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互聯網大咖們如何挺過創業最艱難的時候
馬雲:不要等到環境好了再做事
馬雲的故事是最為人所熟知的。
1992年,馬雲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課餘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人民幣,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
1995年,錢沒賺多少的馬雲,卻憑超強的活動能力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名氣。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聘馬雲為翻譯到美國收賬。
接下來的一切就像好萊塢影片中的情節一樣:美國商人想賴賬,掏出一把槍將馬雲禁閉在房間中長達兩天。馬雲在驚恐不安中被釋放,又丟失了隨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掙了600美元回國。不過回國之前馬雲去西雅圖看了一個朋友,在此馬雲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這是阿里巴巴成為可能的起點。
「任何企業家不會等到環境好了以後再做任何工作,企業家是在現在的環境,改善這個環境,光投訴,光抱怨有什麼用呢?」馬雲這樣說。
任正非:敢想敢做勇於孤獨
任正非的創業更像是被逼上樑山。
1987年,任正非「下海」,以21000元資金創立華為。當時的任正非已經四十多歲,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寒冬:一批200萬的貸款被騙收不回來,並且「上有老下有小」。
創業初期,任正非冒險將華為的所有資金投入了自主創新研發交換機技術。
起初,華為在用戶交換機的HJD系列產品上取得了小規模成功。然而,由於對趨勢的認識錯誤,華為接下來推出的一款模擬交換機JK1000遭到了新產品數字交換機的嚴重打擊。在推出的第一天,這款產品就成為了落伍之物。
重壓之下,任正非依然堅持自主研發,他轉向了數字交換機。此時,大部分研究人員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不得不人手一本普及交換機國內規范的小冊子才能開展工作。
本應在1993年春節前完成的交換機遲遲沒有研發成功,華為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危險。任正非私下對身邊人表示,如果C&C08研發失敗,他只能跳樓。
1993年年末,C&C08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藉此華為迅速佔領了市場,直至今日。
任正非說:「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
51用車創始人李華兵曾是一名投資人,親眼見證過姚勁波和劉強東的創業過程。
以下內容出自李華兵本人的記錄,有調整。
姚勁波: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我跟姚勁波是非常好的兄弟。2007年,我在漢能資本做投資經理,在一個年會上見到他。他作了一個主題演講,我去跟他交換名片,聊了一下。我們年紀差不多,聊得來,我也覺得這個人還不錯,就跟老闆推薦,把他簽下來,幫他做融資顧問的業務,具體由我來負責。
當時沒有花太大的精力,因為58同城還非常小。他們跟京東遇到同樣的問題,恰逢金融危機,沒人敢投。我跟老闆講,沒人敢投,乾脆我們投一筆,但老闆不敢。
58的融資特別艱苦。DCM、華瓴都是我帶他去見的。最後,他真的沒錢了,我跟他一塊見羊東。羊東批評了一番,這個那個的,讓他很沒面子。沒辦法,他們A輪的投資人是賽富,後來羊東說,你去找閻焱把,讓他幫你想想辦法。
到了後來,58同城賬上真的一分錢都沒有了。姚勁波賣了個域名,換了幾十萬出來給大家發工資。他們幾個人就在旁邊的咖啡廳見面,其他幾個人都要走,姚勁波咣當就給搞哭了,說你們走了,我怎麼辦。我陪著他去吃飯,他心情特別郁悶,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知道他那個時候有多艱難:一張桌子,他們可能有三個人坐著,而且每個人面前都沒有電腦,只有一部電話,瘋狂打電話。
後來,DCM投了他。過了那一關之後,再拿錢相對比較容易了。
姚勁波身上有一股勁。他跟我聊過,特別想把陳曉華從趕集挖過來。當時陳曉華在趕集特別不爽,因為楊浩涌從來不提上市。姚勁波就想了個辦法,直接到趕集樓下給陳曉華打電話。最開始,陳都不接。後來姚說,我已經到你樓下了,你下不下來,你不下來我就上去了。
陳曉華下來了,在旁邊咖啡廳見面。姚勁波口才也還行,搞定了。這是58和趕集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勝負手,因為這個人做流量很厲害,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來的。這個過程里,姚勁波說他當時說得最打動人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別人沒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你覺得跟誰干最有可能成。
