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線少兒英語培訓里,vipkid好,還是vipjr好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的人包括整個社會都特別注重教育包英語培訓和興趣的培養,在選擇培訓班時確實需要謹慎。
1、市場上面的機構太多 了,每個地方的興趣培訓班都有好有差,同一家培訓班不同地區差別都很大。 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多去體驗體驗,不要盲目的決定,因為現在很多機構開放的加盟店,加盟店一般的教學水平比總部差,而且層次不齊,所以,還得要自己親自上門體驗,然後看該機構的口碑。
2、全國連鎖的培訓班品牌比較大的很多做的也都比較專業,但是在這些地方費用是相當的高,小學一般一小時費用在100左右,中學一小時費用在120至170左右,更貴的甚至在300多到500多,很多專業的培訓班主要靠的是自己招的所謂的專職老師,一個小時的費用基本在20到50之間,所以不難看出,都是家長們在為這些地方的極其奢侈的廣告、宣傳以及與學校的交際費用在買單!
3、再有就是一些小機構,有些是以前在學校里教課的老師辭職了自己干,主要服務於自己以前的學生;還有一些私人老闆也在搶教育的市場。他們都是靠做大學里的考研培訓起的家,對於中小學教育這塊基本上都是外行,其核心人員基本上就沒有有從教經驗的人員,所以去到那的人基本上都是被忽悠去的!
4、最好能找到熟人或者已經在該機構培訓過的人,問問情況。最終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Ⅱ 公司天使輪,ABC輪,IPO融資時如何分配股權
總的來說按企業成長的周期分:
天使投資:種子期,可能只有一個概念什麼都沒專開始屬,或者剛開始運營,還沒有出來產品,或者出來了產品卻沒有大規模開賣。此時澆澆水,種子會長大,你就是一個天使。
種子會長大,成長的過程之中還是有許多的風險,需要更多的呵護。
於是Venture Capital就有了風險投資的名字,A輪之後就是B輪。
如果你願意還可以有C、D、E、F、G輪。
當然,A、B、C、D、E的名字只是一個俗成。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叫做鼠、牛、虎、兔、龍、蛇、馬、羊輪投資。
或者叫做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
在通往上市之路的快走到終點時候,此時還有人想搭車,叫做Mezzanine Capital,夾層投資、Pre-IPO Capital;
上市之後還可以融資進行公司私有化,叫做Buy-out capital
等等。
這些不同的階段的不同名字,也只是約定俗成而已。由於時間不是很長,所以並沒有那麼有共識。
有的名字有多重含義。當然我們要去理解他們的本質就不難了。
——恩美路演
Ⅲ 大家覺得在線教育有啥不足之處嗎
市場熱,用戶淡,
大體上,企業都必需先了解市場需求,然後才能針對性地進行產品生產或者產品設計,但是互聯網帶來的是創造需求,讓用戶接受需求。如蘋果系列產品出來的時候,市場上面還沒有這個需求的反饋,而隨著ipod、iPhone、ipad等產品相繼出現,創造出一輪輪的用戶需求,用戶被企業捆綁。蘋果不是個例子,一方面徵求用戶需求的時候,最後給予用戶更高價值期望的產品。相對於在線教育而言,2013年是國內在線教育的元年,一圈圈的熱潮不斷洶涌過來,滬江網站在風口成本轉身,全通教育藉助在線教育業務在IPO中占盡優勢,能力天空獲得千萬元融資,北風網獲得百萬美元融資,VIPABC英語獲得一億融資,YY10億投資100教育平台,更早前風采出眾的猿題庫、梯子網、超級課程表、傳課網、決勝網、拓詞、多貝網,在線教育市場以每天2.6家新增平台的趨勢快速發展,甚至打擊到傳統教育機構。但是互聯網營造的市場氛圍下,用戶的反應呈反比,表現得平平淡淡。整體環境下,單純的在線教育是難以引起用戶的驚訝以及歡呼聲,而必然需要有著教育背景的在線教育平台來配合才能導演好這出好戲,所以如果作為一個純平台的創業者或者准備進入的人,都請記住:時刻不忘用戶態度,市場表現出來的可能是虛假亦或者是未來提前呈現的形式,而時至今日反而不是真實
2.盲目
據桔子數據統計,每天新增2.6家在線教育平台,是多麼誇張的數字。按年計算,每年新增上千家在線教育機構,但是市場上面是否能夠足夠容納得下。互聯網的出現,結束了地域性的影響,傳統教育機構依託區域性而以點帶面的形式在互聯網是行不通,而反過來互聯網在線教育平台也無法做傳統教育機構那樣的地域性,一旦面世就必然面對整個大區域。有部分的在線教育平台創業者就是看到這個點才興高采烈進入來,如果忽視了部分關鍵問題,最後會導致平台計劃嚴重推移或者發展緩慢。
