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人從事傢具行業多年現在想在老家懷化開個店面對那地方的行情一點不懂請求幫助謝謝!!!
經濟概況
2010年概況
一,綜合
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74.92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0.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43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88.90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288.59億元,增長12.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5.5:40.1:44.4調整為14.4:42.8:42.8[4]。
新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市本級投入城建資金28.83億元,強力推進16大城建項目。市民服務中心、城區鐵路橋改造、市民休閑廣場二期等項目基本完工,迎豐路綜合改造完成地下通道建設等部分工程,順天路、紫東路、府前路、劉塘路、舞水河和太平溪綜合治理二期、城市管道燃氣、新城區供水管網工程等項目加快進行。懷化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為53.8平方公里。大力開展爭創「國衛」活動,城市面貌不斷改善。
二、農業
農村經濟增長加快。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63.06億元,增長4.4%。農業增加值52.91億元,增長4.2%;林業增加值12.69億元,增長4.8%;牧業增加值28.24億元,增長4.6%;漁業增加值3.23億元,增長6.4%。
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九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順利推進。優質超級稻完成8.2萬畝、柑桔低產園改造3.62萬畝、工業原料林完成36萬畝、優質油茶新造10.96萬畝,龍頭企業規模日益壯大。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80家,其中過億元的14家。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
三、工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4.46億元,增長23.8%。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56.28億元,增長19.0%;集體企業增加值5.57億元,增長19.2%;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加值2.43億元,增長16.7%;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49.06億元,增長25.5%;外資及港澳台資企業增加值8.49億元,增長35.5%;其他類型企業增加值32.63億元,增長26.4%。
全市工業增加值256.27億元,增長22.0%;工業化率達到38.0%,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8%,拉動GDP增長7.5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招商引資項目103個,合同引資107億元,到位資金51.2億元。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51.1%,提高43.3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實現利稅總額32.16億元,增長52.6%;實現利潤總額16.89億元,增長71.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
全社會投資迅速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268個,增長32.9%。其中,新開工項目958個,增長39.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382.00億元(不含跨區項目),增長35.3%。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47.17億元,增長31.7%。
建築業較快發展。全市資質等級以內總承包及企業承包的建築企業簽訂合同額97.51億元、增長30.73%。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2.38億元、增長35.7%,建築業增加值32.63億元、增長18%。
五、商務、貿易和旅遊
消費市場再創新高。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86億元,增長20.0%,增幅居全省第1。從地域來看,城鎮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2.38億元,增長20.9%;鄉村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1.48億元,增長15.6%。從業態來看,批發業完成15.14億元,增長12.4%;零售業完成190.46億元,增長21.0%;住宿業完成3.82億元,增長22.9%;餐飲業完成24.43億元,增長16.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4%,零售物價指數為103.5%。
全年引進招商項目190個,實際利用外資6276萬美元、內資156億元,分別增長23.7%、21.7%;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680.79萬美元,增長21.1%,其中出口2005.46萬美元、增長33.5%,進口2675.33萬美元、增長13.2%。
全市共有星級飯店48家(其中3星級飯店21家),新增2家。共有旅行社41家,新增3家,持證導游400餘人。國家等級旅遊區(點)18家,新增3A級3家。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097.9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70.27億元,分別增長37.1%和49.9%。
六、交通、郵政和通信
交通運輸較快發展。全市公路貨運周轉量44.02億噸公里,增長23.1%;公路客運周轉量46.32億人公里,增長15.1%。全市公路線路總里程17415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39.80萬輛,增長29.4%。
郵電事業快步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8.33億元,增長19.0%。其中郵政業務量2.12億元,增長19.8%;電信業務量56.21億元,增長19.0%。全市固定電話用戶72.17萬戶,下降10.1%;行動電話用戶204.80萬戶、增長24.3%,其中新立戶47.08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21.44萬戶,增長26.5%。
七、財政和金融
全市財政總收入58.02億元,增長27.6%;一般預算收入35.67億元,增長31.3%。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44.98億元,增長15.6%。其中教育支出24.39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7.04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1.08億元,環境保護支出4.04億元。
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676.50億元,比年初增長(下同)20.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4.29億元,增長19.6%;企業存款余額94.21億元,增長12.0%。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56.61億元,增長26.6%。其中消費信貸貸款余額36.40億元,增長72.7%;中長期貸款余額245.40億元,增長32.7%,短期貸款余額106.73億元,增長16.3%。
證券保險業務紅火。全市股票交易成交額599.23億元,增長12.4%。保險業務收入19.98億元,增長16.7%;保險業務支出3.89億元,增長3.9%。
八、科技和教育
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17%。申報的4個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已通過部省聯審。「多功能快速掃描翻譯系統」等2個創新基金項目已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45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50所,普通中學357所,小學1401所(其中教學點490個),特殊教育學校3所,幼兒園330所。全市在校學生65.69萬人,擁有教職工4.98萬人,專任教師4.36萬人。全市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為99.6%,小學升初中升學率99.8%,初中升高中升學率90.71%。新建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3所。
