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農旅融合發展現狀及趨勢
通過現代農業+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新田園小鎮。按城鄉統籌,農業農村一體,以特色小鎮為統領,以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徑為支撐,以農業休閑旅遊方式經濟模式為內涵,打造成為新型城鎮化典範。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的農業公園的規劃建設,建議應以現代農業的發展為基礎,將現代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融合,以美麗鄉村的建設為載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承民俗歷史文化,充分挖掘城市市民的消費需求和趨勢,挖掘地域山水資源,規劃設計重點亮點項目,通過具體項目建設實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創新發展模式。
農旅綜合體在規劃建設中,適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1、按照「生產、生態、文化、生活」四位一體融合發展角度出發,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形成新型的城鄉統籌發展模式。2、通過創建新型的農村生活方式,用現代農業與城鎮發展空間充分融合,銜接,打造特色的城鄉生態空間。3、按高效,充分尊重生產、生態空間的交通系統,形成對農旅綜合體建設基礎。4、在綠化、休閑空間、生態配套設施方面進行有效統籌對接。5、構建多元持續的在農旅綜合體規劃建設實施保障體系。再次: 首先,應結合農業產業基礎,鎮村體系,鎮村職能,進行農業農村一體化規劃;打造區域生態資源特色,發揮區域資源聯動優勢;確定生態農業發展重點;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形成以生態農業產業為支撐,公共配套設施、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的綜合性規劃要點。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的規劃設計案例確定把現代農業園區(產業)作為鎮、鄉、村莊規劃的產業支撐,是構建區域綠生態核,經濟發展單元。其次,生態農業規劃注重產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突出地域特色原則,形成綠色產業體系重要一環;最後,在產業布局與城鄉生態空間協調方面,突出融合共生區域一體,形成完整的城鎮生態服務體系,並結合區域交通環境,產業政策,現狀資源情況,在農業產業項目選擇上,進行科學准確定位,在農業產業布局上與鎮、村進行相銜接統籌規劃。總之,生態農業規劃是構建區域城鄉生態空間的基礎,是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路徑的關鍵技術,以區域統籌,強化城鎮功能服務,延伸農業產業鏈為重點,打造合理的運營路徑為保障。
目前國家大力提倡農旅融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受地方財力以及環境、土地、產權等條件制約,還存在融資難、用地難等政策瓶頸,投融資體制與發展要求不適應。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傳統農業生產基地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停車場、住宿、餐飲、娛樂、衛生、路標等旅遊配套設施,以及通訊網路、電子商務推介平台等現代設施還不完善。三是精品旅遊路線缺乏。休閑農業觀光點還處於「盆景」的狀態,規模尚小、開發水平低、景區特色不明顯、不能串點成線,「過夜經濟」尚未形成規模。四是農特旅遊商品不夠豐富。
㈡ 城鎮化規劃方面光華卓策有哪些創新理念
光華卓策在城鎮化規劃方面提出四大模式
1 、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新型城鎮化不只是創建新城,也包括老城市的擴張升級。從城鎮體系結構的分層提升與建設上進行細分,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包括:現有大型城市的擴張與升級,中小城鎮特色化發展、產城一體化項目開發與非建制性旅遊城鎮化,新農村社區建設等四大方面。這四個層次,有著不同的模式與機理。
2、旅遊城鎮建設模式
小型地級市、縣級的中心鎮和建制鎮,帶動性相對於大中城市較弱,但易於形成鮮明的主題性特徵,可以走特色化的旅遊城鎮化之路,這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鎮化模式。
對於本身就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中小城鎮,可依託自然資源,實現旅遊特色化發展,形成濱海城鎮、濱河城鎮、濱湖城鎮、冬季度假城鎮、夏季度假城鎮、溫泉城鎮、滑雪城鎮等等特色城鎮;基於文化資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鎮、休閑古城古鎮、民族風情城鎮、民俗風情城鎮、藝術城鎮、工藝城鎮、創意文化城鎮、商貿購物城鎮、電影城鎮等;依託旅遊景區,可以打造各類接待型城鎮,借力景區的泛旅遊延伸,還可以打造會展城鎮、運動城鎮、休閑農業城鎮(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託於特色資源、特色工業、特色批發市場等,還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傢具城。泛旅遊產業集群化的發展,使得我們打造特色旅遊城鎮的可能性空間大大提升,特色旅遊與特色產業緊密結合,為城鎮化的建設打開了全新的路徑。什麼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麼特色資源或優勢產業,就可以結合旅遊發展成什麼泛旅遊城鎮。對於一些沒有這么強勁的吸引核的小城鎮,需要挖掘資源,開發旅遊產品,尋找泛旅遊產業發展的契機,推進旅遊城鎮化。不是所有城鎮化都必須進行旅遊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遊化手法,可以使城鎮化獲得更好的效果。