雖然在線教育沒有地域性影響,但是在線教育都被流量、形式而影響,所以每個新興的渠道都必然有著其中的痛點,不能盲目的進入。在線教育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不要讓它野蠻的成長而摧毀到它,該快就快,該慢就慢,才是教育,是一件百年的事情,而非現在單純的一個行業事情。
一個新興的機會必然有人瞄準機會,無非是早佔新機,以及看到背後的回報。事實上,大多的平台是頑強的活著,所以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不要因為回報高而貿然進入,不要因為市場火熱而貿然進入,不要因為人雲亦雲而貿然進入,要做好自己的分析以及分析下自己的心態,創業是要有激情,但是創業盲目是不可取的。
3.牢籠
截至今日,在線教育已然把傳統教育機構成功的拖下水,而面對它,傳統教育機構都在做著打算。隨著傳統進場,在線教育平台與會傳統教育機構的平台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網路、騰訊、阿里巴巴三家的平台勉強的話可以說都是一樣,從流量、社交、電商角度看,都是一樣同質化,而更多的在線教育平台跟它們沖突。如果一些平台是在跟它們在做爭斗的話,會活得很苦,而且自從3BAT進入後,一些平台就開始出現放緩增加的情況。
互聯網一直流傳著:創業要麼逃離三大巨頭,要麼獨立特行,做它們不會做的領域。現在一些垂直性的平台活得滋潤的原因是逃離巨頭,無論拓詞、另客網等也是如此。
最後,進入在線教育平台,一定要避免跟巨頭正面交鋒,別陷入牢籠中無法自拔。
4.落地難
創業是一件天馬行空的事情,創業項目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但是有些項目難以落地就是因為理想很美好,但是實現卻很骨感。在線教育平台的出發點或出發的領域也是如此,部分純在線教育平台因為把一切都想得太理所當然,而遲遲無法落地,比如要做在線教育的淘寶,那麼你認為現階段有可能跟淘寶同學爭奪天下,再如做在線教育在線工具,那麼你看到YY、QQ教育模式了,很簡單就我了解到的一個公司花巨資打造在線教育平台藉此逃離YY,最後的結果是依然逃離不了YY。有理想是好事,但是要接地氣,不能太天馬行空,最終還是要面對現實。你不是高富帥,也不是官二代,你選擇創業是因為你要屌絲翻身,所以請別忘了初衷。
5.師資難尋
不可否認,在線教育火爆後,真正收益的不是平台,而是老師。在在線教育市場裡面,老師是最值錢也是最昂貴的一件東西。而且部分傳統教育機構的老師也在蠢蠢欲動,要麼自謀生路-獨立開班,要麼成為某平台兼職師資。對於在線教育平台而言,如果走內容模式,師資質量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但是尋找不到到優質的師資,那麼你是在玩火。在優質的平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效果,內容就是唯一的表現。但是作為新創的在線教育平台,其實是難尋優質的師資,因為優質的師資根本看不上一些新創。所以給予在線教育創業者們,在考慮做平台涉及到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先備好師資資源,後面無論如何有著師資生存下來不是問題。
6.資本
缺錢,是一些在線教育都會出現,所以要做好資本的規劃以及投入預算,最終缺錢而不得不夭折項目的比比皆是。理想的想法下,初步發展就能夠輕易拉到風投,這簡直是幻想,一位投資人說過:資本只會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要時刻牢記這個。但是有人反駁我說:依然有另類,但是有些人的投資是人脈,就是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投你這個人,與項目無關;另外一個人家本身的關系是你無法想像的深厚。
對於創業路上而言,錢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所以要做好資本規劃。純在線教育平台沒有不純的背後的底蘊,也沒有背後的資源支持,所以會成長得很困難。創業本身一條苦路,這條路上鍛煉的不單單是你項目,更是你的心態。
7.傳統營銷思維
在線教育要改革傳統教育就必然跟傳統有所剝離,所以要警惕傳統的營銷思維。縱觀整個在線教育市場,其實屈指可數能夠逃離傳統營銷思維。在線教育平台上線後,要做的一個就是營銷推廣,把這個東西推出去才能夠得到效果,而往往的做法互聯網發帖、資源圈拉人、在不為認知的地方吆喝、媒體新聞稿等等形式,雖然與線下公交廣告、電商廣告、傳單不同,但是思路是一樣,作為一個平台就是要玩,讓用戶喜歡。思維的改變不是因為推廣的地方不一樣而改變,而是因為方式不一樣,要盡量避免舊有的思維模式,不然到頭來還是會走傳統教育的模式,關於這點我理解不深,所以抱歉了!