九、廣播、文化、衛生和體育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全市廣播綜合覆蓋人口465.62萬人,廣播綜合覆蓋率91.5%;電視綜合覆蓋人口495.90萬人,電視綜合覆蓋率97.5%,提高0.4百分點。全市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6879公里,比上年增加434公里。有線電視用戶53.1萬戶,增加3.1萬戶;數字電視用戶26.07萬戶,增加7.6萬戶。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3.61萬小時,製作廣播節目時間7764小時;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6.91萬小時,製作電視節目時間1.19萬小時。
文物保護成效顯著。新增沅陵賽龍舟、芷江孽龍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達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達17項,居全省第二位;我市11人入圍全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建成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心並開放;編制完成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分布圖集。
衛生保障能力穩步提高。全市爭取到衛生基礎建設項目123個,其中縣級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村衛生室96個、鄉鎮衛生院公轉房建設15個,爭取到上級投資1.34億元。全市創建省級衛生村1個,創建市級衛生村1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市13個縣(市、區),參合農民達到367.8萬人,較上年增加20.9萬人;參合率為92.2%,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籌集資金5.15億元,比上年增加1.68億元。全市統籌基金共支出補助資金5.04億元,補助208.32萬人次。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159個,其中醫院50個,社會衛生服務中心(站)15個,衛生院306個,采供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衛生監督所14個,診所、衛生所及醫務室743個。實有床位1.77萬張,衛生工作人員1.97萬人,衛生技術人員1.6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3956人,執業助理醫師1876人,注冊護士5256人。
體育事業獲得全面發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我市代表團共獲得金牌36枚、銀牌28枚、銅牌45枚,總分1215.5分,金牌總分均進全省前8名。全市各民間體育組織參加上級比賽20餘次,獲國家級比賽冠軍1項、省級比賽冠軍25項。完成602個行政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任務,全部達到三類場地標准。新成立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全市單項運動協會組織達8個。體育彩票銷售完成1.37億元,居全省第6。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013元,增長5.6%,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340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1%,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520元,增長1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72元,增長15.7%,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738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6.6%,比上年降低2.6個百分點。
城鄉就業力度不斷加大。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30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10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9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94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84萬人。全市培訓各類人員10.51萬人,進行職業技能鑒定1.32萬人,領取證書1.03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130.58元,農村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50.57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1.81萬人。農村危舊房改造5769戶,改擴建鄉鎮敬老院11所。財政性住房保障專項資金投入4.17億元,完成廉租住房35萬平方米、7363套。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2.72萬人,征繳基金7.05億元。失業保險新增參保2.07萬人,征繳基金4449.3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增參保1.77萬人,征繳基金4.17億元。城鎮居民醫保登記參保71.85萬人,征繳基金8323萬元。生育保險新增參保1.52萬人,征繳基金1836萬元。工傷保險新增參保2.49萬人,征繳基金4226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3.29萬人,征繳基金7.34億元。芷江縣新農保試點取得成功,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15.3萬人。全年解決農村安全飲水34.07萬人。
轉龍酒轉龍酒又叫換龍頭。是侗家宴席上的又一熱鬧場面。轉龍酒由主或主客任何一方的代表提議,提議人稱為龍頭。龍頭提議大家喝轉龍酒時,滿席站起,端起酒杯,先由"龍頭"帶頭喝,然後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喝過去。往右傳時,"龍頭"左邊那人就是「龍尾」,往左傳時,「龍頭」右邊那人就是「龍尾」。「龍頭」飲干後,依次一個接一個飲下去,如果「龍身」當中哪一人不幹,就要受罰。喝轉龍酒時因可左右轉動,「龍頭」可變「龍尾」,「龍尾」可變「龍頭」,滿席當中任何一人都可當「龍頭」,也可當「龍尾」。如此反來復去,變化無窮。
懷化夜景(15張)
團圓酒侗家的團圓酒別具特色。它不象一般喝團圓酒,由主人提議,滿桌頻頻舉杯,大家一飲而盡。而是由主人提議,滿席端起酒杯,由右邊往下傳遞到後者的口邊,乙喝甲的,丙喝乙的,丁喝丙的……,如此下推。這時,主人要領呼:「大家來呀」滿桌合呼「飲呀!嗚呼!」這樣滿桌同干,一飲而盡。酒宴散席。
合攏酒合攏酒是侗家村寨或家族集體接待貴賓的一種最高規格的酒宴。一般是在村寨或家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邀請上級貴賓和四鄰來賓參加的慶典活動才進行。村寨舉辦的合攏宴酒,一般在團寨的鼓樓里擺設,家族舉辦的一般須比較寬敞的農戶家的走廊里進行。酒席的擺設叫「拉長桌」。把十張八張方桌連在一起擺成一條長線,有的用寬木板一塊連一塊擺設。
合攏宴開始前,主人要在寨門外組織迎賓儀式,第一項,放「禮炮(鐵炮)」湊「笙歌」,第二項在寨門或屋門前設「攔門酒」。第三項,獻上一碗侗家油茶。此套程序完畢,方正式入席。合攏宴酒的座席安排一般是一賓一主間隔而坐,也可賓主面對面地坐。賓主坐定,宴席開始。
席間,按侗家敬酒的六道程序相互敬酒,始而復返。喝到盡興為止;敬酒姑娘兩人一對或三人一群,手捧酒杯--向來賓敬酒,並邊敬邊唱敬(勸)酒歌。侗家姑娘那情景交融的唱詞和圓滑的音嗓使得來賓飄飄欲仙,「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合攏宴結束後,主人在鼓樓門口列隊用鞭炮送客,對貴賓--「過篩」,即派七、八名男女青年把貴賓一一抬起來,在空中拋幾次或者有的捉手,有的捉腳,將貴賓抬起在空中盪鞦韆,然後送貴賓上路。那個場面,真叫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另外,芷江鴨、新晃牛肉、麻陽椪柑/冰糖橙、靖州楊梅、沅陵燈盞窩、獼猴桃、鰓蘭、沙田柚、鍋貼餃等等,都是聞名湖南省內外乃至中外的的懷化特產。
