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穆聖說什麼時候東亞臨近
」穆聖回答了色蘭,然後他坐下,穆聖說:「可以獲得十件善功。」又來一個人說:「安拉的平安和慈恩是在你們上。」然後穆聖對他回答了色蘭,他坐下,穆聖說:「...
② 穆聖對艾布贊熱的四句忠告
阿里!堅信就是:你不要為了討人的喜歡而惹怒安拉;你對安拉賜予的,不要贊揚任何人;對安拉不賜予的,不要責備任何人。(若安拉不賜予),任何貪婪者不能夠聚斂,(若安拉賜予),任何人不能抵禦(任何被造物不能阻止)。安拉籍哲理和仁慈把安寧和幸福置於堅信和喜悅中,把煩惱和憂愁注於懷疑和憤怒中。
阿里!沒有貧窮比無知更嚴厲,沒有財產比理智更有利,沒有孤寂比自負更孤寂,沒有協助比商議更好,理智不如策略,血統不如美德,功修不如參悟。
阿里!言語的災害是說謊、知識的毒害是遺忘、功修的毒害是鬆懈、慷慨的毒害是邀恩、勇敢的毒害是壓迫、美麗的毒害是趾高氣揚、血統的毒害是自誇。
阿里!你應該誠實,謊言就不會從你的嘴中出來,你就不敢背信棄義;你當畏懼安拉猶如遇見安拉。除信仰外,你當施捨你的財產,奉獻你的生命,你當講美德,使用美德,你當防範劣德,遠離缺德。
阿里!安拉最喜悅的善功有三樣:誰執行主命而來見安拉,誰是最崇拜安拉的人;誰遠避安拉的禁令,誰是最虔誠的人;誰對安拉賜給的恩惠知足,誰是最富裕的人
阿里!美德有三樣:你應當聯系與你斷絕交往的人;賜予對你吝嗇的人;寬容欺壓你的人。
阿里!三件事使人獲救:剋制你的舌;為自己的過錯而哭;寬容你的家人。
阿里!善功之首有三種特徵:對人公正;為主道結拜兄弟;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贊念安拉。
阿里!對安拉虔敬者有三件服裝:拜訪穆民兄弟,他是安拉的客人,安拉善待他的客人,應答他的祈求;禮完一番拜,又等下一番拜的人,他是安拉的客人,安拉善待他的客人;完成正朝和副朝的人,他倆是安拉的朝覲代表,安拉善待他的朝覲代表。
阿里!三件事,在今後兩世都能獲得報酬:朝覲消除貧困;施捨抵擋災難;接系骨肉增加壽命。
阿里!三件事,誰沒有,誰無善行:使人避免罪惡的虔誠;反駁愚昧無知者的知識;撫慰人的理智。
阿里!在末日,有三種人在「阿勒什」的陰影之下:愛兄弟勝於愛自己;聽說某事,不慌不忙,而是再三思考,直到明白此事究竟是安拉所喜悅的,還是安拉所憎惡的;不責備自己的兄弟,不對自己的兄弟吹毛求疵,首先他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再去挑別人的缺點),但每個人,當他改正自己的某個缺點時,另一個缺點又出現了,人總是忙於改正自己的缺點。
阿里!正義有三道門:本性慷慨、言語優美、忍受傷害。
阿里!在《討拉特》里有四件事與另四件事形影不離:貪戀今世,是對主不滿;抱怨災難,等於抱怨安拉;對富人卑躬屈膝,三分之二的信仰已喪失;這個民族中進入火獄的人,都是把安拉的跡象當作兒戲的人。
有四件事離不開四件事:統治者,必獨裁;做事不商議,必後悔;作惡者,必受懲。貧窮是最大的滅亡。有人問穆聖:「是金銀方面的貧窮嗎?」穆聖回答說:「是宗教的貧窮。」
阿里!在末日,凡眼睛都將哭泣,唯有三種眼睛除外:為主道而熬夜的眼睛;不觀看安拉禁止觀看的眼睛;為畏懼安拉而流淚的眼睛。
阿里!恭喜為只有安拉才知道的罪惡而哭泣的面容,必將得到安拉的眷顧。
阿里!三件事將毀滅,三件事將獲救:至於毀滅的三件事是:追隨私慾、吝嗇小氣、驕傲矜誇。至於獲救的三件事是:在喜怒時公正,在貧富時儉省,在隱顯時畏懼安拉,猶如你看見安拉,你若未看見他,他則看見你。
阿里!有三件事,說謊為好:在戰爭中策劃計謀、對妻子的承諾、為人們調解。
阿里!有三件事,不應說實話:在傳話時(即不要如實地把別人的誹謗之言傳給對方)、你把某人所厭惡的家事告訴他、你否定某人的善行。
阿里!四件事屬於浪費:飽上加飽、月光下點燈、在鹽礆地栽種、對不適合的人行善。
阿里!四種人將速遭懲罰:恩將仇報的人;無理傷害他人的人;背信棄義的人;斷絕骨肉親情的人。
阿里!四樣事,誰得到,誰的信仰完美:誠實、感恩、害躁、美德。
阿里!少向人要求是真正的富裕;常常需求他人是無恥,是真正的貧窮。
阿里!穆民有三個標志:封齋、禮拜和納天課。
假扮的男女有三個標志:當面奉承;背地謾罵;幸災樂禍。
不義者有三個標志:以強凌弱,逼人從邪、助桀為虐。
假仁假義者有三個標志:當人假勤、背人偷懶、做事喜歡別人贊揚。
偽君子有三個標志:言必有謊;背信棄義;承諾必食言。
懶漢有三個標志:工作消極懶散;懶散導致貧窮;貧窮導致犯罪。
智者應完成三件事:改善生活、為復生日努力、享用合法之物。
阿里!無知比貧窮更悲慘,理智比財產更有益,自負比孤寂更可怕,凡事要三思,虔誠離不開克己,美德勝於高貴的血緣;謊言是話語的毒害,知識的毒害是遺忘,慷慨的毒害是邀恩。
阿里!如果你看到新月,就念「安拉呼艾克拜勒」(安拉至大)三遍,並念:「萬贊安拉,他創造了我,也創造了你,他為你預定星宿,使你成為世界的跡象。」
阿里!如果你照鏡子,你念:「至大詞」三遍,並說:「主啊!求你使我的道德優美,猶如你使我的形態美麗一般。」
阿里!如果某事使你恐懼,你就念:「主啊!看在穆罕默德及其後裔的情份上,求你消除我的恐懼。」
阿里說:我問先知說:「安拉的使者啊!關於安拉的言辭:『然後,阿丹奉到從主降示的幾件誡命。』(古蘭:2章37節)這幾件誡命是什麼?」
先知回答說:「阿里!安拉曾使阿丹降到印度,使哈娃下到吉達,使蛇落到伊斯法罕,使伊布利斯墜落到麥沙尼(即在伊拉克巴士拉城與哇西特城之間的一個小鎮)。在樂園里,原來最美的東西就是蛇和孔雀;蛇原來像駱駝一樣有四隻腳,然後伊布利斯鑽進它的肚腹里。此後,他誘惑和欺騙阿丹,後來安拉對蛇發怒,將它的腳棄掉了,安拉說:「我要讓你以土為生,用肚趴行,生娠痛苦。
