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燃煤發電融資

燃煤發電融資

發布時間:2021-04-17 08:32:24

①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的五大集團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是世界500強企業。
按照國務院關於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經營電力產業為主,綜合發展的企業法人實體。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依照[公司法],對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進行改建和規范,建立資本紐帶關系,實行母子公司體制,逐步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根據業務需要,可以按照國家規定在境內外投資設立全資或控股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辦事處等分支機構。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的經營宗旨是: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執行國家政策,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國家產業政策以及市場需求,依法自主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堅持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改善產業結構,發揮集團整體優勢,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電為主,綜合發展,逐步成為實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務國家、走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華能注冊資本200億元,主要包括:電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銷售,金融、交通運輸、新能源、環保相關產業及產品的開發、投資、建設、生產、銷售,實業投資經營及管理。
中國華能從1985年創立第一家公司至今,歷經20餘年的發展歷程,為國民經濟建設和電力工業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逐步形成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紅色公司,注重科技、保護環境的綠色公司,堅持與時俱進、學習創新、面向世界的藍色公司」的「三色」公司理念和「堅持誠信、注重合作、不斷創新、積極進取、創造業績、服務國家」的核心價值觀。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國華能在全國26個省、市、區及海外擁有運營的全資、控股電廠130座,裝機容量8896.7萬千瓦,煤炭、金融、科技研發、交通運輸等產業初具規模。
中國華能堅持「綜合實力行業領先」的發展方向,努力打造結構優勢、體制機制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和隊伍優勢,實現三大三強(即資產規模大、市場份額大、社會貢獻大和盈利能力強、競爭能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有機統一,致力於建設一個以電為核心、煤為基礎、金融支持、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能源集團。到2010年,中國華能所有企業達到節約環保型企業標准要求,各項能源消耗指標和排放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可控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煤炭產能超過6000萬噸/年。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153.9億元。主要經營范圍為:經營集團公司及有關企業中由國家投資形成並由集團公司擁有的全部國有資產;從事電力能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組織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電力設備製造、設備檢修與調試;電力技術開發、咨詢;電力工程、電力環保工程承包與咨詢;新能源開發;與電力有關的煤炭資源開發生產;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設備、材料出口;對外派遣實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實施以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基層企業三級責任主體為基礎的集團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集團公司相繼成立了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大唐陝西發電有限公司、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大唐貴州發電有限公司、大唐山東發電有限公司7個省發電公司,成立了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江蘇分公司、四川分公司、雲南分公司、廣西分公司8個分支機構和大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專業公司。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擁有中國第一家在倫敦、香港上市,並於2006年在國內上市的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較早在國內上市的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國內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公司和世界最大在役風電場——內蒙古赤峰賽罕壩風電場;擁有我國目前在役的第二大水電站——大唐龍灘水電站以及物流網路覆蓋全國的中國水利電力物資有限公司等。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在役及在建資產分布在全國28個省區市以及境外的緬甸、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資產總額達到4778億元,員工總數增至102089人,發電裝機規模突破了1億千瓦大關,達到10017.23萬千瓦,成為世界億千瓦級特大型發電公司。2010年7月,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首次入選世界500強企業,居412位。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是:把集團公司建設成經營型、控股型,市場化、集團化、現代化、國際化,具有較強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知名能源公司。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華電」)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時組建的五家全國性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注冊資本120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熱力生產和供應;與電力相關的煤炭等一次能源開發;相關專業技術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華電裝機容量7550.73萬千瓦,其中,火電6239萬千瓦,水電1235.96萬千瓦,風電75.43萬千瓦,其他0.3432萬千瓦;資產總額3300億元人民幣;2009年發電量超過3000億千瓦時。擁有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和國內首批60萬千瓦級空冷機組、60萬千瓦級脫硝機組,單機容量最大的39.5萬千瓦天然氣發電機組;積極開發建設風電、核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目前公司控股業績優良的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黔源電力股份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華電金山能源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控股規劃裝機容量2115萬千瓦的雲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裝機容量800多萬千瓦的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華電今後五年的發展戰略是:以創造經濟社會價值為使命,以做強做大為方向,堅持電為主體、煤為基礎、產業協同,堅持優化結構、建並結合、內外拓展,堅持改革創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以電為主的國內一流能源集團。
中國華電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是:到2013年實現「1118」戰略目標,即發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控參股煤礦產能超過1億噸/年,實現利潤超過100億元,資產負債率控制在85%。
中國華電有著多方面的比較優勢,具有實現發展戰略的堅實基礎。目前在役發電裝機容量3079萬千瓦,總資產1197億元,分布在全國二十三個省(市、 區),其中火電佔80.9%,水電佔19.1%;現擁有百萬千瓦以上電廠10家;控股業績優良的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 控股裝機容量230萬千瓦的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公司發展規劃,2010年公司裝機容量將達到6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
中國華電控股的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華電燃料有限公司、華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華電招標有限公司、華電財務有限公司、華信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華信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和華信保險代理公司,均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較大的發展規模,為公司以電為主的多元化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努力樹立和維護誠信、高效、合作、服務、環保的企業形象,以創業創新、圖強報國的企業精神,促進中國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清潔、可靠、優質的能源。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堅持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並重,以生產經營為基礎,以資本經營為支撐,優化資產結構,以存量帶動增量發展,以增量提升存量質量,不斷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
中國華電擁有鄒城電廠等12家百萬千瓦以上電廠。集團公司在確保安全生產和隊伍穩定的基礎上,做好公司系統現有存量資產的生產經營工作。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為首要任務,深入開展創建華電優秀發電企業活動,按照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加大公司內部改革重組的力度,提高現有存量資產運營效率,不斷增加企業盈利能力和積累能力。
煤炭產業是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主營業務之一,華電燃料有限公司以保證發電燃料供應、服務基層發電企業為目標,對公司系統燃料進行統一規劃、采購、管理、調度和供應。 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第一家流域水電開發公司,截至2004年底,公司運行裝機容量230萬千瓦。
截至2006年底, 中國華電發電裝機容量5004.6萬千瓦,電源項目分布在全國21個省(市、區),擁有百萬千瓦以上電廠16家。控股業績優良的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黔源電力股份公司等上市公司;控股規劃裝機容量21150MW的雲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規劃裝機容量8000MW的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天然氣發電機組2730MW;擁有正在建設中的內蒙輝騰錫勒等一批風電項目,並在核電領域取得了突破。根據公司發展規劃,2010年中國華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00MW。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公司主要從事電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組織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從事煤炭、發電設施、新能源、交通、高新技術、環保產業、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電力業務 相關的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從事國內外投融資業務,自主開展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等業務。
中國國電目前擁有16個區域和省級分公司、13個特大型子公司、兩個科研機構,近二百家基層發電企業;擁有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國電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國內A股上市公司和龍源電力1家香港H股上市公司;產業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員工人數11萬餘人。
截至2011年10月底,公司可控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大關,資產總額6168億元,世界500強排名較去年上升72位,產業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員工人數超過13萬。控制煤炭資源量240億噸,年煤炭產量4700萬噸。新能源發展獨具特色,風電裝機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潮汐發電位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脫硫產業累計投運脫硫裝置容量6199.3萬千瓦,在建脫硫裝置2579萬千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點火技術,在國內1.72億千瓦的裝機上應用,並成功應用於韓國和俄羅斯燃煤機組,裝機容量達22170.2萬千瓦;自主研發的電站控制技術(DCS)推廣應用1048餘台(套),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電投)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
2009年,集團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2515億千瓦時,煤炭產量4297萬噸,電解鋁產量110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3%、30%、147%。集團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12億元,增長44.8%。利潤總額31.65億元,比上年減虧增利101億元。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超額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和集團公司經營目標。集團公司可控裝機突破6000萬千瓦,煤炭產能5015萬噸,電解鋁產能175.5萬噸,清潔能源比例30%,居五大發電集團首位。資產總額3776億元,資產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等地,擁有6家上市公司,擁有24個已建成的1000MW以上的大型電廠。
集團公司資產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擁有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九龍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電霍煤露天煤業股份公司5家A股上市公司;擁有在香港注冊的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並通過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擁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以及致力於為香港提供電力的中港電力發展有限公司;擁有承擔流域開發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擁有在電力設備成套服務領域中業績突出的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擁有大型煤炭企業中電投霍林河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擁有白音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擁有12個已建成的1000MW以上的大型電廠;擁有控股的山東海陽核電項目,共同控股的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和廣西白龍核電項目,以及9個參股核電前期項目。