2011年概況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構築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戰略目標,堅持「科技引領、交通先行、興工活商、富民強市」,著力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增長,強基礎、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37.36億元,增長14.1%,比上年低0.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5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75.28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338.56億元,增長12.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642元,增長12.9%。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14.4:42.8:42.8調整為14.8:44.8:40.4。其中,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9.9%,提高1.9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9%、57.4%和38.7%。其中,工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51.8%;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15.93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68.09億元,增長16.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改革穩步推進。市「百紡五副」等7 家商貿企業改制進入掃尾階段;電力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大小電網成功合並。「省管縣」財政改革進展順利,市級行政體制改革已經完成,縣、鄉改革穩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全覆蓋。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進展,市水務投正式組建運行。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有序推進,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逐步拓寬,土地流轉新機制建設、林權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
民生進一步改善。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46.8%。擴建鄉鎮敬老院14所,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270戶、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1085戶,建成農家書屋633個,解決農村安全飲水28.73萬人。完成7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新增廉租住房4286套。全市社會保障與就業、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重點民生建設合計投入財政資金60.2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33.8%。
二、農業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市糧食種植面積31.2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5%;棉花種植面積0.19萬公頃,增長2.2%;油料種植面積10.75萬公頃,減少2.7%;蔬菜種植面積6.72萬公頃,增長5.7%;糖料種植面積0.04萬公頃,增長10.8%。糧食產量增長2.4%,棉花產量增長0.5%,油料作物產量增長1.3%,蔬菜產量增長8.2%,煙葉產量增長20.3%。肉類總產量減少1.9%,禽蛋產量增長4.1%,牛奶產量減少34.1%,水產品產量增長0.5%。農業總產值增長4.4%,林業總產值增長7.0%,牧業總產值減少2.1%,漁業總產值減少0.6%。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年改造縣鄉公路101公里,建成鄉鎮到村水泥(瀝青)路1533公里,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2座,新建農村沼氣池10018戶。新增電信通話自然村33個、移動通話自然村79個、聯通通話自然村16個;新增互聯網寬頻上網行政村121個,新建和改造配電網行政村68個。
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全市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8家,增加1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24家,市級10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60個,增長12.0%;合作社成員99882人,增長14.0%;完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建設11個。
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新進展。實施扶貧項目442個,項目覆蓋38.88萬人次。新增脫貧人口3.65萬人,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長15.0%。完成農民工和農村勞動預備制培訓39919人、農民工陽光工程培訓15100人、移民使用技術與就業技能培訓5915人、貧困農民幫扶培訓1700人。
三、工業
工業發展穩步推進。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333.91億元,增長1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5%,規模以下增長10.9%。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減少0.1%,集體企業增長22.6%,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30.2%,股份制企業增長24.6%,外資及港澳台資企業增長55.4%,其他類型企業增長26.5%。
編輯本段
美食特產
懷化美食以各種鴨為主要特色,此外還有黔陽大紅甜橙、沅陵酥糖、雪峰烏骨雞、紅薯果脯、漵浦朱紅桔、麻陽冰糖橙/椪柑、靖州木洞楊梅、靖州血橙等等特產和小吃。
芷江鴨
已成為芷江的一張王牌,名牌,品牌。多少年來,芷江流傳著一首民謠:「八月八來八月終,八月十五殺鴨公,鴨頭鴨腳老闆吃,葉翅棒棒待長工。」芷江人將鴨頭、鴨腳、鴨翅稱為桌上的三傑,用於款待客人。芷江鴨用料講究,烹調技術獨到,製作方法是:1 公斤左右的鴨一隻,(羽毛剛豐滿
懷化市美圖2(15張)者為佳),豬五花肉0.25公斤,子姜0.25公斤,大蔥0.25公斤,大紅辣椒0.25 公斤,菜油0.05公斤精鹽少許,味精適量。殺鴨時控盡鴨血,除去食囊內臟,將鴨頭鴨腳鴨掌鴨腿砍下放置一旁,鴨身切成一寸方塊,豬五花肉切成五分方塊,生薑紅辣椒也切成塊狀,大蔥分根打成繩結形狀。然後置砂鍋於旺火上,倒入菜油至八成熱,放入鴨頭鴨腳鴨腿炸酥後,再放入鴨塊,豬肉塊,爆炒到金黃色,隨即放入甜醬,鴨血翻炒成板栗色,放入肉湯用小火煨至酥爛,再放入生薑紅辣椒,待煨出姜香後,放入大蔥、味精,翻動幾下出鍋即成。 客人來到芷江,如果不吃芷江鴨,實是一大遺憾。如今芷江鴨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已名聞天下,往外打了出去,成批的加工,上市場進超市銷售,顧客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芷江鴨了。
沅陵酥糖
沅陵酥糖是沅陵縣傳統食品。相傳於明朝中期已開始製作,有500多年生產歷史。以當地出產的芝麻為主要原料,加拌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麵粉精製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點,營養豐富,且有潤肺和助消化等功用
肉質細嫩,味道清香可口,營養價值高。據中國營養源研究所檢驗,粗蛋白含量高達23%,特別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居各類家禽之首,並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極高的食用滋補價值。
雪峰烏骨雞
肉質細嫩,味道清香可口,營養價值高。據中國營養源研究所檢驗,粗蛋白含量高達23%,特別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居各類家禽之首,並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極高的食用滋補價值
黔陽冰糖橙