安拉對孔雀也發火了,因為它給伊布利斯引路去找那棵樹,此後,安拉使它的聲音和兩腳變形。
阿丹在印度逗留了一百年,他不敢台頭抑望天空,整天垂頭喪氣,為自己的罪過悲傷慟哭。此後,安拉派哲布勒伊勒天使對他說:「阿丹啊!安拉向你致安,並說:阿丹啊!難道我沒有親自創造你嗎?難道我沒有給你吹入我的靈氣嗎?難道我沒有讓我的眾天使向你叩頭嗎?(以阿丹為朝向)朝難道我沒把哈娃配給你作妻嗎?難道我沒使你住在我的天堂里嗎?」天使接著說,阿丹啊!你為何如此傷心慟哭呢?你用這幾件誡命祈求安拉,安拉就接受你的懺悔,你說:主啊!贊美你,除你外,絕無主宰,我確已犯罪了,確已虧枉了自己,求你接受我的懺悔,你確是准承懺悔的主,是特慈的主。
阿里!如果你在行李中看到蛇,你不要立即殺死它,你出來看它三次,如果第四次還看到它,就把它殺死,因為它是不信教者。
阿里!如果你在路上看到蛇,就殺死它。因為我曾經對神類立過條約:他們不得以蛇形顯身。
阿里!薄福有四個特徵:鐵石心腸、冷酷無情、虛幻妄想;貪婪紅塵。
阿里!如果你受贊揚,那麼你說:「主啊!求你使我優越於他們所猜測的;求你饒恕我他們所不知的罪過;求你不要以他們所說的來懲罰我。」
阿里!如果你與妻室交接,你說:「主啊!求你使我遠離惡魔,使惡魔遠離你所賜給我的。」如果這樣做了,你倆生下的孩子,惡魔絕不能傷害他。
阿里!(如果你用餐),你先吃一點鹽,飯畢再吃一點鹽。因為鹽能治療70種疾病,最輕的病是瘋病、癩病和麻風病。
阿里!你經常抹橄欖油,因為抹橄欖油的人,惡魔不接近他四十夜。
阿里!在半夜和新月之夜,你不要與妻室交接。難道你沒有看到瘋子病情發作的時間大半在新月之夜和半夜嗎?
阿里!如果你得了一個男孩或女孩,那麼,你在其右耳念宣拜詞,在左耳念立拜詞,這樣做,惡魔絕不會傷害他。
阿里!我要告訴你最邪惡的人是誰,好嗎?我說:「好的,安拉的使者!」穆聖說:「最邪惡的人是不原諒他人的罪過,不鏟除道路上的障礙的人。」「我告訴你比那更邪惡的人,好嗎?」我說:「好的,安拉的使者!」穆聖說:「他就是經常傷害他人,人們不指望他有善舉的人。」
阿里!你進入公共浴室時,一定要穿著圍腰布,誰不穿圍腰布進入浴室,看者和被看者都受詛咒。
阿里!你不要把戒指帶在食指和中指上,因為魯特先知的民族曾在這兩個指頭上帶戒指,你也不要讓小指光著。
阿里!如果安拉的僕人說:我的養主啊!求你饒恕我,只有你才能饒恕我。那麼,安拉對眾天使說:眾天使啊!我的這個僕人知道只有我才饒恕他,你們作證,我饒恕他了。
阿里!你千萬不要說謊,因為說謊者將因謊言而受辱,此外,他在安拉那裡將被記錄為說謊者。誠實能增添光輝,他在安拉那裡被記錄為誠實者。須知,誠實是吉祥,說謊令人倒霉。
阿里!你不要背談和誹謗,因為背談損壞齋戒,誹謗遭受墳墓的刑罰。
阿里!你不要以安拉發假誓,無必要時,也不要發真誓;你不要以安拉發誓為放棄善行的借口,因為安拉不慈憫,也不關懷以他的尊名發假誓的人。
阿里!你不要為明天的生計而擔心,因為明天的生計都會來的。
阿里!你當謹防固執,因為固執始於無知,它的結果是悔恨。
阿里!你當使用牙刷,經常刷牙能清潔口腔,獲得主愛,能使眼目明亮,使用牙線能博得天使的喜歡。天使討厭用餐後不刷牙,不挑牙的人。
阿里!你不要發怒,當你發怒時,就坐下參悟安拉對僕人的大能和寬容;當有人對你說:你當敬畏安拉。你應息怒,回到你的寬容。
阿里!如果你計算為自己而施捨的錢財,你會發現它被貯存在主那裡。
阿里!你應當善待家屬、鄰居、朋友和同事,你就能在安拉那裡獲得高尚的品級。
阿里!己所不欲無施於人,愛人如愛己,若你如此做了,你就是一位秉公判決的人,是公正的人,天使們喜愛你,世人敬愛你。托靠安拉,切記我的忠言。
蘇菲論壇
穆聖派弟子馬阿哲赴葉門任職時的叮囑
穆聖的忠烈子孫
古萊氏族風波:穆聖、感人肺腑的話
2009年登霄節前一個主麻的提醒——真信士務必知道穆聖的份量
穆聖關於飲食的若干訓導
穆聖對18個問題的解答
穆聖故事--穆罕默德與蜘蛛鴿子
學習穆聖(福安之)寬容的美德
真主首創了穆聖*之命
將出現不遵行穆聖*的道路的人
③ 穆聖對穆斯林未來情況的預言
穆罕默德 {願安拉乎慈銘他} 左手持劍 這需要考證。
只是右手拿著古蘭經,這是不對的,那時古蘭經還沒有成冊。
古蘭經成冊是在 第一任海里法,艾布拜克爾時代成的冊。
在伊斯蘭教,形象的東西太多了,後人的作品也在裡面濫竽充數,這是穆斯林
朋友們 要注意的問題。
祈禱安拉乎慈敏你們
1431年齋月西安阿巴斯
④ 穆聖有什麼奇跡
因為疼就像去死 的想法可以 理解 因為 你了解 被窩的溫暖 起床的痛苦 我甘願忍受一切不想起床 舒服 死亡就是被窩 生活的痛苦就是 起床, 想去死 你知道了 餓的難受和酒足飯飽的舒服 死亡就是酒足飯飽 痛苦就是 餓著。蝸牛怕危險蜷縮了 殼里 但是你不懂 小雞為了解脫 破殼而出 病人 討厭了被窩盼著下床 胖子 害怕 吃多而且減肥 。植物只要根還在 那就會生長 哪怕 在地下 小雞出生在肯德基 蝸牛 蜷縮是怕危險 危險過後他會 繼續背著殼旅途 只要還活著。 你在逃避 而且將死亡 看的那麼輕視 死亡 是一個庄嚴的事情不是你這種有生命 還能繼續活著的人有資格談論的而且是那麼輕描淡寫的說 因為你的無知才會感覺死亡是那麼輕松的事情 死亡真的那麼輕松? 人生三大事 出生 結婚 死亡 出生 你有痕跡沒 無法幾個照片 幾個之言片語的回憶而且還是別人說的你聽的 結婚 也就是照片加回憶 死亡 大型土木 親朋來道 後人來祭奠 死亡輕松? 後人祭拜 那必須的 除非死 你好意思 幾個後備在你的墳頭 邊祭拜邊嘮嗑 你是怎麼怎麼死的··· 你不能爭辯 蓋棺定論 你這一輩子就那麼點成就 你說死了聽不到 誰告訴你的 這個人死過?