② 電力公司與發電企業的區別

電力公司與發電企業的區別如下:

一、業務不同。電力公司是指依法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即《供電營業許可證》,且從事供電業務的企業。發電廠又稱發電站,是將自然界蘊藏的各種一次能源轉換為電能(二次能源)的工廠。

二、性質不同。電力公司是國有獨資企業。而發電企業可以是國有企業,也可以是私營企業。

三、競爭性不同。電力公司屬於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屬於壟斷行業。發電企業則實行市場化,是自由競爭的。

全國供電企業主要是由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構成,同時,還存在有地方水電、獨立經營的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藏電力公司和陝西省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山西省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新疆兵團和煤礦、油田、林場等自發自供企業。

而發電企業處理中國五大發電集團(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外,還有很多小型發電廠。

電力公司與發電企業的關系是,供電企業按照並網協議向發電企業買電,然後再賣給用戶。

《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十條規定,並網運行的電力生產企業按照並網協議運行後,送入電網的電力、電量 由供電營業機構統一經銷。

並網協議就是指發電廠與電網之間、電網與電網之間在並網前,根據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的,確立相互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契約。

③ 跟電廠簽訂了一個供應電煤的合同,2000噸一結賬。現在缺少周轉資金,怎麼辦急急急,求融資高手

我有煤源,資金,可以商量合作 963828993

④ 中國的主要電廠、電站,各地的電廠、電站

根據樓上提供的網址:

電力行業分析報告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工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和先行產業。
從各時期電力生產與經濟增長的比較來看,往往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年份,電力生產的
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而在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時期,電力生產的增長速度低於G
DP的增長。我國的資源國情決定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火電為主,水電、核電、風電所
佔比重較少,電力結構發展不平衡。」十五」規劃中指出,調整電力結構,促進產業
升級是21世紀初期電力工業的首要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調整電網與電
源比例。二是調整東西部的電源布局,實施」西電東送」。三是調整電源中水、火
、核電的比例,加大水電開發力度,適當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發電等。四
是採用多種能源,引進清潔能源(如天然氣)、發展新能源發電。五是加大」以大代
小」和技術改造力度。

2002年全社會用電增長速度預計將達8.7%左右,這主要得益於國家近年來相繼
出台了一系列促進電力供需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一是取消增容費的政策。
二是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重點用於在建國債項目和新開
工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三是國家經貿委出台了推進城鄉電網同價的規定。目前我國
用電水平仍然低下,人均裝機0.25KW,人均用電1064KWH,還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尚有2300萬人沒有用上電。根據電力行業」十五」規劃,2005年電力裝機容量要達
到3.9億KW,每年要新增裝機容量2000萬KW。預計電力行業的增長可持續到」十五」
末期,平均增長率將在6%以上。估計2003年我國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將低於今年,但仍
將達7.5%左右。

更令人關注的是經過半年多的醞釀,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國家和南方二大電
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已於2002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表明我國電
力體制已進入實施階段,我國發電市場的寡頭競爭格局即將形成。目前深、滬兩市
電力上市公司可以分為四類:(1)進入五大發電集團的上市公司(國電系);(2)進入
輔業集團的上市公司(輔業集團系);3地方獨立發電上市公司(地方系);4非國電系
的國字型大小隊伍。對於不同上市公司將面臨不同的發展機遇。國電系:有望率先進行
資本運作與規模擴張;輔業集團系:處於競爭劣勢;地方系:實力制約未來發展空間
;非國電系的國字型大小隊伍:水電龍頭股呼之欲出

