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經常聽到的影子銀行是指什麼它有什麼危害
沒有明確的定義,簡要來說就是以下幾種
民間借貸、信託機構等等等等
它們內可以向投容資人吸收資金,再向貸款人發放資金
而這恰恰是銀行的主要業務
但他們又不是真正的銀行,所以被稱之為「影子銀行」
危害就是此類機構魚龍混雜,缺乏監管,部分產品風險程度高
㈡ 影子銀行是否為騙局
銀行是正規的放貸機構,有充足的資金和高標準的風控,影子銀行就是信託、融資內租賃類的機構,給一容些通不過銀行風控標準的機構提供貸款,利率通常要高於銀行。不是很恰當但是通俗的比喻是,銀行和影子銀行是黑白兩道,都是為了滿足貸款需求而存在的。由他們構成的貸款體系就是影子銀行體系,影子銀行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通過放貸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因為風控的原因使系統性風險增加,一些本該被淘汰的企業通過影子銀行的貸款苟延殘喘。手打的,這么多字,望採納噢。
㈢ 既然現在實體經濟不賺錢,為什麼理財信託等影子銀行還能賺錢
觀點不來敢苟同。實體經濟不賺錢源是不可能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理財信託這是銀監會監管的正規部門。也不能叫做影子銀行。
銀行,基金,信託,證券。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就在於促進資本的流動
說白了這一幫機構都是靠拿中介費活著的,需要錢的還是實體企業。如果實體企業現在賺不到錢,活著未來還是賺不到錢。那他幹嘛要向信託公司借錢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現在沒賺到錢,但是預期的未來能賺到錢,才會促使他去向別人借錢來發展企業。
㈣ 求解關於影子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影子銀行」作了嚴格的界定,「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對歐美來說,主要是圍繞證券化推動的金融創新工具,這些工具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里多數不存在。
在中國,由於信託、理財等業務完全處於銀監會的監管之下,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不符,因而不能將其視為影子銀行。而對國內「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是百姓、企業、政府、機構等最常用的銀行。銀行有多種,如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儲蓄所、信用社等等。不同銀行的目的、作用、功能、操作、經營范圍、經營科目、服務對象、對風險的容忍度等等有很大區別,甚至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企業及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票據貼現及中間業務等。它是儲蓄機構而不是投資機構。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人們平常所說的金融投資主要是指證券投資。證券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採用對沖交易手段的基金稱為對沖基金(hedge fund),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對沖交易的方法和工具很多如賣空、互換交易、現貨與期貨的對沖、基礎證券與衍生證券的對沖等。對沖基金通過對沖的方式避免或降低風險,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由於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對沖基金被界定為私募基金的一種,而不是公募的共同基金。
對沖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
人們把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工具,它們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場中作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部分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採取多種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便被稱為對沖基金。目前,對沖基金早已失去風險對沖的內涵,相反的,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沖基金實際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對沖基金 是根據一種既定程序,通過買賣獲取由於波動帶來的差價收益。是同時賣出和買入的。如同時買入三個月期的空倉和一個月的多倉,兩個一樣的價錢的,可以對沖,對沖之後是有利潤的。
㈤ 中國影子銀行是什麼意思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簡單的說,影子銀行是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存貸款項中體現,卻做著銀行存貸業務的「影子部隊」。
影子銀行可以理解為,給借款人貸款,但不記載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存貸款項下,而是記錄在銀行同業資產或應收款項類的投資下面,或者直接脫離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非銀機構放款等。
(5)信託扭曲為影子銀行擴展閱讀:
影子銀行的作用
由於銀行急需改善自己滿目瘡痍的資產負債表,證券化市場的健康運行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它為企業和消費者的借款能力提供保障,還源於其在推動經濟成長和資產定價方面的作用。
諸多因素導致證券化活動受損。投資者不再對穆迪和標准普爾等第三方的評級價值抱有信任。與此同時,始於美國次優抵押貸款市場的損失,或多或少地對SIV等表外工具產生沖擊。
影子銀行雖然是非銀行機構,但是又確實在發揮著事實上的銀行功能。它們為次級貸款者和市場富餘資金搭建了橋梁,成為次級貸款者融資的主要中間媒介。
影子銀行通過在金融市場發行各種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大規模地擴張其負債和資產業務。所有影子銀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間具有信用和派生關系的影子銀行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影子銀行
㈥ 如何應對影子銀行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迅猛。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大致包括銀行理財業務與信託公司兩部分。
根據惠譽的估算,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銀行業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已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相當於銀行存款總額的13%。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信託公司管理的資產達到6.3萬億元,同比增長54%,是2009年初的5倍。進行簡單加總,則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約為18.3萬億元,約為GDP的三分之一。
產生:存款競爭與規避監管
銀行理財業務在2005年前後就出現了,但直到2009年後才出現爆發式增長。眾所周知,為了應對美國次貸危機,中國政府在2008年末放開了信貸閘門,人民幣信貸在2009年出現了放量增長。
銀行信貸急劇擴張的後果之一,是很多銀行觸及了75%的貸存比監管紅線。為了能夠繼續放貸,商業銀行間展開了存款競爭。由於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銀行開始發行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從而繞開利率管制來吸引資金。這意味著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實質上是一種利率市場化的行為。