⑤ 艾布胡萊勒的傳述:穆聖說:「.....當爾撒聖人降世,你們的領袖是你們的教友的時候,你們的情況會如何...
有70多段《聖訓》記載:爾撒在臨近世界末日是在大馬士革下凡,做穆斯林的領袖,繼承穆罕默德的位置,以《古蘭經》為主導,傳播伊斯蘭教,統一萬教。關於爾撒之死,據《古蘭經》記載,揚言「已殺死麥爾彥之子麥西哈·爾撒」的人,實際上並「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明白這件事的真相。為爾撒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迷惑之中。他們對於這件事,毫無認識,不過根據猜想罷了。他們沒能確實地殺死他」(4:157)。又一段記載是:「當時,真主對爾撒說:『我必定要使你壽終,要把你擢升到我那裡,要為你滌清不信道者的誣蔑,要使信仰你的人,在不信仰你的人之上,直到復活日。」(3:55)。穆斯林學者對此的解釋是他們錯殺了人
⑥ 穆斯林該怎麼信仰真主(安拉)
伊瑪尼(正信)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以瑪(尼正)信與生產
馬恩信 譯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生產,是指特殊性的經濟生產,即物質生產和普遍性的精神生產。因為有一部分人認為信仰宗教,奉行宗教信條,也許會使物質生產的車輪運轉與進程緩慢,或者產生障礙。因為宗教信仰,在他們看來將扼殺人們熱愛人生和渴望物質勞動生產的心情,在人們的心靈里投下認為人只是被驅動而非自由的觀念,以及在現世生活中,是不值得去勞動生產。這種信仰色彩,如果一旦在人生中蔓延的話,那麼,社會將會遭到敗壞,生活將會滯後,這是由於無知宗教信仰而傳播的想法。其實,伊斯蘭的信仰——伊瑪尼,如果人們認真思考和以公平態度對待的話,他們會發現這種信仰是生產的最大推動力。因為只有人們竭盡努力和勞動,以及伴隨著勞動的精確與完善,生產才會發展和擴大,要實現這一目的,勞動者又必須要忠誠於職守和具有強烈的動機,那麼,除了正信以外,是否還有什麼動機有更強烈的作用呢?
一、〃伊瑪尼〃(正信)與〃爾麥里〃(實踐或勞動)
真誠的信仰,並非是一種單純智力知識,或心頭上的誠信,而無需伴隨著在生活中的實踐作用。不然,真誠的信仰,必定是〃伊阿提戈德〃(堅信)、〃爾麥里〃(實踐或實行)、〃伊赫拉斯〃(誠懇)三者的結合。
盡管教義學家們關於信仰——〃伊瑪尼〃的內容,以及信仰與行為的關系的爭論各有分歧,但是,他們卻一致認為〃爾麥里〃(實踐或實行),確實是與完整的信仰不可分割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聖訓中,確有給我們描述了信仰實質的記載:〃信仰絕不是幻想,也絕不是裝飾,但是,信仰是在人心裡根深蒂固,並有』爾麥里』(實踐、實行)所證實。〃(艾奈斯所傳聖訓)
至於《古蘭經》里,論及伊瑪尼(信仰)與〃爾麥里〃(實踐,實行)相並提的地方,竟有七十多節經文,而且還不僅僅說〃爾麥里〃(實踐、實行)一詞,在〃爾麥里〃這一動詞後,還緊接著一個以復數形式而表達的〃薩里哈梯〃,而〃薩里哈梯〃是《古蘭經》警句中的一個綜合性單詞,它包括了所有改善現世方面和宗教方面,以及使個人和社會都進步,並使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同時藉此而優良的一切善行。
二、推動穆民(信士)行善的力量,是自身的動力
信仰一般宗教的人,特別是信仰伊斯蘭的信士,決不至於象羊群一樣,被牧人吆喝驅趕著去做現世的工作,也不至於被政府的強制,或被外來的壓力,或在行政命令的監督下以飢餓或剝奪自由權,或遭受辱刑等手段來威脅,而被強迫去勞動,從事現世的工作。
信士之所以從事勞動工作,只是出於自身的動力和源於內部的覺悟,絕不是因外部的鞭策。信士自身的動力,便是信仰和信仰天啟的使命,以及信仰者自己負有治理大地管理萬物的職責。
信士堅信,欲在今生成功,後世幸福,一定有賴於勞動生產;後世的樂園,不會賞給游手好閑,好吃懶做,悠閑自在的人,而是對辛勤勞動,改進工作,勇於創新的人們的報賞。安拉說:〃這是你們因自己的善行而得繼承的樂園。〃(《古蘭經》43:72)〃任何人也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以報酬他們的行為。〃(《古蘭經》32:17)
三、後世的成功,取決於善行,不憑妄想
伊斯蘭的信仰已經推翻了艾史阿布式的貪婪(註:艾史阿布是麥地那人,以貪婪著稱)和荒誕的幻想——它使一部分人,認為樂園是屬他們所獨占,或者認為是他們從自己的先輩方面繼承來的地產,只需使自己為屬於某一特定的宗教,或標上某種專門的名稱,那麼,他們就可享有樂園了。
伊斯蘭廢除了這種異想天開的觀念,使人生的整個事物,訴諸於信仰是否真誠和行為是否優良來判定。〃他們說:』除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外,別的人絕不得入樂園。』這是他們的妄想。你說:』如果你們是誠實的,那麼,你們拿出證據來吧!』不然,凡全體歸順安拉,而且行善者,將在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沒有憂愁。〃(《古蘭經》2:111-112)
據此,伊斯蘭規劃了通向樂園之道路——全部身心都歸順安拉和行善,這種態度不僅僅是針對猶太教和基督教徒而言,也同時是針對穆斯林內部中那些艾史阿布類型的人物所持的態度,這類糊塗人,順從自己的私慾,對安拉妄存一些非分的想法,他們以為說上幾句伊斯蘭的術語,或者稱呼穆斯林們的一些名號,就足以為他們打開樂園的大門,然後,平平安安地就進入樂園。但是《古蘭經》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安拉在報償方面的法律,對其全體僕人來說,是普遍性的,不存在愛憎和厚此薄彼之說。
