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滴滴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獨立公司,是為獲得更大的效益嗎
昨天(2019年8月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 專注於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獨立出來的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將繼承並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資源和原有技術,進一步拓展與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盡快實現滴滴自動駕駛的落地。很明顯,滴滴自動駕駛部門獨立成為公司,目的是盡快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
然而,截至目前,別說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較晚的滴滴出行,就連很早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研究的Waymo,也沒公開商業盈利的消息。Waymo起初是谷歌2009年開啟的一項自動駕駛汽車計劃,在2016年也獨立成為公司。特斯拉在給客戶提供自動駕駛軟體安裝包時,收取數萬美元的費用,是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生收益的鮮有例子。未來,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能夠擺脫束縛,更加靈活,更快地推進自動駕駛落地,以期盡快完成商業變現。
在成立獨立公司的官方聲明中,張博說:「新公司希望進一步開放與汽車主機廠和產業夥伴的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真正落地成為產品服務進入每個人的生活。」這也就是說,滴滴自動駕駛獨立公司的技術是開放的,不僅僅服務於滴滴出行。達到商業化的成熟程度後,將給行業內的意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這與蔚來開放充電服務類似,也符合獨立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利益。
❷ 估值20億美金傳滴滴自動駕駛拆分後首獲軟銀投資
軟銀要投資滴滴的自動駕駛公司,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去年7月,美國科技媒體TheInformation就已經提前劇透:滴滴正與其最大股東軟銀以及其它潛在投資者就自動駕駛業務融資進行談判。
而這一次(3月24日),Theinformation又爆料:「軟銀即將敲定對滴滴自動駕駛公司投資3億美元的交易。」
如果這筆投資敲定,這意味著軟銀將通過注資滴滴來完成在中國的自動駕駛布局。
1、滴滴於軟銀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嗎?
滴滴和軟銀的關系,要追溯到2015年。
2015年1月,軟銀曾投資了當時的快的打車6億美金,一個月後,滴滴和快的合並。2017年,滴滴曾分兩次陸續獲得軟銀共80億美元的投資。
3億美金這筆投資如果敲定,那就是軟銀第四次投資滴滴。
在自動駕駛領域,軟銀和豐田這對「老搭檔」綁定得非常緊密。
一個例子是,豐田和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都是Uber、Uber自動駕駛部門ATG、以及中國打車巨頭滴滴的共同投資方。
在2018年10月,豐田和軟銀成立合資公司Monet。其中軟銀占股51%,豐田占股49%。在這個合資公司里,Uber、滴滴都是其合作夥伴。
但這一次,為什麼軟銀沒有拉上豐田?
新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的CEO由滴滴CTO張博兼任,原順為基金執行董事孟醒出任COO。
隨後,原安波福副總裁韋峻青出任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TO,向張博匯報。自動駕駛美國團隊負責人賈兆寅和中國團隊負責人鄭建強則向韋峻青匯報。
至此,滴滴自動駕駛的核心管理團隊基本成型。如今,滴滴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在300-400人之間,並在中美兩地有4個辦事處。
3、滴滴自動駕駛估值幾何?
對於滴滴獨立自動駕駛公司,此前外界普遍有兩種猜測:
與Uber一樣,要在IPO前將燒錢部門獨立;滴滴需要通過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融資,來彌補研發資金缺口。
去年8月,張博給了一個「另類」解釋:「成立獨立公司,是希望與汽車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以此吸引更多資源一起來推進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
在他看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形成產業聯盟,其中有四個關鍵資源:
滴滴共享出行服務;自動駕駛技術;汽車廠商;足夠的資本支持。
其中,「足夠的資本支持」也體現了融資對於自動駕駛研發的意義。以獨立公司的名義進行融資,滴滴自動駕駛也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有價值的盟友。
當然,隨著新資金的進入,這些公司的估值也水漲船高:
Waymo在獲得22.5億美金投資後,《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Waymo估值達到300億美金。
通用自動駕駛部門Cruise在接受軟銀、本田的投資後,估值達190億美元。
Uber分拆出來的自動駕駛公司UberATG在獲得豐田、軟銀和電裝10億美元融資後,估值已經達到72.5億美元。
福特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AI在接受大眾汽車投資後,估值約為70億美元。
今年4月,來自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Pony獲得豐田4億美金投資,投後估值30億美金。
這輪融資後,滴滴自動駕駛公司估值多少?