8.身份難離傳統
在線教育的興起,不是要顛覆傳統教育,而是改革傳統教育,讓舊有的傳統教育這趟死水重新沸騰。無論哪個在線教育平台,依然無法逃離與傳統的關系,比如淘寶同學是在線教育平台,但是依然需要傳統教育機構入駐;另客網作為國內第一個雙語學習社區也是依然無法逃離跟傳統教育機構的關系。作為一個需求入駐的平台,是需要傳統教育;作為一個平台加內容形式,內容也必然要從傳統教育機構而來進而創新;作為工具性,無論是資訊還是學習工具都跟傳統教育機構資源所有關聯,以上都只是形式的不一樣,改變的是用戶的習慣。
傳統教育機構會有消失,但不是因為在線教育顛覆,是因為不改變,不變革,依然我行我素,一副天皇老子的樣子,藐視之,最後的苦果都是自己吃,而一些盡管改變,但是不忍心利潤等原因而無法大幅度,落後就要熬打是一個道理;更有些是亂來,到時最終戰略失策。
在線教育就是一種新型模式,但是依然是教育層面,要謹記的一點。跟傳統教育機構合作,是在線教育平台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經歷的路子。不要為自己的自大而埋單。
9.效果
盡管你我不說都知道的是,在線教育最終的痛點當然是效果。無論是你牛是馬,是火箭還是地鐵,如果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那都是在扯談。而且在線平台一定要記住內容的重要性,無論什麼類型的平台,內容是一個平台活得更加一點的核心點。
未來的在線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在線教育模式,而個性化的在線教育平台避開巨頭領域,做垂直的領域,所以起碼外部壓力會少而多,而效果反而是要沉澱,因為一旦垂直領域內容效果沉澱了,用戶基本不會脫離,就像化妝品平台橫行後,樂蜂網、聚美優品等依然發展得起來原來,平台大了就不容易關注細分的領域,他們只能用一種手段:收購或者入股。
Ⅳ ABC三輪的融資數額大部分是以怎樣的比例為好
具體來要看項目的行業屬性和自發展前景,一般融資金額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呈現幾何式增長狀態,比如A輪融資1000萬元可以拿到10%的股份,但是到了B輪可能1個億才能佔到5%的股份,甚至到了C輪10個億都還占不到1%的股份。
Ⅳ vipabc課程顧問怎麼樣
我在裡面工作過,要看運氣了。運氣好,會進入正常的組里工作;運氣不好,那就完蛋了,主管心理變態、精神異常,莫名其妙的跟你發狂犬病,還對外宣稱你有問題,我著實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過這么變態的主管。年前我發高燒,要求我去打考勤,我質問他,我發高燒還咳嗽,又不能打電話,也要去打考勤嗎?他說必須去。結果我去公司打考勤差點丟命,要知道,我還發高燒呢。平時上班每天威逼我們要達到12積分,否則沒完沒了,
Ⅵ 當企業在abcdf融資時,投資者怎麼投資他
abcdef是根據融資階段分的,越往後,企業一般成活率指數型下降越快。
正常情況下,投資人在越往後階段給予的估值一定越高,所承擔的企業發展風險一般會低一些,企業規模和穩定性也會越強。
Ⅶ 在線教育到底是有哪些商業模式
BAT原來為教育企業提供廣告服務,以及向企業、政府、團體提供在線教育服務的模式,如在線企業大學、大客戶培訓等,都屬於B2B業務。
最早三大門戶,網路、搜狐、新浪,為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信息瀏覽,並通過用戶倒流,將普通用戶轉化成付費用戶,就是B2B業務最早的原型。目前,網路在線教育行業的收入規模,每年約四五十億,僅次於醫療行業。
轉型期的B2B模式更像在線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比較常見的有:為B端企業用戶提供在線教育平台開發以及相關服務工具的雲平台、對高校以及圖書館提供多媒體學習內容平台。2015年新東方發布B2B產品「新東方教育雲」,整合之前布局的在B2B線教育產品,已經有70%的大專院校在使用新東方的學習平台。
