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約翰肯尼迪簡介
肯尼迪(1917~1963)
Kennedy,John Fitzgerald
美國總統(1961~1963)。生於1917年5月29日,卒於1963年11月22日。畢業於哈佛大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的魚雷艇被日本海軍擊沉,身受重傷,逃上敵後荒島,後來率領士兵歸隊。29歲競選眾議員獲勝,連任3屆(1947~1953)。在國會里,他對內重視社會救濟和平民福利,對外反對共產主義,支持冷戰。對於杜魯門一度壓蔣介石與中共聯合的政策表示不滿。1953年他進入參議院,正值麥卡錫反共運動盛行之時,大批聯邦公務人員以同情共產黨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對此並無異議。1956 年寫成《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得普利策獎。50年代後期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力主擴大援助非洲和新獨立國家。他的政治觀點逐漸左移 ,在民主黨內的聲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連任參議員,1960年1月宣布競選總統,以微弱多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他執政1037天,任職開始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1961年6月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談 ,以強硬 態度對待蘇聯要與東德單獨簽訂和約的威脅。1962年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設置導彈,他下令對古巴施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導彈裝置。10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肯尼迪組織拉丁美洲爭取進步同盟與和平隊。他提出的大量削減所得稅的立法以及擴大人權的立法,卻推遲到他死後才得以通過。1963 年11月,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於1917年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城。他從1961年1月20日到1963年11月22日擔任美國總統,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被暗殺。我不打算對肯尼迪生平的大多其它方面的情況加以敘述,部分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廣為人們所熟知,但更主要的是因為肯尼迪大部分的個人和政治活動與他列入本冊沒有多大關系。
從現在起到未來的一千年內,和平工作團、美洲進步同盟或豬海灣事件①都不可能深刻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肯尼迪的稅務政策和人權立法看來也不會很重要。把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列入本冊的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制訂阿波羅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如果今後人類不會被徹底毀滅的話,我們完全可以確信,我們的月球之行從現在起甚至到今後的5000年中仍被看作是一個真正的重大事件,人類史上偉大的里程碑之一。
我將對登月計劃的重要性稍加進一步討論。難道我們不應該把主要功績歸於尼爾·阿姆斯特朗或埃德溫·奧爾德林這樣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足跡的人嗎?假如我們以留名千古為基礎給人排名次的話,這樣做可能是正確的,因為我確實認為從現在起到今後的5000年中,更可能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而不是肯尼迪。但是從影響的角度來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是完全不重要的。假如這兩個人在阿波羅2號發射二個月之前不幸死去,當時還有很多名訓練有素、才能非凡的宇航員來取代他們。
那麼我們應該把功績歸於沃納·V·布朗或對航天科學有過重大貢獻的某個其他科學家或工程師嗎?當然沃納·馮·布朗象康斯坦丁·茨歐爾考維斯基、羅伯特·H·戈達德和赫爾曼·歐伯斯這樣重要的先輩一樣,為探索空間做出的貢獻超出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但是執行阿波羅計劃的政治決定一旦做出,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或任何一個由十個科學家組成的小組對其成功會起決定性的作用。登月旅行的決定性突破不是一個獨特的科學進展,而是事先做出的給該項計劃撥款240億美元的政治決定。
那麼這項政治決定是怎樣做出的呢?即使沒有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不是遲早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但是我堅信當然無法做出絕對的肯定——最終會有某個政府為載人到月球旅行而撥款。當然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並不是不顧公眾的反對來強行實施阿波羅計劃的。
但是也沒有來自公眾的巨大壓力來支持這樣的一項宏大計劃。假設在1959年或196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制定阿波羅計劃並為其撥款的議案,而隨後又被艾森豪威爾總統否決了話,那麼也許可以說肯尼迪只是順應了公眾輿論的潮流。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許多美國人希望有某種空間計劃,但是公眾當中支持一個真正龐大空間計劃的呼聲並不是很高。事實上甚至阿波羅2號成功之後,公眾當中對該計劃所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論。當然自從1966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的預算有了猛烈的下降。
因此不難看出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的領導才是使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的真正原因,是他在1961年5月使美國做出在「本年代結束以前」發射一架載人飛船登月的保證;是他從國會得到資金並且是在他的領導下制訂出了計劃。人們可能會相信登月計劃遲早總會制訂出來(這是不能完全肯定的),但是肯尼迪是實際上制訂出了這一計劃的人。
當然有些人仍會感到阿波羅計劃只不過是一項耗資巨大、收效甚微的工程,實為無足輕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跡象表明會把1969年7月20日(實際在月球著陸的日子)的周年紀念日作為全國的節日。但是我們也許記得雖然在十六世紀並沒有慶祝哥倫布的節日,但是在一個新時代開始的今天它卻成了人們慶祝的節日。