黔陽冰糖橙色紅鮮亮,果勻無核,含糖12.8—14.5%,可溶性固形物16.3—18.4%,其味濃甜、肉質脆嫩。為使黔陽冰糖橙可持續發展,洪江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加大投入,培育品牌,培植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冰
黔陽冰糖橙
糖橙栽培面積已達10萬畝,年產量8萬噸,黔陽冰糖橙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2006年被評為「中華名果」,2007年被列入國家原產地保護地理標志產品,2008中國(北京)國際地理標志產品展覽會上洪江市選送的黔陽冰糖橙榮獲水果類唯一金獎。
安江香柚
洪江市安江栽培柚子有1000多年的歷史,並成為從唐以來歷代王朝的貢品。安江香柚呈卵圓形,熟果為檸檬色,單果重量1.5公斤左右,果肉每個13瓣左右,甜香汁多。香柚含有大量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和鈣、磷、鐵等元素,果肉有助消化、化痰止咳、醒酒的妙用。柚子皮可入葯,具有理氣、健脾、化痰的功能。香抽樹為常綠喬木,每年10月中為果實成熟期。
藕心香糖
芷江縣地方特產,又名「薄荷酥」。主要原料有白糖、植物油、奶油、薄荷,經過獨特工藝製作而成。每根有16個主孔、9個副孔、孔孔相通,形同藕心,故名。其特點是色白如玉,松酥香甜,便於攜帶。
通道侗家腌肉
俗稱接肉,侗稱酸肉,有豬肉、鴨肉、牛肉、牛排等。製作時間以冬季最佳。製作方法是:用盆漬鹽,略晾乾,以木桶腌制,底層用糯飯或糊糯作槽,每鋪一層加一層槽,然後用竹葉或棕片蓋一層,再加木蓋,封嚴,用大石壓緊,數月即可食。腌肉不必烹飪,色艷味咸,亦可煎炒或烤灸,以火灸最香。
通道侗織錦
據史書記載,侗錦「用木棉線染成五色織之,質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獸各樣,精者冰之水不敗,漬之油不污」。侗錦的花紋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鳥獸形,如對鳳、鴛鴦;器物形,如樓閣、銀鉤;還有幾何圖案,色彩絢麗。圖案大方,結構嚴謹。侗錦採用對比強烈的色澤,配上絢麗多姿的各種圖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主要用做衣裙、巾被、門簾、背包、胸巾、枕頭等。
明山石雕
明山石雕因取材明山石而得名。明山石又稱「紫袍玉帶」,產於湖南省芷江縣明山,該石質地均勻細膩,色彩紛呈,文理清晰,軟硬適度,成板性能好,是歷代理想的石雕工藝和建築裝飾材料,曾被定為貢石送往朝廷。早在南宋時期,芷江人民就開始利用明山石製作各種工藝品。
明山石雕的傑出代表是明山石硯,該硯具南北各硯之優點,集觀賞實用,收藏於一體,因其石質地堅細適度,磨墨不費時,磨出的墨汁細膩均勻且用時不傷筆,不幹墨,所作書畫適於裝裱,明山石硯以主體浮雕為主,其圖案結構復雜,有動物、人物、山水、花鳥蟲等。如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鳳穿牡丹、荷花戲魚等,頗具侗鄉民族特色,深受歷代文人墨客之喜愛,成為各界名流佳士相互饋贈之佳品。
碣灘茶
產於沅陵沅水河畔。因沅陵古屬辰州府,故又名辰州碣灘茶。碣灘出產的茶葉有毛尖和綠茶兩種,形、色、香、味俱佳。從外形看,條索勻整重實,鋒苗好,銀毫顯露,色澤翠綠;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濃香撲鼻,莫可名狀。
竭灘茶產地溪水潺潺,是一個「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雲霧泛浪頭」的雲霧縹緲的世界。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茶樹生長旺盛,芽頭肥壯,中質柔軟,茸毛甚多。
靖州雕花蜜餞
靖州雕花蜜餞,又名萬花茶,是靖州傳統工藝美術食品。它是利用各種瓜,果、蔬菜的根、莖、葉、花、果,用小巧柳葉刀進行精雕細刻加工而成的傳統工藝茶點、補品、觀賞品、食品。其工藝造型有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人物、山水、器皿等。鐫刻分平雕,通雕、浮雕三種,造型立體感強,栩栩如生,靖州雕花蜜餞源於東周時期,世代相傳,成為靖州民間歷代上貢朝廷的御品。
穿絲籃
穿絲籃是沅陵特製手工藝產品,它是一色的楠竹製作,中間不加任何金屬材料。籃身呈橢圓形狀,整個籃子由三根籃圈,兩百多根竹絲穿制而成。三根籃圈上下搭配巧妙,銜接平滑,吻合自然,竹絲大小均勻,排列密度恰當。間隔距離都為1厘米左右。具有小巧玲瓏、美觀大方、經久耐用等特點。穿絲籃的製作原料都是經過高溫煮烤,不發霉、不生蟲,因而盛裝食品非常清潔衛生。
洪江血耙鴨
具有典型湘西風味的名菜,發源於洪江市。烹飪時,把鴨肉及干紅椒、生薑、樟腦、糯米粑用旺火在沸騰的油里炸熟,然後放清水,倒入鴨血等,小火煨煮,成品以其濃香、味足、色金黃,質酥肥而著稱。
中方縣湘珍珠
湘珍珠葡萄果形橢圓,果皮黑色,有果粉、灰白色,肉質細嫩,多汁濃香,風味獨特。口感好,湘珍珠葡萄含糖量達15.38﹪,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要的十多種氨基酸,而且富硒,是老少皆宜的純天然優質營養水果,極具市場價值。。
2. 世界石材青田雕刻
青田縣人民政府
青田縣全貌
林如奎作品——風華正茂
一、青田石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概述
青田石儲量豐富,分布於青田縣十多個鄉鎮。主要產地在山口鎮至方山鄉一帶,總稱山口葉蠟石礦,質量上乘,多出產名石。青田石品種繁多,有名可稱的典型品種有100多種。青田石溫潤如玉,卻有比玉更豐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紋。自然界幾乎把所有的顏色都印染在青田石裡面,使它呈現出青、白、黃、紅、棕、紫、綠、藍、黑、花等絢麗的色彩。青田石不僅因色彩美、質地佳而成為難得的工藝雕刻材料,更以其特有的脆爽而備受文人的青睞,成為歷代篆刻家首選的石材。
青田石雕作為傳統的工藝精品,其雕刻技巧、風格塑造和情趣意境,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程度。石雕藝人在創作過程中遵循石材的自然特點,發揮藝術構思的獨創性,因材施藝,依色取巧。在創作手法上,將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等技法交替運用,加之精雕細刻,創造出具有「精、細、美、奇、真」特點的工藝精品,從而增強了造型與自然物的相似感,堪稱巧奪天工。
青田石雕是民間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現在可以查證最早作品是湖州市出土的崧澤文化時期的「青田石璜」,距今約6000年。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六朝時青田石雕小石豬,記錄著1500年前青田石雕的歷史蹤影。
唐、宋時期,青田石雕有較大進展。從龍泉雙塔內發現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說明,唐代青田石雕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製作工藝,發揮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質和可雕性的優勢,開啟了多層次鏤雕技藝的先河。
據《青田縣志》記載,元時「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為印材替代金屬、牙骨,從明代中葉開始大彰於世。青田石為我國篆刻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清代和民國初,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作貢品。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們用青田石雕製作一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壽禮(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多次參加國際性賽會,並在1899年巴黎賽會、1905年比利時賽會、1915年美國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宣統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
新中國成立後,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選作國家禮品贈送外國領導人。如1956年4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來訪,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來訪,1972年1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訪,1978年我國領導人訪問朝鮮,我國政府都選用了青田石雕作為國禮贈與外國政要。1992年,青田石雕郵票發行。青田石雕藝術以新的形式走向世界,走進億萬人家。
近20年來,青田石雕發展迅速。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海內外。有數十件作品分獲中國第二、四、五、六、九屆「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經國家工商總局核定,青田石雕注冊了原產地「證明商標」,青田縣也因此被文化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
