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後還能不能買
您好,若通過招行購買,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專個人理財頁面,屬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B. 銀行理財從何時破剛兌
從監管層面來看,2014年銀監會明確了銀信業務中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屬於「跨業通道業務」,這類業務由委託人實質性承擔業務活動中所產生一系列風險。銀監會在2017年12月22日發布的《關於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銀信類業務的范圍並規范了銀信類業務中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的各項行為。
事實上,受監管「去通道」、「限錯配」等要求的影響,銀信理財等業務在各類機構內部也發生著或明顯或微妙的變化。銀行理財產品破局「剛兌」指日可待。
首先是銀信通道業務將逐漸收縮。資管新規和55號文進一步封堵銀信通道業務,預計在一行三會協同監管的政策高壓下,信託被動管理業務中的銀信通道業務將逐漸收縮。
其次,期限錯配被禁止或造成部分融資類業務的報酬率收窄。90%以上的銀行理財為1年期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而信託貸款或信託受益權類非標資產的久期大部分是1年期或1年期以上。禁止期限錯配則意味著大部分短期銀行理財無法對接信託產品。信託公司彌補短期理財資金缺口將造成部分融資類業務利率成本提升,或許會造成部分融資類業務信託報酬率收窄。
最後,拓天速貸認為,銀行理財的定位可能在未來越來越傾向於與公募基金對標,而在公募基金行業內一直不存在「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也幾乎不存在「剛性兌付」的情況。但目前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認為,將除公募基金之外的資管產品納入信託的法律框架下,完善相關法律也可能成為一種方法。而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專業人士認為,打破「剛兌」則仍需進一步需將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對於業務實質相同的不同資管產品,應適用統一的監管要求。
C. 銀行理財剛兌何時打破
事實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也早已是不少銀行的願景。一位股份專制銀行人士透屬露,該行曾在早些年前出現過一次理財產品違約事件,投資者多次到銀行門口集結示威,銀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此之後,該行的理財產品即使是收益率不能達到預期,銀行也會自掏腰包補足,讓產品看上去是圓滿兌付的。
D. 銀行理財去剛兌後投資方向怎麼區分
首先要明確,銀行復理財自營的更安制全,因為自營的有銀行做信用背書,合規性和安全性上都更有保障。一般來說,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不是C開頭的或者產品編碼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E. 取消剛兌 還能買理財嗎
網貸平台本身就復是服務於金制融的中介機構,取消剛兌就是讓網貸平台回歸它的中介屬性。但是,現在網貸平台的很多理財產品透明度不夠,投資人無法判斷投資產品的真實性。取消剛兌,無形中投資人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所以,為了保障資金安全,在投資時只能傾向於那些比較早的大平台。
F. 為什麼中國銀行理財剛兌產品收益這么低卻被一搶而空,而子公司高收益沒人買
這這樣是中國銀行的理財雖然收益低但是風險也低,相對儲蓄的利息還是高的;而子公司就不好說了,這些年來各種爆雷、跑路的那麼多 把大家嚇壞了。
G.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意思是不是說虧了是客戶掙了銀行和客戶分錢
基本上是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自己辨別風險:
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貨內基類產品,基本上容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最多是丟失利潤而保住本金。
2.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股票、信託產品,股權投資,有可能損失部分本金加上利息,但不是全部本金。因為一般在理財產品中會規定,達到多少虧損,就結束這個產品的運作。
3.如果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是代銷型的,假如管理不當,管理產品的公司會發生虧損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本身不參與承擔責任,因為他只是代理銷售。
我們的投資者,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慧眼,未來不僅僅去看,是誰在賣這個產品?一定要去看這個產品,是投資了什麼資產?這個資產,預期的利潤有多大,那麼也說明了預期的虧損可能有多大。
總之,對於未來的理財,僅僅是靠相信銀行是不夠的,更多的還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H. 打破剛兌之後買啥理財產品
分析師劉銀平指出,雖然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要退出,但是實際上今後投資者能買到的理財產品類型更加多樣化,包括現金管理類產品、封閉式凈值型產品、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等。即使沒有預期收益率,但銀行一般都會展示產品的歷史收益率或業績基準,給投資者提供參考。
另外,「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在此之前的保本理財、90天內封閉式理財仍會發售,投資者可以繼續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轉型不會那麼快,所以近一兩年內,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產品仍然會占據市場主流,目前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凈值型理財比例更高,投資者想買凈值型理財,可以考慮這兩類銀行。從收益率來看,國有銀行理財收益率偏低,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城商行的收益率較高,而且資管能力相對較強,建議優先考慮。」
I. 打破剛兌的銀行理財與貨幣基金還有區別嗎
沒有銀行願意打破剛兌。
如果沒有這種區別,誰還願意買銀行理財產品?
理論上兩者沒有區別。
但實際上一定是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更小。
J. 什麼是銀行理財的剛兌
剛兌,就是信託來產品到期後,信源托公司必
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
剛性兌付在房地產信託、政府融資類信託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及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被執行,而證券投資類信託並不受此約束。
監管層要求確保兌付的初衷是為了推動新業務,讓投資者消除疑慮,也是為了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防止因信託投資虧損誘發群體性事件。
(10)理財剛兌擴展閱讀:
進入2012年以來,國內外經濟景氣度明顯下跌,作為依賴於實體經濟的金融行業,信託業真的能獨善其身,現在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信託產品真的脫下「剛性兌付」這個護身符,那麼未來進入下滑通道難以避免。
盡管信託業一直很紅火,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水漲船高,但業內人士卻仍然感覺如履薄冰。事實上,他們並不看好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
大多業內人士表示,信託公司打造的「剛性兌付」光環可能拖垮來之不易的信託業大好局面。因為如果信託產品到期不能兌付,則部分信託公司及相關人員可能會為自己之前的種種「包裝」付出法律上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