在電改完成後,未來上網電價將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各發電公司只有通過增加
發電量、壓縮成本來保持業績的穩定和增長。改革的過程將是市場結構、公司規模
、購並重組的變化過程,必將蘊含著相當的投資機會:資產重組概念股、低電價概念
股、坑口電站股、轉型概念股值得關注。

電力體制改革及電力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

一、行業概況

1.1電力工業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先行產業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工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和先行產
業。我國早在建國初期就確立了電力工業先行的地位。從各時期電力生產與經濟增
長的比較來看,往往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年份,電力生產的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
九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電力生產的增長速度開始下滑,並且低於GD
P的增長,但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下,自1999年開始,電力生產的增長速度又
開始大幅回升,1996年發電量增長速度為7.2%,1997年為5.1%,1998年下降到2.1%,1
999年回升到6.5%,2000年達到11%,2001年為7.7%。同期GDP的增長率分別為9.7%、
8.8%、7.8%、7.1%、8%、7.3%(詳見圖1)。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先行產業
的作用,十分明顯。

圖表1:」九五」期間發電量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關系

從電力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和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來看,發電能源
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20.60%上升到2000年的41.72%,同期電能在終
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的4.81%上升到2000年的11.2%,電力行業已成為能源工
業中的支柱產業。電力工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的作用,呈現逐漸增強的
趨勢。

1.2、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我國電力工業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建設,電力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的大機組成倍增長,電網的覆蓋面和現代化程度不斷
提高,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工業整體的電氣化水平。

1978年我國2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只有18台,2000年20萬千瓦以上機組已有545台
共,是1978年的30倍。在大機組和大電廠已成為我國電力工業主力的同時,我國電網
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和加強。電力體制改革之前,全國已經形成華北、東北、華東
、華中、西北和南方6個跨省區電網,和山東、福建、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
南、川渝8個獨立省區電網。全國各主要電網已基本形成500千伏和330千伏的骨幹
網架,大電網已覆蓋全部城市和大部分農村。」九五」期間,500千伏主網架開始逐
步取代220千伏電網,承擔跨省、跨地區電力輸送和交換任務。一批跨大區電網互聯
工程前期工作已經陸續完成,2000年我國第一個大區間500千伏交流聯網工程---東
北與華北聯網工程建成.南方電網互聯,實現了廣西、雲南、貴州季節性電能向廣東
的輸送。蒙西電網向京津唐、華中電網向華東電網等大網間的電量交流也大幅增加
。為三峽工程配套送出的輸變電工程,自1997年開工建設以來,多個工程逐步完工,
為2003年三峽電力的發電奠定了基礎。同時,隨著以三峽工程為中心的電網工程的
建設,將逐步實現全國聯網。

1.3電源結構和資源分布不平衡,電能局部地區供應不足

到2000年底,我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7934萬千瓦、23
753萬千瓦、210萬千瓦、34.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分別為24.8%、74.4%、
0.7%、0.1%。

圖表2:目前我國電源結構比例

我國電力以火電為主,水電、核電、風電所佔比重較少,電力結構發展不平衡。
但隨著三峽電站2003開始發電,將大大提高水電裝機的比重。秦山核電站、廣東大
亞灣核電站、廣東嶺澳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相繼建成並投入商業化運營,結束
了我國長期無核電的歷史。自1979年以來,我國在開發利用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太陽能等新能源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發展,新能源從無到有。電力結構不平衡的狀
況在近幾年,有了大幅的改善。三峽電廠即將蓄水發電以及近年來一批大型水電、
核電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對電力行業的盈利格局將產生較大影響,水、核電的發展將
擠佔一定的火電市場空間,但火電為主的格局短期不會改變。電力行業十五規劃目
標是:發電量2005年達到16140億kWh,發電裝機容量2005年達到3.55億kW,電源結構
(到2005年)火電佔72.4%、水電佔24.5%、核電佔2.4%、新能源佔0.7%。

從我國資源的分布情況看,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其中華北
和西北兩地區占總量的80%。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這兩個地區的可開
發量占總量的82.09%,而開發率只有9.25%。在總量基本平衡的同時,當前各地區的
電力供需情況存在明顯差異:2002年前三季度,在全國31個省市中,電力生產總值廣
東省最高為479億元,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分別為196、175、169和165億元,五
省占總量的43%。東北電網、福建電網和海南電網電力裝機過剩較多,華中電網和川
渝電網由於水電比重較大、調節性能差,豐水期電力過剩;華北電網、華東電網、
山東電網和廣西、貴州、雲南電網電力供需基本平衡,浙江、上海和廣東電網供需
平衡關系脆弱。預計」十五」期間,東北電網、海南電網供過於求的情況還將延續
;廣東、浙江、河北南部等局部地區供應不足的問題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劇;
其他地區將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1.4平衡增長的趨勢將延續

根據國家電力公司日前完成的一份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今年上半年全
社會用電73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在宏觀經濟形勢總體較好和黨的十六大召
開等有利條件下,下半年電力需求可望繼續保持上半年的增長態勢。三、四季度累
計用電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9.0%和8.7%。全年全社會用電增長速度預計將達8.7
%左右,用電量達到15960億千瓦時左右。上半年全社會用電增長是與國家近年來相
繼出台促進電力供需政策措施分不開的。這些政策措施:一是取消增容費的政策。
二是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重點用於在建國債項目和新開
工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三是國家經貿委出台了推進城鄉電網同價的規定。隨著」兩
改一同價」工作的推進,目前我國農村各類電價尤其是農村居民生活用電電價水平
下降明顯,全國農村到戶電價每千瓦時均下降了0.1元左右,有力促進了我國農村居
民生活用電的增長。

目前我國用電水平仍然低下,人均裝機0.25KW,人均用電1064KWH,還不到世界人
均水平的一半,尚有2300萬人沒有用上電。根據電力行業」十五」規劃,2005年電力
裝機容量要達到3.9億KW,每年要新增裝機容量2000萬KW。預計電力行業的增長可持
續到」十五」末期,平均增長率將在6%以上,估計2003年我國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將低
於今年,但仍將達7.5%左右。

