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監會明文禁止票據信託存續業務那以後咋辦
昨日,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銀監會已於2月下旬正式下發文回件禁止票據信託業答務。根據這份名為《關於信託公司票據信託業務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信託公司不得與商業銀行開展各種形式的票據資產轉讓/受讓業務。
Ⅱ 證監會嚴禁傘型信託對股市有何影響因素
作為新型金融工具,傘形信託其最為吸引人的便是劣後資金可以用較少的資金配資,利用杠桿在二級市場博取高收益。傘形信託可投資於證券、場內封閉式基金、債券,投資標的不僅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甚至對ST板也可投資,因而傘形信託較一般融資融券的投資范圍更為廣泛、靈活。
這就意味著,通過傘形信託,劣後資金可以利用更為便宜的銀行資金用於A股投資。同時還意味著,投資者可以以2倍、3倍甚至4倍的資金杠桿進行股票交易。
正因為有這些好處,傘形信託成為近期資金湧入A股的最大通道。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投向股票市場的信託規模為4301.4億元,相比二季度末的3406.9億元增加了894.5億元資金。
但是,傘形信託是把雙刃劍。為了保證優先順序資金即銀行理財資金的安全,A股市場風險逼近時,劣後級投資者須承受追加保證金的壓力。每逢市場下跌,傘形信託劣後級投資者賣票傾向十分明顯,這部分資金的殺跌力量不容小覷,它們往往成為股指暴跌的導火索。
本輪A股行情是慢牛行情,可卻一直是猛漲猛跌、或漲或跌,這其中與傘形信託快速擴張大有關系。
對此,2月3日證監會就曾下發文件,重點強調禁止券商通過代銷傘形信託、P2P平台、自主開發相關融資服務系統等形式,為客戶兩融活動提供便利。其實,證監會也只不過在重申2011年證監會公告《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而這個重申與1月19日A股「瘋牛」之後的暴跌有關。監管層不希望慢牛的行情是以暴漲暴跌的激烈波動形式表現出來。所以重申禁止傘形信託。
傘形信託目前最主動的一方,並不是券商,而是銀行。監管顯然擔心,在降息降准之後,隨後進一步貨幣寬松的可能性很大,在有著各種高杠桿率的工具下,流動性的增加會使得資金在實體經濟之外的金融系統循環,所以當機立斷禁止傘形信託。
但就傘形信託基金本身來說,傘形基金使投資者可依本身的風險承受程度進行不同比例的股票、債券等的配置,並進行方便的轉換,分散投資風險。除此之外,傘形基金的基金經理人並非一人,而是各基金都設立的財富專業的管理團隊,根據專長管理不同的基金,可以分散單一經理人的操作管理風險。這運用到A股來其實是可以使A股市場更加平穩。
正像運用融資融券工具,可以使大客戶實行對沖分散風險,可是在目前A股市場上卻成了投機增加風險的法寶,傘形信託更是如此。這一方面說明A股市場仍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A股市場中小投資者過多,而機構投資者還未成熟到廣泛贏得市場的認可。
應該說,當下監管層禁止傘形信託可能只是暫時的,一旦A股市場成熟,像傘形信託這類新穎金融工具對於股市的發展和成熟仍然有所助益。
Ⅲ 為什麼禁止信託公司承諾保底收益率
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提供保底收益,包括銀行理財產品
首先,不要以為存錢到版了銀行就會保底。權通脹就是國家對存款和現金徵收的稅收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多投資於貨幣市場或者信託,他們風險略低,收益勉強覆蓋cpi
最後,信託不寫保底收益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國家政策,通脹,抵押物變現時的流動性,延期兌付等等
Ⅳ 為什麼《信託法》要禁止以訴訟或者討債為目的的信託
這樣的目的,違背了信託的宗旨。信託的宗旨是「受人之託,代客理財。」而不是受人之託,幫人討債
Ⅳ 理財資金池業務禁止了為什麼信託公司還在發行
這是打擦邊球的一種方式,雖然還在發行,但是改了性質。
簡單點說,就像中紀委要求幹部不準公務喝茅台,私底下幹部就把茅台裝礦泉水瓶子里帶到酒店喝。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Ⅵ 請問,外資企業不能購買信託產品的法律依據是什麼,請具體到哪個法律法規,謝謝
信託相關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信託產品的投資者,一般就是資金信託業務的回委託人的主體資格答進行限制。
