求局面有明顯差異,適時通過主動負債方式融入資金可有效保證銀行的流動性。
(二)主動負債有助於實現商業銀行現代資產負債管理需要
現代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要求做到資產和負債的期限匹配,從而控制利率風險。實現期限匹配的手段就在於有管理的資產、有管理的負債(主動負債)和表外金融衍生產品如利率期權、期貨和利率互換等。商業銀行通過主動負債管理可直接控制負債規模、期限結構和利率定價方式,提高資產負債的匹配程度,鎖定資金業務凈利差,防範利率波動風險和提前償還風險。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存貸款利差的逐步縮小,過去對存款實行的粗放的數量管理顯然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負債結構調整和精細化管理將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唯一選擇。在金融脫媒的大趨勢下,開展主動負債業務也是構建市場化債務融資機制和渠道的需要。
(三)主動負債有助於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繁榮發展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同質性相當突出,表現在資金來源和運用結構、收入和支出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在被動負債作為資金來源絕對主力的時代,商業銀行難以有效控制資金來源,因此自主控制業務結構難度也較大。在主動負債地位提高以後,商業銀行可根據自身相對優勢,在市場中選擇相對有利的主動負債形式,並以此為資金基礎發展對應資產業務。所以主動負債的發展可拓寬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的空間。商業銀行經營差異化加大以後,各商業銀行基於優勢定位,實現競爭和互補的良好互動關系,提高各自管理效率和收益水平,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④ 商業銀行的主動負債有哪些
1、發行債券。指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從貨幣或資本市場融入資金。以前我國只有三家政版策性銀行發行過金融權債。
2、對央行負債。指商業銀行從央行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目前主要形式為再貸款、再貼現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
3、對同業負債。指商業銀行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
4、協議存款。指商業銀行按政策規定從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郵政儲蓄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單位引進大額存放資金,並約定期限和利率。
(4)主動型負債理財擴展閱讀
發展狀況和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被動負債的佔了絕大多數(90%以上),主動負債在資金來源中佔比仍過低。而美國商業銀行被動負債比重已經從1975年的89%下降至2005年的71.7%,並且美國大銀行主動負債比例遠高於小銀行。
因為大銀行日漸把主動負債作為滿足貸款需求和應急安排的重要短期資金來源,而小銀行受規模和信用等級限制只能依賴於一般存款。但我國卻正好相反,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規模大,發展主動負債動力小,中小商業銀行因為網點少、規模小、資金緊張,近年來主動負債發展迅速。
⑤ 主動性負債與被動性負債區別是什麼
主動性負債與被動性負債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銀行的自主權,即主動負債銀行可以自主決定是否負債,負債水平和債務償還事項,自主選擇債權人,以達到改善銀行財務杠桿的目標.而被動則銀行只有規定利率的許可權,沒有其他許可權.
⑥ 怎麼理解主動負債帶來收益
由於企業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版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權益資本利潤率上升。
記得炎黃財經中說過:而若是企業投資利潤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息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負效應帶來的損失。
簡言之,如果借錢成本低於借款所創新的收益就是財務杠桿正效應;反之則為負效應。
⑦ 銀行主動型負債和被動型負債的具體內容
主動型負債大致包括:發行金融債券、票據、發行理財產品等等,被動型負債指居民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存款。
⑧ 主動性負債與被動性負債區別
主動性負債與被動性負債區別
1、「主動型負債」指的是商業銀行的非存款業務,主要包括:同業拆借、向中央銀行或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等。因為這些資金來源最終取決於商業銀行本身的決定,所以稱為「主動型負債」。
2、「被動型負債」指的是銀行的存款。由於銀行可吸收存款數額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等最終取決於存款客戶的決定,所以與其他借入資金相對應的是,存款被稱為銀行的「被動型負債」。
3、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銀行的自主權,即主動負債銀行可以自主決定是否負債,負債水平和債務償還事項,自主選擇債權人,以達到改善銀行財務杠桿的目標。而被動則銀行只有規定利率的許可權,沒有其他許可權。
4、西方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經歷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資產負債聯合管理三個階段。無論是負債管理階段還是資產負債聯合管理階段,都要求運用有管理的負債。這些有管理的負債又被稱為主動負債,因為它與傳統負債形式——存款有截然的區別。傳統的存款是銀行規定利率,存款人自行決定存放期限和金額,所以存款又稱為被動負債。而主動負債具有三個截然不同的特徵:一是銀行可自主協定負債的金額、期限和利率水平,二是銀行可自主決定負債的引進與否,三是銀行需直接並且基本是逐筆進行營銷。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主動負債已經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資金來源,成為當前商業銀行有效進行財務管理的關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