即使阿波羅計劃後繼無人,它也將永遠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創舉之一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但是我認為阿波羅事業終究會繼往開來,遨遊太空在將來所起的作用比過去要大得多。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會感到阿波羅2號之行會象哥倫布穿越大西洋一樣,在人類史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①豬海灣事件(Bahia de los Cochinos):1961年4月17日由1200名反卡斯特羅的古巴流亡分子從古巴西南海岸發動的一次未遂入侵事件。因為這次入侵是由美國政府資助和指揮的,所以使已經敵對的美古關系進一步惡化,使國際冷戰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㈡ 什麼是肯尼迪詛咒,這么恐怖
是指美國肯尼迪家族的一系列悲劇事件。由於這些事件與肯尼迪家族有高度關聯,因而在民間有「肯尼迪詛咒」的說法。這種都市傳說後來被各種媒體提及。肯尼迪家族曾遭遇了許多悲劇事件,被稱為「肯尼迪詛咒」。其中包括羅斯瑪麗·肯尼迪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約翰·肯尼迪與羅伯特·肯尼迪的刺殺事件、備受爭議的查帕奎迪克島事件(Chappaquiddick incident)以及四次飛機失事(小約瑟夫·P·肯尼迪、凱瑟琳·卡文迪什、愛德華·肯尼迪、小約翰·F·肯尼迪,除愛德華外都因空難而喪生)等非正常死亡。肯尼迪家族成員非正常死亡如下:
1944年 小約瑟夫•肯尼迪
二戰中死於飛機失事
1948年 凱瑟琳•肯尼迪
死於飛機失事
1963年 約翰•肯尼迪的第三個女兒阿拉貝拉•肯尼迪
出生兩天後夭折
1963年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遇刺身亡
1968年6月6日 美國總統候選人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
在競選總統期間遇刺身亡,終年42歲
1984年 戴維•安東尼•肯尼迪
吸服用吸可卡因過量身亡,終年28歲
1997年 邁克爾•肯尼迪
滑雪時意外撞樹導致死亡
1999年 小約翰•肯尼迪
死於飛機失事
2011年 卡拉•肯尼迪
運動後,心臟病發猝死,終年51歲
2012年 瑪麗•肯尼迪
上吊自殺
肯尼迪詛咒是指肯尼迪家族各成員不幸的命運,這些不幸的命運好像詛咒般,讓世人匪夷所思,也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家族歷史。另有同名書籍《肯尼迪詛咒》。
㈢ 為什麼說肯尼迪家族是美國唯一的皇族呢
肯尼迪家族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惟一的「皇族」。人們這樣認為並不是由於肯尼迪家族的財富和政治地位,而是因為圍繞在這個獨特家族周圍的高貴榮耀。從「二戰」時的一個海軍軍官,到成為美國歷史上第35任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是這種榮耀的化身。
肯尼迪廢止了種族隔離制度,建立了和平軍隊,並成功解決了古巴導彈危機。不幸的是,肯尼迪於1963年11月在達拉斯遇刺身亡。作為一個充滿精力、富於吸引力的總統,他無疑是美國精髓的代表。
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一問你為你的國家做了什麼。」
肯尼迪家族是從愛爾蘭來美國的移民後裔。1848年一個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窮苦愛爾蘭人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波士頓,這年他才26歲。他很快在一個制桶廠找到了工作,掙了一些錢後就安頓下來娶妻生子。十年後因染上霍亂去世,照料家庭的責任由他的遺孀承擔。過了一些年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約瑟夫長大成人。為了急於掙錢養家,他退學去碼頭當了搬運工,幹活積了點錢後開了一家啤酒館當起小老闆,做起了發家致富的美國夢。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會做生意,酒館生意日漸興隆。之後便開始涉足政治,競選州議會議員成功後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闆的女兒瑪麗為妻,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有遠見,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兒子送進了哈佛大學。
一從哈佛大學畢業,約瑟夫·肯尼迪就下決心盡快掙錢,爭取在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到哪兒去掙錢?約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掙錢,你就必須弄清錢在哪裡。」他選擇了銀行業作為生財的方向。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成為一家銀行的董事長,並自稱為是全美國最年輕的銀行董事長。後來的一段歷史是肯尼迪家族的發家史,約瑟夫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為了兒女們以後更容易進入社交界,他還把家遷到了紐約。
在積聚了幾億美元的資產後,約瑟夫開始留心政治活動,他特別關注著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瑟夫以前就認識羅斯福,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而幫助他競選也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於是約瑟夫開始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還多次陪羅斯福去競選旅行。不知什麼原因在羅斯福當選總統後並沒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而約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寫」了一本關於競選的書《我支持羅斯福》(實際是請一個記者執筆寫成),然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羅斯福只回了一封簡訊:「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對約瑟夫的忠誠羅斯福給了他回報,1937年任命他出任駐英國大使。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來說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約瑟夫雖然精於賺錢,在政治上還很笨拙,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國,羅斯福沒再任命他擔任什麼職務,他在政治上從此銷聲匿跡。但他並不甘心,他要讓自己的四個兒子進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頂峰。
望子成龍
肯尼迪家族有一個長久懷有的夢想:總統之夢,這個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為美國的總統。約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禱時就暗暗發誓:我已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峰,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他們夫婦有9個孩子,在政治上有潛力的自然是4個男孩。這4個男孩是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二兒子約翰·肯尼迪、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四兒子愛德華·肯尼迪。根據他自己的經驗,約瑟夫知道要讓兒子有地位,必須先有錢,讓他們永遠不必為生活擔憂。他設立了一些信託基金,提供給孩子們和妻子每人2000萬美元。