《古蘭經》的註疏家們傳說:曾經有一個會議,有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以及穆斯林中的群眾參加,三教中的每伙人都稱述他們自己是最有資格進入樂園的人。猶太教徒說:〃我們是穆薩的信徒,而穆薩是安拉以其使命和語言所特選的使者。〃基督教徒說:〃我們是爾薩的信徒,而爾薩是安拉的聖靈和真言。〃穆斯林們則說:〃我們是穆罕默德的信徒,而穆罕默德是列聖的封印,他的教生是為世人而被選拔出來的最優秀的民族。〃然而,《古蘭經》並沒有讓他們各自妄稱和標榜的經文作出鮮明,公正的判斷,以明白無誤的原文向一切順服安拉的人們說道: 〃安拉的許應,不是借你們的妄想可以獲得,也不是借信奉天經者的妄想可以獲得,誰作惡,誰受惡報,除安拉外,他不能為自己找到任何保護者和任何援助者。信士和信女,誰行善誰得入樂園,他們不受絲毫的虧枉。〃(《古蘭經》4:123 - 124)
四、現世的成功,是藉助於勞動而實現
猜測和幻想對任何人都不會消失,所以有的人,以為幸福和成功兩者與善行的關系,僅僅是限於後世一方面。其實,安拉的報酬規則是一致的,化育現世與後世的主宰是一個。安拉說:〃信道而且行善者,我必不使他們的善行徒勞無酬。〃(《古蘭經》18:30)〃行善者們的報酬真優美!〃(《古蘭經》39:74)〃行一個小螞蟻重的善事者,將見其善報;作一個小螞蟻重的惡事者,將見其惡報。〃(《古蘭經》99:7 - 8)
安拉的常道,正如《古蘭經》所告訴我們的,是不會變更的,它不會允許游手好閑,坐享其成,或者懶惰成性的人獲得其所意欲的,或實現其希望的。但是安拉在現世的常道,對於勞動的酬報,不論是信道的,或不信道的,都不分別對待,所以勞動者,受酬報,懶惰者,無福分,不論其宗教信仰如何。因此,信士常常被自己的正信推動去勞動,以免自己與安拉在宇宙間的常道相沖突,而淪為自我毀滅者。
五、穆民(信士)為自己的勞動、工作兢兢業業,敬主法聖,使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作為一名真正的信士,還不滿足於以自身的動力去工作,而且他還注意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精益求精,為此,他竭盡全力,兢兢業業。因為他深深地感到和堅定地相信安拉在默默中監察著自己所從事的勞動工作,無論自己是在工廠,或在農場,或在其他任何環境中,安拉都在注視著自己。〃安拉對每件事物,都註定必須以善對待。〃(《穆斯林聖訓實錄》)穆聖在解釋功修方面的完善時,說道:〃行善,就是你在崇拜安拉時,猶如你在眼見安拉一樣,如果你眼見不到安拉,而安拉卻在注視著你。〃(伽伯利所傳述的著名聖訓)
其實信士不僅僅是在宗教功修方面如此,敬畏安拉,就是在做其他任何一種勞動工作時,都深感到自己是在安拉的監督、觀察下來完成任務,克盡守職的;如果信士達不到這種品格,那麼他至少也要感到安拉在注視著自己。信士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時,其口號往往都是這樣的:〃我確是為博取安拉的喜悅而勞動工作的。〃而且,要博得安拉的喜悅,也就使所從事的工作,做得完美求精時,才能實現,這也就是穆聖教導眾信士們的:〃你們中任何人不論從事什麼工作,安拉必定喜歡他把那項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伯伊赫格所傳聖訓,載《信仰之分支》)
工作要做得優良,生產要發展得完善,有賴於兩種純正的品格,一是忠於職守;二是誠懇工作。對於信士這兩種品格是有完美的形式和光輝的範例的,比如一個有正確信仰的工人,他的志向並不是僅僅從自己的勞作方面去取得一份物質的收益,或者為博取廠主的歡心,而得到較多的酬勞;但是他是忠於自己的作業,勤勤懇懇,竭盡全力,接受安拉的監察維護教胞們——他們是自己的盟友和監護人——的權利,希望在後世獲得安拉的報酬。〃你說:』你們工作吧!安拉及其使者和信士們都要看見你們的工作,你們將被送到全知幽明者那裡去,而他要將你們的工作告訴你們。』〃(《古蘭經》9:105)
我們經常從報刊上讀到,或者從人們的言行中耳聞目睹到,許多企業所遭遇的情況:嶄新的設備卻停止運轉,堅固的機械受到毀壞,群眾急需的種種福利,卻閑置荒廢,需要花費若干時日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天就草草了事。出現這些弊端的結果必然是:許多有益的計劃失敗了;大量忠誠的努力付諸東流,成批的資金無謂地浪費掉;公共生產隨之而任其頹廢。究其原因,只為那些不敬畏安拉不考慮後世清算的人們缺乏忠於職守和誠懇工作的態度,以及良心敗壞所造成的。
六、心靈的安定對於生產的影響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到,信士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享受到心靈安定,心境平靜,心懷舒暢,以及擁有微笑的希望,滿意安拉的恩典,仁愛和赤誠的精神。毫無疑問,這些心理上的優良狀態,對於生產具有積極的影響。因為一個人,如果是漫不經心,或者是動盪不安,或者是憂心忡忡,或者是悲觀失望,或者是對他人、對人生懷恨不滿,那麼,這種類型的人物,要把自己受託的工作做好,或者把他所進行的生產搞得令人滿意,那是罕有的,這種事情的惡果,也就無需學者去統計和哲學家的論證了。
七、正直的品格對生產的影響