二、2006~2012年青田石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以建設「中國國石文化城」為目標,大力發展、壯大石雕文化產業,在探索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令人驚喜的印痕。
1.2006~2011年青田石文化產業相關數據分析
至2011年年底,青田縣石雕生產企業3000家,其中具有大師品牌的企業68家。專業經營石雕產品的商鋪有1000多家,在外地專業經營青田石雕的商鋪也有300多家。年銷售額最多的達到1000多萬元,最低的幾十萬元。青田縣石文化產業年產值從2005年的2億元躍升至2011年的12.3億元,產業利稅達到500萬元。
石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得益於石雕人才,青田縣在推介青田石雕的同時,加大對石雕人才的培育力度,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出台人才評價制度;開辦免費就學的青田石雕 藝術學校,每年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200多名。此外,選送有潛力的青年藝人到北大等知名院校設立「高級人才班」進行培訓深造,使青田縣石雕產業「金字塔」型的人才隊伍中文化、年齡結構更趨合理,石雕創作隊伍日益龐大,一批批藝術人才在這里成長。
目前,青田縣石雕產業正邁入從業人員多、產業規模大、產銷量高、精品豐富的黃金時期。從事石雕產業人員3.6萬人。專業技術人員人數位居浙江省各工藝美術類行業首位。專業技術人員總數達430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7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24人,麗水市工藝美術大師39人;高級工藝美術師87人 ,工藝美術師151人,初級工藝美術師191人。非遺傳承人國家級1人,省級2人。年齡結構情況:高級職稱60歲以上9人,40~60歲40人,40歲以下30人,中級職稱60歲以上12人,40~60歲55人,40歲以下84人。初級職稱60歲以上0人,40~60歲32人,40歲以下159人。學歷情況:高級職稱高中以上學歷的4人,占總數的5%;中級職稱高中以上學歷的26人,占總數的17%;初級職稱高中以上學歷的34人,占總數的17%。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2.基地重點項目
自2006年以來,青田縣委、縣政府一項項政策、舉措紛紛出台,推動著石雕產業快步向前邁進。縣財政和社會各界投入石雕文化產業工程建設經費累計達5億多元。其中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水南石雕工業園區,將276家石雕作坊集中到工業園區加工生產,初步形成石雕加工產業集群;投資2600萬元在山口鎮建立中國石雕城,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店面127間;投資4000多萬元在水南建設青田中國石雕工藝品市場,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投資3000萬元建設中國原石市場(山口板石),佔地面積5190平方米,建築面積7649.88平方米;投資3200萬元建設用於生產加工的石雕工業園區,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投資6000萬元建設山口千絲岩石文化主題公園;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青田石雕博物館等,有效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完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目前,正在規劃興建青田石國家礦山公園、大師藝術館群等產業集聚區項目。初步形成「三心一帶」石文化產業布局,實現石雕產、賞、銷一條龍,成為全國的名石名雕集散中心。
3.基地節會活動
「十一五」以來,一個個振興地域文化的里程碑豎起。青田縣樹立起全新的石文化理念,不斷舉辦石文化產業節會大型活動,實現石雕文化與旅遊「比翼雙飛」,充分挖掘青田石文化產業的旅遊附加值,發展集觀光、購物、休閑於一體的青田石文化旅遊產業,實現從單純的山水旅遊向文化品位旅遊的華麗轉身。
(1)夯實產業基礎,打造「中國石文化之都」
「十一五」期間,青田縣以「弘揚青田石文化,打造中國石文化之都」為戰略目標,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大力推進青田石雕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作品《枇杷香》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石雕產業發展作為「中國石文化之都」創建的重點,1995年、1996年青田縣分別被國家文化部、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石雕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2006年,青田石雕榮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十大地理標志區域品牌」殊榮;2008年,浙江省文化廳將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傳承保護項目,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被浙江省工藝美術協會評為行業突出貢獻獎,成為麗水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工藝美術協會。2010年,青田縣喜獲「中國石文化之都」稱號,青田石雕獲中國馳名商標,並獲「中國石文化之都」特色區域稱號。2011年,國家工商總局認定「青田石雕QINGTIANSHDIAO及圖」證明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全國首個石頭工藝品類馳名商標。這些稱號的獲得,為青田石雕產業的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將青田區域影響力、青田石文化推向高潮。
2010年央視《尋寶》走進青田現場
(2)豐富宣傳載體,舉辦各類石雕文化主題活動
5年來,青田縣十分重視對青田石雕的宣傳,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打響青田石雕品牌。
一是連續舉辦了第三屆「中國·青田石雕節」和第四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中國石文化之都命名大會、中國名石拍賣會、2010世界名石展銷會、中國名石精品展、中國石文化論壇等活動。舉辦「中國情·青田印」上海世博會主題活動日等各種石雕展示宣傳節會活動。
二是邀請央視《尋寶》欄目走進青田。僅2009年,青田石雕藏品五上央視「鑒寶」欄目,吸引了眾多藏友前來獻寶。與中央二台、四台、八台和經濟日報、浙江日報、浙江電視台合作,報道青田石雕500多次。
三是以石為媒,集聚影響。2010年舉辦大型中國名石專場拍賣會,總計交易價格達5318.2萬元,創下中國名石專場拍賣會的歷史記錄,為打造「中國石文化之都」掀起了新高潮。在「中國石文化之都」命名大會上首次舉行的世界名石展上,有四大洲12個國家的100多種石頭,原石交易最高價格達每千克100萬元以上。在2007年北京拍賣會上,青田石雕《樓閣山子》拍出1344萬元的高價,創下中國當代工藝品的最高紀錄。
四是開展「百枚青田石送百名國際友人活動」。華僑收藏熱衍生「代客收藏」經營、網上推介石文化、大師發起「好作品獻國家」行動,文化人士組建「江南石樂坊」,青田石雕產業轉型融入了多元、開放元素,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青田石雕多次參加全國「四大名石」的評選,成績斐然。
不僅如此,青田縣還相繼投入上百萬元資金在上海、杭州、深圳、義烏、麗水、福建、臨安等地舉辦青田石雕文化產業宣傳展示活動,將青田石雕向全國各地推廣,全面提高了青田縣和青田石雕的知名度、美譽度。
(3)注重提煉深化,大力弘揚石雕非遺文化
青田縣於2006年申遺成功後,一直注重非遺文化的提煉和深化。通過石雕技藝的傳承、石雕產業的拓展、「中國石文化之都」的命名,拓展了青田石雕文化內涵,造就了富有特色的非遺文化。通過建立國家級非遺保護性基地及省級非遺宣傳展示基地的方式,進一步豐富了青田石雕文化及其展現形式。
(4)開展美學理論研究,進一步拓展石雕文化
2006年,青田縣成立了石雕研究中心,堅持每個季度出版專業研究青田石雕的刊物——《青田石雕》雜志;幾年來共搜集整理、編印出版《青田石雕志》等60多部石雕理論專著;開通了全國首家專業研究青田石文化的門戶網站——中國青田石網;建立了西泠印社青田印學研究基地,成為西泠印社在國內的首個印學研究基地。多次與西泠印社合作召開青田石研討會,重視青田石在印學文化中的地位,開展學術交流和理論研討,促進「印石之祖」文化的復興,提升青田石雕文化意韻,形成了青田石雕行業新的競爭優勢。
(5)徵集高檔作品,發揮石雕博物館功能作用
青田縣設立石文化專項資金,每年徵集作品充實石雕博物館,其中包括《高粱》、《花好月圓》等國寶級石雕作品。5年來,石雕博物館接待海內外遊客30多萬人次,充分發揮石雕博物館長期宣傳會展功能,使青田石雕文化會展年年開、月月開、天天開,有效擴大了青田石雕影響力和知名度。