在父親的心目中,四個兒子中最有資格成為總統的是大兒子小約瑟夫。但無情的戰爭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在對德戰爭中小約瑟夫參軍成為飛行員,1944年奉命去炸毀納粹德國的V-1飛彈發射架。在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飛機因故障在英國上空爆炸,他和副駕駛被炸得粉身碎骨。這是以後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個災難。兩個星期後又傳來噩耗。二女兒凱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國人哈廷頓勛爵在法國作戰時遭德國槍手狙擊中彈身亡。幾年後孀居的凱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國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兩人租用一架小飛機去法國度假,在山區遇大風雙雙墜機身亡。
在長子遇難後,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託在二兒子約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約翰·肯尼迪後來的說法,「我的哥哥約瑟夫是一家中從政的當然人選。如果他活著,我會繼續當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會當參議員。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個弟弟會為我們去競選。」子承父業,弟承兄業,就像一幅前仆後繼的從政序列圖。 答案補充
約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他的父親約瑟夫是實現總統夢的總策劃、總導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錢調動新聞界、出版界,狂轟濫炸般地宣傳他的兒子。他兒子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約翰·肯尼迪組閣時,老父親讓他把弟弟羅伯特安排到內閣中去,羅伯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司法部長一職。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巔峰時刻。
遇刺之謎
在當選總統沒多久,傑奎琳為新總統生了個兒子,他就是這次遇難的小約翰·肯尼迪。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時間過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為競選連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打碎了他的腦殼,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後是小肯尼迪的三歲生日,人們不斷祝福地:「生日快樂!」「長命百歲!」又有誰能預測到他會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死於非命。
答案補充
據說開槍打死肯尼迪的兇手是個叫奧斯瓦爾德的美國人,可是他在被審時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說:「我是替罪羊。」兩天後在押解途中奧斯瓦爾德被一個名叫魯比的夜總會老闆開槍打死,魯比被逮捕後在獄中又死於癌症。為調查這一謀殺事件,美國政府任命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試圖弄清真相。這個委員會的調查結論認為謀殺行為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並沒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來許多人不滿意這一結論,對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種種猜測。有人認為在行刺時另有槍手埋伏在附近射擊,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至於背後的操縱者,說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員、中央情報局、黑手黨。蘇聯情報機構等各種說法。
災難接踵而至肯尼迪總統遇刺後,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當家人。他的媽媽輕聲對他說;「孩子,現在輪到你了」 1968年羅伯特決定參加總統競選,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產生一位總統。不幸的是在一次公眾集會上,有個年輕人對他頭部開槍,羅伯特死在醫院中。兇手是個叫瑟漢的巴勒斯坦難民,他討厭羅伯特強烈的親猶傾向。
答案補充
三個哥哥死於非命,愛德華·肯尼迪頎果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巔峰沖刺,1969年當選為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有希望成為1972年總統競選的熱門人物。但在1969年7月發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斷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開車帶著漂亮的金發姑娘科佩克內小姐回旅館,在過一座小橋時汽車沖入河中。愛德華逃生,姑娘卻死在車中,而且愛德華報案還很不及時。這一事件損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譽,也使得愛德華不得不放棄競選總統。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況也相當不妙,有好幾個人是瘋狂吸毒的「癮君子」,羅伯特·肯尼迪的兒子博比1983年還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維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託在小約翰·肯尼迪身上。他儀表堂堂,很有人緣,有在政治上振興肯尼迪家族的實力。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能與他抗衡的人不會多。可是這次的空難事故差不多是斷絕了肯尼迪家族最後的指望。或許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
答案補充 肯尼迪家族成員
約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締造者,波士頓銀行總裁,老婆是波士頓市市長女兒
約翰·肯尼迪 美國第35任總統,曾先後任眾議員和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羅伯特·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
愛德華·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卡羅琳·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基金會創辦人
瑪麗亞·施萊佛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老婆
㈣ 肯尼迪家族怎樣進行財富的傳承和增值如何做資產配置
肯尼迪家族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來統一管理家族財富、協調家族事務等,並設立了為數眾多的家族信託,以家族信託的名義持有家族資產,並以家族成員為信託的受益人,從而既保證家族成員的生活、教育所需,也能夠避免家族成員揮霍敗家,從而早就了肯尼迪家族近百年來長盛不衰。具體是如何做資產配置的,恐怕外界很難知曉,因為家族信託具有非常強的私密性,除了信託的當事人和稅務機關之外,無需向其他人或者就夠披露。