一位信仰真誠的信士一向是嚴守安拉的法度,不致讓自身去干犯大罪,陷入非法的境地,縱欲為惡。因為他的純正信仰,不允許他把他的精力耗費在無謂的不眠和非法的娛樂中,不允許他涉足杯盤狼藉的酒宴,或者以賭博旋轉的桌前,或者以色情為誘惑者的身邊。信士藉此維護著自己旺盛的生機,和強健的體力,飽滿的精力,敏銳的智力,使其只用之於善功方面,或者有助於他擺脫無益的娛樂。
這就是對信士個人及其家庭和子女,以及他所生存的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生存,都是一份巨大的收獲。
假若我們去統計一下,那些被非法的慾望和嚴禁的罪惡,以及誘人犯罪的娛樂場所——這些都是真誠的信士們所規避的——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達到的程度,必定超過毀滅性的戰爭和致命的瘟疫,以及天災人禍所吞食的數量還要大。但是,這種每天甚至每時都給人類遭受到的重大損失,人們在習慣上卻易於容忍和接受。據報紙披露,在美國有七千二百萬人喝酒,其中有二百萬人,由於他們工作落後,而給國家每年負擔二十億美元的損失。這僅僅是因喝酒造成的債務,至於因其他罪惡而造成的債務及給生產造成的惡劣影響那是不言而喻了。
八、穆民(信士)深感時間的價值
對於時間的價值,信士是最能深刻感覺的,因為在審判日要質問每個人:〃你的一生是怎樣耗盡的?你的青春是用於什麼地方……〃因此,信士是捨不得將自己的時間作無謂地浪費,或者消耗在惹是生非的去處。因為在信士看來,時間是自己唯一的資本,怎能隨便將它浪費,使自己變成赤手空拳的人呢?時間,確是一種恩典,應當把它充分利用,以此對安拉表示感恩圖報,不可以浪費時間而對安拉忘恩負義。信士在每天清晨太陽升起之前,就感到時間似乎用高聲向他呼喊說:〃人啊!我,時光是一新奇的品格,是你的言行的證明者,故你當向我取得給養,你當以力行種種善功來利用我,因為,當我一旦走了,我就永遠不再回來。〃
信士恐怕時光從自己面前白白地溜走,自己卻什麼工作、什麼生產也沒有做到,所以信士不會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推遲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有明天要和他競爭的事情要做。同樣地,信士力圖使自己的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好,進而一天比一天好,希望以自己持久性的善行,縱然在自己死後,也能繼續讓它的生命延續下去。信士還渴求在自己身後有子嗣來繼承有益的知識,優良的德行,或者有成效的計劃,或川流不息的施濟,或者培養優秀的後生;並且根據以上的延續的情況,和所繼承的成效,以及人們利用的程度,使自己在安拉那裡獲得回賜。這種精神,促使象先知穆聖的弟子艾卜•德爾達伊一樣的人物,在其風燭殘年之際還去栽培核桃樹。有人問他:〃你這樣的高齡人,還要栽培核桃樹嗎?而核桃樹,要在若干年後,才會結果呀!〃艾卜•德爾達伊回答說:〃讓後來的人,享用這核桃的果實,難道我沒有其回賜嗎?〃
還有一位聖門弟子,也是由於那種精神所驅使,在他的暮年栽種欖橄樹。他說:〃前人已經給我們栽種了許多果樹,讓我們享用了它們的果實,我們也應當栽種一些果樹,給我們的後人同樣享受到果實。〃
九、善功與生產
有時人們會說:〃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對信教者責成一些功修和種種貢獻及儀式。根據各宗教的不同功修的差異,都要佔據信教者一些時間。比如伊斯蘭制定的拜功,每天履行五次,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生活節奏快速、競爭劇烈的時代,每天禮五次拜,難道不耽誤生產,妨礙工人工作嗎?〃
其實,所有天啟宗教中的功修,只要信教者不強制自身去做一些安拉未曾命令他做的功修,那未,法定的功修,並不需要信教者花費多少時間,所以在功修上付出少量時間,對生活和生產都不算是浪費。相反,宗教功修最能擴充力量,磨煉意志,使人們更有能力去對待人生。
用直接的、可見的物質作用來衡量一件事物,而忽視潛在的、對精神和物質都同時有指導意義的有效作用,那是對事實的不公做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人是個未知數》的作者艾勒克西斯•卡勒爾說得多麼真實。他說:〃直到目前,我們才認識到禮拜也許是促使人產生活潑的最大力量。作為醫生,我曾目睹過許多病人,在葯物治療他們的疾病宣告失敗,醫學束手無策的時候,拜功介入他們,於是使他們從禮拜中獲得治療,而恢復健康。
〃的確,拜功就象鐳錠一樣,是放射的源泉,使人產生自發的活躍;人們在禮拜時努力與一種無限的力量交談時,憑拜功來增強有限的活力。〃
〃當我們禮拜的時候,我們必定是把自己的身心與監護宇宙的一個巨大力量聯系起來,並懇切地哀求他從拜功中賜予我們光明,以便用它來照亮人生,驅逐黑暗。但是,我們僅僅哀求,只不過給我們增加力量和活躍,何況任何人向上帝只哀求一次是沒有成果的,只有反復哀求才會帶來美滿的善果。〃
一般宗教的拜功,既然有如此作用。那麼伊斯蘭的拜功,就更富有深遠的影響。因為伊斯蘭的禮拜,不僅僅是一種功修或者缺乏人生意義的一種哀求;伊斯蘭的禮拜,在伴隨著哀求與功修的同時,又是一種清潔,一種文化,一種體操,一種道德培訓。根據伊斯蘭所制定的集體性規則,拜功還是實施最理想的社會原理教育的學校,和培養人們友愛和平等的科學教育學院。
一個男子在太陽未東升之前,就早早蘇醒起床;做了小凈,禮了晨拜,然後身體活潑、心情舒暢、信心十足、高興愉快地去迎接自己白天的工作。但願我知道這樣的人,是會給生產造成損失呢?又或者給生產帶來利益?