4.基地發展的優勢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十一五」以來,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的通知》,編制了《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這為加快青田石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1998年,縣政府牽頭成立了青田縣石雕行業管理辦公室和青田石雕行業協會,引導和促進石雕行業的健康發展。2010年,將石雕行業辦更名為青田石雕產業保護和發展局,加強青田石雕產業管理,全面負責推進石雕產業的保護和發展。
2008年,縣委出台了《關於加快青田石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定》,縣政府每年安排石文化產業保護發展專項資金不少於500萬元,用於市場培育、人才培養和石文化研究等中心工作。
2009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青田視察期間,專門考察了石雕文化產業區;省委書記趙洪祝,原省長呂祖善等省市領導多次專題調研石雕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省委、省政府對青田縣近幾年發展石雕產業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為青田縣石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2)石文化產業初具規模,效益顯著
重視石雕文化和旅遊業的結合,延伸產業附加值。從2009年開始,以「青田石雕博物館」為中心,結合中國石雕城與青田石文化主題公園等石文化產業基地,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青田石文化旅遊區」。
以現有原石交易、雕刻加工、市場銷售為依託,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石文化產業發展鏈條,培育了一批民營石文化骨幹企業,引進巴林、壽山、昌化和世界各地知名玉石來青田交易,形成了國內最具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有力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
通過培育扶持發展石文化企業,開展原材料的引進及基地建設、作品精深創作、市場開拓、品牌創建等,青田石文化產業初具規模,效益顯著,有效促進從業人員增收,堅定了產業發展的信心,為加快青田縣石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品《望星空》
(3)資源豐富,產業後勁十足
一是原石資源豐富。據統計,查明儲量葉蠟石累計11084千噸,其中可用於雕刻的石材約佔1%。
二是土地資源優勢。全縣石文化產業分布在鶴城、油竹、山口、方山、仁庄等5個鄉鎮,可用於石文化產業開發的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極大,能打造「十千米石文化產業帶」。
三是人力資源優勢。青田石雕藝術學校於2008年建立,每年招生3個班200名學生,可為行業源源不斷地培養後備人才。青田縣還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在職培訓,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行業指導、單位自主、個人自願」的石文化人才培養工作機制。與中國美院合作,舉辦中、高級人才美術理論培訓班,不斷促進產業隊伍總體水平的提高。
(4)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
青田縣地緣優勢突出,處於富饒的浙東南經濟區,是著名的華僑之鄉,距省會杭州市295千米,距民間資本發達的溫州市50千米,目前以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國道運輸的交通網路已經全部形成。外向國際、內聯省內外市場以及資源雙向流通的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為青田石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空間。
(5)融資穩定,確保產業持續發展
青田縣還勇於開拓創新,首創了全國首個石雕抵押貸款業務。3年來石雕抵押貸款金額超過10多億元,為石雕經營戶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有效解決了石雕行業融資發展問題,保障了石雕產業可持續發展。
(6)面向全球,僑鄉優勢明顯
青田縣吸引近3000多青田華僑石商活躍在海內外從事原石經營,其中有1000多名青田華僑專門投身到世界各地尋石、「淘石」中來,進入青田縣原石市場。這種經營方式擴大了原石數量和品種,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實現了石文化產業擴大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張愛廷作品——豐收
三、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青田縣在探索石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果,同時也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2010年中國石文化之都命名大會授牌儀式
(1)部分專業人才匱乏。產業隊伍中石雕理論研究、宣傳營銷策劃、作品創新等人才匱乏,尤其是懂石雕又精於企業管理的綜合型人才不多,需要加快培養或引進。
(2)企業規模小。石雕企業規模小,自主開發和藝術創新能力弱,營銷模式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影響產業發展。家長式的管理經營模式,難以吸引各類人才、組成運營團隊、擴大規模。
(3)原石市場不規范。受青田石資源制約,高檔青田石資源日益減少,普通的雕刻石流轉不暢,影響石雕市場的繁榮。
(4)缺少低檔產品。大眾化的普及產品缺少開發,影響產業規模做大。
四、青田石文化產業未來10年發展定位、規劃和重大舉措
1.產業發展定位
緊緊圍繞「打造中國石文化之都」的總體目標,實施「他山之石,青田成器」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青田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的優勢,以青田石雕產業化為支撐,擴大市場規模為重點,引進寶玉石為突破,以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集聚為載體,構建「山口鎮、甌南街道、油竹街道十千米石文化產業帶」的總體布局,全力推進青田石文化產業創業、創新,全面提升石文化產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通過5年內的努力,實現年銷售總產值100億元,形成浙江最有影響力的寶玉石集聚區。
作品《石中君子》
2.十年發展規劃
(1)總體布局
構築「三心一帶」的總體布局,即以鶴城、油竹、山口三個中心為依託,打造「十千米產業帶」。在產業帶內現有的兩大產業園區、兩大市場、石雕博物館和石文化主題公園的基礎上,規劃在油竹建設新型中國珠寶玉石大型市場;在大安建設石文化大企業集聚區,在秋廬建設大師藝術館群,在山口建設玉、石原材料集散地、國家礦山石文化主題公園等基礎設施。
(2)重點發展七個方面的石文化產業
一是精品石雕。以大師為龍頭,推進原料基地建設,優化資源配置,突出精雕細鏤傳統特色優勢,構建適應精品要求的高檔原石料保障體系,積極發展優質、精巧型的珍品石雕作品,努力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是大件石雕。比較國內工藝美術品及其市場需求,要瞄準國內大件石雕市場,大件青田石雕最有市場潛力和競爭力,最有發展前景,可以形成大規模產業化,是石雕產業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大力開發具有大廳大堂擺設裝飾功能的大件石雕,不斷擴大石文化產業規模。
三是鑲嵌組雕。重拾鑲嵌生產傳統,改進生產技術,引進電腦設計、自動化雕刻機械及相關人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使其規模化流水線生產。
四是旅遊產品。面對國內市場量大面廣的旅遊產品,要以市場為導向,利用普通石料或廢料,採用自動化機械雕刻,工廠化批量生產,改進管理和營銷模式,薄利多銷,擴大總量。
五是引進玉雕。借鑒外地經驗,引進玉雕及人才,早起步、快發展,這是青田石雕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幫助和扶持玉雕示範企業,做好基地建設,形成一批擁有青田石雕風格的玉雕作品。
六是特色石章。今後十年青田石章的發展,要不斷加強青田石篆刻的特殊藝術效果的宣傳。積極發展以青田石章料為主,以外來石為輔的方章。
七是普通雕件。普通雕件的發展要堅持「增加總量、批發銷售、突出特色、全面發展」的產業發展方針,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相適應的產業結構,推動石文化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3.加快石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縣石文化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的協調機制,加強石文化產業相關各部門、各方面的有機銜接,形成推進石文化產業發展的合力。在現有的青田石雕產業局基礎上再成立青田縣發展石文化產業領導小組,加強石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和領導。