但願能對擬所有幫助
㈤ 肯尼迪的父母為孩子們打下了哪些經濟基礎
肯尼迪兄妹9人從5歲起,每人每月領10美分的零用錢。每過一個生日長一次,到他們21歲生日時,每人都可以從父親為他們建立的信託全中得到100萬美元以上的收人,到45歲時,信託本金的一半將平均分給活著的孩子,他們每人可分得2000萬美元。這樣一筆財富使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從事謀生以外的職業,但他們並沒有多少選擇生活和職業的餘地,他們的父母已為他們選擇好了生活的軌道,他們得用這些錢去實現父母的希望,達到他們的目的。
㈥ 肯尼迪家族的資料誰給我貼一個
肯尼迪家族是從愛爾蘭來美國的移民後裔。1848年一個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窮苦愛爾蘭人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波士頓,這年他才26歲。他很快在一個制桶廠找到了工作,掙了一些錢後就安頓下來娶妻生子。十年後因染上霍亂去世,照料家庭的責任由他的遺孀承擔。過了一些年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約瑟夫長大成人。為了急於掙錢養家,他退學去碼頭當了搬運工,幹活積了點錢後開了一家啤酒館當起小老闆,做起了發家致富的美國夢。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會做生意,酒館生意日漸興隆。之後便開始涉足政治,競選州議會議員成功後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闆的女兒瑪麗為妻,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有遠見,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兒子送進了哈佛大學。
一從哈佛大學畢業,約瑟夫·肯尼迪就下決心盡快掙錢,爭取在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到哪兒去掙錢?約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掙錢,你就必須弄清錢在哪裡。」他選擇了銀行業作為生財的方向。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成為一家銀行的董事長,並自稱為是全美國最年輕的銀行董事長。後來的一段歷史是肯尼迪家族的發家史,約瑟夫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為了兒女們以後更容易進入社交界,他還把家遷到了紐約。
在積聚了幾億美元的資產後,約瑟夫開始留心政治活動,他特別關注著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瑟夫以前就認識羅斯福,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而幫助他競選也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於是約瑟夫開始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還多次陪羅斯福去競選旅行。不知什麼原因在羅斯福當選總統後並沒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而約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寫」了一本關於競選的書《我支持羅斯福》(實際是請一個記者執筆寫成),然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羅斯福只回了一封簡訊:「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對約瑟夫的忠誠羅斯福給了他回報,1937年任命他出任駐英國大使。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來說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約瑟夫雖然精於賺錢,在政治上還很笨拙,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國,羅斯福沒再任命他擔任什麼職務,他在政治上從此銷聲匿跡。但他並不甘心,他要讓自己的四個兒子進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頂峰。
肯尼迪家族有一個長久懷有的夢想:總統之夢,這個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為美國的總統。約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禱時就暗暗發誓:我已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峰,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他們夫婦有9個孩子,在政治上有潛力的自然是4個男孩。這4個男孩是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二兒子約翰·肯尼迪、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四兒子愛德華·肯尼迪。根據他自己的經驗,約瑟夫知道要讓兒子有地位,必須先有錢,讓他們永遠不必為生活擔憂。他設立了一些信託基金,提供給孩子們和妻子每人2000萬美元。
在父親的心目中,四個兒子中最有資格成為總統的是大兒子小約瑟夫。但無情的戰爭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在對德戰爭中小約瑟夫參軍成為飛行員,1944年奉命去炸毀納粹德國的V-1飛彈發射架。在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飛機因故障在英國上空爆炸,他和副駕駛被炸得粉身碎骨。這是以後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個災難。兩個星期後又傳來噩耗。二女兒凱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國人哈廷頓勛爵在法國作戰時遭德國槍手狙擊中彈身亡。幾年後孀居的凱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國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兩人租用一架小飛機去法國度假,在山區遇大風雙雙墜機身亡。
在長子遇難後,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託在二兒子約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約翰·肯尼迪後來的說法,「我的哥哥約瑟夫是一家中從政的當然人選。如果他活著,我會繼續當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會當參議員。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個弟弟會為我們去競選。」子承父業,弟承兄業,就像一幅前仆後繼的從政序列圖。
約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他的父親約瑟夫是實現總統夢的總策劃、總導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錢調動新聞界、出版界,狂轟濫炸般地宣傳他的兒子。他兒子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約翰·肯尼迪組閣時,老父親讓他把弟弟羅伯特安排到內閣中去,羅伯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司法部長一職。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巔峰時刻。