二、行業發展導向及電力改革方案

2.1行業發展導向

我國的資源國情決定了我國能源結構以火電為主,能源的構成比例失調。」十
五」規劃中指出,調整電力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是21世紀初期電力工業的首要任務。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調整電網與電源比例。二是調整東西部的電源布局,實施
」西電東送」。三是調整電源中水、火、核電的比例,加大水電開發力度,適當發展
核電、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發電等。四是採用多種能源,引進清潔能源(如天然氣)
、發展新能源發電。五是加大」以大代小」和技術改造力度。大力發展火電600兆
瓦及以上的超臨界機組,重點發展500兆瓦以上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加速發展
300兆瓦級抽水蓄能機組、核電600-1000兆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技術和燃氣輪機技
術。六是加強電網調峰能力。

2.2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大體上經歷了四個歷史發展階段:一是1985年之前政企合一
國家獨家壟斷經營階段。這一時期的突出矛盾是體制性問題造成電力供應嚴重短缺
。二是1985年至1997年,為了解決電力供應嚴重短缺的問題,實行了發電市場的部分
開放,以鼓勵社會投資。這一時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著政企合一和垂直一體化壟斷
兩大問題。三是1997年至2000年,以解決政企合一問題作為改革的重點,成立了國家
電力公司,同時將政府的行業管理職能移交到經濟綜合部門。這一時期的突出矛盾
演變成垂直一體化壟斷的問題。從這一改革的歷史軌跡可以清晰地發現,改革的主
線是市場化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化、政企關系的逐步確立,以及集中解決不同時期存
在的突出矛盾。四是從2002年4月開冀行的電力體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破除垂直一
體化的壟斷,通過結構性重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建立競爭性市場條件下的電力監管
制度。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等十二家涉及電力改革的相關企業和單位,已於2002年
12月29日正式成立。此次同時掛牌的十二家電改單位,包括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國家和南方二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五大發電集團為華能集
團、華電集團、龍源集團、電力投資集團和大唐集團,四大輔業集團為水電規劃設
計院和電力規劃設計院兩個設計單位,以及葛洲壩(相關,行情)集團和水利水電建設
總公司二個施工單位。南方電網公司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和廣東五省電網組
合而成。國家電網公司下設華北(含山東)、東北(含內蒙古東部)、華東(含福建)、
華中(含四川、重慶)和西北5個區域電網公司。

新成立的五大發電集團資產占內地電力資產總額33.8%。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
對5大發電集團制訂了較明確的資產重組方案。華能集團將增加部分水電資產和西
部地區發電資產,可控容量將達到3627萬千瓦,權益容量1938萬千瓦。中電投資集團
將擁有原國家電力公司在香港注冊的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的資產,可控容量將達
2889萬千瓦,權益容量為2196萬千瓦。其餘三家集團中,大唐電力擁有北京大唐發電
股份有限公司,可控容量3225萬千瓦,權益容量2035萬千瓦;華電集團擁有山東國際
電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可控容量3109萬千瓦,權益容量2092萬千瓦;龍源集團擁有
國電電力(相關,行情)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可控容量3043萬千瓦,權益容量2035萬千
瓦。在整個國電系統2萬多萬千瓦的發電資產中,沒有進入重組的發電可控容量達4
053.51萬千瓦,權益容量達3384.05萬千瓦,佔全部國電資產約20%。對於重組中設
立的輔業集團公司(包括區域公司、省公司設立的輔業集團公司),劃拔的參股發電
資產權益容量920.01萬千瓦,用於支持主輔業分離改革;為南方電網公司預留用於
保留或轉讓的發電資產可控容量276萬千瓦(權益容量219萬千瓦);國家電網公司保
留並轉讓的發電資產870萬千瓦。

在五大發電集團之外,隸屬於國家計委的國華電力、隸屬於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的國投電力(相關,行情)以及正在尋求上市的長江電力,這些公司將組成僅次於五大
發電集團的第二梯隊。國華電力、國投電力的裝機容量均在1000萬千瓦以上,電源
布點比較均衡合理,在爭奪新建電源項目上也有實力和影響力強大的大股東做其後
盾,在發電市場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長江電力總股本為55.3億股(原稱為三峽電力
,考慮到開發長江的深遠意義,後確認名稱為長江電力)由三峽總公司(占總股本的8
9.5%)以電廠經營性資產形式出資,連同華能國際(相關,行情)集團(3%)、中國石
油天然氣集團(3%)、中國核工業集團(3%),葛洲壩集團(1%)、長江水利委員會設
計院(0.5%)聯合發起設立。所包含的三峽水電廠屬於國家重點項目,其市場份額有
一定的保證,而且水電是今後我國電力發展的重點,因此可以說長江電力在發電市場
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是難以動搖的。

相比之下,地方性的發電企業在新市場格局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除了一些
已經有較大規模的地方性發電集團,如粵電資產管理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深圳
能源集團等,或者一些地方發電企業組織起來形成的發電集團,其它的小規模發電企
業在新格局中將很難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圖表3:五大發電集團及輔業集團的資產情況一覽表

競爭主體 裝機容量 權益容量 旗下主要水電流域公司 旗下主要上市公司

(萬千瓦) (萬千瓦)

華能集團 3627 1938 瀾滄江水電(56%) 華能國際(600011)
龍源集團 3043 2035 清江水電(34.2%) 國電電力(600795)
國電大渡河(90%) 長源電力(000966)
大唐集團 3225 2035 龍灘水電(65%) 北京大唐(H0991)
桂冠電力600236)
華銀電力(600644)
華電集團 3109 2092 烏江水電(51%) 山東國電(H1071)
龍電股份600292)
中電投集團 2889 2196 黃河上游水電(87.1%) 漳澤電力(000767)
五凌水電(56.25%) 九龍電力(600292)
鋪業集團 920 五凌水電(11.7%) 京能熱電(600578)
小三峽水電(20%) 魯能泰山(000720)
皖能電力(000543)
贛能股份(000899)
豫能控股(001896)
申能股份(600642)