3、旅遊綜合體模式
旅遊綜合體是一種特殊的新型城鎮化形態——既不是傳統的旅遊景區,又不是純粹的住宅社區,也不是建制型城鎮,更不是新型農村社區,而是基於城鄉之間(可能是城市郊區、也可能是鄉村地區、還可能是大景區外圍區域)具有一定旅遊資源與土地空間的地塊,依託良好的交通條件,通過旅遊的「搬運效應」,將城市的旅遊消費力搬運到開發地塊,從而帶動該地塊的土地綜合開發,實現泛旅遊產業聚集、旅遊人口聚集和相關配套設施的發展,形成旅遊休閑導向的新型城鎮化聚落。
旅遊綜合體以泛旅遊產業的整合為根本支撐、以休閑消費的聚集為核心動力、以設施和配套的配置為重要基礎、以服務和管理的創新為基本保障,已經成為廣大適宜區域實施「就地城鎮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遊新農村社區模式
這也是旅遊引導的就地城鎮化的最普及的模式之一。基於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以農旅產業鏈的打造為核心,以鄉村觀光休閑度假功能為主導,以鄉村觀光休閑業態為特色,以鄉村商業休閑地產為支撐,以田園鄉居生活為目標,通過土地整合、城市基礎設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現、農民就業的解決,進行獨立村的改造升級,向旅遊綜合社區發展,就是這一模式的主要路徑。
旅遊對於新農村社區建設,具有特別好的產業推進價值,主要是使農民找到產業轉化依託的同時,可以把生活資源,轉化為生產資源,就地發展產業,形成居住。
光華卓策智業,中國三大旅遊策劃規劃公司之一。成立於2003年,世界頂級規劃設計院和投資運營集團,英國皇家城鎮規劃協會會員;團隊由中國、英國、台灣一流設計師組成的中英合資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業務涉及城市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旅遊規劃、旅遊地產投融資運營等業務;目前在北京、倫敦、台北設有分部,全球設計師團隊超過100人。公司為世界和中國500強1/3企業提供規劃設計服務。服務客戶包括PATA(亞太旅遊協會)、國家發改委、文化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山東省旅遊局、青島市旅遊局、奧帆中心、港中旅、中建集團、萬達、萬科、佳兆業、綠城、恆大、大唐集團等政府和500強;公司規劃項目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招商金額超過200億元;公司運用「旅遊規劃3.0」和「旅遊品牌營銷3.0」工具為客戶提供實戰落地規劃設計服務。並出版《中國旅遊規劃白皮書》、《中國旅遊品牌營銷白皮書》和《旅遊品牌營銷3.0》等書籍,在業界引起極大影響,新華社、中國旅遊報給與專題報道。公司在安徽、新疆投資5000萬元運營兩家4A景區和一家四星級酒店,實現「規劃設計+產業投資運營」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
2013年公司和盛達集團(上市公司、證券代碼:00060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50位、總資產200多億元人民幣)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合作成立股份公司。
㈢ 田園綜合體規劃與農旅綜合體規劃設計要點
田園綜合體規劃與農旅綜合體規劃都是城鄉統籌規劃體系的有效補充,是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之一和重要抓手,是農業農村統籌發展的主要規劃設計類型。
規劃設計要點:
1、相同點:從規劃內容上看,都是強調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是立足農業科技與農業產業鏈的共同建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促進城郊地區和連片鄉村區域的農民創業增收,是做強集體經濟的主要方式。形成城鄉統籌聯動發展,例如在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設計案例強調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的合理構建,突出農業多功能創新運營路徑,帶動內生產業集群發展,促進鄉村特色小鎮的統籌建設。
2、不同點:
田園綜合體規劃更加綜合強調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鄉村田園社區建設以及農村集體經濟、村民的共同參與和就業增收的一體化規劃。在申報項目上的具體要求,按國家和各省統一的規劃編制大綱。
農旅綜合體規劃更加強調農業產業的業態疊加,農業加旅遊的持續內生產業集群打造,強調多功能農業發展的創新與運營,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的重要發展方式。以市場為主體,融合區域資源,統籌建設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旅遊教育主導功能。
㈣ 農村電商未來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
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正在從多個領域深度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根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未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一、農村電商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涉農電商規模將向多樣化發展,與智能農業、智能流通、智能消費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我國每年有1900億美元的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農產品跨境電子交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將從沿海向內地拓展,從城市向農村滲透,國際化將成為農村電商的重要選擇。