在當選總統沒多久,傑奎琳為新總統生了個兒子,他就是這次遇難的小約翰·肯尼迪。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時間過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為競選連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打碎了他的腦殼,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後是小肯尼迪的三歲生日,人們不斷祝福地:「生日快樂!」「長命百歲!」又有誰能預測到他會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死於非命。
據說開槍打死肯尼迪的兇手是個叫奧斯瓦爾德的美國人,可是他在被審時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說:「我是替罪羊。」兩天後在押解途中奧斯瓦爾德被一個名叫魯比的夜總會老闆開槍打死,魯比被逮捕後在獄中又死於癌症。為調查這一謀殺事件,美國政府任命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試圖弄清真相。這個委員會的調查結論認為謀殺行為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並沒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來許多人不滿意這一結論,對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種種猜測。有人認為在行刺時另有槍手埋伏在附近射擊,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至於背後的操縱者,說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員、中央情報局、黑手黨。蘇聯情報機構等各種說法。好萊塢的大導演奧利弗·斯通1993年還拍了部叫《肯尼迪》的電影,暗示是美國政府內部的權力人物策劃了這一陰謀。這部電影居然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獎。看起來肯尼迪被刺的謎團短時期內還理不出個頭緒。
肯尼迪總統遇刺後,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當家人。他的媽媽輕聲對他說;「孩子,現在輪到你了」 1968年羅伯特決定參加總統競選,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產生一位總統。不幸的是在一次公眾集會上,有個年輕人對他頭部開槍,羅伯特死在醫院中。兇手是個叫瑟漢的巴勒斯坦難民,他討厭羅伯特強烈的親猶傾向。
三個哥哥死於非命,愛德華·肯尼迪頎果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巔峰沖刺,1969年當選為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有希望成為1972年總統競選的熱門人物。但在1969年7月發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斷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開車帶著漂亮的金發姑娘科佩克內小姐回旅館,在過一座小橋時汽車沖入河中。愛德華逃生,姑娘卻死在車中,而且愛德華報案還很不及時。這一事件損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譽,也使得愛德華不得不放棄競選總統。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況也相當不妙,有好幾個人是瘋狂吸毒的「癮君子」,羅伯特·肯尼迪的兒子博比1983年還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維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託在小約翰·肯尼迪身上。他儀表堂堂,很有人緣,有在政治上振興肯尼迪家族的實力。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能與他抗衡的人不會多。可是這次的空難事故差不多是斷絕了肯尼迪家族最後的指望。或許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
㈦ 肯尼迪家族到底有什麼秘密
肯尼迪家族當中的約翰肯尼迪作為美國總統,最後被刺殺,但是卻找不到真正的兇手。一直以來,人們對這件事有諸多猜測,甚至有人懷疑約翰肯尼迪的間諜情婦是幕後黑手。
約翰肯尼迪的幾個兄弟也是英年早逝,甚至有人傳言肯尼迪家族受到了詛咒,這讓肯尼迪家族的命運被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面紗。肯尼迪家族一定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沒有遺忘,他們的故事依然被世界津津樂道。
㈧ 肯尼迪是如何在電台節目上回擊杜魯門的質疑的
1960年7月4日,肯尼迪請求並獲准在電視節目時間安排了他的答辯。他輕松而又有信心地駁斥了杜魯門的其他論點之後。重點駁斥了杜魯門關於年齡問題的觀點。他提出自己為國家效力18年的經歷,表示願意「讓我們黨和國家作為我的工作經驗與能力的鑒定者,如果認為(通過選舉)擔任了14年重要職務還算經驗不足的話,那麼杜魯門提出的10個姓名中只有3個,而全部美國總統中也只有少數幾個人可算是經驗豐富的,而20世紀的全部美國總統—包括威爾遜、羅斯福和杜魯門在內,則都是經驗不足的了,如果把44歲以下的人都排除在受人信託和負責指揮的職位之外,那就是說傑斐遜不應寫《獨立宣言》,華盛頓不應該指揮大陸軍,麥迪遜不應該制定美國憲法」。他還說,在我們這樣一個年輕的國家裡,國會和各州首府都有年輕人任職,選民們有權要求有同樣精力和活力的人在白宮任職,「因為有一個新世紀要去爭取……一個和平友好的世界,一個充滿希望和富饒豐裕的世界,我要美國帶頭走向這個世界。杜魯門先生問我是否認為自己已經准備好了,這使我想起100年前的亞伯拉罕·林肯。他那時還未當總統,在他受到老政客們的圍攻以後,寫下了這樣的話:『我看到暴風雨來了,我知道這是上帝的旨意,要是上帝指定一個位置,一份工作給我,我相信我已經准備好了。』今天,我對你說,假如這個國家的人民挑選我當他們的總統,我相信我已經准備好了。」
㈨ 我想了解一些信託責任在我國的發展情況,謝謝!
郎咸平演講:信託責任與企業文化
2004年8月在上海炮轟格林柯爾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成為2004年度國內最富爭議和最吸引眼球的經濟學家。他在近期舉行的「中國企業文化國際論壇」上進行的「信託責任與企業文化」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強烈的反響。特在此實錄郎咸平的現場演講,以饗讀者(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中國:信託責任缺失的企業文化
今天要在這里和大家探討企業文化的問題。我們從英國講起,為什麼英國可以提私有化,中國為什麼不可以。今天,在這個場合,我要告訴各位,這和企業文化有關。
在英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中,有嚴格的獎懲措施,做得好的獎勵,做得不好的嚴格查辦。等到把國有企業的績效做上去了,再把它拿到股票市場上去,轉讓給社會大眾,中小股民。這是什麼道理?這是藏富於民的道理。這是對國家民族的信託責任。因為國家的財富是由全體國民來分享的,而不是由一兩個少數人來分享的。這樣一個私有化的過程,是不會造成社會不安的,也沒有造成政治動盪。從1533年,支撐整個英國的是擁有高度信託責任的企業文化。