在對水電公司的重組中,瀾滄江水電開發公司劃歸華能;龍灘水電開發公司劃
歸大唐;烏江水電開發公司劃歸華電;清江水電開發公司和國電大渡河水電開發公
司劃歸龍源;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和五凌水電開發公司劃歸中電投。在對上市發
電公司重組中,桂冠電力(相關,行情)(600236)和華銀電力(相關,行情)(600644)劃
歸大唐;龍電股份(相關,行情)(600292)劃歸華電;長源電力(相關,行情)(000966
)劃歸龍源;漳澤電力(相關,行情)(000767)和九龍電力(相關,行情)(600292)劃歸
中電投。京能熱電(相關,行情)(600578)、魯能泰山(相關,行情)(000720)、皖能電
力(相關,行情)(000543)、贛能股份(相關,行情)(000899)、豫能控股(相關,行情)
(001896)、申能股份(相關,行情)(600642)6家被劃歸輔業集團。

盡管均衡是此次分拆的原則,但綜合各集團的容量、資產情況、人員情況,以及
各集團的電力資產質量、市場份額及增長潛力、運營成本和電源結構情況來看,中
電投(中電國際)和華能集團總體狀況較好,未來發展潛力和競爭力較強,位居前茅;
龍源集團居中;大唐集團、華電集團次之。

電力改革也會帶來一些風險,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發展的風險。我們
的電力體制改革是在剛剛告別電力短缺後進行的,並且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長時期
的高速增長,這一點決定了我們改革的環境根本有別於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即使美
國也出現了加州的電力危機)。二是價格上漲的風險。從電價結構來看,終端用戶的
價格是由發、輸、配、售四個環節的價格疊加而成,而現行的輸配電價格卻不足以
覆蓋其成本,處於虧損狀態,」廠網分開」後可能會推動電價上漲。三是運行協調機
制的風險。實行」廠網分開」的結構性分離後,完整的產業鏈變成了分離的結構--
-發電公司、輸配電公司以及今後可能出現的售電公司,產業鏈各環節能否協調運行
將成為一個新問題。

三、電力上市公司面臨的不同發展機遇

隨著五大發電集團公司的成立,我國發電市場的寡頭競爭格局即將形成。上市
電力公司可以分為四類:(1)進入五大發電集團的上市公司(國電系);(2)進入輔業
集團的上市公司(輔業集團系);3地方獨立發電上市公司(地方系);4非國電系的國
字型大小隊伍。對於不同上市公司將面臨不同的發展機遇。

3.1國電系:有望率先進行資本運作與規模擴張

」國電系」控股的10家電力上市公司除內蒙華電(相關,行情)、金山股份(相關
,行情)外其餘8家將分別進入五大發電集團公司。改革後,這8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
將發生變化,即由原來的省電力公司變化為全國性的發電集團公司,母公司資產規模
將擴大數倍,此類上市公司有望率先進行資本運作與規模擴張。特別是華電集團內
只有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龍電股份,該公司極有可能成為其國內融資窗口,當然也
不排除華電集團利用其在港上市的山東國電增發A股的可能。此外發電集團也可整
體上市,成為強勢發電集團,這樣注入國電繫上市公司的優勢資產就會減少,國電系
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就也將變慢。雖然中國石化(相關,行情)(H308)、中石油(H85
7)等公司上市使發電集團整體上市有先例可循,但電力集團資金流緊缺、資產缺乏
利潤支持、非經營性資產分離的難度較大。而將上市公司作為集團對外融資的旗艦
,可為上市公司收購集團優勢資產提供方便,發電集團成為投資控股公司,與所屬上
市公司形成雙贏格局。

對於國電系中為數不多的水電上市公司來說,因為本次改革指導思想之一是將
處於同一水電流域,但尚未進入水電流域公司的水電資產與水電流域公司重組進入
同一個獨立發電集團。這樣該水電流域資產今後進入相關旗下水電上市公司幾乎是
必然的,這其中受益最明顯的是桂冠電力(600236)。

競價上網後,規模是衡量電力上市公司競爭力的重要標准。國電系中全國性大
區域性大型發電公司如華能國際、國電電力將佔領更多市場份額。那些原來資產規
模相對較小,購並潛力較為突出的上市公司,例如,桂冠電力、漳澤電力等值得關注
。長源電力、九龍電力更有可能做為殼資源公司,轉向非發電業務。

3.2輔業集團系:處於競爭劣勢

電力輔業是指電力設計咨詢、施工製造、設備物資供應和科研教育等。進入輔
業集團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京能熱電、山東魯能、申能股份、皖能電力、豫能控股、
贛能股份等公司。這些公司被劃撥進入輔業集團,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補?quot;主輔
分離」的改革成本。輔業集團主要以參股為主,對上市公司沒有實際控制權,輔業集
團內上市公司主要是地區內的發電企業,從規模上不能和未來的各發電集團比拼,處
於競爭劣勢。因此,輔業集團繫上市公司或者選擇和發電集團的內部整合被其收編
;或者相鄰地區間的資源整合,如上海和安徽、浙江等地區間的合作,形成區域競爭
合力。關注申能股份、山東魯能。

3.3地方系:實力制約未來發展空間

所謂」地方系」,是指地方政府投資的電力資產,地方電力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廣
東、廣西、四川、福建等地區的上市公司。地方系的總裝機規模並不小,但資產散
布在利益不同的各地方主體而無法形成合力,與國電系比起來自然無競爭優勢可言
。但在目前國電拆分的初期,電力市場的競爭還是以區域電網內競爭為主,鑒於大多
地方性發電企業的大股東為地方政府居多,所以短期內地方獨立發電企業不會受到
較大的沖擊。但未來將實現全國性電網互聯,跨區域電力交換成本逐步降低,個別尤
其是上網電價較高的地區的發電企業,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3.4非國電系的國字型大小隊伍:水電龍頭股呼之欲出