汽車之心聽到一種說法:20億美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滴滴證券融資100億背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近日,滴滴出行對上海證券交易所提出的100億新型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ABS)獲得無異議批准,首期計劃發行資金規模達到3億元。為何在滴滴外賣上線前這個敏感時期選擇融資?融資是為了滴滴外賣的上線而籌備嗎?為什麼選擇證券融資而不是股權融資?小編整合多方面資料,得到如下分析:
證券融資不稀釋股權,有利於接下來的多元化戰略布局
相對於股權融資,證券融資擁有資金到位快、融資效率高、不涉及管理許可權等優點。證券融資一般在得到相關部門許可後一般在很短時間內就能資金到賬,而股權融資時間成本太高,受管理許可權因素的影響,甚至有可能融資時間達到數年。另外股權融資會稀釋權益人的股權,在滴滴創始人兼CEO「穩中求進」的全球戰略下,股權融資是一個不太明智的選擇,此次證券融資的性質比較特殊——新經濟企業新型供應鏈金融支持證券,是由滴滴生態圈中的附屬公司原始權益人發起,滴滴作為代理原始權益人,不受到資產和資產權益的影響。
最後,就如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所說的,滴滴未來的發展趨向於多元化,從多個維度共同發展,實現其「出行夢」。
❹ 滴滴自動駕駛獨立後迎首輪融資!3億美元,軟銀領投
▲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張博
在去年8月,車東西曾向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詢問其自動駕駛業務的具體進展,據了解,滴滴目前已經擁有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此前,其CTO張博在接受車東西采訪時也透露,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由其親自帶隊,已經在中國與美國的四座城市開展了自動駕駛的路測,並已拿到了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在自動駕駛業務團隊方面,滴滴已全面構建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模擬、數據標注、問題診斷、車輛改裝、雲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專業團隊。目前團隊在中美多地開展研發、測試,規模超200人。
而在產業方面,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已經與北汽新能源、國能汽車、車和家等20餘家整車廠以及相關的上下游公司逐步深化合作關系。
據張博此前透露,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開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後將車輛一鍵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單訂單中讓車廠分成。在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的未來業務模式中,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可能得到落實。
如此來看,滴滴在自動駕駛業務上的技術思路與商業化思路都已十分完善,也難怪軟銀會將滴滴選作自身自動駕駛布局的關鍵一環,選擇在此時向滴滴自動駕駛投入億美元級別的資金。
從大的產業層面來看,這也是自動駕駛領域資本逐漸朝頭部玩家集中,加速技術量產落地的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剝離自動駕駛業務會對滴滴的上市起到多大推動作用
近年來,滴滴一直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研究。2018年,滴滴針對自動駕駛業務進行了廣泛布局,先後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北京自動駕駛技術路測牌照。2018年11月,滴滴在加拿大多倫多正式成立滴滴實驗室,研究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領域。2019年初,滴滴以自動駕駛業務為主體的全資子公司滴滴沃芽成立。
滴滴的此番動作一直被外界看來是在為上市做准備,這也表明作為一家網約車平台,滴滴對自動駕駛業務的重視。
如今,通過剝離自身自動駕駛業務上市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再以滴滴老競爭對手Uber為例,自2015年布局自動駕駛領域起,業內人士估算,Uber或已在自動駕駛業務上花費逾9億美元。基於此,Uber上市前剝離其自動駕駛業務,並獲得軟銀、豐田等公司的10億美元投資,新公司投後估值為72.5億美元。2019年5月,Uber正式上市,截至當天收盤,市值為697.11億美元,目前Uber市值達到754.86億美元。
Uber 2019年4月公布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其股東滴滴估值為516億美元。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4月,軟銀領投滴滴55億美元,滴滴當時估值超過500億美元。當年年底,滴滴再融資40億美元,估值達到560億美元,估值不升反降。