再看我們的產權改革。當初,因為我們的國企的經營無效率,我們的政府要進行產權改革,國企的包袱過大,比如說,國企里有醫院,有餐廳等等。背負著如此沉重的包袱,企業要發展是何等的艱難。而在我們的企業文化中,缺少信託責任的概念。
我常說的保姆理論,就是,我們家很臟,請個保姆來打掃,打掃干凈了,漂亮了,家就變成她的了。保姆說:我每個月的工資400塊,我對你家有功勞,我要買斷你的股權。雖然我們家值100萬,但由保姆來定價,保姆定價只是2000元,每個月出200塊,10個月,保姆買斷了我家的全部股權。這是為什麼?因為保姆沒有信託責任。我告訴各位,這是我研究中國企業最感到痛心的地方(掌聲)。
我們改革開放20年,20年以前是一個什麼時代,是一個壓抑創造力的時代。在開放20年後的今天,我們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但我發現,我們缺少一樣東西。我們缺少法定的游戲規則。有人說,郎咸平這個教授特別推崇國有企業,可是,看到國有企業這樣被踐踏,我感到很痛心。
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地區,也是國際化的前沿。我們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你們會發現競爭越來越激烈。你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國內的企業,而是全球的優秀企業,比如說,通用電氣等等。而我們的企業一定會進入職業經理人的時代,來和世界500強接軌。可是,如果人人都只是想著自己的好處,沒有信託責任,誰敢把企業交給他?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現象,包括民工荒等等問題,其實,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中,信託責任缺失的表現。
美國:信託責任生於嚴刑峻法
英國人的信託責任,創建了世界上最好的股票市場。在18世紀,大量的英國人移居到了美國,什麼人去了美國?在英國混得不好的人,下層人士。這些人願意放棄過去所有的一切,與過去的文化、家庭、朋友割斷關系,遠赴重洋,到另一片土地,過一種極端個人主義的生活。但是,這些人帶不走英國的社會信託責任。
1929年前的美國,和今天的中國極為類似。怎麼類似,我只要舉出股票市場的例子。
美國證券交易法的第二章,對於1929年前的美國股市,做了相當清楚的描述。在這里,我給各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929年前的美國股市,由於這些極端個人主義的參與,有著大量的不正當交易,違規操作,向銀行貸款炒股票等等,登峰造極的時候,造成了美國股市的大崩盤,美國經濟大恐慌。因為,英國的信託責任並沒有復制到美國。
但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機。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他組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強權的政府,挽救美國的經濟。有一個人,叫道格拉斯,他告訴羅斯福,挽救美國經濟,重樹美國的信託責任,只有靠嚴刑峻法,加強監管。這個話講出來以後,輿論嘩然。
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有他超人的第六感。羅斯福的第六感告訴他,嚴刑峻法才是振興美國股市之道。所以,他接受了道格拉斯的建議。在1932年,羅斯福推出了兩個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熟悉的法案:證券法、交易法。這兩個法案都要通過美國參議院的審核。第一個法案,證券法順利通過。第二個法案交易法,打死通不過,
為什麼?因為美國的華爾街群起而攻之,反對交易法。經過幾次否決,相持不下。
羅斯福總統和華爾街代表舉行談判,「你們到底要求我做什麼?你們才會允許交易法的通過。」華爾街的代表說,我們不喜歡監管。當時,美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的首領叫蘭德斯,華爾街非常不喜歡這個人。華爾街建議,成立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由華爾街指派人做證監會主席。最後,SET成立。第一任主席叫做肯尼迪,他的兒子是大大有名的約翰·肯尼迪,美國前總統。當時肯尼迪是美國最大的莊家,最大的幕後交易者,最大的股票操縱者。華爾街想,讓這種人做主席,我們所有的莊家都可以放心了。我相信,當時羅斯福總統是含著眼淚簽字的。因為他也許會想到,美國百年強大的基業可能就此會毀在他的手上。
但是,天佑美國。大家做夢也想不到,肯尼迪在當選了第一屆美國證監會主席後,會翻臉不認人。他馬上指派兩個證監會副主席,第一副主席是道格拉斯,第二副主席是蘭德斯。而在接下來的日子中,道格拉斯成為第二任主席,蘭德斯是第三任主席。經過三屆主席的努力,建立了美國嚴厲的監管制度。而這個制度之嚴厲,是你不可想像的,美國百年富強的基礎就從此開始。你不是沒有信託責任嗎?我們就用法制培養你的信託責任。良心是不可靠的,只有靠嚴刑峻法,才有信託責任。
美國證監會的司法權利不是聯邦法案賦予的,而是美國的憲法賦予的,任何對美國證監會的挑戰都是對美國憲法的挑戰。而且,美國證監會可以發傳票,它的調查權利是無限制的。為什麼?就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弱勢團體,就是為了保護美國的中小股民。各位,知不知道,還有一個法案,叫反托拉斯法。托拉斯是什麼,托拉斯就是信託基金,為什麼要反信託基金,因為當時美國的信託基金都是美國的大家族壟斷控制的,所以反托拉斯法就是反大家族法。透過美國的法制,藏富於民。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復制了美國所有的制度,但是沒有得到它夢想中的強盛,這個國家就是菲律賓。為什麼?菲律賓復制了美國所有的制度,惟獨沒有復制美國的法律。
安然事件之後,在美國的晚間電視上,重復播出,犯罪的董事長、總經理被銬在一起遊街示眾。這樣讓美國的小孩子都知道,沒有信託責任的嚴重後果,讓每一個公民都知道信託責任的可貴。所以,正是這種信託責任,歐洲人、亞洲人都願意把自己的家當放在美國股市。由嚴刑峻法產生的信託責任下,美國股市從1940年到1990年,50年間,它的回報率是每年7.6%加上銀行的利息。
當你在美國,與保險公司業務員談話的時候,他一定會告訴你,你在此投保100元,30年以後,你將獲得年7.5%的回報。這是比對美國股市的回報,它可以長期擔保你年年有這樣一個回報。在一個有信託責任的股市你才能這么做。
我的親身經歷,1997年前,每個香港中文大學的首席教授,他的退休年金是2000萬港元。1997年之後,三年之內,因為股票市場大跌,退休基金完全破產。所以,我如果現在退休的話,拿25塊。這是一個活生生發生在香港的例子。為什麼美國的退休基金可以保障美國的老年人,因為它有每一年都穩定的回報率。美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治理股市,是因為它是美國社會穩定的根基。如果美國的股市崩潰,美國的保險、退休基金馬上聯動崩潰。美國政府對證券市場監管如此之嚴厲,就是知道,如果美國的經濟命脈被少數不法分子所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1997年12月28日,有一個香港人,姓廖,獲知美國一隻股票在元月2日要發布重大利好,他就坐飛機到美國。買了很多。而後,利好出來,股票大漲,他馬上拋出,幾天的時間,賺了幾千萬。在美國,股票賣掉要凍結一個星期。賣掉股票的第三天,調查人員敲門,就是這么快。廖先生馬上跑到他的律師那裡說,我趕巧了,隨便買了一隻股票,它就漲了。他的律師和他講:廖先生,您錯了。在美國,你現在要證明的是你不知道這個股票的內幕消息。可是,我問各位,你怎麼證明?證明你「不知道」。證明不了吧。在美國就是這樣,當你證明不了,你就是有罪。這和刑法不一樣,刑法是假設清白,除非證明你有罪。而美國的證券交易法是,假設有罪,除非證明你的清白。我問在座的各位,請你證明上個禮拜看過電影。這個容易,你有人證,是吧?有票根。但是,你給我證明一下,上個禮拜你沒有看過電影?你怎麼證明?