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師資和成本都相對難以把握,這種利用互動測試和在線講解的方案解決一部分難題。作為新起之秀,B2B更像典型的「互聯網+」模式,極有可能有多個平台嘗試在2016年發力。
當然,單純的B2B服務從技術上為教育企業提供了轉型的條件,但是教育的核心還是在於對C端用戶提供的課程和價值,企業的痛點在於如何獲客。已經有平台在嘗試在提供B2B的服務同時,提供校長培訓服務提高管理效率,銷售系統管理系統提高企業付費轉化率,以及一些提供營銷類工具,以降低獲客成本。比如前一段時間流行在中小教育企業的「校寶」,以及「跟誰學」的「天校」系統。
教育體系分支眾多,難以有平台做到「一招鮮」的服務,定製化開發成本又相對較高,B2B模式將來是否能順利盈利,還需要平台深入到各個領域研究,找出能夠提高效率的共性點。
B2C模式在在線教育行業佔比47%,仍然為主流,這個模式下的產品更像忠於內容的網校模式,代表有91外教、51talk、VIPABC。在製作教育培訓產品方面,機構可以更標准更專業,同時toC可以直接掌控消費者的心智,B2C模式也是在所有模式中掙到錢的,這也是為什麼VIPABC、滬江、小站可以拿到大額的融資。
B2C的授課形式在不斷的進化,從錄播到直播,從班課到1對1。
這個領域,目前從產品和收入規模都沒有太出位的公司,是因為大家大都把線下教室直接生搬硬套到線上,用戶體驗較差。平台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產品和服務互聯網化,適應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使用需求。
C2C模式經常是通識類的教育平台,集眾人之力,為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內容支持。比如,面向白領人群的「多貝網」,採用的是學習與分享的C2C模式,其盈利模式為分成+雲服務。相交之下,「在行」「分答」對C2C模式的運用,表現得更加的人格化和社交化,其中「在行」將知識、人脈直接1v1關聯起來,相當於將原本的知識教育又往前延伸一步到了人脈,其中的效率還有提升空間。
三大互聯網巨頭BAT,面對氣候還未明確的在線教育市場,也布局C2C平台搶佔用戶資源:誰先搶佔了機構、老師、用戶,形成生態系統,誰就搶佔了先機。略有不同的是,騰訊打造了授課平台-騰訊課堂,網路打造搜索平台-網路傳課(現在已經關停了),淘寶打造了交易平台-淘寶同學,與各自的核心業務互聯網基因一致。
當然,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巨頭,同樣會面對C端老師的素質不一,內容輸出周期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名師資源的爭奪也許將會是各個C2C平台需要面對的問題。
Ⅷ 受資本青睞的「1對1」在線外教,為何不做平台要做學校
據QuestMobile2017年Q2數據顯示,2017年6月份K12行業用戶規模為1.08億活躍用戶,同比增長率為10.4%,中產家庭崛起之後,在下一代教育方面的投入成為家庭初買房之外的最大開支之一,如果每個學生在校外每年學習培訓開銷是1萬元,就是一個萬億級市場的體量。
當前的基礎教育依然是以應試為主、興趣為輔;以校內教學為主,校外培訓為輔;線下課堂為主,線上課堂為輔。在K12教育培訓市場呈現各種各樣的模式百花竟放的局面。比如同樣是做K12英語培訓,可能考試補習與兒童興趣學習、線下學校與線上外教平台就是毫無競爭關系的不同領域。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互聯網教育,本質都是「教育」,殊途同歸均是提升學習效果,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阿星最近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資本似乎更加青睞「直播1對1」模式,以前大家傾向於把「真人外教1對1」看成「平台」,而現在他們更想成為學校。
一、K12在線教育創業,為何直播1對1模式被市場認可?
