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比爾蓋茨的錢存在哪裡
他的錢,主要是股票和權證。
你應該知道股票和權證存哪兒嗎?
交易所的結算中心那裡。
至於現金,當然也存在銀行嘍,只是銀行對他提供的服務和我們獲得服務有很大的差異罷了。
㈡ 什麼叫浪費比爾蓋茨是怎麼樣啊怎樣理財才算合理如果有很多錢應該怎麼理財
怎樣理財才算合理,符合你的要求和現實的就是合理,
如果有很多錢應該怎麼理財,去買一個海島,自己開發。
㈢ 比爾蓋茨的資產如何配置的呢
想知道蓋茨是如何理財的嗎?
發布時間:2007-12-3 20:32:09瀏覽次數:34文章評論:0
比爾蓋茨是在成為百億富翁以後才在投資理財上成熟起來的。同大多數的凡夫俗子一樣,比爾蓋茨乍富時僱傭了一名叫做AndrewEvans的人來管理自己的財富。但是,1993年3月4日的《華爾街日報》將他的這位老友夫婦倆曾經因為銀行欺詐而定罪的故事捅出來後,老蓋茨夫人瑪麗對自己的兒子僱傭了一個有前科的人來管理財富大為不快。對母親恭順有加的蓋茨只好請這位自己一心想提攜的哥們兒卷鋪蓋走人。
吃一塹,長一智。蓋茨這回僱傭美國律師協會的前高官Bertearly為獵頭,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位可以長期信任和依賴的繼任財富經理 MichaelLarson。在這位新財富經理的幫助下,蓋茨成功的將自己持有的微軟公司股份份額由1999年的18.5%減持到10.75%。同時,蓋茨還通過自己和家族基金的投資賬戶將累計套現的440多億美元的資金分散到債券、商品期貨、房地產等各項微軟管理系數較小的資產中,並在這5年裡取得了年回報率高出標准普爾500指數12%的不俗成績。
12%?這並不是說超過標准12%就是私人銀行的目標,一位年過古稀的江山締造者與一位繼承了家族財富的闊少爺所追求的數值肯定大相徑庭。但收益絕對不是私人銀行的全部。
財富管理不是全部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私人銀行中的財富增值是財富管理中最簡單和枯燥的一部分——對大多數中國投資者來說,投資股票、基金、期貨才是最驚心動魄的環節——但事實的確如此!在經歷了若干年風雨考驗,成熟市場如美國,其收益和風險特徵幾乎能在數十年的歷史數據中找出端倪,更直接一些,私人銀行家可以基本預測出長期收益和風險。
在他們眼中,成功的財富增值取決於理性的預期、低廉的成本以及盡可能低的投資稅負。
這一點從一段專訪中對話雙方迥異的立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邊是不停追問投資技術的筆者,一邊是於國內執業的一位私人銀行家,他對記者無休止的提到「投資」稍有些不耐煩。
記者問:那麼,私人銀行的精髓是不是在於能為客戶提供很高的收益?
私人銀行家(對這個問題有些困惑):不,很難這么說,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要。比如我的一位客戶剛剛套現了他的企業,這時候他告訴我他准備用這筆錢再次創業,那我會盡可能的幫他尋找合適的項目。但如果他的計劃是用這筆巨款安度晚年,我將會為他的家庭設計一項穩定而持久的資產管理計劃,也許整個的計劃收益率只是7%,或者更低,但我的要求只是它能穩健持續的保障我客戶的退休生活。
記者:但是,如果私人銀行家不能給客戶一個好的資產配置,客戶大可以自己投資,我相信在國內市場賺到高於7%的概率並不低。
私人銀行家:我好像明白你的思路,你的理解可能有些狹隘。私人銀行並不是幫助客戶賺錢的一項工具。頂級的富有客戶在乎保住他的財富多於如何增值——如何賺錢,他們可能比私人銀行家更在行。
對於國內的客戶,他們更多的服務需求在於:企業上市、家族企業的改制、子女的海外教育甚至融資,而對於你關心的投資范疇,我們反而涉及的更少,國內基金的運作並不能令我滿意,資本市場的風險和金融產品的不成熟都是症結所在,我反而會提示客戶謹慎參與。
你選擇產品,而不是產品選擇你
這一點看上去與我們熟悉的「貴賓理財」沒有多大區別。但實質上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貴賓理財還是所謂的高端財富管理,客戶經理的工作是為客戶選擇最適合他的產品,但這些產品是已經設計好的,象麥當勞的幾號套餐一樣。可能這位客戶適合1號套餐,而另一位客戶適合單點咖啡和麥樂雞。私人銀行則不同,一位私人銀行家或數位私人銀行家為一位客戶服務,他們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單獨為他設計產品」,匯豐銀行的一位資深人士如此解釋這些差別。
說:一個團隊為一個客戶服務,私人銀行家的身份更像是一座橋梁,事實上,他連通著信託、投資管理、信用貸款的專家,這些專家並不直接打理客戶業務,而是由客戶經理來安排在個別案例上參與客戶財富管理的咨詢業務,因為常常被稱為內部顧問,他們應該是這個行業里真正的精英。