所以美國的機構投資人為什麼不敢操縱股價?因為當他賣出一隻股票的時候,股價大幅上升,調查人員如果找他,他馬上會拿給你看,厚厚的研究報告,我們做了哪些研究,這只股票是被低估的等等。而且,就算你買了,你要賣掉,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逼得那些機構投資人,不得不做長期投資,這你們理解了嗎?絕對不是因為他有良心,去年,香港股市,中國電信的股價被操縱,中國聯通的股價被操縱,這是誰乾的?這都是美國的機構投資人乾的。為什麼他們敢這么做?因為,香港沒有像美國那樣嚴厲的證券交易法。我不需要寫一份報告。我愛怎麼操縱就怎麼操縱。
偉大的企業家造就有信託責任的企業文化
在這里,談到企業文化問題,我要強調的是,企業文化必須要符合經濟規律,一個不符合經濟規律的企業文化是走不長遠的。我舉個例子,很多人都說,德隆是我罵倒的。其實不是,你知道,德隆是什麼企業文化嗎?「產業整合,把握機遇,建成中國第一大民企。」像德隆這樣的企業它所經營的是一個大型的多元化企業,業務互補,風險分擔,才能創造一個穩定的現金流。而如果你的企業文化是要把握機遇,乘勝追擊,就不能創造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對企業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把握機遇,積極進取」是不符合一個多元化的企業文化的。當你把一個企業做到多元化的時候,你所能喊出的企業文化的什麼,只能是「穩定中求進取」(掌聲)。
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有一家摩托車廠,把所有的摩托車配件都交給二十幾家配件廠去做,它只做組裝的工作,到後來,這些小的廠家覺得有利可圖,也都學會了,就找更小的配件廠幫自己做配件,也開始生產摩托車,並且以更低的價格出售。我們中國企業最喜歡降價,就是這樣,把自己做死的。
所以我說這個企業文化不是創造出來的,不是我來聽聽課,回去我們就有企業文化了。一個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中,長期磨合出來的。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來比較德隆和美國通用的投資組合,美國通用的投資組合,是長短期隨時互補,無國界人才的理念。這種企業文化才是有利於企業,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企業文化。
偉大的企業家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在這次產權改革的大討論中,我變成了「右派」,這真是好笑。我從小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接受資本主義的教育,怎麼會是這樣?難道郎咸平是個豬不成(笑聲)。雖然我是有一點胖,為了保持身段是該減肥了。好,轉回我們的話題。我不是一個大政府主義者。但我認為,法制的建設必須在政府的領導之下。大家知道,第一部大陸法案是誰創造的,是法國的拿破崙;日本最強盛的時候,它的法律是誰創造出來的,是日本的明治天皇。為什麼?因為法制化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在全世界跑了這么多個國家,我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是有決心要建立法制化國家的,一個是新加坡,一個是中國。有尋求法制的決心是重要的,有正確的思維更重要。當政府創建法制化之後,規范每一個個體的行為,我們每一個個體才能受到法制的保護。在中國目前的階段,必須是政府主導的法制化建設。在這樣的規范之下,每個個體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創造財富,我們集體的財富、國家的財富就會被創造出來。在這樣的法制下面,才會出現韋爾奇這樣的企業家。因為他會知道是誰給他的機會。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信託責任的靈魂。在普通法系的國家,在英國,在美國,它們的法律是看不見的,是沒有法條的國家。你每賺的一百塊,你該給誰給誰。而建立一個公正的游戲規則,是一個企業建立信託責任的基礎。
有朋友問我說:有的企業家抱怨,把企業做好了還遭非議,這是為什麼(掌聲)?我說,你把企業做好了還遭非議,你不該檢討嗎?(笑聲,掌聲),會問這句話,還是缺少信託責任,你對你的職工盡到了信託責任了嗎?你把企業做好是應該的。問題是,你把企業做好的時候,你的信託責任做好了嗎?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天佑中國,祖國昌盛(掌聲)。
把分給我吧,求你了111!!!!!!!