有一位專家研究伊斯蘭的集體禮拜對穆斯林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所作的評論,是十分真實的。他說:
〃人們處於今天這個被斗爭和戰亂所蔓延的世界裡,以及矛盾成為一種樂趣的制度情況下,很多人在熱衷於鼓吹仇恨和充滿日常生活的爭論、絕交的氛圍里,每天能夠享受五次(即晨、晌、晡、昏、宵五次拜功)充分的和平,這確是一種巨大恩典。真的,禮拜確是一種極其巨大的天恩,因為拜功是最能使人脫離塵世紛擾的一種訓導,因為人們不可避免地要在諸多矛盾和斗爭中以及相互憎恨、吵鬧的場合下生活與工作。那麼,通過拜功,人們就能把自身從以上這些外來的困擾與煩惱方面擺脫出來。從而與平等、友好、互愛的實質交織起來。因為拜功是人類幸福的真實源泉。
因此,人們禮拜所需要的時間,從對人有效應的善德和實際的利益來看,並不是無謂地浪費,相反,而是最好地利用了時間,因為在禮拜當中學習到許多重要的教誨,它們使人成為真正值得生存於其中。而那些有關友誼、平等和互愛的教誨,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五次的實踐,便成了人類團結和持久文明的支柱。
十、穆民(信士)以優秀的勞作來建設安拉的大地
有時,人們會陷入幻想之中,於是他們把信士想像成是伊斯蘭修道院里的苦修者,或者是象寺廟里的僧侶、尼姑一樣,脫離紅塵、隱居起來,不娶不嫁、整日潛心功修,這是對工作和生產的一種災害。這種想像,如果在部分宗教的某種環境中確有此情況出現的話,那麼,在伊斯蘭的信仰環境中,是不允許的。伊斯蘭只認同真信士,必定是勞動者,工作者,在人生中,克盡自己的作用;對人間的事物,既有取,也有舍;在安拉使人類成為大地的治理者之時起,信士就積極響應對此作出的召喚:〃他用地上的土創造了你們,並使你們在大地上居住。〃(《古蘭經》11:61)
伊斯蘭信仰,從來不承認一周之間有哪一天要人們停止生活中的一切事務和工作,而專門去修功辦道,比如猶太教那樣,有什麼安息日之說。在伊斯蘭中,一年之間,天天都是工作的日子;世俗性的工作,只要出自善意,在伊斯蘭看來,也可能成為是一種〃歐巴德〃(對安拉的崇拜)的范疇。
比如聚禮日(星期五),是伊斯蘭每周的節日,安拉對此節日而召示信士們說:〃信道的人們啊!當聚禮日召人禮拜的時候,你們應當趕快去記念安拉,放下買賣,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當禮拜完畢的時候,你們當散布在地方上,尋求安拉的恩惠,你們應當多多記念安拉,以便你們成功。〃(《古蘭經》62:9 - 10
這就是聚禮日穆斯林的生活。這一天,在禮拜前有工作,有生意買賣,有其他事務。然後禮拜時間一到,就趕快去記念安拉,作聚禮拜功。拜功完畢,就散布在各地,去尋求安拉的恩惠。
據傳述,歐麥爾•本•漢托布見到一群人,在作完聚禮拜之後,坐在禮拜堂的一個角落處,無所事事。歐麥爾問他們:〃你們是一些什麼人?老在這里干什麼?〃他們回答:〃我們是托靠安拉的人。〃歐麥爾聽後十分生氣,斥責道:〃你們中不論任何人,都不要坐在這里尋求生計,向安拉祈禱說:』我們的主啊!求你賜給我生活資料啊!』其實,他們明明知道,天上不會降下金子或銀子的,而且,安拉還昭示:』當禮拜完畢的時候,你們當散布在地方上,去尋求安拉的恩惠。』(《古蘭經》62:10)……〃
十一、確信後世,不致廢弛今世
有一部分人妄言,或者猜測:確信後世和面向後世會使今生的工作、以及為促進今生的繁榮、進步的努力,變得廢弛。因為今世與後世,就象天秤的兩個稱盤一樣,其中一個稱盤側重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個稱盤所承裝的數量不足以對稱。今世與後世,也如同東方與西方一樣,如果你接近東方,那你就遠離西方。既然如此,人們確信後世,並為後世而進行功修,那麼,必然就要以迴避今世來相對待。
這些話,如果我們從人們的心理,目的,意念來看似乎是不錯。因為誰以今世為目的、為意念、為興趣的話,那麼,誰便根據他們的心情與今世相關的深淺程度不同,而與後世便有遠近之別。但是,與此大相徑庭的是信士;教法要求每位信士,在今世要努力、要奮斗、要建設、要發展,同時,後世也是他們的意念、目的和希望。
作為真正的信士,一向以今世為後世的農場;農場則需要農業工人的勞作和勤奮。但是信士的勤勞在今世只會得到部分收成,全面的豐收只有到後世才可能實現。正如安拉所應許的:〃你說:』那些成果為信道者在今世所共有,在復活日所獨享的。』我為有知識的民眾這樣解釋一切跡象。〃(《古蘭經》7:32)那就是信士,他要驅使塵世為自己服務,不會強制自己為塵世效勞;更不至於以塵世為主宰,讓塵世把自己作為僕人。但是信士在伊斯蘭民族的軀體中,是一個有作用的肢體,是它血脈里流動著的血液,他給伊斯蘭民族以力量、活力和發展。信士如果是農民,他會善於精耕細作;如果是工人,他會擅於勞動而獲利。總之,信士在人生的每個方面,都是很聰明的,優秀的。穆聖的門弟子中,有農民,有商人,有工人,他們在自己所從事的業務方面,都很出色。但是,他們既未因自己的業務而妨礙自己的信仰,又未因自己對後世的確信,而停止今世的工作。大家都秉承穆聖的教導,積極對待人生。穆聖說:〃如果復生日一旦來臨,而在你們無論誰的手中還拿著一株棗樹幼苗的話,而在那時,他還能夠把它栽下時,他應該栽下。〃(艾罕默德和布哈里所輯聖訓)在復生日即將發生,栽下一株棗樹苗,任何人也不會希望從那樹苗上獲得利益,穆聖為什麼還要主張和命令手握幼苗的人把它栽下呢?這是為了尊重那種植棗人的勞動,即使栽下以後,也不存在有任何裨益。
十二、信託的意思,不是依賴他人
〃天上確實不會降下金銀。〃僅僅憑歐麥爾上面這句話的回答,就可以把縈繞於人們心胸間的那些疑慮完全推開了。因為信託安拉,萬事順從安拉,是信士的特性之一。《古蘭經》說:〃你當信託安拉,安拉足為信託者。〃(4:81)〃你們只應該信託安拉,如果你們是信士的話。〃(5:23)〃誰信託安拉,他將使誰滿足。〃(65:3)
但是,〃信託的意思是什麼呢〃?信託,並不意味把人拋向安拉所制定的一切因素方面。依賴安拉為他創造各種利益,成天仰觀著天空,等著金銀降下來;或者整日凝視著腳下的大地,為自己生長出麵包、奶油、蜂蜜和調味品,無需辛苦、努力、思考和行動,就可獲得生活資料和用品。
信託的意思是,人們無論做什麼,先提前安排好,然後,將事情的結果託付給安拉,比如農民將種子播下土地後,經過精耕細作等勞動,然後希望安拉賞賜好的收成;或者竭盡自己人為方面的努力,其餘的事情,全部歸安拉去決定。人們把要從事的一切因素、條件作了充分准備,把前進的路上存在的障礙盡可能將其排除。但是,人們不知道事情成敗的結果,以及妨礙事情進程的障礙也許是很多的,何況要駕馭它們,談何容易!
有一位游牧的阿拉伯人來見穆聖,他把自己騎來的一頭駱駝未用繩索栓起,而讓它在清真寺門前自由地走動;他認為這樣做,是信託安拉,安拉會給他照料著那頭駱駝的。可是,穆聖向他說了一句至今一直在穆斯林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言:〃拴起來,又信託!〃還有一段聖訓這樣說道:〃假若你們切實地信託安拉,安拉必定會供給你們,正如他供給鳥兒一樣,鳥兒清早空腹而出,傍晚果腹而歸。〃可是,一些不務正業的懶漢,對此聖訓斷章取義,只講後句,不論前句,事實上,聖訓不是對他們的怠惰辯護,卻是抗議。因為鳥兒如果清早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不早早飛出去,尋找食物,老是呆在窩巢,安拉怎麼會保證他們在傍晚時吃飽而歸呢?
⑦ 穆聖(願安拉祝安之)好惡心
你不是在提問,你是展示所謂的發現。看一下你的用詞,「破先知」、「放屁」、「邪教」,有道德的人是這樣的言辭嗎?你認真讀過伊斯蘭的歷史嗎??你知道聖訓都說了一些什麼嗎?