因此外資企業能不能投資於信託產品並沒有受到法律的限制。
但有一個原則是肯定的,為防止外資企業通過「信託」這種方式,「惡意」規避國家外匯外資管理政策,如進行證券投資,或針對某些對外資而言是限制性甚至禁止性投資的行業進行投資的,信託公司有義務予以檢查確認。
Ⅶ 在哪買信託最好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第一種方式是信託公司直銷,投資人直接跟信託公司版簽合同,一般來權說可以有實力的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在收益上面會比較有吸引力。不足之處就是產品的選擇上面比較單一,只能選擇這個信託公司的產品,而且也比較難做比較。
第二種方式就是找銀行,信託公司經常跟銀行合作,而且很多的銀行產品也是直接對接的信託資產。在銀行買的話,好處就是銀行幫你篩選了一部分信託產品,而且銷售規模比較大。目前銀監會對這塊監管比較嚴格,在銀行看到的信託基本額度都是在300萬以上。不過這塊需要注意飛單的情況發生,要認准產品到底是銀行自己代銷的,還是客戶經理自己找來的。
最後一種就是找一些第三方的理財機構,這塊目前逐漸成為了信託代銷的主流。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專業性可能比較差,會以信託的名義推薦一些其他的資產,聲稱其的收益更高更有保障。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別到最後自己認為自己買的是信託產品,但是實際上是個有限合夥項目。
Ⅷ 為什麼禁止結構化信託次級 固有
結構化信託理財產品與一般信託產品的不同,主要就在於「結構」上專。目前,國內信託公司設屬計的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理財產品具有幾個可識別的特徵。
首先,在信託計劃的委託人上採用「一般/優先」模式。社會投資者是優先受益權委託人,一般受益權委託人則為機構投資者。「一般/優先」模式使委託人的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從理論上說,初始信託資金由優先受益權資金和一般受益權資金按一定比例配比。
其次,在風險承擔上,一般受益權委託人(一般受益人)以其初始信託資金承擔有限風險在先,而優先受益權委託人(優先受益人)承擔相對較低的風險在後;在收益分配上,優先受益人則優先於一般受益人。結構化信託理財產品的避震功能也就體現於此,當該信託計劃出現較大的風險並由此造成虧損時,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沖鋒在前,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與此相對應,當投資獲得豐厚回報時,機構投資者的收益也要比個人投資者多得多。
此外,「結構」還體現在投資模式上。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就是投資的多元組合,此類產品可以投資股票、基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多種有價證券,具體的投資比例由該信託的投資團隊掌握。
Ⅸ 我想知道信託產品有什麼風險
不可能沒風險,沒風險只是個故事
信託理財是理財產品,但是有風險,過去10年,很多公司銷售時版承諾權保本,後來信託公司無法保本,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問題,結果所以銀監會禁止信託公司公開宣傳,2011年,信託管理的資金超過公募基金
大多數企業因為有瑕疵,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所以就像信託融資,當然,信託拿到的利息也較高,這裡面,信託公司再打包成產品銷售,轉移風險
信託產品分為這么幾類
地產,礦產類,風險最好,收益最高,給銷售的提成最高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最低,收益最低
金融股權質押,風險較低,收益較低
土地,寫字樓質押,風險中等,收益中等
融資企業公司股權質押,擔保公司擔保,企業法人個人擔保,這些風險無限大,收益不等,堅決不能買
很多人銷售信託時,會承諾保本,這個能夠做到保本的原因,有可能是信託公司用自有資金填補,所以,管理資金過大的信託公司,實際上風險最大,因為拆東牆的游戲玩的最大
擔保公司擔保,融資方個人承擔無限責任,這個完全是忽悠,呵呵,原因大家都明白
Ⅹ 為何禁止信託公 保底收益
你好,請給個最佳答案,謝謝
因為事實上做什麼都有風險,遇到火星撞地球了怎麼辦
法律要禁止信託公司承諾保底收益是因為信託產品在高收益的情況下也伴隨著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