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moment A rhythm什麼意思
時間的節奏
㈡ 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有哪些優勢
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其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駕駛決策演算法。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數據服務。
DMS
㈢ 瑞幸咖啡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多少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2億美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
瑞幸咖啡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現在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等促銷措施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並且不排除會加大補貼力度。公司沒有設定盈利的時間表,也做好了長期虧損的准備。
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報告,2015年中國咖啡消費約為700億人民幣,2025年之前中國的咖啡市場有望達到萬億元規模。國際投行高盛發布報告稱瑞幸咖啡的快速增長適應了「千禧一族」消費需求。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瑞幸咖啡成長迅速,A輪能夠獲得巨額融資,得益於中國消費升級、咖啡行業爆發以及管理團隊豐富經驗的三重紅利疊加。
㈣ 疫情概念發酵:小馬智行、馭勢科技獲巨額融資
文/白楊
今日,國內兩家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幾乎同時宣布了融資喜訊。馭勢科技(UISEE)公布在B輪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小馬智行(Pony.ai)也宣布獲得豐田投資的4億美元融資。
事實上對自動駕駛行業而言,好消息還不止於此,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近期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獲得融資較為密集,多家投資機構和行業巨頭,正在與Momenta在內的幾家自動駕駛科技企業洽談中,更多好消息還在路上。
行業內的投資,除了資金上的支持,將來還有可能是技術上的協同發展。馭勢科技告訴Autolab,「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劃分為高速公路、城市、限定場景三大領域,馭勢科技目前發力的限定場景自動駕駛,跟博世有很好的契合性,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我們期待和博世在未來能夠碰撞出更多火花,真正為產業界賦能。」
博世與豐田的主動出擊,也為國內車企敲響了警鍾,是否應該趕上這波節奏,搶灘登陸優質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畢竟高瞻遠矚也是成為國際車企的必修課,近水樓台不得月,笑話就鬧大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momenta是什麼意思
momenta [məu'mentə]
n. 動量(momentum的復數);力量;動向;要素
From the energies and momenta of the two jets, researchers can infer the mass of the particle that proced them.
從兩束噴注的能量和動量可以推算出產生它們的粒子的質量。
㈥ amomentago什麼時態
What ( did ) she (doing) a moment ago.
She ( was drawing ) some pictures.
問:她剛剛在做什麼?過去進行式,所以是 did(過去) doing (進行).
答:她在畫畫 .表過去一直在進行某種動作.
㈦ 與Momenta達成戰略合作 豐田推進高精地圖業務落地
(文/張鈺翊)今年以來,豐田汽車在自動駕駛的研發路上一路狂奔。3月18日,Momenta(中文名:初速度)正式宣布同豐田達成戰略合作,將為豐田提供基於攝像頭視覺技術的高精地圖及更新服務。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豐田的自動化地圖平台(AMP)在國內的商業化落地,以更好的為本地用戶服務。
值得注意的,本月初,豐田作為領頭戰略投資人剛剛出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投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以加速雙方在自動駕駛的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此次再與Momenta合作,也可看作是豐田為自動駕駛研發和商業化應用的再提速。
事實上,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著清晰的時間規劃。豐田計劃在2020年實現高速公路上的輔助自動駕駛。2020-2030年前期,實現擁堵路段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2020-2030年後期,實現高速公路上的完全自動駕駛、在其他道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與Momenta的合作,只是豐田在全球自動駕駛布局中的一小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豐田與中國自動駕駛 Momenta 達成合作 推進高清地圖業務