私人銀行是為客戶」
說:不是所有私人銀行家都對信託、投資組合、風險管理等高級財富管理工具了如指掌,有些私人銀行客戶經理是從櫃員一步一步做上來,盡管他們對存貸款業務及銀行內部運作程序非常了解,但由於專業技能的缺失,這些人在行業內常常被譏稱為「家庭主婦型客戶經理」。
理性組合里的感性成份
說:比爾蓋茨這樣的成功創業者正在成為私人銀行家追逐的客戶群體之一,與私人銀行業務的傳統客戶不同的是,這些新貴對財富的增值速度要求更高,但財富增值僅僅是其中一部分,私人銀行家要擔任耐心而和藹的顧問角色,教他們跳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看世界。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後者是沒有生命的,因此完全可以在信託責任框架下按照理性的程序進行投資,而前者則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因此無時無刻不需要心理上的安慰——這一點可能需要一點點技術和私人銀行家的個人魅力,對大部分私人銀行家來說,他們需要在客戶的投資組合里融入一些非理性的成分。將資產分散配置在不同到期日的固定收益證券商的所謂期限配置策略已經被證明既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又有利於投資者的心理安定。
特別是對於比爾蓋茨這樣的新富階層,他的需要並不像一位老派的英國貴族那樣——比如英國具有盛名的私人銀行Coutts為英女王服務時使用的現金管理策略,1999年的蓋茨和他的老部下,他們的資產情況對私人銀行家是一項新考驗。在這些創業者、企業家或者微軟的高級管理人員之中——這種情況適用於任何創業上市的卓越人才,他們絕大多數家庭財產有可能只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盡管理論而言,上市公司的經營期限是永續的,但是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最終歸宿是永遠消失。私人銀行家知道,必須協助這些人物們制訂一個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以保全家族財富。
但整個計劃的難度在於面對如何克服持股人的心理障礙。一方面,這些創業者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一隻股票的價值升值,因此他們從心理預期上會慣性的認為這只股票的價格還會即席上漲。
假如賣出股票以後其價格繼續上漲的話,他們的後悔感會比普通的投資者要強烈的多,這對於那些身邊的朋友和同事沒有賣出股票的售股者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大多數客戶集中持股的原因在於對投資(尤其是投資組合管理)知識的匱乏,對買完股票後所得資金的再投資沒有任何選擇的能力。
誰都不能要求比爾蓋茨洞曉一切,至少在如何運作資產這一領域,還是私人銀行家更在行一些。但是私人銀行家的角色不能是一個教導者、或者一位自以為高深的研究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站在客戶的立場,甚至是心態,去審視整個規劃過程。
「在這片東海岸區域里,有高出平均概率三倍的高科技創意者出現」,一位舊金山的私人銀行家這么形容:「我們以顧問的形象出現,而不是所謂的管家型私人銀行,後者在台灣或者歐洲出現的多一些。我們通常會參與到客戶的企業里去,甚至對企業上市、融資提出建議。」
富人也要借債
不要認為富人就不需要借債,除了企業融資咨詢,私人銀行在貸款方面比其他任何金融機構更有靈活性。在一般銀行不能提供貸款的情形下,客戶大可以試試求助於私人銀行。
一般銀行的商業或零售部門往往對私人擁有的飛機、遊艇、油氣田以及外國人在本國擁有的物業作為抵押的貸款不感興趣,而這些生意正是私人銀行非常鍾愛的。其原因在於它們知道這些生意的需求者往往是一些非常有錢的個人,而這些有錢的人就是私人銀行索要爭取的客戶。
在中國,「借債給富人」可能是私人銀行進入富人圈子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位在大陸工作的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家如此描述:「我們的客戶並不是全部都有一大筆錢可以交給你打理,在國內,很多客戶的錢都在企業里,在這個階段,可能他們更需要尋找融資的渠道。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和銀行的關系,幫助他們借到錢。」