隸屬國家計委的國華電力、隸屬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國投電力以及明年第一台
三峽機組將投產並擬上市的長江電力等雖不屬於國電公司系統,但一樣身披國字型大小
戰袍,各自實力及未來發展前景不容小覷,不過,這三家旗下僅有上市公司國投電力
(600886),尚處於主業轉換過程中。以及通過」買殼上市」方式,從石化企業再造為
電力企業的湖北興化。

長江電力若實現上市,則將成為水電龍頭股。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
瓦,單機容量70萬千瓦,共26台機組,分7年以每年4、4、4、2、4、4、4建設完成,共
需收購資金千餘億。按照15%--20%資金通過股權融資獲得,作為一個融資平台,長
江電力將要在未來每年從股市募資30億~40億。而對於三峽總公司來說,一旦26台
機組全部注入長江電力,將會獲得資產變現收入1200多億元,同時還將持有長江電力
50%以上的權益。三峽總公司則將出售機組所獲資金用於三峽第三階段工程和滾動
開發溪洛渡、向家壩等大型水電工程。而上述兩個擬建工程,國家原則上不再撥付
建設資金,將由三峽總公司自籌資金。長江電力將分兩步走實現自身戰略計劃:第一
階段從2002年到2012年,總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樹立國內一流獨立發電企業地
位;第二階段從2012年到2022年,總裝機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確立世界一流清潔電
力公司地位。

四、電力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電力行業正處在從自然壟斷向有序競爭的改革過程中,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將
被壓縮。在電改完成後,未來上網電價將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各發電公司只有通過
增加發電量、壓縮成本來保持業績的穩定和增長。改革的過程將是市場結構、公司
規模、購並重組的變化過程,必將蘊含著相當的投資機會:

4.1資產重組概念股

應多關注國電系中國電控股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以及那些已做好准備、具備
強大資金流和融資能力的上市公司。華能國際的母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獨立發電商,
手中控制了大量的優質發電資產,目前華能集團仍擁有12000兆瓦的裝機容量可供收
購。華能國際未來發展策略是開發和收購並重,初步計劃3年內動用170億資金收購
4200兆瓦發電資產,電力體制改革為華能國際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改變公司
目前以燃煤為主較為單一的火力發電結構,華能國際計劃在上海、南京各建一座12
00兆瓦的燃氣電廠,氣源來自」西氣東輸」。近來華能國際宣布出2.55億元認購長
江電力股份公司3%的股份。公司的負債率為33.98%(第三季報數據),每股經營現金
流為0.59元(中報數據)豐厚的現金流和較好的融資能力為公司以後不斷接受集團的
資產注入創造了條件。但由於其發電機器大多是進口,固定成本較高,在新的電價制
度下將十分不利。因為新制度下,有關電廠的固定成本,會與區內其他電廠的拉一個
平均數,原先享有較高電價的電廠,其電價將被調低。總體來說,公司通過規模擴張
可以消除電價下調的不利影響,保持業績穩定增長。

國電電力、桂冠電力、漳澤電力、華銀電力被控股的比例較高,都在40%以上
,因此都有可能獲得集團一定規模的注入。由於桂冠和華銀將被劃入同一集團,因此
它們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競爭關系,結果則可能是兩家只能獲得較為平均的規模;漳
澤電力、國電電力則由於高達64.89%和62.59%的負債率,而使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4.2低電價概念股

在區域聯網階段,」競價上網」只適用於同一聯網區域,因此,只有處於同一區
域電網內的發電企業才有可比性(見表)。在同一區域電網內,上網電價低的上市公
司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例如,內蒙華電目前的上網電價為0.18元/千瓦時,遠低於
華北電網的平均上網電價0.321元/千瓦時;反之,上網電價高的上市公司競爭力差
,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一些發電成本低廉、上網電價較低的上市公司會在建立區域性(數個省范圍)電
交易市場中受益,銷售電量和銷售電價都有可能提高,從而使公司經營業績較大幅
度提升。如漳澤電力(000767)2002年12月20日公告稱,所屬河津電

⑤ 求項目融資的案例

廣西來賓電廠B廠項目融資
一、項目背景
廣西來賓電廠B廠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正式批準的BOT試點項目。該項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來賓縣,距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80公里,是天(生橋)—廣(州)線(500千伏)、西(坪)—株(州)線(220千伏)輸電樞紐,是廣西電網的骨幹,輸送廣東電力系統的支撐。項目裝機規模為72萬千瓦,安裝2台36萬千瓦採用熱能和電能聯合生產的進口燃煤機組。
項目於1988年由原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建設後,因建設資金得不到落實,曾與20多家外商進行洽談,均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為使該項目早日建成,1995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向原國家計委申請採用BOT方式進行試點,1995年5月項目得到批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隨即委託大地橋基礎設施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為其招標代理人,正式開始對外招標工作。經過資格預審、投標、評標及確認談判,1996年11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法國電力聯合體在北京進行了特許權協議的草簽,原國家計委於1997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了特許權協議。1997年9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項目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了特許權協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00年11月7日投入商業運營,2003年3月10日通過竣工驗收。
項目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通過國際正規的方式競爭投標的BOT項目,1995年該項目被國際資本市場譽為世界十大BOT項目之一,1996年12月Asia Finance(《亞洲融資》)評選來賓B電廠為1996年度最佳項目融資獎,「今年最佳融資項目不屬於某個單獨的銀行,甚至也不屬於一個獨立的項目,而是一種新的觀念,這種融資觀念奠定了中國日後大規模電廠融資的新形式: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總投資額為6.16億美元的來賓B電廠項目,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家百分之百利用外資採用BOT(建設;營運;移交)方式建設的項目。雖然此項目已從政府機構中得到某種認可,但是仍沒有得到正式保證。融資要到1997年上半年才能完成,盡管銀行家對今後新項目到底會如何發展仍存有質疑,但由此所確定的有關融資原則已明確。」
二、項目的招標運作過程
1,資格預審階段
1995年8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日報(英文版)》發布了資格預審通告,公開邀請國外公司參加來賓項目的資格預審。截止到同年9月底,共有31個國際公司或公司聯合體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遞交了資格預審申請文件,這31家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型電力投資運營公司、設備製造廠商和有實力的投資人。項目評審委員會(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電力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專家組成)經對申請人的資格、專業能力、業績等方面綜合審查,確定其中12家公司(或聯合體)列為A組,它們有資格單獨組成聯合體參加投標;其餘19家列為B組,它們需要加入A組的一家或幾家所組成的聯合體後方可參加投標。
2,投標階段
1995年12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正式對外發售了項目招標文件,通過預審列為A組的12家公司(或聯合體)相繼購買了招標文件,成為潛在投標人。1996年1月28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組織他們進行了現場考察,使潛在投標人對來賓項目的現場條件和廣西經濟發展現狀有了進一步的實際了解。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召開了標前會,解答潛在投標人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參加標前會的潛在投標人的代表超過100人。
經過6個月的投標准備,至1996年5月7日(招標文件規定的投標截止日),共有6個投標人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遞交了投標書,它們是:中華電力聯合體(香港中華電力投資/德國西門子)、美國國際發電(香港)有限公司、東棉聯合體(日本東棉/新加坡能源國際/泰國協聯能源)、英國電力聯合體(英國國家電力/三井物產)、法國電力聯合體(法國電力國際/通用電氣