二、農村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
各類專業服務商開始進入農村,提供貨源供給、倉儲、攝影攝像、網店裝修代運營、融資理財、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一系列服務,各類主流電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電商、本地生活、跨境電商等在涉農電子商務領域全面涌現。
三、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延伸
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一些涉農電商企業開始拓展產業鏈,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采購到品牌設計,再到尋找生產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產業鏈層級。同時,農村電商的交易類型開始從單一的網路零售向復合模式轉變。
四、農村電商線上線下逐漸融合
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路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
㈤ 我有個項目,缺少資金,我想找投資方,怎樣才能找到呢
投融界就是個騙子,千萬不要相信!
㈥ 天賦泉(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天賦泉(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是2018-08-27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安德鎮彭溫路451號3樓。
天賦泉(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24MA68HXQH29,企業法人郭頌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天賦泉(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天賦泉(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㈦ 農業電商模式的發展好嗎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涉農電商規模將向多樣化發展,與智能農業、智能流通、智能消費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涉農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同時,我國每年有1900億美元的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農產品跨境電子交易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將從沿海向內地拓展,從城市向農村滲透,國際化將成為更多農村電商的重要選擇。」
農村電商服務環境日趨改善各類專業服務商開始進入農村,提供貨源供給、倉儲、攝影攝像、網店裝修代運營、融資理財、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一系列服務,各類主流電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電商、本地生活、跨境電商等在涉農電子商務領域全面涌現。農村電商產業鏈不斷延伸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一些涉農電商企業開始拓展產業鏈,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采購到設計,尋找生產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產業鏈層級。同時,農村電商的交易類型開始從單一的網路零售向復合模式轉變。農村電商線上線下融合趨勢
農產品批發市場將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路市場融合發展,實現線下實體市場的轉型。近兩年來,中國的農村電子商務風起雲涌。本文結合目前媒體報道較多的農村淘寶、京東、樂村淘、淘實惠和遂網五種農村電商模式,簡述其基本做法和特徵,之後分析歸納農村電商發展的三個問題並簡單評析:第一,覆蓋廣度和覆蓋深度的關系;第二,本地化在農村電商發展中的重要性;第三,農村電商中不同參與主體之間的協同配合問題。表1 典型的五種農村電商模式
本地化是我國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本地化簡單來說就是「接地氣」,是作為外來者的電商平台如何能與本地市場基礎、環境和條件結合在一起,並形成合力的重要標志。在本地化的問題中,從微觀角度看,需要理清外來電商和本地「店商」之間的關系,本地化要求外來電商能夠很好地融入,並且能夠幫助本地原有的「店商」實現信息化轉型,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不是單純的競爭,而是相互融合、共同進化;從宏觀角度看,外來的電商平台應該能夠促進農村原有的傳統商貿體系,提高其流通效率,助益當地經濟發展。但在實踐中,如果不能處理得當,也會帶來外來主體與本地主體、電商與店商之間的激烈矛盾。總體上講,中國農村電商經過2016年的快速布局,今後很快將進入到各家電商互相角逐和滲透的「中盤絞殺」期。在這段時期,處理好上文所述的三條愈顯重要:首先,要依據自身定位,在諸如覆蓋深度和覆蓋廣度等方面做好權衡取捨,集中資源圍繞自身目標進行布局;其次,電子商務要趨利避害協調發展,就要與農村本土市場相結合,盡可能借用本地原有的資源,在與當地、與線下的融合中實現推動業態轉型的目的;最後,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參與主體的協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