「當然,他們碰到的銀行大多會說,你需要抵押你的廠房,或者機器設備」,這位私人銀行家補充道:「但我們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樣。我們在建立一個信用資料庫,如果這位客戶的資信良好,我們會考慮無抵押的信用貸款。」
㈣ 比爾蓋茨現在的資產,若每天花一億,多長時間能花完
要說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誰,有人會說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也有人會說是華人首富李嘉誠,不過要是說誰在世界富豪榜上占據的時間最長,許多人或許已經想到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按照簡單地用數學來算,900億美元的資產每天都花出去一億美元,差不多要用兩年半的時間才能花光,但是如果只是這樣做當然花得完。別忘了比爾蓋茨有專門的資產打理公司,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面,這900億美元的資產通過理財和投資依然可以創造出大量的回報收益,所以有時候也很感慨,富人的資產好像真的是越賺越多,而大多數普通人還是要乖乖努力掙錢。
㈤ 比爾蓋茨資產最高時是多少
2004年,這已經是第十年了,比爾蓋茨坐穩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頭把交椅。這位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和董事長,從1997年就居住在一所方圓兩公頃、價值1.1億美圓的豪宅里。同時他還是2004年世界上最慷慨的人,他的慈善捐款超過了30億美圓。
根據《福布斯》統計。這位電腦時代的「奇才」目前名下凈資產為466億美圓,雖然仍大大少於他在1998年創下的1000億美圓的記錄,但是這樣的財富,已經超出常人的想像。也許這樣計算會更容易理解:
蓋茨每秒賺250美圓,即每天賺2000萬美圓,一年賺78億美圓;
假如蓋茨掉了1000美圓,他也懶得去撿,因為他去撿要花掉4秒鍾,這一彎腰他已賺回1000美圓;
美國的國家債務約56200億美圓,如果由蓋茨來還,他能在10年之內還清美國的債務;
如果蓋茨將錢捐給地球上每個人15美圓,到頭來,他還剩下500萬美圓零用錢;
假如蓋茨是一個國家,他將是地球上第37個富有的國家,或是美國第13家大公司,甚至比IBM還大;
如果蓋茨將所有錢換成1美圓一張,你可以建一條路連接地球和月球,來回14次,但你必須用1400年不停的建造這條路,而且用731架波音747飛機來運這些錢。
真不知道這么多錢他怎麼花的完~~~~
㈥ 關於比爾蓋茨財富來源的問題!
他的財產只有大約五分之一來自微軟,其他五分之四都來自他的理財。
㈦ 比爾蓋茨不是裸捐了嘛他捐的是現金嘛不是說他只有股票嘛
資本主義的來資本家哪有那麼好源心,但是只說對了一半,比爾蓋茨基金分信託基金跟捐贈基金,信託負責理財,每年將資產百分之5捐給基金會捐贈20年,可免稅,如果它的理財每年收益到6%或者以上,20年後本金理論全部消耗掉,不再徵收遺產稅,實際上20年比爾蓋茨的子女最少可原額拿到幾百億的遺產,甚至幾百億以上的遺產,相比與這些,每年強制性捐款5%算個屁
㈧ 比爾蓋茨的財富為什麼不能呈幾何式增長
如果是我的話選擇理財通,因為比較安全、收益高而且穩定無風險。
收益專高低還的看你選擇的是什麼產屬品,理財通包含穩健型理財、保險理財和指數基金理財三類,。貨幣理財產品收益穩定,風險較低;保險理財產品,收益浮動,到期可取。指數基金,風險很高,收益有正
㈨ 如果讓你一個月內,花光比爾蓋茨的錢,你會怎麼花
購置地產來、買保險、自做慈善等,這些大概可以在一個月內花完。
首先先把這筆財產分成幾個部分,拿20%進行消費,30%買保險,30%理財,20%做慈善,具體如下:
1、購置地產
先說說消費方面的,首當其沖的當然是買樓房,在全球各地的海邊度假別墅也得買個十幢,看好就下手,畢竟樓房這些東西,增值空間很大。
5、做慈善
這個也很有必要,自己有了那麼多錢,花也花不完,就自己獨自開心,沒多大意義,做慈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要向災區捐物資,向古校長學習,向貧窮落後的地方捐資建議學校,要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㈩ 比爾蓋茨講怎麼理財
一天瘦7斤
兩個女人聊減肥
女A:「我認識個朋友,一天瘦了7斤!」
女B:「什麼方法!怎麼做到的?」
女A:「她昨天生了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