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大家幾道中財里的題目,金融資產那一章的,要做會計分錄,謝謝大神指導!!
哥們,金融資產是會計非常重要的章節,你都不會,會計就丟了一大半了,這塊要是不會,後面的合並報表和企業合並那就是天書啊。分錄如下「
1.購買債券時候: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 --成本 100
--利息調整 25
貸:銀行存款 120+5
這個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當年應該計提的投資收益應計入 應計利息中=125*3.7%(自己算)
借:應收利息 100*10%
貸:持有在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倒擠即可)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25*3.7%
第一題注意每年的攤余成本。
2.首先要看ab是不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如果是,則按照b公司賬面比例來計算a的長投成本,若不是 則屬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a實際支付的公允對價作為合並成本。看了下題目的大概,估計應該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處理分錄如下:
購入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401000
貸:銀行存款 401000
分派股利時:借:應收股利20000
貸:投資收益 20000
實現盈利 成本法下不做會計處理
2008年宣告分紅 借:應收股利 400000*60%=240000
貸:投資收益 240000
3.丙公司對長投以權益法核算(這個木有問題吧)
初始取得成本700>2000*0.3
借:長期股權投資 700*1.17
貸:主營業收入 700
應交稅費-增值稅 700*0.17
同時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500
貸:庫存商品 500
08年丁公司實現盈利 借:長期股權投資 150
貸:投資收益 150
宣告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3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0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30
貸:應收股利 30
發生虧損時候 借:投資收益 60
貸:長期股權投資 60
處置時候長投損益調整科目=150-30-60=60
借:銀行存款 720
投資收益 159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819
-損益調整60
中財金融學屬於該校金融學院,屬於傳統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中財的拳頭專業。金融學專業創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是該校最早設立並最具社會影響的學科專業。本專業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由原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並而設立的。本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保險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國際結算、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金融法、資產評估、期貨與期權等。
金融學(國際金融),(公司理財)屬於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其性質是「中財金融國際項目」--金融學實驗班,從2007年起開始招收國家計劃內本科生。實驗班完全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的教學體系,全面採用權威英文版教材,突出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和規范經濟學方法的培訓,所有課程均採用英語授課(學校開設的公共課程採用中文講授),鍛煉學生直接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專業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金融實驗班通過國際化的先進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理論框架、方法論和分析工具以及分析解決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需要告訴你的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於2006年成立,是國內首家以在海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為主體、從事高端金融研究及培養高級金融人才的學術機構,是一個集研究、教學、培訓為一體的學院。該院聘請了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恩格爾教授擔任名譽教授。目前學院有兩位正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一位副教授,十二位助理教授均為在海外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服務的優秀人才。
從專業看,金融學更傳統,而金融學(國際金融)(公司理財)的培養更西方化一些。就業走向上,金融學更偏重於國有銀行,而國際金融、公司理財更偏重於國際金融機構。
3. 中財的一道會計分錄題目,金融資產那裡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0000
管理費用1000
貸:銀行存款401000
借:應收股利20000
貸:投資收益20000
借:銀行存款20000
貸:應收股利20000
借:應收股利40000
貸:投資收益40000
借:銀行存款40000
貸:應收股利40000
4. 跪求中財答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9年5月12日,購入股票手續費應計入初始成本: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323000
貸:銀行存款 323000
(2)09年12月31日,確認股價變動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7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7000
(3)10年3月18日,出售部分股票
說明:算出所售部分在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各明細科目所佔的金額,將對應部分轉出,相應部分的資本公積也應結轉到投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 9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2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8075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250
投資收益 9250
(4)10年12月31日,確認減值損失
說明:確認減值時,要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的因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損益轉出,同時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余額調整到當前公允價值;資產減值損失=可供出售金融資賬面余額-當前公允價值+-資本公積=(323000-80750)+(17000-4250)-1.5*30000-12750=197250
借:資產減值損失 19725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275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10000
這時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為貸方余額(210000-(17000-4250))=197250,本科目賬面余額=(323000-80750)-197250=45000
也可以這樣理解:首先確認公允價值變動,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的賬面余額調整到當前公允價值;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10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10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19725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97250
還可以有其他的理解,比如資產減值損失=上次確認時的公允價值-當前公允價值 。
(5)11年12月31日(應該是11年吧?),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說明: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5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5000
5. 怎樣學好中財金融資產那一張
這一章是比較難 我問了據說實際問題是不多的 會做題就行了 注意那個投資收益和利息調整就行了 我也不是很會
6. 中財,交易性金融資產
dr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35
應收利息 40
投資收益 5
cr銀行存款580
dr銀行存款 40
cr應收利息 40
dr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65
cr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5
dr銀行存款 40
cr投資收益 40
dr銀行存款 59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65
cr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35
-公允價值變動 65
投資收益 65
7. 中財 金融資產部分
投資收益=1082*5%=54.1
利息調整=1000*6%-54.1=5.9
8. 中財的一道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題
1.第(7)問,他那個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就是按照賬面價值*60%算的,你想啊,平時真正做賬時只是計入一個科目,如果按先進先出來算,那樣算起來還要考慮每筆發生時間,和單價,兩筆還好,如果買買賣賣好多回就太麻煩了,而且沒什麼必要,所以就是一個加權平均
2.第(8)問,最開始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該科目下反映的價值,就是你減去第(7)問後的賬面價值,然後你再按現在單價算他的公允價值,一減,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9. 中財里金融資產的總結
這個是新會計准准則里的東西 你最好詳細看看 哪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 金融資產涵蓋的范圍很廣 計量就不用說了沒什麼區別 會計處理方法 跟持有的目的有很大的區別 總結一下應該不是很復雜還是有基本處理思路的 新准則也比較科學 能夠好理解和接受,畢竟跟國際接軌嘛
10. 一道中財題(金融資產)的答案是16萬元 為什麼
1、2017年1月1日購入交易性金融資產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202.5
應收利息 12
投資收益 0.5
貸:銀行存款 215
2、2017年1月10日收到購買時包含利息
借:銀行存款 12
貸:應收利息 12
3、2017年12月31日公允價值204萬元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5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
4、2018年1月10日收到2017年度利息
借:應收利息 12
貸:投資收益 12
借:銀行存款 12
貸:應收利息 12
5、2018年3月1日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
借:銀行存款 207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202.5
——公允價值變動 1.5
投資收益 3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
貸:投資收益 3
A公司投資甲公司債券獲得的累計收益=-0.5+1.5+12+3-3+3=16(萬元)
解釋:損益類科目按照借方減貸方加來計算總數。
簡易方法:207-202.5-0.5+12=16(萬元)
解釋:用最終售價減去成本減去購買時負擔的費用加上債券的利息,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公允價值變動不影響計算損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