豐田汽車與中國自動駕駛軟體創業公司Momenta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高清地圖。據Momenta發布的聲明,雙方依據一項戰略合作協議,將致力於開發豐田的自動地圖生成平台(AMP),以生成准確和更新的地圖數據,並表示行業開發商也可以使用該數據。
此前,豐田向小馬智行(PonyAI)投資4億美元,豐田正提速其自動駕駛研發和商業化應用進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大家看好哪些自動駕駛公司
第一梯隊的主要有兩家:
第一家公司Momenta相對低調,但團隊和實際進展卻名聲響於行業內。他們目前執掌研發的聯合創始人,是目標檢測和圖像識別領域先進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任少卿。
在我看來Momenta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公司。他們的目標是打造自動駕駛大腦,所以不止走了一條看起來更快能實現的L3之路,L4以上的自動駕駛也在研發。在實際進展方面,Momenta先L3,跟車廠供應商合作,走特斯拉模式,然後再L4。Momenta還得到賓士母公司戴姆勒、蔚來汽車的產業資本的加持,依靠資本+資源,可能會更快走通技術方案的商業閉環。
這種「閉環」也在最近半年進一步得到資本認可,據稱Momenta目前已累計完成融資超過2億美金,估值超過10億美金,推進速度和進展十分驚人。
第二家公司是Pony.ai,就是彭軍和樓教主聯手創業的小馬智行。他們當前估值已接近10億美元,還獲得了北京路測牌照,同時跟廣汽達成戰略合作,招攬了一幫大牛建起自動駕駛研究院。
在技術方面,Pony.ai開始使用32線激光雷達完成64線甚至128線才能達到的效果。當然更被關注的八卦依然是樓教主。之前有傳聞稱,教主中道改意,出走小馬加盟滴滴,出任滴滴外賣CTO,甚至有人親眼目睹教主頻繁進出滴滴。
然而真相是:滴滴外賣和Pony.ai同住一棟樓而已。
總之,在過去半年競速里,Pony.ai和Momenta已經閃出了一個身位。
第二梯隊估值圍繞6億美元上下波動,相比起上一輪,整體也有2-3倍增長。
首先是景馳科技。景馳自創業以來,勢頭洶涌,團隊分工配置也相對健全,特別對於這個技術與落地並重,產品和資源同舉的行業,前CEO王勁的作用不可謂不關鍵。
然而網路的精準一擊,對景馳造成了不可承受的影響。所幸王勁之變後,景馳迅速度過了動盪期,也吸引了一批高級人才加盟,公司重新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
另一家RoadStar.ai,近期剛宣布了一輪1.28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5億美元左右。他們是一家網路車廠開出的無人車公司,主打L4以上自動駕駛。但去年早些時候就開始的融資,進展算不上一帆風順,而且如今領投方雙湖資本的4000萬美元,原計劃似乎也更偏向另一家公司一些,但後來那家公司風雲突變,RoadStar.ai守得雲開見月明。
除了乘用自動駕駛,還有幾家貨運相關的無人車公司也在該梯隊中。
圖森未來在去年年底官宣了一輪Composite Capital Management領投的5500萬美元融資,據說當時投後估值就達到了4.5億美元。圖森未來最近一次對外亮相是無人集卡在港口的應用,意味著圖森開始進入商業化試運營階段,但現在沒有更多融資的進展可分享。
在貨運自動駕駛領域,2018年上半年最受關注的可能要屬何曉飛創辦的飛步科技。飛步科技主打輕卡貨運,方案落地中包含了城際、高速等場景,而且貨運相關的高級輔助駕駛可能會最先對外推出。他們之所以受關注,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全棧技術中還包括的專為自動駕駛研發的AI晶元。
此外,還有幾家更為低調的無人車公司,估值在3億美元維度。但比起上一輪也有3倍以上的推進。
同樣出身網路系的領駿科技,該團隊5月對外發布的「完全看不出經過改裝」的無人駕駛原型車,在一輛國產SUV基礎上,領駿實現了整套自動駕駛方案,轉向過彎、高速場景、收費站等均在路測中順暢實現。最引人注目的是,領駿無人車將所有感測器「隱藏」,頭頂沒有醒目的激光雷達,可能會成為車廠追求的目標。
相似思路的還有領駿創始人楊文利的「老戰友」倪凱。他們在網路都是最早一批無人車團隊成員,倪凱創辦禾多科技後,也是以L4降維應用L3的思路在推進,目前融資進展可獲悉的比較有限,但聽說跟車廠簽到了大單。
另外「悶聲發財」的或許還有吳甘沙,馭勢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聞並不多,但在無人駕駛清掃、擺渡車和停車場等有限場景的自動駕駛方面,具體落地案例一個接一個,資本方面的消息可能也快了。
與馭勢科技落地場景相類似的是酷哇機器人,這家已在長沙橘子洲頭落地無人駕駛掃地車的公司,近兩月來氣勢洶洶,而且還在落地中找到了長沙中聯重科這樣的環境產業龍頭。最近,酷哇宣布了一輪1.35億元的B輪融資。
最後,同步一下BAT們的自動駕駛進展:
網路,起步最早,積累和探索也最豐富,Apollo亦在業內打響了名氣和口碑,但陸奇的走,影響很大,不僅影響的是Apollo的對外發展,也影響著網路工程師的心緒。
目前,網路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啟用了「老網路」陳競凱,這位首席架構師性格謙和、為人低調,內部頗有口碑,也深受李彥宏信任,但能否握穩網路無人車的方向盤,需要一些時間來給出答案。
騰訊,進展最快,去年年底完成了組織框架搭建,今年在滿世界挖人推進,L3、L4並行,L3方面會最先推出產品,而且騰訊以深圳為大本營,已經拿到了深圳的第一張路測牌照。
阿里巴巴,BAT中布局最晚,實際進展也對外透露不多,半年來最大進展是透露了團隊由阿里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在領導,目前團隊規模50多人。
最後的最後,華為也在進行自動駕駛研發布局,但進展可能更慢——因為華為還在為團隊找leader呢。
總之,目前天下大勢就是這樣,再過半年可能就要分出勝負,最關鍵的時間點也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