㈩ 介紹一下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是從愛爾蘭來美國的移民後裔。1848年一個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窮苦愛爾蘭人乘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波士頓,這年他才26歲。他很快在一個制桶廠找到了工作,掙了一些錢後就安頓下來娶妻生子。十年後因染上霍亂去世,照料家庭的責任由他的遺孀承擔。過了一些年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約瑟夫長大成人。為了急於掙錢養家,他退學去碼頭當了搬運工,幹活積了點錢後開了一家啤酒館當起小老闆,做起了發家致富的美國夢。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會做生意,酒館生意日漸興隆。之後便開始涉足政治,競選州議會議員成功後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闆的女兒瑪麗為妻,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約瑟夫很有遠見,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兒子送進了哈佛大學。
一從哈佛大學畢業,約瑟夫·肯尼迪就下決心盡快掙錢,爭取在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到哪兒去掙錢?約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掙錢,你就必須弄清錢在哪裡。」他選擇了銀行業作為生財的方向。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成為一家銀行的董事長,並自稱為是全美國最年輕的銀行董事長。後來的一段歷史是肯尼迪家族的發家史,約瑟夫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為了兒女們以後更容易進入社交界,他還把家遷到了紐約。
在積聚了幾億美元的資產後,約瑟夫開始留心政治活動,他特別關注著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瑟夫以前就認識羅斯福,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而幫助他競選也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於是約瑟夫開始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還多次陪羅斯福去競選旅行。不知什麼原因在羅斯福當選總統後並沒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而約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寫」了一本關於競選的書《我支持羅斯福》(實際是請一個記者執筆寫成),然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羅斯福只回了一封簡訊:「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對約瑟夫的忠誠羅斯福給了他回報,1937年任命他出任駐英國大使。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來說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約瑟夫雖然精於賺錢,在政治上還很笨拙,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國,羅斯福沒再任命他擔任什麼職務,他在政治上從此銷聲匿跡。但他並不甘心,他要讓自己的四個兒子進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頂峰。
肯尼迪家族有一個長久懷有的夢想:總統之夢,這個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為美國的總統。約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禱時就暗暗發誓:我已登上了財富的最高峰,我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他們夫婦有9個孩子,在政治上有潛力的自然是4個男孩。這4個男孩是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二兒子約翰·肯尼迪、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四兒子愛德華·肯尼迪。根據他自己的經驗,約瑟夫知道要讓兒子有地位,必須先有錢,讓他們永遠不必為生活擔憂。他設立了一些信託基金,提供給孩子們和妻子每人2000萬美元。
在父親的心目中,四個兒子中最有資格成為總統的是大兒子小約瑟夫。但無情的戰爭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盤。在對德戰爭中小約瑟夫參軍成為飛行員,1944年奉命去炸毀納粹德國的V-1飛彈發射架。在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飛機因故障在英國上空爆炸,他和副駕駛被炸得粉身碎骨。這是以後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個災難。兩個星期後又傳來噩耗。二女兒凱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國人哈廷頓勛爵在法國作戰時遭德國槍手狙擊中彈身亡。幾年後孀居的凱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國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兩人租用一架小飛機去法國度假,在山區遇大風雙雙墜機身亡。
在長子遇難後,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託在二兒子約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約翰·肯尼迪後來的說法,「我的哥哥約瑟夫是一家中從政的當然人選。如果他活著,我會繼續當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會當參議員。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個弟弟會為我們去競選。」子承父業,弟承兄業,就像一幅前仆後繼的從政序列圖。
約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他的父親約瑟夫是實現總統夢的總策劃、總導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錢調動新聞界、出版界,狂轟濫炸般地宣傳他的兒子。他兒子終於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約翰·肯尼迪組閣時,老父親讓他把弟弟羅伯特安排到內閣中去,羅伯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司法部長一職。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巔峰時刻。
在當選總統沒多久,傑奎琳為新總統生了個兒子,他就是這次遇難的小約翰·肯尼迪。肯尼迪總統在飛機上得到這個喜訊,一時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宮的雙重喜悅之中。
時間過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為競選連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們夫婦到達拉斯城為連任拉選票。中午12點30分,從街旁一座大樓射出的子彈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打碎了他的腦殼,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後是小肯尼迪的三歲生日,人們不斷祝福地:「生日快樂!」「長命百歲!」又有誰能預測到他會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死於非命。
據說開槍打死肯尼迪的兇手是個叫奧斯瓦爾德的美國人,可是他在被審時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說:「我是替罪羊。」兩天後在押解途中奧斯瓦爾德被一個名叫魯比的夜總會老闆開槍打死,魯比被逮捕後在獄中又死於癌症。為調查這一謀殺事件,美國政府任命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試圖弄清真相。這個委員會的調查結論認為謀殺行為是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並沒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來許多人不滿意這一結論,對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種種猜測。有人認為在行刺時另有槍手埋伏在附近射擊,擊中了肯尼迪的頭部。至於背後的操縱者,說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員、中央情報局、黑手黨。蘇聯情報機構等各種說法。好萊塢的大導演奧利弗·斯通1993年還拍了部叫《肯尼迪》的電影,暗示是美國政府內部的權力人物策劃了這一陰謀。這部電影居然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獎。看起來肯尼迪被刺的謎團短時期內還理不出個頭緒。
肯尼迪總統遇刺後,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當家人。他的媽媽輕聲對他說;「孩子,現在輪到你了」 1968年羅伯特決定參加總統競選,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產生一位總統。不幸的是在一次公眾集會上,有個年輕人對他頭部開槍,羅伯特死在醫院中。兇手是個叫瑟漢的巴勒斯坦難民,他討厭羅伯特強烈的親猶傾向。
三個哥哥死於非命,愛德華·肯尼迪頎果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巔峰沖刺,1969年當選為參議院民主黨副領袖,有希望成為1972年總統競選的熱門人物。但在1969年7月發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斷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開車帶著漂亮的金發姑娘科佩克內小姐回旅館,在過一座小橋時汽車沖入河中。愛德華逃生,姑娘卻死在車中,而且愛德華報案還很不及時。這一事件損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譽,也使得愛德華不得不放棄競選總統。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況也相當不妙,有好幾個人是瘋狂吸毒的「癮君子」,羅伯特·肯尼迪的兒子博比1983年還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維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來這個家族最後的希望都寄託在小約翰·肯尼迪身上。他儀表堂堂,很有人緣,有在政治上振興肯尼迪家族的實力。甚至有人估計,只要他宣布出山競選,能與他抗衡的人不會多。可是這次的空難事故差不多是斷絕了肯尼迪家族最後的指望。或許多災多難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