即使滴滴想要剝離自動駕駛業務,也並不意外。通過分拆自動駕駛業務,降低虧損獲得融資支持業務獨立發展,可以抬高公司整體估值。畢竟遠在美國的Uber、Lyft早已捷足先登,滴滴不能再「袖手旁觀」。
如果滴滴真的有意為上市做准備,也似乎擺脫不了目前困境。對內,在近日上海交管局的抽查中,滴滴平台車輛和司機不合規率超過70%,需要大規模整改;同時,滴滴順風車業務一直未能上線,安全問題始終牽絆著滴滴。從其目前經營狀況來看,其在2018年虧損達甚至達到109億元,盈利遙遙無期。
此外,雖說滴滴仍然占據著行業龍頭位置,但外部威脅不斷。長安汽車、東風集團和一汽集團聯合騰訊、阿里、蘇寧等巨頭成立了「T3出行」,上汽的享道出行,長城的歐拉出行,吉利汽車支持下的曹操專車,小鵬汽車旗下 「有鵬出行」,高德、美團、攜程也相繼進入網約車領域。網約車競爭格局明顯。
❻ 滴滴自動駕駛或將明年開始投放,滴滴自動駕駛值得相信嗎
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 專注於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獨立出來的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將繼承並整合滴滴出行平台資源和原有技術,進一步拓展與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盡快實現滴滴自動駕駛的落地。很明顯,滴滴自動駕駛部門獨立成為公司,目的是盡快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
然而,截至目前,別說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較晚的滴滴出行,就連很早就開始了自動駕駛研究的Waymo,也沒公開商業盈利的消息。Waymo起初是谷歌2009年開啟的一項自動駕駛汽車計劃,在2016年也獨立成為公司。特斯拉在給客戶提供自動駕駛軟體安裝包時,收取數萬美元的費用,是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生收益的鮮有例子。未來,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能夠擺脫束縛,更加靈活,更快地推進自動駕駛落地,以期盡快完成商業變現。
在成立獨立公司的官方聲明中,張博說:「新公司希望進一步開放與汽車主機廠和產業夥伴的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真正落地成為產品服務進入每個人的生活。」這也就是說,滴滴自動駕駛獨立公司的技術是開放的,不僅僅服務於滴滴出行。達到商業化的成熟程度後,將給行業內的意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這與蔚來開放充電服務類似,也符合獨立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利益。
❼ 滴滴為什麼會宣布將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
從滴滴公司自身來說,此舉有利於其優勢的充分發揮,從而對企業的發展更為有利(亦可能與前期滴滴的融資內容關聯甚大);從宏觀上來看,我國5G落地的輪動效應正在顯著加強。
從滴滴公司自身來看,分拆運作對企業發展甚為有利
看,對於經歷了6年,走到了F輪,依舊虧損嚴重的高科技企業,無疑是有極大問題的,且滴滴公司目前的資本構成,也較為復雜,約涉及30餘個投資機構和個人,而這無疑會給公司的相關決策與後續融資,帶來較大的困擾。
然從無人駕駛的市場上來看,未來無疑是價值重大的,但投入同樣也相當不菲:
據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規模約達40億美元,市場發展空間還很大。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
國內無人駕駛汽車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在構建的未來藍圖中已布局到多個適用領域,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且從相關公開信息來看,為數眾多的大型公司均在近年對此領域有所涉及,而對於滴滴來說,因為有著專業地圖,多年的實操經驗與宏大的駕車相關大數據等,無疑是有著其獨特優勢的,故此能否將此優勢進一步的延伸到無人駕駛技術中,將會顯得尤為重要:
滴滴從2016年組建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團隊,已全面構建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模擬、數據標注、問題診斷、車輛改裝、雲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專業團隊。目前團隊在中美多地開展研發、測試,規模超200人。
而我們知道,研究無人駕駛,是需要極大投入的,當然在滴滴前期的實際虧損中,不可避免的已經包含了無人駕駛的開發費用,故此在無人駕駛趨向於現實時,如何能有效避免此成果的夭折,則必然會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原因(關於技術成果趨向於落地的原因,本回答將在後期詳述)。