(2)實施石雕產業扶持政策。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石雕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部署,結合青田石雕產業現狀,制定了加快青田縣石雕產業發展的《關於加快青田石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進一步促進石雕產業升級、轉變管理模式,加快石雕產業發展。
(3)積極引進扶持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扶特、扶大」的原則,積極引進和扶持一批有實力、有誠信、有技術的示範石文化龍頭企業,實施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業績突出、帶動作用大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石雕龍頭骨幹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提高青田石雕知名度和競爭力,大幅提升青田石雕在全國工藝品市場的佔有份額,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牛克思作品——芙蓉國盡朝暉
(4)加強原料基地建設。加強原石各品種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建設,強化原石資源保護宣傳,促進石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5)積極實施品牌戰略。繼續堅持打造區域文化品牌,以區域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加大宣傳力度,推進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的有機結合,推進無形市場對有形市場的拉動作用,實現石文化產業長期健康發展。
(6)大力構建市場營銷體系。充分發揮好市場開拓、企業宣傳和作品信息發布等服務功能,鼓勵和支持企業發展連鎖經營、直供直銷、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大中城市組建營銷網路,開設一批專業展銷市場,形成以企業總部為基礎,以大中城市為網點,多層次、多形式的市場體系。
(7)擴大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石文化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吸引國內外的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參與石文化產業開發,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大企業、大集團以及戰略投資者,壯大石文化產業龍頭。
(8)加快產業管理創新。推動石文化企業在成本管理、工藝管理、質量管理、宣傳營銷策劃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強化企業基礎管理。鼓勵和引導企業學習借鑒卓越績效模式、精細化管理等國內外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將企業做大做強。
(9)注重石文化產業宣傳工作,舉全縣之力把青田縣打造成浙江最有影響力的石文化產業集聚區。並緊緊圍繞石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和發展重點開展宣傳,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輿論氛圍,提高青田石文化產業的國際國內知名度,營造青田石文化產業開放合作、包容萬象的良好局面。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3. 「香港匯豐銀行」英文全稱怎麼寫急!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抄有限公司襲(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譯為「香港和上海銀行有限公司」,英文縮寫HSBC,中文簡稱匯豐,取「匯款豐裕」之意)。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匯豐集團的創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冊銀行。總部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號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多間分行及辦事處。
(3)細刻融資擴展閱讀
香港業務: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以香港業務為出發點,開業時以當時股東之一沙遜洋行擁有,位於中環域多利街(現稱銀行街)的域多利大廈作為總部,並取得發鈔權。總部位置與2012年的所在地相若,並於1886年購入改建為第2代總行行址。
匯豐為香港市場領導者,在存款市場方面,香港匯豐的市佔率達兩成四,而信用卡結余的市佔率為兩成九,按揭及人壽保險市場的佔有率則分別為約一成七及兩成。
4. 蘇州市都有哪些民間文化
傳統藝術:有緙絲、刺綉、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紙、泥塑、草編、燈彩專、屬九連環、民俗掛件等上千個品種。
傳統節目:蘇州彈詞(蘇州彈詞的表演通常以說為主,說中夾唱。唱時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時也有採用醒木作為道具擊節攏神的情形)。
民間工藝:蘇綉、制扇、玉雕、緙絲、木刻年畫、紅木小件、劇裝戲具、民族樂器等等。
園林文化:蘇州園林
建築文化:古代建築的布局規劃、風格獨特和工藝精湛的建築構件,也括木雕、磚雕、石雕和聞名遐邇的「金磚」等。
民俗文化:其在時令、節氣、觀光、禁忌、祭祀、服飾、曲藝、方言、民謠、器具等方面,更表現出濃郁的地方風情。
美食文化。
5. 大滁城的建設進度
「大滁城」建設以來,已開工建設城市公共設施項目73個,工程造價46.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3.37億元。已開建城市基礎設施項目73個(不含琅琊區、南譙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
作為城市防洪的西撇洪溝工程,全長10.68公里,攔截山洪來水面積11.56平方公里,佔山洪面積的75.6%,保護范圍內的人口、財產和GDP大約均占整個城區的70%左右。目前撇洪溝已全線貫通,具備正常防洪能力。 清流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已進水試運行,原流入清流河的每日約2萬噸城市污水將進入市清流污水處理廠處理,昔日污濁的清流河變清指日可待。清流污水處理廠坐落在琅琊區清流辦事處紅廟村徐明村民組,項目批准建設規模10萬立方米/日,一期建設規模為5萬立方米/日,運營後經處理的市政污水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B標准。
滁州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位於琅琊區揚子辦事處雷橋村東田郢村民組的一個自然山窪,佔地410畝。二號工程的滲濾液處理站今年已竣工並調試完畢,處理後的水樣各項指標均達到了一級排放標准。
清流公園、蓮心湖公園已竣工。北湖公園正在進行施工准備。內城河改造工程(上水關到下水關)正在進行征地補償工作。 公交第二停車場工程基本竣工,困擾滁城多年的公交停車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同時實現了全城公交車統一調度。滁城原有一個公交停車場,只能容納110輛公交車,滁城現有營運公交車210輛,約有100輛公交車停在馬路邊。公交第二停車場位於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可滿足170輛標准公交車的停放、維修、加油加氣和整個公司生產、調度、管理等需求。 城南新區作為滁州中心城區三大片區之一,是滁州市行政、商務、文化和體育中心。經不到一年建設,目前龍蟠大道以北道路已經貫通,行政中心、滁州中學、實驗小學、龍蟠小區和同樂苑安置房及龍蟠大道以南部分道路已經完成建設。龍蟠河公園、體育中心、第二人民醫院及新區未建道路業已開工。
城南新區道路採用「方格網」結構,分城市主幹路、城市次幹路、城市支路三個等級。城南大道長約8公里、寬60米,是城南新區建設的重要軸線和連接滁州城區與京滬高速鐵路新客站必經之路,也是將來市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按照城市主幹道和快速通道設計,設計車速每小時60公里,快車道21米,還有綠化帶、慢車道和人行道,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目前已經竣工通車。 「大滁城」建設以來,已開工建設安置房項目32個,建築面積365.7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83.46億元,已完成投資37.68億元。在建的安置房項目20個,總建築面積286.07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70.51億元,2011年完成投資13.8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4.78億元,占計劃的35.1%。其中,2009年5個安置點累計完成98%,2010年12個安置點累計完成39%,2011年3個安置點累計完成0.8%。 上周,20個安置房項目周進度無一落後。其中,龍蟠小區擴建工程、創業中苑二期、清流人家安置點進度較快。揚子路安置點的軍事光纜遷移問題;西澗路、天長西路、西澗花園二期、創業南苑二期的規劃許可證辦理問題;部分安置房消防圖審問題;龍蟠小區擴建、同樂苑東區二期雨污水出口問題影響安置房建設。