銀行信貸急劇擴張的後果之二,是很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顯著下降,從而面臨補充資本金或降低風險資產的壓力。
在通過發行新股與發行次級債來補充資本金的同時,商業銀行也在通過兩種渠道來降低風險資產:一是將表內風險資產轉至表外,即將傳統的銀行貸款轉為用表外銀行理財資金為特定客戶融資;二是通過將表內風險資產出售給信託公司,來實現風險轉移與資金回籠。前一種行為為銀行理財資金提供了投資對象,而後一種行為極大地促進了信託公司的發展。
事實上,前幾年信託公司的新增資產以房地產債權為主(商業銀行為規避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而近幾年信託公司的新增資產則以基礎設施債權為主(銀監會開始清理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
簡言之,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快速發展,從負債方而言,是商業銀行在貸存比限制下開展存款競爭的結果;從資產方而言,是商業銀行試圖規避銀監會等監管主體各類監管政策的結果。
問題:期限錯配與收益率錯配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存在顯著的期限錯配。常見的理財產品期限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卻是期限長得多的資產,例如期限長達六年至七年的城投債。這意味著一旦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則銀行理財產品就可能面臨違約的局面。
為了應對這一期限錯配,商業銀行通常使用「資產池」的方式來管理理財資金。換句話說,商業銀行將出售各類理財產品的資金統一放入資產池中,進而投資於各類資產。
此後,商業銀行用從所投資資產處獲得的分紅,來償付到期的理財產品的本息。即使部分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但只要商業銀行能通過繼續出售理財產品獲得資金補充,整體上就不會出現理財產品的違約。
這種「借新還舊」的方式固然能幫助商業銀行克服期限錯配,但如果理財資金所投資資產出現系統性質量問題,或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喪失信心以至於銀行不能借新還舊,那麼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就會終結。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二,從整體上看,影子銀行資金池資產方的投資收益率可能會顯著低於負債方的投資收益率,造成理財產品最終難以還本付息,從而出現系統性違約。
據統計,中國影子銀行資金提供方的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顯著高於6%的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目前影子銀行的主要融資對象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地方融資平台與製造業企業,而這三個對象目前都面臨著經營困境。
受制於持續的宏觀調控,中小房地產開發商的經營現金流已相當匱乏;在經歷了2009年至201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大躍進」後,未來幾年地方融資平台能否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率仍存疑;受外需萎縮與國內宏觀調控影響,目前很多製造業行業都存在高產品庫存、產能過剩現象,未來的利潤率不容樂觀。如果主要融資對象的利潤率普遍偏低,它們未來能否償付高達10%的利息,是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嚴峻考驗。
此外,對商業銀行而言,在表內外資產的風險控制方面存在激勵扭曲的問題。由於表內資產要受巴塞爾資本協議的約束,而表外資產缺乏這一約束,商業銀行存在把風險更高的資產由表內轉至表外的動機。
與之相應,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產品與非保本產品兩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內負債,而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外負債。這意味著在當前格局下,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蘊涵的風險將顯著高於保本產品。
前景:應對系統性風險
當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已出現一些局部危機,例如山東海龍、江西賽維與上海華夏銀行事件。在前兩個案例中,最終都是由地方政府買單。然而,一旦爆發系統性危機,地方政府是否還有持續買單的意願或能力?
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製造業企業持續面臨去庫存化、去產能化甚至去產業化的壓力、房地產開發商繼續受制於宏觀調控、新增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低下,那麼中國影子銀行的資產方可能急劇惡化。一旦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新發行理財產品規模收縮造成「借新還舊」的游戲難以為繼,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一旦爆發系統性風險,直接的買單者可能有兩個:一是地方政府為影子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買單,但如果持續的房地產宏觀調控造成土地市場交易低迷,那麼地方政府本就面臨收不抵支的困擾,遑論為融資平台買單;二是商業銀行為表外虧損買單,但如果中國製造業企業、地方融資平台與房地產開發商出了償付問題,商業銀行表內資產的不良率也可能飆升,單單應對表內風險都可能力有不逮,更不用說兼顧兩頭。
上述分析意味著,一旦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出了問題,最終的買單者將或是影子銀行產品的購買者,或是中央政府。如果由中國居民部門來最終買單,那麼危機的爆發將造成居民部門存量財富的蒸發,使得居民消費變得更加疲軟,損害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如果由中央政府來買單,這意味著過去十年內商業銀行體系改革的方向被嚴重逆轉。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去杠桿化給影子銀行體系造成的沖擊,將是新一屆政府在未來幾年面臨的重要挑戰。
㈦ 信託的缺陷
信託是目前高凈值客戶的重要理財方式,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單指國內的集回合信託):
1、起步金額答門檻過高,目前集合信託為100萬起步,很多人無法享受
2、針對的資產相對單一,主要以地產、政信項目為主,導致風險比較集中
3、目前市場情況產品量較為短缺,導致收益降低,搶購不到
4、信託沒有發揮主動管理財產作用,更多為影子銀行,有點不務正業
補充:信託行業目前大規模發展時間不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㈧ 什麼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大致可以說是不通過銀行直接發放的貸款。具體包括:
1、投資於企業貸款資回產的銀行答理財產品。一般是投資於高信用等級企業貸款資產,比如大型央企貸款或者應收賬款。
2、房地產信託、房地產私募。向個人及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發放,這是近兩年房地產公司的主要融資手段,包括萬科恆大等龍頭房企都廣泛使用。
3、債權類信託、私募基金,以及附加回購協議的各類信託、私募基金。投資方向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礦產資源類企業是比較常見的,還出現了藝術品、紅酒等等。
4、近年來如雨後春筍涌現的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
5、民間集資、私人借貸。如沿海地區常見的所謂「標會」的集資借貸。
㈨ 信託是不是「影子銀行」
不是的。信託是和銀行同一個級別的,有正規的牌照。和銀行一樣也是銀監會監管的。業務上和銀行是有些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