劉強東:為肩上的責任撐下去
另外一個觸動我的,是劉強東。
2006年初,我剛進漢能資本,劉強東找過來,說能不能融100萬人民幣,把哥幾個工資給發了。又過了三個月,又來了,說能不能再融800萬人民幣。我們都沒工夫見他,一直忙其他事情沒來得及弄。
結果,京東是在做B輪的時候,找我們另外一個同事做banking。那是我和劉強東第一次見面,也不熟,就寒暄了一下。他的B輪特別艱難,融了2100萬美元,投前估值6500萬美元。雄牛資本領投1200萬美元,今日資本投了800萬美元,梁伯韜個人投了100萬美元。劉強東特別高興,因為投前估值從3500萬美元爬到了6500萬美元。
所以你看,創業者有多艱難。那時候就是個白菜價,可白菜價都沒人敢投。張穎也來我們辦公室看了,說這個案子我們非常有興趣,想投。但是左弄右弄,大家這時候不敢出招兒了,都憋壞了。
之後,我去參加一個VC的酒會,說我們最近剛剛close掉一個案子,就是京東,不容易啊,然後大家都是這種感覺。6個月之後,老虎基金以3億美元估值拍了6000萬美元給他。這之後,劉強東以10億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5億美元。再往後,你想摁他也摁不下來了,就這么簡單。
「最難的時候,我自己都覺得京東真的要倒閉了。那時,京東正好是創業十年,有的兄弟從大專一畢業就跟了我,相信我才留下來。但是,如果企業倒了,那些跟了我十年的人走的時候就會一無所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長了很多白頭發。」劉強東曾回憶說。
創業維艱,當你身處低谷,希望你依然能像他們一樣立即行動、堅定信念、不留遺憾、勇於承擔。前行的路上,大咖說也會始終與你同行,用大咖的經驗和智慧為你導航。
本文素材來源:創業家、創業邦、360doc、網路
B. 蘇州大咖匯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蘇州大咖匯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是2018-05-24在江蘇省蘇州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內人獨資),注冊容地址位於蘇州市盤胥路859號F-11幢QCD98工位(集群登記)。
蘇州大咖匯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508MA1WL3F49L,企業法人王遠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蘇州大咖匯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蘇州大咖匯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首富大咖們是如何評價馬雲的
馬雲,作為一個成功人士,自然大家的焦點都落在他身上,有點風吹草動,就被盯上了。馬雲爸爸稱霸屏幕十幾年,青年人就是喜歡他,尤其他那驚(ai)艷(xiao)了(sou)時(chou)光(hei)的顏值,更是為他加分。關於馬雲的新聞,總是第一時間占據熱搜榜的頭條,而商界大佬們對他的評價也非常有意思。
王健林---萬達
在王健林的帶領下,萬達集團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以住宅房地產、商業房地產為兩大支柱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
住宅房地產開發是萬達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公司累計開發量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萬達集團房地產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是建設部審定的一級房地產開發企業。1999年開始,萬達集團實施跨區域、規模化發展戰略。目前已在北京、大連、長春、吉林、南京、南昌、成都、昆明、上海、寧波等城市進行規模住宅開發,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業界有「南有萬科,北有萬達」之稱
地產大佬王健林與馬雲看起來也是私交不錯,王健林與馬雲在公開場合也經常非常熱鬧的聊天,王健林曾經就公開表示,馬雲是一名教師,比較會聊天,馬雲經常把自己的話說的非常有道理。王健林和馬雲聊天,他們經常會不留餘地的互相說,當然大多都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暗中較勁。不過他們的交鋒確實能給大家帶來很多樂趣,這兩位既有能力,又都很能說會道,讓大家看的都很過癮,但是令人尷尬的是王健林和馬雲兩人如果單獨演講的時候能講出許多有道理的東西,但是一爭論起來就成了泛泛而談了,毫無價值可言。