⑥ 急求項目融資案例題答案!!!!

項目融資是指貸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項目提供貸款協議融資,對於該項目所產生的現金流量享有償內債請求權,並容以該項目資產作為附屬擔保的融資類型。它是一種以項目的未來收益和資產作為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資方式。融資洗信息推薦去投融界上找。

⑦ 淺析如何推動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發展

煤炭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做好電力穩發穩供,並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近日,發改委下發通知指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保障形勢嚴峻,迎峰度夏期間地區性、時段性供需偏緊情況仍然存在。要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做好電力穩發穩供,並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4月份,全國煤炭銷量完成28900萬噸,同比增加700萬噸,增長2.5%。1-4
月,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06431萬噸,同比增加3431萬噸,增長3.3%。其中,4月份國有重點煤礦銷量完成13381萬噸,同比增加233萬噸,增長1.8%。1-4
月國有重點煤礦銷量累計完成54475 萬噸,同比增加875
萬噸,增長1.6%。電廠耗煤方面,4月份全國重點電廠日均供煤337萬噸,同比增加8萬噸,增長2.4%,環比減少18萬噸,下降5.1%;日均耗煤333萬噸,同比增加29萬噸,增長9.5%,環比減少25萬噸,下降7%;月末庫存6266萬噸,同比增加617萬噸,增長10.9%,環比增加36
萬噸,增長0.6%;庫存可用天數18天,同比持平,環比增1天。
煤電油氣運供需總體平穩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煤電油氣運供需總體平穩,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對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區性、時段性供需偏緊的情況仍然會出現。
1、煤炭方面,迎峰度夏期間電煤需求大幅增加,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緊。
2、電力方面,全社會用電量今年以來保持較高增速,迎峰度夏期間華北、華東、華中部分地區高峰時段供需偏緊,部分地區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缺口。
3、天然氣方面,受工業和發電需求持續處於高位等因素影響,天然氣供需淡季不淡,迎峰度夏期間在為保障冬季供氣加大夏季儲氣庫注氣情況下,局部供應還難以完全滿足需求的快速增長。
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
1、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認真落實增減掛鉤減量置換要求,加快優質產能煤礦建設進度和手續辦理,有序實施技術改造和減量重組,盡快實現建設煤礦依法依規投產達產。鼓勵賦存條件好、安全有保障、機械化水平高的生產煤礦,通過產能置換重新核定生產能力,持續增加有效供給,盡可能多提供電煤中長期合同資源。開展停工停產煤礦分類處置,對於具備條件的嚴格按照程序復工復產,對於長期停工停產、恢復生產建設無望的「僵屍企業」,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
2、做好電力穩發穩供。要多簽電煤中長期合同並嚴格履行,加強設備運行維護和管理,確保機組穩發穩供。
3、加大油品調運組織力度。
4、推進天然氣資源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
5、協調保障重點物資運輸。努力增加發往秦皇島等主要煤炭中轉港口的鐵路運力,確保港存煤炭處於較高水平。
6、切實保障供應安全。同時,要加強調峰能力建設,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加強天然氣調峰能力建設,合理有序用氣,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並落實煤炭庫存管理制度,保障電煤供應。
務實推進煤電聯營
要務實推進煤電聯營。各地區、各企業要充分認識煤電聯營在破解「煤電頂牛」難題上的重要意義,在各個層次深入推進。要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結合煤炭去產能和兼並重組,鼓勵煤炭企業辦電廠、發電企業辦煤礦,以及煤炭和發電企業相互參股、換股等多種形式發展煤電聯營。
有關地區、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煤電聯營項目相關支持政策,優先納入規劃核准、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優先安排運力、優先落實債務處置和融資支持政策、優先納入相關政策支持試點。