真主是一切的統治者,人除了能得到真主的佑安,你認為偶像魔鬼們能使你安定嗎?
說不祈求真主佑安的人,只是在自我放肆。
⑧ 穆罕默德是不是代表了完美的道德
在某種意義上,清真言就是伊斯蘭的宣言。其第一部分,除安拉外,絕無應受崇拜的,是伊斯蘭認主獨一崇拜觀的最凝練的表述,是人類史上最完美和最高尚的崇拜觀(參見古蘭3:144)。清真言的第二部分,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申明穆聖的使者身份,即伊斯蘭並非他本人的發明創造。然而他確是安拉的使者(參見古蘭72:23),安拉通過他向人類傳達伊斯蘭的信息,同時他也是人類的導師和楷模(參見古蘭33:21)。以下我們來看一下關於他的使者的身份,穆聖在"辭朝演說"中是如何說的:"設若有人向你們問起關於我的事情,你們怎麼說呢?
(人們答道:"我們作證:你已傳達了安拉信託的宗教,完成了使者的使命,並為我們帶來了吉慶。")最後,安拉的使者以食指指向天空,然後又指向人們說:
"安拉啊!請你作證。"
根據這一段話可以得出結論,穆聖是在又一次,也是去世前的最後一次向人們重申自己的使者身份。其特點為不是由他本人直接向人們說出自己的使者的身份,而是提問並要求人們證明。當時的朝覲人數約10萬之眾。穆聖利用這一良機在公開的場合請公眾作證,目的是向世人宣布他的使者身份,意義深遠。試問哪一個人擁有10萬個證人?另外穆聖還請安拉作證當時的情景(關於安拉作證穆聖是安拉的使者可參見古蘭13:43;29:52;46:8等章節)。這一切表明至聖無限忠於安拉的虔誠,始終忠於並完成自己的使命,表現了他的優秀品質。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非常清楚:穆罕默德 是安拉的使者和僕人,這是人們無數次發自內心深處誦讀的證詞。全世界的穆斯林都無比熱愛安拉的使者,熱愛他超過自己的父親,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因為他給人類帶來了伊斯蘭。而伊斯蘭是來自造物主的恩典,全人類的智慧加在一起也發明不了伊斯蘭。至聖是人類的報喜者和警告者:信仰伊斯蘭認主獨一並(按照穆聖*的方式)做善事者沒有恐懼,死後可以享受安拉的樂園;拒絕認主獨一者,死後要受火獄的永久懲罰。
穆聖*只是傳達安拉的真理和啟示(古蘭10:15;72:23),穆聖*不憑私慾說話(古蘭53:1--4),穆聖*代替安拉說話(古蘭39:10)。穆聖不是第一位使者(古蘭46:9),在他以前的使者如伊卜拉欣、爾撒、穆薩等都是安拉的使者,帶給人類的信息都是一樣的即除安拉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穆聖和他們的區別在於他是安拉派遣給全人類的最後的一位使者(古蘭33:40)。穆聖和常人一樣(古蘭41:6),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不自稱是天使(古蘭6:50),也不自稱知道目不能見的奧秘,但穆聖*擁有一個奇跡即安拉降給人類的經典(古蘭10:2)。古蘭降示之前,穆聖不曾讀過書,也不曾寫過字,否則拜偶像者就會懷疑古蘭的真理(古蘭29:48)。然而他卻向人類傳達了奇跡無窮、智慧無限的真理的經典,這令人信服的奇跡使數不清的人信仰了伊斯蘭。另外穆聖具有偉大的品質(古蘭68:4),是一切美德的化身,是人類的楷模(古蘭33:21)。穆聖是安拉給信仰者的恩典(古蘭3:164)。他的完美的品格是任何人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安拉提高了他的聲譽(古蘭94:4)。反觀一些人物則更襯托出他的完美品格,例如被人稱為天才的陳勝和洪秀全。兩人都是平民出身造反起家,打敗或推翻了腐敗的王朝而顯赫一時。但他們稱王之後變得比原來的皇帝更腐敗,所以必然造成了各自的毀滅。洪某起初利用拜上帝會發跡,後竟自稱天帝,生活異常糜爛,政治腐敗至極,結局很悲慘。
古今中外數不清的朝代和統治者往往以腐敗滅亡而告終,其實是安拉為他們規定了一定的期限(古蘭7:34;10:49;18:58)。他們絕不會提前滅亡,也不可能延遲他們的命運一刻,安拉是創造一切的、統轄一切的主宰。由於安拉賜予穆聖*完美的品格,所以他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多年前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在接見西方記者時就提醒他們要尊重至聖並警告他們,褻瀆穆聖*者將受法律的制裁。回憶一下《撒旦詩篇》的作者的遭遇也發人深思。由於書中褻瀆了穆聖*激起了全世界穆斯林的無比憤怒,伊朗前宗教領袖曾下令巨賞追殺他,令其惶惶不可終日,他的妻子日夜寢食不安痛苦不堪只好與其離婚。中國政府明令禁止翻譯出版其著作,從而避免了可能引發的事端,國內穆斯林無不拍手稱快。美國科學家邁克爾•哈特所著《人類史上最有影響的百位人物排名》(1978年出版)剛一出版即成暢銷書並多次印刷。由於世事變遷,1992年再版時剔除了個別的幾個人而用另外的人代替,並且調整了原來的排名順序,然而赫然居於榜首的依然是至聖穆罕默德*。哈特是一位嚴肅的作者,知識淵博,擁有好幾個學位(天文學和數學等),但他並不是穆斯林,所以他的結論更客觀公正。試問那位領袖人物去世千年以後仍然像穆聖 一樣深刻而又廣泛地影響著今日全世界人類的生活?而他受到穆斯林愛戴的至深程度更令非穆斯林匪夷所思。同時應指出穆聖文民的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也依然居於百位名人之中,其排名遙遙領先於俄國的彼得大帝和列寧。這一切表明穆聖的文民對世界影響的巨大和深刻,也印證了古蘭(94:4)提高穆聖聲譽的論述。這一切絕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全知的安拉的意欲(安拉至知)。
安拉說:"我(安拉)已在今天圓滿了你們的宗教,完成了我對你們的恩典,並選擇了伊斯蘭作為你們的宗教。"(古蘭5:3)。試問:穆罕默德 ,一個不識字的人,怎麼可能創立了如此"博大精深(實際上並不完全是一種宗教)的"伊斯蘭呢?而他所創造的作品怎麼可能令二十世紀的高級知識分子,"以十來年的時間進行探索和研究"而"只能是管窺蠡測罷"了呢?全世界還有誰創立過能與之相媲美的"除了像其他文明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外,它還有一整套關於社會、政治、國家關系等問題的理論和制度"的如此完美的理論和學說呢?答案只有一個即穆罕默德 不是伊斯蘭的創始(立)人,而是安拉的使者。伊斯蘭是安拉為人類選擇的完美的生活方式(古蘭5:3)。安拉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他是徹知一切的主,他是至大的、至睿的。"假設用全世界的海水做墨汁,即使再多加一倍的海水,也寫不盡安拉的語言(智慧)"。(參見古蘭18:109)安拉至大!