劉強東說:馬雲的口才特別好,演講非常有激情,而且看待問題總是站在最高點,從人類、社會、國家這些角度去思考,我覺得這個人太過吹牛。真正牛逼的人,都在踏踏實實地幹事。
劉強東說:十年前,我們京東宣布要做物流,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我們是錯誤的,但只有我一個人堅持我的商業模式,一路走上來,遭受過很多人的嘲笑,這其中就有馬雲,他覺得我們的商業模式太重,根本就不符合互聯網輕資產的思維。。
對於馬雲,劉強東是這樣評價的:」他畢竟是在行業里做的最好的,值得任何人尊重「。
劉強東還說,覺得他口才很好,演得特別有激情,所有的事情都要站到最高的高點,都是從人類、社會、國家(出發)。
但他也表示不會花心思去研究對方:」我從來沒有看過他的什麼文章啊,他的視頻資料,演講等。因為我覺得和我沒有關系,我堅持認為更多時間是研究自己的員工、研究自己的團隊、研究自己的用戶,研究競爭對手有什麼價值呢,我實在想不起來研究一個競爭對手能夠給你帶來什麼「。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在采訪雷軍的時候,談起企業的發展問題
眾所周知,雷軍走上人生巔峰,成為金山公司的CEO時,馬雲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創業者。
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後,曾經找雷軍投資。雷軍當時還看不上馬雲,覺得馬雲說話時吹得太狠,動不動就是幾百億、幾千億的生意。雷軍一下就被嚇到了,所以婉拒了馬雲的融資請求。雷軍無限感慨的說,「難道我們不夠聰明嗎?馬雲比你聰明一萬倍;我不夠勤奮嗎?可後來我發現馬雲也沒我勤奮啊,人家好像每天都在雲游四方,我們好像每天都要忙7乘24小時。「我們睡覺了他還在賺錢」,除了羨慕,雷軍肯定也為自己多年前的一個決定後悔不已。所以現在一部手機在家創業,無壓力,輕松月入十萬,咨詢微心,四一七連二九起一八來二一。把握機會,改變未來。雷軍還說:「馬雲是用伺服器在賺錢,我們睡覺了他還在賺錢,我們是靠人在賺錢,這兩種模式相比,肯定是伺服器會戰勝單純靠人來賺錢。」。言談之間,流露出對馬雲的羨慕嫉妒和欣賞,雷軍甚至在采訪中直接表態,馬雲是中國新一代企業家裡最成功的人。
馬雲唱功怎麼樣?對於創造了淘寶商業帝國,又拍電影,又和王菲唱歌,高曉松為他寫歌錄制這件事,網友的看法從未如此的一致統一,那就是「有錢真好」!但是,對於這事,大家還真是誤會馬爸爸了,畢竟演戲、唱歌都是馬爸爸小時候的夢想啊!阿里每年年會,他都有驚艷表演,要麼唱《鴻雁》這種大歌,要麼模仿邁克傑克遜舞蹈。不得不說,馬爸爸真是用滿腔的熱忱在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啊!
作為作曲人和製作人的高曉松表示,對於馬雲和王菲合唱的這首歌,最終出來的效果,他打90分。當然,畢竟馬爸爸是高曉松的老闆,對於老闆,怎麼也要給個面子吧。
很少人知道阿里發展史的另外一位重量級人物,他叫衛哲!如果說蔡崇信是右臂,那麼衛哲曾經是馬雲的左膀!
衛哲帶領管理團隊在5年中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建材零售連鎖超市。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七大零售人物」和2005年度「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
衛哲談到對馬雲的看法時,他表示很多人看馬雲是很能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實際上馬雲也很能傾聽。「馬雲在成就我,成就他人」!他表示很多人唱戲唱好了就不記得檯子是誰搭的了,檯子就是馬雲搭的。
他說馬雲擁有很好的眼光,對未來的預計是准確的。
史玉柱曾坦言,我很早就認識了馬雲,但沒打過交道。真正開始跟他有交集其實是在參加《贏在中國》一起當評委的那段時間。事先我們什麼資料都沒有,我就發現馬雲看人是最準的。我在問問題的時候更多都偏重於戰術方面的,馬雲根本上是從評判的角度,點評也確實是最深刻的。所以我才開始真正地由衷地敬佩他,然後交上了這個朋友
馬化騰在一次訪談中被問及,你是怎麼看待馬雲的呢?當然馬化騰回答的也非常有意思,他說今天就不評論我們的這個同行吧,因為跟他也是私交非常好,我們之間也是有競爭有合作,因為我們在一起共同投資公司都有五六家了,競爭合作這是一種常態,對中國來說,所以也不要太妖魔化大家的競爭。
因為大家都是十幾年這么摸爬滾打,從一個小小的公司一點點很努力的去去競爭。你包括是電子商務,你說亞馬遜易、Ebay,從來都沒有在別的國家受到障礙,都是巨鱷一般沖進中國來是吧?要吞掉中國的這些本地的電商。那之後阿里巴巴還是很堅強地打敗了所有的國外的對手,贏得了市場。這個是贏得毫無疑問嘛,所以很多這種案例大家都是非常互相敬重。在回答的最後,馬化騰還幽默的說了一句,主持人好像沒達到目的。
D. 關於融資,創業大咖有什麼經典語錄
拿著自己的錢,投資自己不知道的行業,賺了分一點,虧的是自己
E. 人人車為什麼能拿到高盛這種大咖的融資
高盛和人人車一直就要融資關系,而且高盛和滴滴關系好,滴滴和人人車關系好,因此,高盛和人人車關系也不差,關系好了,人人車又不差,為什麼不融資呢?