同時,滴滴公司的無人駕駛研發幾乎與谷歌,facebook,蘋果,uber,網路等這些大企業同步展開,加之其有著專業地圖,多年的實操經驗與宏大的駕車相關大數據支撐等優勢,故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滴滴明顯是有其亮點的:
滴滴出行在(2017年)12月21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的時候,就曾表示這筆融資將會用到人工智慧領域,發力AI交通技術。獲40億美元融資後一個多月,神秘的滴滴無人駕駛測試車首次曝光。
此前據悉,在滴滴出行2018年會上,內部公布了一段智能駕駛技術視頻。視頻中,副駕駛座上滴滴CTO張博與駕駛員座上的工作人員一起乘坐智能駕駛車輛,駕駛過程中,該智能駕駛車輛成功完成車輛轉彎、避開障礙物、會車等項目。
而此前(2017年12月21日前)《財經》雜志今日早間報道稱,滴滴再或4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SoftBank)。
因此,本次滴滴分拆自動駕駛業務獨立運作的行為,是否和這次融資(的前提條件)有著直接聯系,是非常值得我們加以重點注意的。
❽ 滴滴自動駕駛,再獲3億美元融資,自動駕駛的前景真的有那麼好嗎
如今社會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各種新的科技接連而出,已經讓我們的眼睛目不暇接。各種顛覆我們常識的科技,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現在又有許多關於汽車駕駛方面的高科技,正在進行研究和推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應該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科技讓我們的世界觀變得更加龐大。
一、什麼是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只有我們上車後設定一個自己要去的目標的汽車,就可以自己行使,將我們帶到要去的地方是非常高的科技,並且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如果可以實現的話,我們都就不用去考駕證,都可以開車上路。還是非常有利於我們的生活。
對於新的科技新的事物,我認為應該採取包容的態度,因為如果真的研製出來,很有可能導致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讓我們擁有更安全的出行體驗,並且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所以說我是非常支持自動駕駛,並且認為自動駕駛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最後我真心的祝願大家以後都可以開上自動駕駛的汽車,可以有著非常好的體驗,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❾ 滴滴子公司超5億美元融資 屬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單筆融資最高金額
(文/張鈺翊)近日,滴滴出行「轉行」發展旅遊和貨運新業務的消息傳遍全網,現在的滴滴已經不滿足於基礎的出行業務,而是基於出行業務不斷拓展邊界。不過,近日最重磅的消息還是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獲得軟銀願景基金二期領投的超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融資。
這是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獨立拆分後的首輪融資,也是國內自動駕駛公司獲得的單筆最大融資。此輪融資過後,意味著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對此滴滴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進一步投資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測試,並加快自動駕駛業務的部署。
拿到國內單筆最高融資,滴滴自動駕駛靠得是什麼?事實上,滴滴作為我國移動出行的龍頭,早在2016年就開始投入自動駕駛研發測試。2019年8月,滴滴出行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
與網路、四維圖新、小馬智行等國內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公司一樣,除自己擁有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外,滴滴的自動駕駛公司還發揮了自己的獨家優勢,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將從滴滴平台獲得的數據用於模擬測試。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出滴滴出行對旗下自動駕駛業務的重視與前景看好。
不止滴滴出行,眾多的汽車廠商也看好國內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近來,僅在國內自動駕駛公司中,就有豐田投資小馬智行,博世加持馭勢科技,而從此次軟銀投資滴滴自動駕駛來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