作為穆聖的文民,我們在學習"辭朝演說"的同時更應深入地學習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的聖訓。穆聖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聖訓,穆聖 不憑私慾說話(古蘭53:1-4),因此他說的全部是真理。聖訓是伊斯蘭的第二個立法依據。聖訓真實地記錄下穆聖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他個人婚姻生活的細節,世界上還沒有哪個人的全集能與其相比。聖訓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無比珍愛它。讓我們遵循穆聖的教誨"求知,從搖籃直到墳墓",學習古蘭、聖訓,以穆聖*為榜樣不折不扣地遵循他的聖行,以博取安拉的喜悅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一切贊頌全歸安拉!
一切成功仰賴安拉!
除安拉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⑨ 聖訓,學習從搖籃到墳墓
學習的重要性 安拉在《古蘭經》中昭示:「信士們不宜全體出征,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每族中有一部分人出征,以便留守者專攻教義教律,而當同族們還鄉的時候,加以勸告,以便他們警惕。」(9:122)這節經文充分說明學習的重要。學習教門的知識,勸人行善,守正不偏,是大家的共同責任。學者應當正己正人,宣揚聖較,不圖享受,不計名利,應當努力取得安拉的喜悅,一心傾向後世,拋棄自己的愚昧無知,維護伊斯蘭的尊嚴。 這段經文的頒降有兩中解釋: (1)台補克戰役後,需要續派一支部隊到遠方作戰,伊斯蘭一代精英,要全體出征,只有穆聖留守。因而安拉頒降這段經文,戰士們不必全體出征,應當留下一部分在穆聖的身邊,學習教義較律,留在穆聖身邊的人,可以記錄下新頒降的《古蘭經》文和一切新出現的問題,等戰士們回來後,告知他們所發生的事。一位長老說:「戰爭需要奮斗,為教門的理論奮斗更重要。學習教門知識,就是最大的奮斗。」經文指示:信士們不宜全體出征。這就說明戰士們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學習《古蘭經》律令,一部分出征抵抗敵人。等待出征戰士回來後,留守的人則把所學到的天經、聖訓和較律告出征戰士。這說明出征與學習分工不同、同等重要。征戰期間,出征抗敵固然是第一,但留守後方學習教義較律同樣重要,鑽研和傳授教門知識,堅持不懈,其價值不亞於出征上陣。 (2)各族人中還應有一部分人外出學習教門知識,等學成歸來,教育自己的族人,而把所學得的知識傳授給他們,讓他們了解教義教律。上面兩種解釋,都說明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穆聖傳教初期,對敵作戰,捍衛初生的伊斯蘭政權,是壓制一切的中心任務。但卻不能放棄學習,說明作戰與學習同樣重要。安拉頒降的第一段《古蘭經》文,就命令讀書寫字。「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並且「教導人們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不是安拉賞賜人們靈活的大腦,想發明創造是不可能的。 伊斯蘭教的教育制度分三種: 穆聖說:「學習知識是一切男女穆斯林的天命。」又說:「你們應當學習知識,從搖籃到墳墓。」又說:「你們應當尋求知識,即使遠在中國。」這三段聖訓,第一段說的是普及教育,第二段說的是終身教育,第三段說的是全方位教育。「學習在一切男女穆斯林上是天命。」當時的阿拉伯人,輕視婦女,甚至活埋女嬰。《古蘭經》昭示:「他們中的一人,聽說自己的妻室生女孩時,他的臉黯然失色,而且滿腹牢騷,他為這個噩耗而不與族人會面,他多方考慮: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還是把她活埋在土裡。然而,他們的判斷真惡劣。」(16:58—59)「當被活埋的女嬰被詢問時,你犯什麼罪而被殺害呢?」(81:89) 當時,穆聖提出:「求學是一切男女穆斯林的天命」,把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到男子平等的地位,這是一個創舉。文明社會主張的男女受教育均等,乃是近兩百年的事情,而伊斯蘭就教在十三個世紀之前,就提倡男女教育機會均等了。當然,這是指求知等正當權益而言,並非是提倡西方和世俗社會所謂的那種「男女平等」和「婦女解放」。另外,在學習知識的途徑和方式上男女有所不同,女性在教法允許的情況下求知,而不允許借求學之名而拋頭露面、自由出入。 「你們應當尋求知識,從坐搖籃到入墳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倡終身教育,穆聖在十三世紀以前就已提倡了。「你們應當尋求知識,即使遠在中國。」阿拉伯半島離中國千萬里之遙,道路艱難險阻,往來靠的是艱苦跋涉。 這段聖訓說明兩點:(1)為了學習知識,雖遠隔千山萬水,克服重重困難,都要前往。(2)穆聖命門弟子到中國學習,不是學阿語,更不是學宗教(唐時中國是佛教國家),由於中國古老文明,學習的是先進的文化。這叫全分位教育。同時,這段聖訓的涵義是追求知識不畏艱難險阻,要勤奮刻苦,不斷進取。 這幾段聖訓說明學習知識范圍很廣,究竟學哪些學科是天命呢?聖訓學家們解釋:學習四種學問是主命。人們只有遵行義務,而沒有推卸的權利。這四種學科是: (1) 認主學; (2) 教法學; (3) 念法學; (4) 實用科學。 認主學是伊斯蘭教信仰核心。《古蘭經》昭示:「假如地球上的金銀財寶再加上一倍,贖一個人的伊瑪尼,安拉不承領。安拉不會赦免偶伴者的罪。教法學研究的是伊斯蘭教法律制度。一個人不懂教法,常常會犯過失,甚至喪失伊瑪尼。酗酒、賭博、拜偶像、求簽都是犯罪行為,但番這些罪惡的人若是得意忘形,以非法為合法,這就成了叛教。念法學,五時拜功是天命,禮拜就必得誦念。《古蘭經》,要「字字分明念在位,念經禮拜求准承。」譬如像開端章中「求你指引我們走上正路。」如果飽念齊齒符「依海迪」念成「依海帝」這是內含陰性代名詞,意思是:「求一個婦女引導你走上正路。」這不但壞了拜功,而且還犯了嚴重的錯誤。可見念法的重要性。實用科學,時代不斷的進步,科學在不斷地發展,如果不學習當代實用科學,就要落後,就要吃虧。 穆聖的 :「雖遠在中國,都要求學習」。這也證明學習先進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⑩ 聖訓 穆聖說:「你們當追隨人數多的一夥人。 以上是健全可靠聖訓嗎
穆聖說:「你們當追隨人數多的一夥人。你列舉的這段聖訓,與經文:「如果你們順從大地上的大多數人,那麼,他們會使你們叛離主道。他們只憑猜測,他們盡說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