F. 融資的意思是不是資金持有方去投資有潛力的需求方不太明白!
意思是有潛力項目的資金需求方去找有資金實力的大咖談被投資
G. 融資有風險嗎
首先,風險同人們有目的的活動有關。人們從事活動,總是預期一定的結果,如果對於預期的結果投有確定的把握,人們就會認為該項活動有風險。所以風險是與生俱來的。
其次,風險同將來的活動和事件有關。某項活動或項目已經結束,既成事實,後果已無法改變。對於將來的活動、事件或項目,總是有多種行動方案可供人們選擇,但是沒有哪一個行動方案可確保達到預期的結果。由此可見,風險的大小跟事件有直接關系
那麼,應該採取何種辦法和行動才能不受或少受損失,並取得預期的結果呢?也就是說,風險同行動方案的選擇有關。
再者,如果活動或項目的後果不理想,甚至是失敗,那麼能否改變以往的行為方式或路線,把以後的活動或項目做好?還有,當客觀環境,或者人們的想法、方針或行動路線發生變化時,活動或項目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這樣,風險還與這些變化有關。但是風險也是可以規避的。
在辭海中,風險被定義為:人們在生產建設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導致人身傷亡、財產受損及其他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測事件的可能性。現代漢語字典則把風險定義為可能發生的危險,在一些英文字典將其定義為遭受危險,蒙受損失或傷害等的可能或機會。由此看來,可能性(或然性)是與風險緊密聯系的概念。肯定蒙受或肯定不蒙受的損失不是風險。這是由風險的屬性決定的。
歸納以上各點可見,當事件、活動或項目:(1)有損失或收益與之相聯系;(2)涉及到某種或然性或不確定性;(3)涉及到某種選擇時,才稱為有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不一定是風險。
由此可見,風險就是活動或事件消極的、人們不希望的後果發生的潛在可能性。更一般性的概念:風險是指對某一事件的全過程的預期目標,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發生的概率及其後果。可以從以下幾點更准確理解這一概念:
第一,某一事件,是指我們要研究、關心的某一問題,如一項工程、一筆資金等;
第三,預期目標,將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若你的經營目標是1000萬元,結果取得了900萬元,那麼就有10%的風險。但如果目標是100萬元,結果取得110萬元,此時就沒有風險了。可以說,風險是實際後果偏離預期有利結果的可能性;
第四,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發生的概率,所謂風險越大、盈利越大,隱含的意義為:不利因素發生的概率成為損失,而沒有發生的概率則成了利潤;
第五,概率及其後果,風險是既考慮概率,又考慮後果的總稱。
而我們所謂融資風險,指的是在融資這個事件或過程中,對於融資目標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發生的概率及其後果。這就是風險的定義。
滿意請採納。
H. 賈躍亭融資細節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近日,針對尚未回國的賈躍亭的傳言又有新版本。
日前,有消息稱,賈躍亭化身滑板少年,將於8月29日為一款名為Scooterboard的混合動力滑板車眾籌量產。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稱,賈躍亭其實從未赴香港融資,目前主要做的兩件事,一是申請綠卡以求常駐美國,二是成立信託來保全財產。
樂視控股副總裁程時盛表示,兩則消息內容均嚴重失實。
「賈總申請綠卡的說法純屬造謠,他不止一次明確表態,樂視是紮根中國的民族品牌,他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他本人永遠都是中國人。」針對上述不負責任信息,目前樂視控股已經採取相應法律手段。
記者獲悉,為了談判融資,賈躍亭於8月5日抵達香港,並於8月15日晚間飛抵美國,在香港停留了十天。賈躍亭赴港期間,樂視很多高管都飛往香港會合,北京地區部分人員也參加了視頻會議。會議上,樂視高層與賈躍亭就業務情況進行匯報和決策,同時對非上市體系的債務問題制定清晰的還款計劃。
並非「單刀赴會」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樂視加速推動債務解決的同時,業界關於賈躍亭和樂視的各種傳聞也接連不斷。
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曾呼籲,中國民營企業家發展不易,企業家們應該從樂視的種種問題與困境中吸取教訓,輿論則應給予其合理的時間和空間。
但現實卻是,無論是不停創業、押注一切的賈躍亭,還是資產千億的郭廣昌,抑或身家千億、被稱作國民公公的王健林,在其不約而同發出「不信謠、不傳謠」懇求的背後,顯示出的是大佬們面對謠言的無力與無奈。
I. 2017年上半年ai企業融資多少
今年5—6月份峰會非常集中,國外方面,5月The AI Summit在倫敦舉辦,6月有The AI Conference、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orld 2017、The O'Reil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等多場峰會。版另外國內也有一場比較重權量級的大會2017全球智能機器峰會(GMIS 2017),在5月27日—28日在北京舉辦,它是由機器之心SYNCED主辦的,到時會有很多國外行業大咖及學界領袖參加,並會設置多場主題論壇及智能機器展等環節,可以期待一下。