「互聯網+教育」並不新鮮,十多年前就有101網校做中小學遠程教育,其與最近流行的「雙師課堂」在本質上無太多區別。之後興起的「慕課教育」一度隨可汗學院風靡全球,但完課率低。
相反,一些線下培訓機構在這一時期卻做得風生水起: 「新東方」和「學而思」(好未來)這兩個上市公司是教育創業者的標桿,但線下教育1對1如學大、精銳等已構成強手如林的態勢,教育行業創業機會依然是在線上;再加上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紅利,讓資本家長「不差錢」的K12領域。
2014年最火的是「拍照答題」,以各種APP為代表,例如作業100、猿題庫、學霸君等。阿星當時寫文章批評過,拍照答題產品割裂了應試教育的精華,接納的是一些學習能力差、學習意志較弱的學生,最終用戶轉化率會很低,如今很多產品又換上了「人工智慧」的新馬甲。到了2015年,資本追捧「家教O2O」平台,但由於該模式下好老師一般不缺單,約師軟體無法解決跳單問題又成了發展瓶頸。
踩了無數坑之後,資本找准了「直播1對1」模式,即借鑒91外教、51Talk等真人外教1對1在線教學形式,運作K12領域的英語培訓或其它科目的應試培訓。筆者認為「直播1對1」比較優勢如下:
(1)對比錄播模式:直播更有緊迫感,教師Live對話式教學要比搬運課堂更有情感浸入,K12學生不至於分散注意力;另外,錄播課屬標准化課件,一經售出後,淘寶就有一大批低價仿製品,這讓原課件製作方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
(2)對比線下培訓模式:學生在家在線上課,省去了家長接送的麻煩。在師資相對匱乏、購買力卻有升級的三四線城市,在線1對1教育無疑給學生帶來比當地教育水平品質更高的教學質量。同時,投資人更看重的是機構的規模效益,受限於優秀老師不願回歸中西部地區的實際,線下培訓機構很難把教學點在全國市場鋪開。
(3)對比直播1對多或小班直播模式:直播1對1看似比直播小班或直播大課投入成本更高,但在教學針對性、個性化上有本質提升。現在小朋友喜歡「吃獨食」,有專屬老師一對一進行教學,孩子的學習態度才會更認真。直播一對一類似給家長訂制了一個「包年套餐」方案,在銷售角度上,此舉能快速回籠資金,深得投資人的喜愛。
所以,很多「直播1對1」的項目這兩年獲得了融資,最搶眼的依然是品類最集中、人群覆蓋面廣、續單率高的K12在線1對1外教項目。
(K12在線外教1對1學校模式信息,價格來自網路)
在2.0版本K12在線外教的Solgan是「打造沒有圍牆的國際學校」等,他們更願意被稱之為「學校」,學管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更為密切,而他們更像新東方、好未來等線下學校一樣篩選老師准入、建立課程及培養方案、負責市場推廣等事項。
三、比平台更規范,比線下學校更數據化的K12在線外教學校
真人外教1對1平台目標客戶實際上是80後、90後媽媽,阿星之前的行業調研都是這些家長給我收集「情報」,她們為了給自家孩子選外教平台,「市場調研」比很多投資經理還要細致、嚴謹。從我的觀察上看,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專業K12在線1對1學校、一定要是歐美外教、課時費在100元以上均可以接受。
既然是在線外教學校,則需要在研、教、學、練、考、評等環節規范化、國際化,才能經得起家長的檢驗。以往平台不同老師使用的教材並不統一,但學校為保持教學質量和考核要求老師採用統一教材,如國內線下教育機構使用經典教材NEC(新概念英語)依然有效;線上學校噠噠英語引入到培生(Pearson)授權原版教材,並納入PTE(Pearson Tests of English)考試考核,甚至在校內嘗試法國、西班牙等多語種教學。
在線1對1外教平台在大數據上也比此前平台有所改進,此前一些在線外教平台採用QQ、YY直播、多貝直播等上課,無法到積累和分析學生的數據,教材展示也不夠生動;越來越多在線學校開設自有的教學系統,以滿足直播課延時、交流互動、教材電子化、課後測評等一體化需求;而固定1對1模式更需核心演算法匹配給學生合適的老師,甚至在系統之中做到了家長課中監督。
K12在線1對1學校在規模化擴張方面比線下學校更有優勢,筆者認為,三線城市以下城市市場的消費升級能力及需求的逐漸旺盛,對於外教1對1需求更加迫切,未來1對1外教學校的差距將取決於這一塊開拓,並且在線外教有望成為英語校外學習的主流。
結語:
直播在線1對1模式是多年來互聯網+教育創業者摸索的正確打開方式,並且在真人外教1對1市場經過了發端於「成人」、爆發於「青少年」,從「平台化」向「學校化」,由「價格戰」向「品質戰」躍變。隨著在線外教學校在篩選優秀師資、引起國外原版教材、與通行考試接軌,並結合大數據技術為K12人群深度服務,在線教育中的「完課率」、師生互動、學習效果及監督等痛點正在被化解。
作者:李星,靠譜的阿星,靠譜匯創始人,科技專欄作家,互聯網分析師
Ⅸ ABC輪融資的錢是不是原始股
一般來講只要企業不上市,都可以算原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