⑧ 秸桿發電國家有什麼政策

因焚燒秸稈產生的濃濃「狼煙」,曾引起人們對於秸稈利用的極大關注。把秸稈「吃干榨凈」,將可能的價值統統榨取出來——這就是專家定義的「秸稈全循環」,是目前看來產出效益最高的利用方式。11月20日本報經濟新聞版報道的東平縣秸稈制乙醇項目,可以視為一個「全循環」的樣本:在利用秸稈生產主要產品乙醇的過程中,對工藝綜合優化,提取功能糖、木糖等副產品,生產的殘渣又可以壓縮成木棒或是稍加處理製成有機肥。這樣綜合分攤成本,效益十分可觀。此外,東平縣在引進項目時還考慮到企業間的合作,計劃在這個企業旁邊規劃建設一個秸稈發電廠,用最後壓縮的木棒作原料。記者近日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我省正在著手引導相關企業確立這樣的「全循環」思路,拉長產業鏈條,提升企業效益。據介紹,根據秸稈的結構特性,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實現至少三個層次的利用:提取半纖維素制功能糖,提取纖維素制燃料乙醇,餘下木質素壓制固體燃料。過去曾有農民對記者說起焚燒秸稈的原因:「家裡不用它燒火,也不漚肥,沒什麼用,可不就燒了唄。」確實,隨著農村生活能源結構與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在許多農民看來,秸稈成了真正的農業廢棄物。盡管很多地方提倡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但對於農民來說「雇機器又得花錢」,積極性並不高。因郊區燒秸稈產生濃煙影響城市環境和交通,在省會濟南,科技部門甚至將此列專項研究。在科技人員眼裡,焚燒秸稈不但對環境、交通等造成了影響,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據匡算,我省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總量達7000多萬噸,按目前公布的六成的利用率計算,每年還有近3000萬噸秸稈未經利用且多被一燒了之。在全國,每年糧食種植產生的6億多噸秸稈,大部分也沒有被有效利用。有關專家介紹,農業投入要素有約50%最終轉化為農作物秸稈。秸稈資源的浪費,實質上是耕地、水資源和農業投入的浪費。而在有秸稈加工利用企業附近的村落,農民一畝地的秸稈能再賣上百來塊錢,這樣的收益,和糧食的純收益差不多。傳統的秸稈利用方式,要數青貯和過腹還田、直接還田。前兩者需要產業基礎,要有高度發達的養殖業,後者需要新型農機的推廣。考慮到飼料行業的發達、秸稈運輸的不便、農民資金的不足,在現階段這種利用方式只適合少數有條件地區。也有一些地方發展秸稈沼氣、用秸稈培育食用菌、用秸稈加工建材等,最近還出現了將秸稈打碎壓製成「炭」作燃料的設備。近年來,秸稈發電得到很大關注。這一技術在北歐已得到較廣泛應用。我國去年開始也上馬了若干秸稈直燃發電項目。但由於農業種植特點和秸稈熱值低等特性,秸稈發電規模小、成本高。據專業人士透露,目前,秸稈發電有關的政策補貼很難落實到位,並網也存在困難,「沒有國家的扶持,秸稈發電肯定搞不起來。」
有專家認為,我國大量寶貴的秸稈資源沉睡、廢棄和流失,已經利用的也處於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將秸稈直接燃燒並非一種經濟的利用方式,而為滋養土地進行的秸稈還田,也有更具效益的其它手段可以代替。但實現秸稈「全循環」,既需要企業拓寬思路,更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布局、扶持。尤其秸稈全循環多涉及一些全新的技術,沒有前例可以借鑒,目前的環評分類可能無法囊括,立項非常耗時,這又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貸款,阻礙了技術產業化的進程。

⑨ 誠心請高人出謀劃策:個人融資1000萬的成功案例!

樓主的這個題目和內容有點矛盾

1.如果按你的說法,你已經想到了方法,只差融資,也就是說你需要的只是拉資金而已,拉資金有什麼難?這年頭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一堆民間游資,天使投資人手捏一堆錢等著投好項目呢。

2. 一個好的項目,永遠確的都不應該是資金,你說你9成把握,那麼剩下的1成呢?

3. 如果你的方案真是這么好,我的建議是,請你先自己檢查一下,市場調查方案是否調查完畢,相關的行業數據是否准備好了,財物報表,企業5年的發展走勢,目標客戶人群的調查報告,商業計劃的可行性的分析報告。 如果沒有這些,我可以100%保證,沒有人會投錢給你。 有了這些,也要看你的商業模式是否真的這么可行。

4. 我了解創業的激情,但是我認為賺錢只是一個驅動力而已,更不要單純盲目相信自己的賺錢能力,你都沒有任何案例可以證明你的賺錢能力,我是不會信,投資人更不會信。

5. 投資人投資:看你的人-》看項目也就是商業模式-》看財務預測

6. 天使投資人一天都要見幾十個小項目,你要是沒有充足准備,你是不可能拉到投資的。 所以別人怎麼說他們可以幫你拉到投資,你都別信。 因為你自己才是最清楚你的項目是否能拉到投資的人。 如果你自己都沒想明白,那麼請想明白,再說。

7. 真正牛的創業,應該是空手套白狼,因為投資人投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的技術,不完全是你的團隊。 所以換句話來說,好的投資項目,從來都不應該確資金。

本人的說法是有根有據,沒做過創業的人,就別在這里瞎參和了。

最後看了下大夥的說法
確實1000萬融資賺100萬的利潤。。基本沒人會感興趣
回報率才10%
要知道大企業的年回報率就是10%
小企業應該是15-25%
創新型企業的回報率至少高於40%,投資人才會感興趣。
小天使投資人,不會投1000萬尋求100萬的回報率
風投不會投初創企業,投資額度少於千萬美金的不會投。

你說你該怎麼拉錢?
我手上一堆回報率40%以上的項目
自己投錢自己做了,你只有10-20%回報率的,誰會感興趣?

⑩ 火力發電企業融資困難會出現什麼情況

這還能出現什麼情況?
1、對企業來說就只能另找融資方式。
2、對國家而言,要加強清潔能源發電支持來彌補火電的限制。
3、對金融機構來說沒有什麼情況發生。

閱讀全文

與燃煤發電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誠信第一天價格 瀏覽:421
北京買房保險及公積金貸款利率 瀏覽:651
2015中國消費交易額 瀏覽:10
1904美國1盎司金幣價格 瀏覽:420
資金託管協議怎麼寫 瀏覽:638
1000萬韓元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567
聚合國際外匯投資平台官網 瀏覽:839
免費投資理財 瀏覽:537
天弘有色金屬基金 瀏覽:235
外匯管制逃離 瀏覽:998
bd理財 瀏覽:453
東莞長安股票 瀏覽:684
證券私募找投資公司 瀏覽:584
問理財余額寶 瀏覽:10
中國股票全部 瀏覽:263
南方科技混合基金配售比 瀏覽:504
企業投資醫院 瀏覽:354
滬銅期貨支付寶上沒有 瀏覽:996
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特點 瀏覽:844
理財快易網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