琅琊山旅遊區規劃為240平方公里,目前已啟動琅琊山旅遊度假區建設,對琅琊古道進行了綜合整治。琅琊古道綜合整治工程西起琅琊山風景區大門,東至銅礦轉盤,全長935米。一期工程對原有道路、景觀綠化及路燈進行了改造,09年4月30日順利完工;二期工程為琅琊古道停車場建設,09年4月底完工,建成停車場面積12000平方米,擁有110個停車位;三期工程為琅琊山風景區步行街建設,用於遊客休閑、娛樂和購物,09年6月開工,計劃09年底完工。09年6月6日,滁州市琅琊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琅琊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成立,並舉行掛牌揭牌儀式。琅琊山管委會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正處級建制,受市政府委託,負責琅琊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管理、利用、建設等工作。
1. 編制醉翁亭景區、龍尾山景區和豐樂亭景區詳細規劃;
2. 豐樂亭景區、醉翁亭核心景區綜合整治;
3. 琅琊山旅遊區龍尾國際旅遊中心、 鳳凰湖生態旅遊商務區建設;
4.積極推進侏羅紀主題公園項目;
5.開工建設覽山路拓寬延伸段。 作為「大滁城」131組團,南譙新區各項建設在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的同時,堅持選准方向、准確定位,以「六高」為核心和突破口,齊頭並進,力求實現在一張「白紙」上建成一個彰顯特色的新型城市。 一是規劃引領體現高起點。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邀請名家高手,引進先進理念,確保南譙新區、集鎮、新農村建設三個層面的規劃設計一步到位。
二是建設項目體現高品位。按照「宏觀上有粗獷豪放之氣、微觀上有精雕細刻之美」和「體現匠心、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要求,著力打造一批充分體現現代氣息和地域特色的亮點工程、精品工程。
三是拓寬融資體現高強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多元投資主體,建立財政投入、資源整合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上半年成功地融資2.6億元;二期國有資產的劃轉工作即將完成,國有資產運營公司資產總量將增大至8.7億元。
四是置換土地體現高標准。將城市規劃區范圍基本農田全部調出,部分重點建設區域調整為建設預留地,積極開展建設用地置換和掛鉤工作。今年已有6個批次置換項目報省廳復墾驗收、4個批次增減掛鉤項目獲得省級批准。
五是拆遷安置體現高速度。上半年,由區直單位和鎮辦幹部組成58個工作隊,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了近30萬平方米拆遷任務,在建安置房達到了67萬平方米。
六是創新機制體現高效能。創新人才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區建設、集鎮改造、重點項目工程指揮部工作創新機制,建立35項重點工程區領導牽頭負責制及督查督辦和協調推進制度,確保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滁城綠化提升改造工程09年3月啟動,總投資1.2億元。整個工程包括琅琊路、清流路、花園路、育新路、紫薇南路、人民廣場和北關轉盤等12個項目的綠化改造及後續工程項目。全部工程09年年底前完工,新增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左右。
西澗路延伸段拓寬改造工程建成後是一條集交通、景觀、消防等功能於一體的重要道路,工程09年8月開工,計劃10年1月完工。鳳陽路改造工程主車道21米,綠化帶3米,慢車道6米,人行道5.5米,09年3月開工建設,9月底已竣工通車。 南湖綜合改造工程已經全面開始。一期清淤、護坡和四周亮化、綠化、美化已全部結束;二期宋城景觀改造,拆遷已全部結束,正在進行景觀建設;三期體育場搬遷和淹沒,四期與垂釣中心連成一片正在進行前期調查和拆遷動員。
6. 貴安新區美麗鄉村佳林村
貴安新區成立以來,按照「一年全面啟動、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全域小康」的總體目標,按照新區主要領導確定的「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城鄉統籌、創新思維,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探路子、作示範」原則,圍繞迎接2014年全省項目觀摩會召開,力爭用最短時間,實現配套最全、達到最佳效果,打造生態、低碳、富有貴安特色、充滿生機活力的美麗鄉村。
建設美麗鄉村,民居整治涉及直管區4個鄉鎮共20個村,分別是黨武鄉龍山村、松柏村、思丫村、擺門村、擺貢村,湖潮鄉平寨村、車田村、磊庄村,高峰鎮毛昌村、王家院村、岩孔村、普馬村、栗木村,馬場鎮平寨村、場邊村、嘉禾村、三台村、濫壩村、馬鞍村太平組、栗木村。截止目前,整治施工一千多戶,已完工五百多棟。與此同時,推進「農民文化家園」建設,配套建設村史館、民俗館、圖書館、科技長廊、文化長廊和戲台等「三館二廊一戲台」文化設施。
建設中實施「5445」工程「五富」增收入,「四學」長智慧,「四樂」爽精神,「五美」展新貌。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農村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大力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小康寨」工程,努力建成生態環境佳、人居環境優、開放程度高、文明安康好的「幸福貴安?美麗鄉村」。
7. 高分求解~高手來~關於NIKE鞋子系列~幫我弄清楚了,分真的不是問題,無論多久我都會看的,如果覺得好,馬上給分
nk sb是在nk的基礎上改造的
主要變化是鴨舌變的寬大肥厚
鞋帶變成橢圓的也是很松軟的
鞋墊下有zoom air(SB是skate board的縮寫)(zoom air代表的是「沖擊氣墊」,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zoom,經常使用在Nike的頂級球鞋上作為緩震. )
Nike Air系列是將專業氣墊內含一種特殊的氣體,以高壓的方式灌入堅韌的合成橡膠內。Nike Air科技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在於Nike Air專業氣墊中,特殊的大分子氣體體積大於合成橡膠層的細微縫隙,所以氣墊中的氣體不會流失。Nike Air氣體分子吸收外來的振動和沖擊壓力,然後很快的恢復原來的樣子,並准備吸收下一次沖擊。同時,它並不會隨著鞋子的生命周期而磨損。
zoom其實就是減沖擊(緩震)系列
SHOX技術為核心的籃球鞋大多都遵循著固有的組合模式:後掌4個SHOX柱,前掌搭配ZOOM AIR,內置部分鞋套。然而精明的NIKE公司仍在外形上精雕細刻,力求出類拔萃。從SHOX STATUS的前輩SHOX SUPREMACY身上不難看出,NIKE將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輕量化」這個課題上。11號SHOX SUPREMACY約重16.3盎司,比SHOX BB4輕了足足1.5盎司!(簡單點就是氣柱系列)
force,flight的分別flight是輕型鞋
flight
飛翔,飛行[C][U]
force
1.力,力量;力氣[U]
劃分系列是看這雙鞋的特徵
像flight是輕型鞋 他就會用飛翔來命名這雙鞋的系類
8. 香港嘉禾兆業(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經北京工商企業查詢
北京嘉禾兆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注冊編號 110108000825492
法人 衡福深
成立時間 1998-08-27
企業現狀 開業
但要加盟的話,最好實地考察一下
9. 快給我關於保護校園環境的標語。快快!
1.請您愛護綠色,綠是生命之源。
2.踏破青氈可惜,多行數步無妨。
3.用版愛心呵護每一片綠色權。
4.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
5.茵茵綠草地,腳下請留情。
6.小草給我一片綠,我給小草一份愛。
7.我愛花,我愛草,我愛青青小樹苗。
8.芳草依依,大家憐惜。
9.心中有情,腳下留情。
10.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心是純粹的。
11.你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動一動手,不留下任何紙屑。
12.請讓我們的腰桿永遠挺直!
13.我很怕羞,請別碰我!
14.花草是我的朋友,請多一份愛護!
15.請讓我們的校園永遠充滿綠色。
16.草兒綠、花兒香,環境優美人健康!
17.鮮花還需綠葉扶,學校更需同學護!
18.有了您的真心呵護,學校才會更加美麗!
網路【掛圖大師】,更多經典校園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